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针灸用于医疗是怎么发展演化的?

首页

针灸用于医疗是怎么发展演化的?

针灸用于医疗是怎么发展演化的?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10-16 09:41:04
  •   针灸是我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 是利用按脉络、刺穴位的方法来治病。我国古代医学的经络学说认为,经络遍 布于人体各个部位,担负着运送全身气血、沟通身体内外上下的功能。它不仅存在于体 表,而且和五脏六腑相连,构成无始无终的 环状循环系统。其中干线叫经脉,支线叫络 脉。
      整个经络系统就像城市的自来水网,输 送气血、养育人体。穴位则是经络系统的控制机关,刺激穴 位就可以起到调节经络系统的作用。如针刺 病人的“足三里”穴,可以消除胃部疼痛。通过按脉络、刺穴位的方法,针灸可治 疗和预防多种疾病,其治疗效果显著,且操 作简便易行、经济实惠,因此深受人们喜爱。
       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医学家在针灸治疗方面 都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春秋时的“神医”扁 鹊、东汉时的“医圣”张仲景、三国名医华佗 和唐代名医孙思邈等都是负有盛名的针灸 大师。追溯历史,针灸的起源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相传,远古时有个农夫。有一天,他在地里锄草时突然肚子疼痛难忍,在回家的路上 又不小心碰伤了小腿。
      可这并非祸不单行, 而是因祸得福,原来他的腿虽碰伤了,但肚 子却不疼了。后来,那个被碰伤的小腿部位 在中医上就被称为“足三里”穴,并传留下针 刺“足三里”穴可治胃痛的医疗方法。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针灸疗法就已经比 较普遍了。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些名医,最著名的是扁鹊;现在还有许多古代文物记录了 春秋战国时期针灸医术的发展进程。
      针灸发展到汉、晋时期,逐渐趋于完备。 在该时期,人们开始用图形表示针灸穴位; 一些总结性的针灸著作也出现了,其中西晋 人皇甫谧撰写的《甲乙经》是我国最早的也 是比较重要的针灸著作。唐代开始在太医院中专设针灸科,有针 灸博士、针灸助教进行教学。
      宋代是针灸大发展时期,新的穴位被不 断地发现。1026年,翰林医官院医官王惟一 科学地总结了古代针灸学成就,整理成《新 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一书,并铸造了两个 人体铜模型,全身有穴孔。按针灸学的传统 观点,《黄帝内经》载的穴位叫“奇穴”,《图经》不载的穴位叫“别穴”,合称“经外奇穴”。
      元、明、清时期,随着针灸学的发展,人 们整理和编纂了一些针灸学专著。这无疑对 针灸学的总结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推动 针灸发展的主要是针灸医疗实践活动。新中国成立后,在传统针灸的基础上, 又创造出了很多新疗法,如电针、耳针、手针 穴位等等。今天,新发现的穴位已有100个以上, 针灸治疗的内容日益丰富。
      同时,它也已走 向世界,成为全人类战胜疾病的有力武器。

    不***

    2016-10-16 09:41:04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生活常识 相关知识

  • 生活
  • 日常生活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