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内科
肾内科

尿崩症十分用什么药物治疗?

尿崩症十分用什么药物治疗?
只*** | 2017-06-14 11:11:05

全部答案(共2个回答)

    2017-06-14 11:11:05
  • 尿崩症     尿崩症是由于抗利尿激素缺乏,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从而引起以多尿、烦渴、多饮与低比重尿为主要表现 的一种病症。         诊断要点       1、临床上可分为无明显病因可找的原发性尿崩症和继发于肿瘤、垂体切除术、颅脑损伤等的继发性尿崩症。       2、临床以烦渴、多饮、多尿、低比重尿为特点,每日尿量可达5000~10000ml,尿渗透压低于200mOsm/L。   ...

    查看全部>>

    尿崩症     尿崩症是由于抗利尿激素缺乏,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从而引起以多尿、烦渴、多饮与低比重尿为主要表现 的一种病症。         诊断要点       1、临床上可分为无明显病因可找的原发性尿崩症和继发于肿瘤、垂体切除术、颅脑损伤等的继发性尿崩症。       2、临床以烦渴、多饮、多尿、低比重尿为特点,每日尿量可达5000~10000ml,尿渗透压低于200mOsm/L。       3、禁水 加压素试验:禁水8~12小时后,尿渗透压、尿比重明显增加,大于注射前9%以上。       4、注意与具有类似上述临床症状的精神性烦渴、肾性尿崩症等鉴别。        治疗       1、激素替代疗法:  ①加压素水剂每次5~10U,皮下注射,每日3~4次,适用于脑部外伤,术后出现病变者;  ②鞣酸加压素油剂0.2~0.3ml肌注,3~5日1次,可酌情加量;  ③垂体后叶粉鼻粘膜涂擦,每次20~50mg,4~6小时1次;  ④1-脱氨基-8-右旋精氨酸加压素(DDAVP)鼻腔喷雾或鼻腔滴入,每次5~10ug,每日2次。       2、抗利尿药物:  ①双氢克尿塞25mg口服,每日2~3次;  ②氯磺丙脲100~300mg口服,每日1次;③安妥明0.2~0.7g口服,每日3次。         3、继发性尿崩症应注意治疗原发病。        尿崩症护理    按内科及本系统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  [病情观察〕  1.准确记录患者尿量、尿比重、饮水量,观察液体出入量是否平衡,以及体重变化。  2.观察饮食情况,如食欲不振,以及便秘、发热、皮肤干燥、倦怠、睡眠不佳症状等。  3.观察脱水症状头痛、恶心、呕吐、胸闷、虚脱、昏迷。  【对症护理】  1.对于多尿、多饮者应给予扶助与预防脱水,根据患者的需要供应水。  2.测尿量、饮水量、体重,从而监测液体出入量,正确记录,并观察尿色、尿比重等及电解质、血渗透压情况。  3.患者夜间多尿而失眠、疲劳以及精神焦虑等应给予护理照料。  4.注意患者出现的脱水症状,一旦发现要及早补液。  5.保持皮肤、粘膜的清洁。  6.有便秘倾向者及早预防。  7.药物治疗及检查时,应注意观察疗效及副作用,嘱患者准确用药。  [一般护理]  1.患者夜间多尿,白天容易疲倦,要注意保持安静舒适的环境,有利于患者休息。  2.在患者身边经常备足温开水。  3.定时测血压、体温、脉搏、呼吸及体重。以了解病情变化。  [健康指导〕  1.患者由于多尿、多饮,要嘱患者在身边备足温开水。  2.注意预防感染,尽量休息,适当活动。  3.指导患者记录尿量及体重的变化。  4.准确遵医给药,不得自行停药。  5.门诊定期随访。
    北*** | 2017-06-14 11:11:05 52 10 评论
    0/300
  • 2017-06-14 11:11:05
  • 尿崩症的表现与治疗      尿崩症(diabetes insipidus)是由于抗利尿激素(即精氨酸加压素,简称AVP)缺乏、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从而引起以多尿、烦渴、多饮与低比重尿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本病是由于下丘脑-神经垂体部位的病变所致,但部分病例无明显病因。尿崩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年为多见。      【临床表现】尿崩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多尿、烦渴与多饮,起病常较急。24h尿...

    查看全部>>

    尿崩症的表现与治疗      尿崩症(diabetes insipidus)是由于抗利尿激素(即精氨酸加压素,简称AVP)缺乏、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从而引起以多尿、烦渴、多饮与低比重尿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本病是由于下丘脑-神经垂体部位的病变所致,但部分病例无明显病因。尿崩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年为多见。      【临床表现】尿崩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多尿、烦渴与多饮,起病常较急。24h尿量可多达5~10L,但最多不超过18L。尿比重常在1.005以下,尿渗透压常为50~200mOsm/kg·H2O,尿色淡如清水。部分病人症状较轻,24h尿量仅为2.5~5L,如限制饮水,尿比重可超过1.010,尿渗透压可超过血浆渗透压,可达290~600mOsm/kg·H2O,称为部分性尿崩症。    由于低渗性多尿,血浆渗透压常轻度升高,因而兴奋口渴中枢,患者因烦渴而大量饮水,喜冷饮。如有足够的水分供应,病人一般健康可不受严重影响。但当病变累及下丘脑口渴中枢时,口渴感消失,或由于手术、麻醉、颅脑外伤等原因,病人处于意识不清状态,如不及时补充大量水分,可出现严重失水,血浆渗透压与血清钠浓度明显升高,出现极度软弱、发热、精神症状,甚至死亡。多见于继发性尿崩症。    长期多尿可导致膀胱容量增大,因此排尿次数相应有所减少。    继发性尿崩症除上述表现外,尚有原发病的症状与体征。      【治疗】    一、激素替代疗法    (一)加压素水剂 作用仅能维持3~6h,每日须多次注射,长期应用不便。主要用于脑损伤或手术时出现的尿崩症,皮下注射,每次5~10U。    (二)鞣酸加压素注射液 即长效尿崩停(5U/ml),肌肉注射,开始时每次0.2~0.3ml,以后根据尿量调整剂量,作用一般可维持3~4d,具体剂量因人而异,用时应摇匀。慎防用量过大引起水中毒。    (三)去氨加压素(desmopressin) 为人工合成的加压素类似药,鼻腔喷雾或滴入,每次5~10μg作用可维持8~20h,每日用药2次。此药抗利尿作用强,副作用少,为目前治疗尿崩症比较理想的药物。该药也有针剂可供皮下注射,近年来还有口服制剂,使用更为方便。    二、其他抗利尿药物    (一)氢氯噻嗪 每次25mg,每日2~3次,可使尿量减少约一半。其作用机制可能是由于尿中排钠增加,体内缺钠,肾近曲小管重吸收增加,到达远曲小管原尿减少,因而尿量减少。长期服用氢氯噻嗪可能引起缺钾、高尿酸血症等,应适当补充钾盐。    (二)卡马西平 能刺激AVP分泌,使尿量减少,但作用不及氯磺丙脲。每次0.2g,每日2~3次。    (三)氯磺丙脲 可加强AVP作用,也可能刺激其分泌,服药后可使尿量减少,尿渗透压增高,每日剂量不超过0.2g,晨一次口服。本药可引起严重低血糖,也可引起水中毒,应加注意。    三、病因治疗 继发性尿崩症应尽量治疗其原发病。      【预后】 轻度脑损伤或感染引起的尿崩症可完全恢复。特发性尿崩症常属永久性。
    瑾*** | 2017-06-14 11:11:05 54 10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