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南京所经历的历史是怎样的?

首页 南京皮炎所激光

南京所经历的历史是怎样的?

南京所经历的历史是怎样的?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08-09 10:12:21
  •   南京是中国著名古都,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六大古都之一,素有 “十朝都会”之称。南京境内山峦起伏,河湖纵横,地理位置险要。城北有长 江横卧,城东有钟山屏陴,城南有十里秦淮,城西有清凉山雄踞,古代即有 “龙蟠虎踞”之称,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南京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 的文化、雄奇的丰姿、绮丽的风光盛名百世,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占有重要 的地位。考古发现表明,大约在六千年前南京市区的中心鼓楼岗一带,就有原始 居民居住。考古工作者曾先后在这里挖掘了面积约11万平方米的北阴阳营原 始村落遗址。
      在南京市所辖的大江南北两岸,已经发现了大约两百处这一时 代的村落遗址,尤以秦淮河中游的江宁县湖熟镇一带最为密集。故有“湖熟 文化”之称。春秋战国时期,吴国即在此建筑冶城,专事冶铸。公元前472年,越王 勾践灭吴后,在今中华门西南角长干里筑“越城”,这是南京建有城堡的最早 记载,至今已有两千四百七十年历史。
      212年,三国时期的吴主孙权在金陵 邑故址利用西麓的天然石壁做基础修筑了石头城。它是东吴水军江防要塞和 城防据点。229年孙权在此建都,始创建业城,这是南京作为都城的正式开 始,城“周二十里十九步”,堆土为墙,城门用竹篱编成,虽属草创,颇具规 模。
      在都城里,孙权建太初宫居住。到东晋时,改建业为建康,并在东吴建 业城的基础上,改土城为砖城,建新宫称建康宫。南朝的宋、齐、梁、陈的都城都是在建业的基础上扩大而成的,并把建 业改名叫建康。建康宫围有三套宫墙,宫殿建筑得更为富丽堂皇,统称为 “台城”。
      据考证,今天在鸡鸣山后的一截“台城”,就是建康都城遗留下来 的。出宫城由建康都城的宣阳门,南到秦淮河上的朱雀航为“御街”,一路上 拱卫着大小官廨和军营。秦淮河两岸的居民区,商业繁华,市屋栉比,据传 东晋大士族王、谢的府第就在乌衣巷里。这种把王室宫城、官府衙门同居民 百姓分开的都城布置格局,为后来隋唐时代有计划、大规模建设长安、洛阳 所取法。
      而南北御道为贯穿全城的中轴线,宫城前面的东西横街与御道构成 “丁”字形骨架。这种布局手法一直流传到明清的北京城,成为封建时代都城 的基调。东吴、东晋,宋、齐、梁、陈皆定都于建业,故南京有“六朝古都” 之称。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此称帝,建都南京,是南京建称之始,这是南 京第一次成为全国的首都,朱元璋营建的这座南京城全长30。
       67公里,高14 ~1米,城基宽14米左右,顶宽4~9米,全部用砖石砌成。城的规模宏大, 把六朝的建康城、石头城和南唐的金陵城统统包括在内,并向东、向北扩展, 依山临江,气势雄伟,构成14世纪世界上第一大城。城垣南北长,东西窄, 周垣曲折,不拘泥于我国历代方城的传统规格。
      它西南以南唐的金陵城为基 础,使内外秦淮河流贯于城内外。城南面倚聚宝山(雨花台),东面扩到钟山 西麓,把富贵山、覆舟山、鸡笼山都圈人城内,然后沿后湖西岸向北绕过狮 子山南下,依马鞍山、清凉山等西部低丘作西界。开城门十三座,其中以聚 宝门(今中华门)、通济门、三山门(今水西门)最为宏伟,均有四重门券的 瓮城。
      聚宝门上建有高大的城楼,城门上有千斤闸,城墙上设有二十三个藏 兵洞。直到今天,我们还可看到它的雄姿。南京城里的皇城为正方形,内有宫城。皇城以一条南北的中轴线为全城 的骨干。南以正阳门(今光华门)为起点,经洪武门、承天门到午门,建一 条宽直的大街。
      午门外,左太庙,右社稷坛。从午门经内五龙桥到奉天门, 即进入宫城。从宫城的北门后宰门到玄武门出皇城,北去便是南京城的太平 门了。皇城的两侧为东华门与西华门。东华门正对着南京城的朝阳门(今中 山门)。这座皇城后来统称为明故宫。清咸丰年间毁于兵火,今天只能看到午 朝门、内外五龙桥一些遗迹了。
      朱元璋建成南京城后,又在它的外围营建外 郭。外郭把聚宝山、钟山、幕府山等都包纳在内,全长约六十公里,以土垒 成,开十/V个城门。这座外郭早已被毁,只留下一些城门名称作地名。例如 江东门、安德门、麒麟门、姚坊门(尧化门)等。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于 此,改名天京。
      1921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1927年,国民政府定南京为首 都。至此,共有十个朝代在南京建都,故称“十朝都城”。千余年来南京一直是人口密集、经济繁盛的地带,是全国的政治、经济、 文化中心。东晋至南朝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带来商业繁荣。都城内外 的大小商市有一百多个,商品的范围相当广泛。
      与海外诸国的经济文化更加 密切。在经济繁荣的基础上,当时的建康成了一座人文荟萃的文化名城。当 时建康有儒学、玄学、文学和史学4座学馆,佛学、道家思想、书法、绘画、 雕塑、数学、天文、化学和医药学等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如思想家范缜;文 学家郭璞、沈约和谢灵运;文艺评论家刘勰、肖统和钟嵘;史学家范晔、裴松之和肖子显;佛经翻译家法显、宝去和佛驮跋陀罗;道家兼化学和医药学 家葛洪和陶弘景;书法家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雕塑家戴逵父子;绘画家顾 恺之;数学兼天文学家虞喜和祖冲之父子等先后在建康留下了不朽的作品。
       随着佛教在江东逐渐盛行,六朝时期建康城内外寺宇比比皆是。晚唐诗人杜 牧对此作了生动的描述:“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 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当年建康城郊,帝王的离宫园囿,大族的府第别墅, 与佛寺和陵墓错落其间,形成所谓“六代豪华”的繁荣局面。
      在明朝时期, 尤其是明初的五十三年间,南京经济、文化发展迅速。成为全国最大的城市。 当时城内有一百多个工商行业,尤以丝织业最为发达。除此之外。明代南京 的建筑业和造船业是两项规模巨大的官营手工业,明代南京的雕版印刷业亦 闻名全国。南京建城两千多年,作为首都四百五十余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留 下了历朝历代的众多遗迹,记载着惊心动魄的史话,传颂着可歌可泣的伟绩, 为中华民族发展史写下无数光辉的篇章。
      

    汪***

    2016-08-09 10:12:21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