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关于在生活中的生产运作的论文

首页

关于在生活中的生产运作的论文

谢谢!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7-07-14 10:24:57
      工业工程-不断扩展的生产与运作管理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发布时间:2006-5-25 10:30:59  发布人:admin 
     
    工业工程-不断扩展的生产与运作管理
    不断扩展的生产与运作管理 
    生产管理学是研究如何将生产要素组织成现实生产力,以有效地创造出产品和服务的一门学科,而且随着现代化工业生产的发展而不断地扩展着生产管理的领域,其名称也由生产管理逐渐演变成“生产与运作管理”。
      这里的生产是指将资源转换成产品或者服务的过程,而运作则是与产品或服务生产有关的所有活动的总和,其内容则从最初的对物资产品制造活动的管理,发展到包括与生产经营相关联活动的综合管理。 就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具体内容来看,除了原有的生产系统的设计与分析、生产战略、生产系统的生产率分析、生产技术准备、生产计划、物资供应、设备和动力管理、库存控制、现场管理等传统的生产管理内容外,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八十年代陆续从日本引进了全面质量管理到现在正在兴起的丰田的经营生产方式。
      全球范围内大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加剧了企业之间在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迫使企业全方位地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以求得生存和发展,从而要求企业在生产管理上必须寻求新的理论和技术,以适应全新的竞争形式。此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在企业中的应用,正改变着企业生产与管理的面貌,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改善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和增加经济效益的主要力量,近几年来出现的一些适应新竞争形式的新型生产方式,例如精益生产方式、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等,都是在计算机系统的支持下才能得以实现,应用计算机技术来改善管理工作,正在成为生产与运作管理中需要高度重视的新课题,并将持续产生更大的影响,涌现出更多的改进生产系统的新型管理方式和技术。
       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日益受到外部环境的作用和影响。企业要获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全面、客观地分析和掌握外部环境的变化,以此为基础来制定企业战略和职能战略,而近几年来和企业的生产战略关联较为密切的是国际化和信息化。 企业经营国际化是当今企业的主要经营战略和发展动向。
      中国加入WTO后,全球经济一体化在中国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国内竞争国际化,外国资本大量涌入中国,改变了许多竞争规则,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当然也包括生产与运作管理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加入WTO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正式到来,从中国国内的情况来看,出现了“国内竞争的国际化”的现象,国内同行业许多企业,由于外资的涌入国内企业的竞争已不仅仅是中国企业内部的竞争,是中国企业与外资企业混合的竞争,这种情况对我们生产也带来了很大影响,企业要生存,要进一步得到发展,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生产方面必须不断适应外部的变化,制定一些新的规则参与竞争,迫使我们生产管理方面不断接触新的理念,不断地学习才能获得生存。
      为了企业的生存,中国企业必须适应这种变化,与狼共舞,积极地把握这种变化的脉络和走向,迅速掌握新型的管理方法和技术,以便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自身的能力。另外一个新的特点在某些行业内出现国际竞争国际化,尤其纺织家电行业比较明显,指的是向世界范围内的产品出口或者投资方面,国内一些企业已经不仅是中国企业与国外企业的竞争,某种程度上已经出现中国企业内部的一种竞争,在这种形式下,国内企业既要与跨国集团竞争,同时不可避免会出现国内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就会另外一些新的特点,新的形势,中国企业要做大做强,必然要从国内市场向世界市场扩展,扩大企业发展的战略空间,使企业得到持续的发展,企业生产管理相关的工作要根据新的特点进行新的实践,寻找新的理念,新的技术使企业得到更快的发展。
      对于全球经济一体化,我们希望逐渐能出现另一个变化特点,就是国际竞争国际化,在某些行业内,参与竞争的有相当多的是中国企业和在中国设厂的外资企业,这将迫使我们从原来的被动适应向主动进取转变,这种转变将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我们还不是十分清楚,但是生产总监们将自觉和不自觉地投入到企业的实践和理论探索中去,加快这种变革的产生、发展和完善。
       科学技术包括信息技术的进步,正在加速推动着制造技术的更新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生产管理方面原来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包括我们现在正在使用的方法很可能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甚至是不适用于将来竞争的需要,比如说我们原来采用过的质量管理的方式,随着八十年代,日本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涌入,我们开始逐渐接受学习消化日本的全面质量体系管理,日本的经营生产方式的管理,以便于通过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和国外企业竞争,产生了一批先进的制造技术,例如精密加工、特种加工、各种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柔性自动化技术,例如数控加工,柔性制造系统,机器人,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信息管理系统等,而这必然会带来管理上的变革,而且这种变革是企业管理理论和中国企业最新实践相结合所引发的,必将更深地打上了中国特色的烙印,将可能对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生产管理带来极为深远的影响。
       总之,制造业企业环境的变化,使传统的生产组织方式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经济发展形式,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形成了较大的威胁,严重时将导致企业的破产,因此必须对原来形之有效的生产与运作管理必须进行重大的调整和变革,以适应当前和未来的竞争需要,抓住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通过对企业内部资源和能力进行整合,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抓住发展机遇,规避和克服威胁,制定出符合要求的生产战略。
      作为企业中的生产总监们,如何来判断外部存在的威胁和机遇,如何通过发挥企业的优势避免自身的劣势,如何协助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败的地位,这些都是摆在生产总监面前的课题。 备注:本文是作者根据在7月份大连泰德人才管理论坛上作为主讲嘉宾的演讲内容整理而成的。
       。

    今***

    2007-07-14 10:24:57

其他答案

    2007-06-30 10:25:13
  •   生产运作管理方面的论文?如果是关于精密仪器制造企业更好。包含硬件要素(生产技术、生产设施、生产能力、生产系统的集成等)软件要素(人员组织、生产计划、生产库存、质量管理等)这些方面比较详细的资料……
    如果不全,能提供资料,给小弟帮助启示。小弟在此全部谢过。
       企业信息化与敏捷制造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不仅已经成为制造产业的决定性因素,而且还是最活跃的驱动因素。在此背景下,本文分析了制造中的信息需求,阐述了制造业信息化现状,提出了敏捷制造网络化工程的具体实施方案及其中的关键技术。1 制造业信息化进程半个世纪以来,特别是近三十年来,信息革命已经渗透至各个经济部门,迅速改变着传统产业和整个经济的面貌。
      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拓展了制造业的广度和深度,产生了一批新的制造哲理和制造技术,使制造业正发生着质的飞跃。纵观制造业信息化进程,可将其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功能自动化阶段。七十年代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生产领域的自动控制提供了可能,使得以计算机为辅助工具的制造自动化技术成为可行,由此出现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CAPP)、物料管理计划(MRP)等自动化系统。
      信息集成阶段。八十年代针对设计、加工和管理中存在的自动化孤岛问题,实现制造信息的共享和交换,采用计算机采集、传递、加工处理信息,形成了一系列信息集成系统,如CAD/CAPP/CAM、CAD/MRPⅡ、CAPP/ MRPⅡ,CIMS。过程优化阶段。
      九十年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在知识经济发展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企业意识到除了信息集成这一技术外,还需要对生产过程进行优化。如用并行工程(CE)方法,在产品设计时考虑下游工作中的可制造性、可装配性等,重组设计过程,提高产品开发能力;用企业经营过程重构(BPR),将企业结构调整成适应全球制造的新模式。
      敏捷化阶段。九五年以后,以Internet为代表的国际互联网,正以极快的速度在发展。Internet 在改变信息传递方式的同时也改变着企业组织管理方式,使以满足全球化市场用户需求为核心的快速响应制造活动成为可能,敏捷制造(AM)、虚拟制造(VM) 等新的制造模式应运而生。
      从制造业信息化进程可看出,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从知识到应用之间的间隔越来越短,未来的制造业在某种意义上将成为一种信息产业,信息将成为制造业的决定因素,用信息技术促进未来制造的改造已成为时代潮流。21世纪,世界制造业发展的总趋势是:信息技术在促进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仍然是第一位;独占性技术决定了产品的价值和价格;联合和竞争两位一体,并超出国界,敏捷性成为制造业追求的目标;管理创新对制造业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
      制造技术继续围绕信息化、智能化、精密化、集成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2 敏捷制造信息化需求2。1 信息需求信息革命促使了市场全球化,使现代企业呈现集团化、多元化和动态联盟的发展趋势:企业跨越不同的地域,产品涉及多个领域。这些企业需要及时了解各地分公司的生产经营电子商务资料库)"918920!6;9%';状况,同一企业不同部门、不同地区的员工之间也需要及时共享大量企业信息,企业和用户之间以及企业与其合作伙伴之间也存在着大量的信息交流。
      只有了解企业信息的需求,才能有效管理组织这些信息,选择合作伙伴,实现敏捷化制造。企业信息涉及有关产品设计、计划、生产资源、组织等类型的数据,不仅数据量大,数据类型和结构复杂,而且数据间存在复杂的语义联系,数据载体也是多介质的。制造业中信息按其需求可分为两部分:产品制造信息、企业服务信息。
      其中产品制造信息包括产品信息和工艺信息。产品信息[1] 包括与产品制造有关的所有信息,如产品几何拓扑信息(3D实体模型、2D图纸以及VRML格式图片等)、加工要求信息、组成产品零件的材料和热处理信息、装配要求信息、产品检验信息、产品功能信息、产品制造成本和制造周期等信息。
      工艺信息 包括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各种加工方法及其应用范围、设计规范,用于新产品的加工工艺性和设计可行性评价,提供各种加工手册、设计手册。企业服务信息包括产品市场信息(产品基本价格、批量价格、价格的有效期和交货期)、企业生产能力信息(主要设备、特殊设备、大型设备)、企业产品开发能力信息等。
      2。2网络服务需求对制造业企业来说,网络应用服务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希望上网发布企业信息,如企业介绍、产品介绍等; 能有行业性的专业网站提供行业信息、行业动态等; 能在网上了解有关的政策法规,为企业活动提供依据; 能在网上跟踪行业技术信息,为企业开发适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与用户进行网上信息的交流,及时反馈用户意见,组织网上用户的培训与产品使用问题的解决等; 与协作生产企业进行网上的信息交流和商务活动,提高工作效率; 开展网上的商务活动,如产品销售、产品的虚拟展示等;数字化产品模型共享,建立一个虚拟三维产品的“图书馆”,让各企业分享,减少巨大的重复性CAD造型工作。
      3 制造业信息化建设和研究现状3。1 信息化现状目前我国在信息高速公路上投入了大量的建设资金,全国的信息高速公路网络已初具规模。企业的CAD、CIMS、ERP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设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也出现了不平衡,如:“信息公路上的车不多”,网上信息量少,内容不够丰富,不能吸引用户; 上网费用还太高,不能被广大用户所接受; 技术上还较为复杂,用户无法自我维护; 网上的电子商务条件还不成熟,无法进行网上交易; Internet服务提供者(ISP)和Internet内容提供者(ICP)的服务质量还有待改进; 众多传统的传媒业正面临着重新划分市场的激烈竞争。
      必须解决如何利用信息网络为广大用户,特别是直接创造财富的制造业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这一问题。3。2 制造业网络工程研究现状市场的全球化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出现了一系列现代生产模式和制造哲理,要求改变企业现有的组织结构,实现多种敏捷组织形式,如项目任务协同功能工作小组、虚拟集团及多种合作组织机构,建立起协同合作为主导的“竞争 随便是工商管理还是生产管理都可以的 一,经济类毕业论文----农产品出口面对国外技术壁垒的挑战作者:佚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享受世贸组织成员待遇,这有利于推动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
      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中国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农业竞争力,并且在水稻、蔬菜、水果、畜产品、水产品、茶叶等方面具有较大的比较优势,这就使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敢轻视中国农业潜在的和现实的竞争能力,并与中国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上开展激烈的竞争。
      一些发达国家对中国农产品实施技术壁垒,削弱中国农产品竞争力,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竞争手段。   一、发达国家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实施技术壁垒的特点   1。技术壁垒的指标要求越来越严格 为了削弱中国农产品的竞争力,一些发达国家不仅设置了技术壁垒,而且技术壁垒的指标要求也越来越高,甚至达到了苛刻的程度,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构成的阻力也相应增大。
      例如,欧盟自2000年7月1日开始实施茶叶农药残留新标准,部分新标准的指标比原标准提高了100-200倍。欧盟对氯霉素残留量的标准规定为0。1-0。3μg/kg,远超过日本标准 (50μg/kg)、美国标准(4-5μg/kg),以至于欧盟国家自己的产品也常常达不到这个标准。
      日本为了阻拦中国菠菜对其出口,2002年4月公布菠菜中农药毒死蜱残留限量为0。01mg/kg,这项明显针对中国的技术壁垒措施,既远远严于日本蔬菜中其他有机磷农药的残留限量 (其他有机磷农药残留限量比毒死蜱高10倍以上),又大大超出美国、欧盟及国际组织标准 (美国、欧盟和CAC标准为0。
      05mg/kg)。   2。技术壁垒涉及产品的范围越来越大 一些发达国家对中国出口农产品实施技术壁垒的范围不断增大,现已包括粮食、水果、蔬菜、畜产品、水产品、禽产品、茶叶等大部分农产品。2002年1月,欧盟以中国出口的小龙虾所含氯霉素超标为由,宣布全面禁止中国动物源产品进口,这不仅使中国水产品、畜产品、禽产品难以出口欧盟国家,而且使蜂蜜等与动物有关的产品也无法出口欧盟,中国共有10多亿美元的农产品无法进入欧盟市场。
      而日本对蔬菜、水果、稻米等农产品实施技术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影响较大的包括菠菜所含毒死蜱限量、水果病虫害 (橘小实蝇疫区和瓜实蝇疫区)。   3。技术壁垒的禁令往往会引起连锁反应 一个发达国家或几个发达国家对中国实施技术壁垒,往往会引起其他一些国家对中国也实行技术壁垒。
      2002年1月,欧盟宣布全面禁止中国动物源产品进口后,瑞士、日本、韩国等国家相继采取措施,加强对中国动物源性产品的检测,德国、荷兰等国提出更高更严的要求,沙特阿拉伯暂停了中国此类产品的进口。2002年1月, 日本实施“中国蔬菜检测强化月”,对中国出口蔬菜实行每批检测,这些技术壁垒措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
      美国始终保持着较高技术壁垒,使中国农产品出口美国市场十分困难。   二、发达国家对中国实施技术壁垒的主要原因   1。发达国家设置技术壁垒,为了保护本国利益的需要 首先,发达国家为了巩固其农业在国电子商务资料库-/77')&%42#8-15民经济中的重要基础地位,保护和扶持农业成为政府的一项重要的长期政策。
      美国、日本和欧盟等都投入巨额资金支持农业发展,例如,美国政府在农业上长期采取支持价格和稳定收入政策,对外实行农产品推销政策。其次,发达国家是为了保护本国农场主的经济利益。由于这些国家已达到很高的经济发展程度,整个社会平均收入水平普遍很高,要保证农场主收入达到与社会平均收入相协调的水平,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三,一些国家政府或政党为了其政治需要,积极推行贸易保护主义。以2001年中日农产品贸易争端为例,当时日本政府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大葱、鲜磨菇、蔺草席实行超过限额部分分别征收256%、266%和106%的关税。日本政府采取贸易保护主义这一行动,被认为是自民党为日本参议院选举而争取农民选票的一种有效方式。
         2。WTO有关文件为技术壁垒的“借题发挥”提供了空间 TBT协议和SPS协议是为了减少技术壁垒的变相限制和推动贸易自由化而制定的,并对实施技术壁垒做出了一些原则规定。但是,现实的技术壁垒却对正常的国际农产品贸易构成了相当大的障碍,这与世界贸易组织的TBT、SPS协议等文件有很大关系。
      SPS协议最基本的概念是实施有关措施必须“以科学原理为依据,如无充分的科学依据则不再实施”,但是科学依据的基础究竟是何种标准或准则,就连SPS制定者自己也无法解释其准确的含义。这种情况为各成员国随意选择适合自己利益的科学观点提供了空间和方便,即这些观点可能导致某国标准高于或低于国际标准。
      正是WTO难以对“科学基础”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以至于发达国家利用其先进技术及操纵标准制订的优势,根据自己国内生产发展需要而轻易地为发展中国家农产品出口设置障碍,以达到占领和控制国际农产品市场的目的。    农产品质量存在某些不足,容易受外国技术壁垒阻拦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农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尚未建立,中国农产品质量还存在一些不足,因此发达国家能够利用这些农产品的不足,比较容易地制订针对性较强的技术壁垒来限制中国农产品出口,客观上使中国农产品出口容易受到外国技术壁垒的阻拦。
      同时,一些发达国家提出部分农产品进口条件之一,是出口国应具备质量认证体系和药物残留监控体系,而中国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和药物残留监控体系不够完善,这也是影响农产品出口的一个重要因素。    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容易引发外国设置技术壁垒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也是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
      随着中国经济较快增长,中国农产品生产能力得到较大地提高。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对外贸易的国际环境得到较大的改善,有利于推动农产品出口贸易进一步发展。但这将使得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容易引发一些国家对中国实施技术壁垒。从中国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来看,亚洲地区仍占中国全部农产品出口比重的70%以上,显然出口地区过于集中。
      从农产品出口品种和出口时间均衡性来看,中国农产品出口品种和出口时间比较集中,在短时间内容易造成进口国市场受冲击的现象。   三、破除国外技术 壁垒,提高中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   1。加强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全面提高中国农产品质量 从根本上讲,破除国外技术壁垒,主要依靠农产品质量的提高。
      从现阶段看,国内农产品消费水平与发达国家农产品消费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农产品质量也应根据不同消费者的要求,加以区别对待。应加强农产品出口基地化、区域化建设,结合无规定疫病区、质量认证体系、质量检测监控体系、质量分级体系等方面建设,从整个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质量,提高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2。积极参加新一轮WTO谈判,使技术壁垒的运用趋于合理化 针对目前国际农产品贸易中技术壁垒运用中不合理、不公平的现象,中国应积极参加新一轮WTO谈判,提出合理运用技术壁垒的条件,限制任意曲解技术壁垒的原意,使技术壁垒的应用更符合科学原理和公平合理规则,消除发达国家设置的不合理的技术壁垒,有利于促进国际农产品贸易,也使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3。建立一批外向型农业生态示范区,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 国际农产品市场消费结构变化趋势表明,绿色、有机农产品正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特别是发达国家对绿色、有机食品需求快速上升,体现了现代社会人们追求自然、纯净和健康的主题。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出口,一是迎合国际市场消费趋势,二是发挥中国现有的资源优势,三是解决了现有农产品质量的主要问题。
      中国有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的许多有利条件,如边远地区、不发达地区受化肥、农药污染程度很低,农业劳动力资源丰富。通过科学规划和技术指导,建立起一批外向型农业生态示范区,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提高中国农产品竞争力。   4。改进农产品出口策略,减少贸易摩擦和争端 从长期来看,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应主动改变过于集中在东亚地区的格局,分散农产品出口流向。
      同时,我们还应实施农产品出口的品种多元化和时间均衡化,避免因产品品种少和出口时间集中给进口国带来的市场压力。这样有利于减少与进口国的农产品贸易摩擦和争端,也会减少中国遭遇进口国实施技术壁垒的可能性。   5。加强与进口国的磋商、交涉和谈判,减少中国遭受技术壁垒的影响 技术壁垒的产生和作用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既包括经济利益、政治利益,也包括科学评估、观念认同等。
      一些国家实施技术壁垒而又缺乏充分的科学依据,中国要加强与这些国家进行磋商、交涉和谈判,争取减少中国遭受国外技术壁垒的影响。   6。鼓励出口企业提高产品质量,走发展品牌的道路 国家从政策上鼓励出口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企业的品牌。
      通过发展中国农产品的品牌,一方面可以让国外消费者认识和了解中国农产品,有利于农产品出口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处理农产品贸易纠纷,避免一些国家对中国农产品的全面封杀。   7。充分利用商会、协会等行业组织,发挥其调研、协调、协商、服务等作用 在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方面,商会、协会等行业组织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发展这些中介组织,可以反映和收集企业的要求和问题,组织制定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协调行业电子商务资料库7+69+:(5+$3"$,$内企业之间关系,以民间组织角色与国外有关部门交涉和协商,开展有关贸易问题的对策研究,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为行业会员提供优良服务。
      二,开放态约束与跨文化管理方式变革 作者:本站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06-9-24 7:56:31 发布人:admin 摘要:开放态约束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政治体制的开明、贸易制度的开放、网络方式的普及。开放态约束持续和强力作用将导致区域文化作用逐渐弱化,影响着企业跨文化管理方式的变革。
      跨文化管理方式变革指向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是由“全面适应”转向“部分适应”;其二是由“区域特色”转向“企业个性”。 关键词:开放态约束;区域文化;管理方式;跨文化;变革 引言 跨文化经营是企业拓展甚至生存所必然的走向。由于跨文化经营至少有二种文化在企业中存在,这样就很有可能因文化的差异引致文化冲突进而引致经营绩效受到影响。
      事实上,“大凡跨国公司大的失败,几乎都是仅仅因为忽略了文化差异——基本的或微妙的理解所招致的结果”(D。A。Richs,参见范徵,1993,第269页)。跨文化经营的存在主要有二种形式:其一为跨域或跨国经营,企业作为子公司、分公司或合资(类似的有合营等)公司存在于非母公司所在域的其他区域(他国、他省市等)。
      就企业外在环境而言,人文环境为企业所在区域的人文环境,由此就存在着一个企业管理方式变革与企业外在人文环境的关系问题;就企业内在环境而言,人文环境也因所雇佣员工大都为本区域民众,这部分员工不可能不将其自身的人文禀赋一并带进企业,由此就存在一个企业管理方式变革与企业内在人文环境的关系问题。
      其二为企业雇佣非本域人文禀赋的员工。显然,在这种情况中,只存在管理方式变革与内在人文环境的关系问题。跨文化的第二种存在形式客观存在着,并且随着经济全球化,这种存在形式将愈来愈普遍,但时常被研究者及管理者所忽略。我认为,对这种存在性应该给予重视,至少不应该忽视。
      艾科卡曾写道:“援引一位福特‘家族发言人’的话说,我之所以被解雇,是因为我‘缺乏温文尔雅的风度’,太‘盛气凌人’,而‘那个宾夕法尼亚州阿伦敦出生的意大利移民儿子的品格教养与格罗斯波因特相差甚远’”(李·艾科卡,1984,第121页)。且不管这段话所要揭示的或许是福特家族的偏见及歧视性,但至少可以表明,即使是高层管理者,也有可能发生不同区域文化背景的文化冲突的问题。
       文化、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产生作用,就在于由文化、企业文化构成企业经营的人文环境,通过人文环境对从事企业经营的人产生激励约束作用。用制度经济学语言定义就是:人文环境是由许多非正式规则耦合而成的人文生态系统,它既内含着一定区域传统观念形态的非正式规则,又反映着现代观念形态非正式规则;它既内含着本区域观念体系的主体作用,又接受着外来观念体系的渗透作用。
      人文环境是由人创造出来的体现人之为人意义的规则系统,这个规则系统又作为一种准外在于人的类自然力量反作用着人的行为,使人的行为在很多情况下表现为一种人本能性质的活动 ,这种人本能性质的活动现象,是人在组织自我活动和推动社会进步、走向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所必须认识和研究开发的课题。
       开放态约束·区域文化作用弱化 (以下自查)三,浅谈“无为”和现代管理 作者:本站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06-9-24 7:56:30 发布人:admin 内容提要:管理是人类最富智慧的活动,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法约尔概括的五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在老子的著作中都有所涉及。
      老子的管理思想已经越来越多地引起国内外企业家的重视。本文首先就“有为”和“无为”两个不同的概念进行了一定的阐述。然后对现在管理领域最重要的企业管理方面老子学说的作用作出分析。第三部分是我对“无为”学说对领导思想的影响的一些看法。最后总结了“无为” 是管理现代企业、治人治国所不可或缺的重要思想。
       关键词:老子 无为 有为 现代管理 领导思想 第一部分 “有为”与“无为” 有为与无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在实际中没有绝对的有为、无为。所以我们不能绝对地追求有为,或保持无为。从无为可以到有为,从有为又可以回到无为的状态。
      人在实际中的工作,可以算是有为,而功成身退是回到无为的一种表现。 有为在老子学术中,有盲目作为、主观作为的含义。盲目作为、主观作为是会造成人们在个人在实际中的损失的。所以说:“盲目作为的人会有所失败,固执己见的人必定会有所损失”(虽然盲目作为或固执己见并不会全部都失败,但却是招致失败的原因)。
      要使个人不至于在实际中的损失,那就要去除个人的主观的、盲目的行为。 有为、无为是相对而言的。纯粹的有为(过度的作为),只会伤精劳神。纯粹的无为(不作为),是庸碌的表现。人的行为皆发于心,在实际中无为,而心理上有为,也是有为的表现。所以善于修养无为的人,必先修心。
      以无为的状态为根本,而在实际中有所作为。 从无为的状态,到不主观、盲目地作为,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人们在实际(大道)之中的“德”,避免在实际中遭受损失。我就是我们学习、研究老子学术的根本。 第二部分 老子学说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借鉴作用。。。。。
      。 。

    w***

    2007-06-30 10:25:13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教育/科学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科学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