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关于佛教杀生的一个问题

首页

关于佛教杀生的一个问题

植物也算是有生命的,哪为什么出家人允许杀死植物呢?
不知道佛教里面有没有这方面的说法.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其他答案

    2007-05-31 21:14:46
  • 我看法和大家有些不同
    首先佛本人是吃肉的根据记载他最后一餐还是肉是位铁匠供养佛的以后汉语翻译时把那个字翻译为木耳。想来是可信的,因为比丘以乞讨为生人家给什么吃什么怎么可以挑三拣四?佛灭后不久佛教就分派了派不同戒律就不同。那么哪个戒律更早啊?以后大家都在找比较早的戒律但是没有找到。因为戒律每派都不同但是大家又互相模仿这样谁也不知道谁的戒律更早。
    同时由于佛教是无神论其实吃不吃肉根本关系不大。那么戒律的作用是什么啊?是帮助修行除此外没有什么用处。
    所以要持戒。持戒还是重要的。当然非不持也没有关系主要是看你怎么考虑。

    m***

    2007-05-31 21:14:46

  • 2007-05-31 14:51:05
  • 植物是有生命的,但是无情的,即没有觉知的.
    佛教讲不杀生主要是指不杀有情众生.尤其是
    指不杀人.

    1***

    2007-05-31 14:51:05

  • 2007-05-30 10:21:26
  •     希望对佛教存在误解、或者有心了解佛教的朋友有时间客观、冷静地了解一下佛教的有关内容,这些就都不是什么问题了。

    1***

    2007-05-30 10:21:26

  • 2007-05-29 21:44:36
  •   拿这一类问题为难学佛的人和持戒的行为,或者对佛教不杀生的戒律表现出不理解,因此而产生疑问,阁下不是第一位,也不会是最后一位。对于动物的肉,各位愿意吃你就吃,有人不愿意吃就让他不吃,本来不是问题的问题,但是现在已经酿成问题了。呵呵呵呵,也试做一答,看能否让你满意。
      期望能对其他有此疑问的人,也有所启发。 早期佛弟子,是以化缘,也就是要饭为生的,释伽牟尼佛也是这样。要饭,当然不好挑剔别人给什莫,要来什莫就吃什莫,所以对吃肉没有严格的限制。戒律中有“不杀生”,然而在生活中没有严格的不吃肉。但是,为了警戒弟子们不可以因为贪吃,为满足口腹之欲而放松了不杀生的戒律,据一部分经书的记载,佛也说过类似不吃肉的话。
      至今,东南亚和中国西藏的佛教徒还是给肉就吃的,谓之“三净肉”。明确规定佛弟子不能吃肉,有史籍可查的,就是南朝梁武帝的话,他说过佛弟子不许吃肉。因为他是皇帝,所以后来就形成了中国佛教徒的一种持戒形式。当然梁武帝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至少吃肉的人少了,杀生的人也就少了,被杀的动物也就少了。
      梁武帝的佛学境界如何呢?中国禅宗的祖师达摩认为他只得其表,未得真谛。 上面已经说明白了,中国佛弟子的不吃肉源于不杀生的戒律,不杀生的戒律是为了让佛弟子保持广博宏大的爱心。我想,不论是谁,都不会认为博爱是错误,应该受到诘难和指责。现在这世界,爱心还是太少了,是应该大力提倡和弘扬的。
      不论是不是佛弟子,只要他能够真正满怀爱心,爱这个世界的所有人,爱这个世界,他就会反对战争,反对杀戮,反对杀生。我相信,这样的人也一定会坚持素食,更何况素食的确有益于健康。相反,如果有一个人,他自称信佛,吃斋念佛,但是对别人,对世界,怀抱着深刻仇恨,那末他必定是假的佛弟子,吃斋念佛也只是装装样子而已。
       这个世界至今很多地方还是硝烟弥漫,很多地方还在流血和死亡,那战争和血腥的分子在全世界的空气里飘荡,正在窒息我们的呼吸,侵蚀我们善良的心灵,我们无法躲避,我们怎末保护自己?说战争可能太远,这几天接二连三的瓦斯爆炸,钢水横流等等事故离我们不远吧,还有社会上的其他暴力和不公平产生的死亡和流血事件离我们也不远吧。
      佛弟子,还有一切善良的人们都应该以广博的爱心和坚持不断的努力来制止这些暴力和流血,求得社会和世界的和平进步发展。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

    1***

    2007-05-29 21:44:36

  • 2007-05-29 17:49:34
  •   以前有不少帖子探讨过这个问题,楼主可以搜一下。
    这里再简单提一下个人对此类问题的理解要点。
    佛教的修行方法是面对现实,能够逐步净化众生烦恼恶业,逐渐增长善根,同时不坏世间法,让人在人世间还可以正常的生活。无论对于出家僧人,还是在家信徒,这个原则是一致的。
      相对来说,出家人的修行方式与在家人的不同主要体现在脱离家庭和社会职业,受持更细化的戒律,并专门从事禅修和弘法事业。戒律的原则是正常人经过适当努力可以持守、可以做得到的生活规约,其目的是通过转变容易触发恶业发生的生活习惯来改造人,逐步从习惯到思想、从生理到心理培植善根,净化内心深处的恶业种子。
       如果戒律过于苛刻,则普通人根本无法持守,那么戒律也就失去了意义,从而佛法给众生指点的修行古道也就等同于虚无;比方说,一个人问你怎样可以减肥,你告诉他不要吃饭,这有现实意义吗?佛教度的是有情凡夫,是普罗大众,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人。佛教修行的精神是适度、是中道、是循序渐进改恶修善,不是激进、不是苦行、不是极端。
      佛教中的戒律、仪轨、修行法门都是本着这个原则施设的,其根源就是释迦牟尼佛以及过去诸佛经过累劫修证所获得的经验,他们的经验证实这一套中道适度的方案的确可以逐步使人脱离恶趣、趋向人天善道,乃至解脱生死或者步入生死自在的菩萨境界。 具体来说,戒律有很多种,受不受戒,受什么戒,完全是信徒自愿的,没有任何强制要求,佛教徒也可以不受任何戒律。
      比如说,对在家信徒(即居士、俗家弟子)来说,可以不受戒(仅受三皈依--入教仪式),可以受五戒,可以受优婆塞(女众是优婆夷)戒,可以受菩萨戒等;还有一种临时性斋戒--八关斋戒,这个戒只在一日夜有效,适用于短期的修行体验。对于自愿出家的人来说,经过寺院考察各方面条件具足后,一般先给受沙弥戒(女众是沙弥尼戒),然后本人再去具备传授出家大戒的道场(一般是律宗寺院或者是临时开设的戒坛传戒的法会),经三师七证获得比丘戒(女众是比丘尼戒)以及出家菩萨戒,并获颁国家宗教局承认的戒牒。
      以上所说的这些戒律,五戒、优婆塞(优婆夷)戒、菩萨戒、比丘戒(比丘尼戒)都是有非常详细的戒本作为依据。戒本如同法典,上面清楚写明了戒条的内容,持犯的标准。所以说,戒律内容没有模糊性,也绝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范围。几乎所有戒律调控的范畴都限于身、语业方面,限于行为和语言方面,没有到意业--换句话说,就是思想上的恶念、恶想不算犯戒。
       像爱问这里曾有人说什么“起心动念即是犯戒”之类的话,完全是诽谤歪曲,犯戒与否是有行为和语言标准的(有时还结合动机,但必须以身、语行为已发生为前提,仅仅有动机不构成犯戒),犯就是犯,没犯就是没犯。这根我们在社会上的行为、语言是否触发国家法律法规同理,是有标准的(有时也考虑是否具有犯罪动机,但仅仅有动机是不构成犯罪的),犯就是犯,没犯就是没犯。
      

    秦***

    2007-05-29 17:49:34

  • 2007-05-29 14:03:13
  • 他们肯定不认为植物是有生命,不让他们吃植物,他们吃什么啊?把自己饿死了还不是犯了杀生罪了…

    新***

    2007-05-29 14:03:13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宗教 相关知识

  • 社会热点
  • 社会民主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