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万有引力是哪一位科学家提出的

首页

万有引力是哪一位科学家提出的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7-05-11 12:56:07
      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发现的,小时候我们也听说过牛顿看到苹果落地而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但它的发现岂只是看见苹果落地这么简单?
    万有引力公式:其中G为万有引力常量。在牛顿的时代,一些科学家已经有了万事万物都有引力的想法。而且牛顿和胡克曾经为了万有引力的发现权发生过争论。
      有资料表明,万有引力概念由胡克最先提出,但由于胡克在数学方面的造诣远不如牛顿,不能解释行星的椭圆轨道,而牛顿不仅提出了万有引力和距离的平方成正比,而且圆满的解决了行星的椭圆轨道问题,万有引力的优先发现权自然归属牛顿。 正如他所说过,牛顿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开普勒的研究成果对万有引力的发现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开普勒是德意志的天文学家,他的老师弟谷把一生的天文观测资料留给了他。在此基础上,开普勒经过20年的计算和整理于1609年发表了行星运动的第一、第二定律。后来又发表了行星运动的第三定律。 在牛顿的回忆录里可知,牛顿最先研究的是月亮的运动。
      牛顿的平方反比律是由开普勒的行星运动第三定律得出的。要对椭圆轨道情况进行计算,显然牛顿还必须有一些关于微积分和基本力学定律的概念,牛顿在基础力学上有过众多发现,同时牛顿和莱布尼茨各自独立的发现了微积分。牛顿应用了微积分来计算万有引力。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权,历史的结论是:它是牛顿发现的。
      万有引力的表达式为,它的建立是牛顿定律和开普勒定律的综合的结果,而牛顿在其中起了关键的作用。 万有引力定律的建立 一。平方反比律的确定 1。从理论计算得出平方反比的假设: 为了简便起见,可把行星运动轨道看作圆形(把行星轨道看作圆形时,课本上已有相关证明),这样,根据面积定律,行星应作匀速圆周运动,只有向心加速度a=v2/r,其中,v是行星运行速度,r是圆形轨道的半径。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 有 又由 由开普勒第三定律,K是与行星无关的太阳常量 即 于是……① 牛顿得到第一个结果:如果太阳的引力是行星运动的原因,则这种力应和行星到太阳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平方反比假设的验证: 牛顿“苹果落地”的故事广为流传。
      故事大意是说,1665-1666年感染病流行,牛顿从剑桥大学退职在家,一天,他在花园里想重力的动力学问题,偶然看到苹果落地,引起他的思考。在我们能够攀登的最远距离上和最高山颠上,都未发现重力有明显的减弱,这个力必然到达比通常想象的远得多的地方。
      那也应该高到月球上。如果是这样,月球的运动必定受它的影响,或许月球就是由于这个原因,才保持在它的轨道上的。 设想月球处在它的轨道上的任意点A(见图),O是地心,如果不受外力,它将沿一直线AB运动,然而实际它的轨道是弧线AP,AB与轨道在A点相切。
      则月球向O落下了距离BP=y,令弧长AP=s=2πrt/T, 而cosθ≈1-/2,θ=s/r 则y=r(1-cosθ)≈s2/2r=4π2r2t2/2rT2=2π2rt2/T2, 在地面上t时间内一个重物下落距离为 y=gt2/2 由此得 y/y’=4π2r/gT2 月球绕地的周期T=27。
      3d≈2。36×106s,地面上的重力加速度g=9。8m/s2,地球半径R的准确数值是6400km,古希腊的天文学家伊巴谷通过观测月全食持续的时间,曾相当精确的估算出地月距离r为地球半径的60倍,则r=60R=3。84×105km用这个数值代入,即得 y/y’=1/3600 而R2/r2=1/3600 y/y’=a/g=ma/mg=f/mg=R2/r2 所以:f=mgR2/r2即:力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二。
      与m和M成正比的确定 ①式表明力与被吸引物体质量m成正比,同时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力的作用是相互的,f是M对m的作用,f’是m对M的作用,f与m成正比,则同理f’必与M成正比,又f=f’,则f必同时与m和M成正比。①式可写成: f=GMm/r2,……② 其中G是万有引力常量。
       三。万有引力常量的G测定 既然有了万有引力的表达式,那就要测出万有引力常量。测量万有引力常量G的数值,就要测量两个已知质量的物体间的引力。1798年,卡文迪许(H。Cavendish)做了第一个精确的测量。 他所用的是扭秤装置,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均为m的小球固定在一根轻杆的两端,在用一根石英细丝将这两杆水平的悬挂起来,每个质量为m的小球附近各放置一个质量为M的大球。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当大球在位置AA时,由于小球受到吸引力,悬杆因受到一个力矩而转动,使悬丝扭转。引力力矩最后被悬丝的弹性恢复力矩所平衡。悬丝扭转的角度θ可用镜尺系统来测定。为了提高测量的灵敏度,还可以将大球放在位置BB,向相反的方向吸引小球。
      这样,两次悬杆平衡之间的夹角纠正大了一倍。如果已知大球和小球的质量M,m和他们相隔的距离,以及悬丝扭力的相关系数,就可由测得的θ来计算G。卡文迪许测定的万有引力常量值为: G=6。754×10-11m3/kg?s2。万有引力常量是目前测得最不精确的一个基本物理常量,因为引力太弱,又不能屏蔽它的干扰,实验很难做。
      从卡文迪许到现在已近200年,许多人用相同或不同的方法测量G的数值,不断地改进其精度。国际科学联盟理事会科技数据委员会(CODATA)1986年推荐的数值为 G=6。67259(85)×10-11m3/kg?s2, 不确定度为128/1000000 。
      

    1***

    2007-05-11 12:56:07

其他答案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物理学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