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内科
心血管内科

如何进行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非药物治疗?

如何进行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非药物治疗?
S*** | 2016-09-24 12:43:40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2016-09-24 13:20:40
  • 200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制定的慢性 稳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中提出的非药物治疗如下。 血管重建治疗,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血管重建治疗,主要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等。对于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PC[和 CABG是常用的治疗方法。迄今,比较单纯药物治疗,PCI和CABG对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的临床研究较多,但这 些...

    查看全部>>

    200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制定的慢性 稳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中提出的非药物治疗如下。 血管重建治疗,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血管重建治疗,主要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等。对于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PC[和 CABG是常用的治疗方法。迄今,比较单纯药物治疗,PCI和CABG对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的临床研究较多,但这 些治疗方法的内容均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药物治疗方面、强化降脂治疗、强化抗血小板治疗及多因素综合控制等方面的进展,使药物治疗的效果大为改善;在PCI方面,新的介入 技术出现,尤其是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stent,DES)的出现,远期疗效明显提高;在 CABG方面,动脉化旁路手术的开展,极大提髙了移植血管桥的远期通畅率。微创冠状动脉 手术及非体外循环的CABG均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创伤及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因此,上述不 伺治疗方法的疗效提高均不同程度地影响现有的大规模临床试验在选择治疗方法上的指导意义。对于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治疗的两个主要目的是改善预后和缓解症状。对于血管重建的方法选择要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价。不同临床表现(包括病史、症状、辅助检 查等)、不同危险度(包括危险因素数量、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心脏及全身合并疾病情况等)的患者治疗方法的选择可能不同,达到的治疗目的可能不同,达到的治疗效果也可能 不同。在我国,血管重建治疗方法及技术发展起步较晚,发展不平衡,尤其是CABG尚未普 及,这也是我们选择治疗方法中应当考虑的因素之一。1) CABG:近40年来,CABG逐渐成为了治疗冠心病的最普通的手术,CABG对冠心 病的治疗的价值已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对于低危患者(年死亡率≤1%),CABG并不比药 物治疗给患者更多的预后获益。在比较CABG和药物治疗的临床试验的荟萃分析中,CABG 可改善中高危患者的预后。对观察性研究以及随机对照试验数据的分析表明,某些特定的冠 状动脉病变解剖类型手术预后优于药物治疗,这些情况包括:左主干的明显狭窄;3支主要 冠状动脉近段的明显狭窄;2支主要冠状动脉的明显狭窄,其中包括左前降支(LAD)近段 的高度狭窄。根据研究人群不同,CABG总的手术死亡率为1%〜4%,目前已建立了很好的评估患者 个体风险的危险分层工具。尽管左胸廓内动脉的远期通畅率很高,大隐静脉桥发生阻塞的几率仍较高。血栓阻塞可在术后早期发生,大约10%在术后1年发生,5年以后静脉桥自身会 发生粥样硬化改变。静脉桥10年通畅率为50%〜60%。CABG的标准操作是应用左胸廓内动脉作为LAD桥,而大隐静脉作为其他部位的旁路桥。因为至少70%的患者在术后10年存活,所以静脉桥病变导致的症状复发仍是一个临床问题。大规模观察性研究显示应用左胸廓内动脉桥改善了预后,应用双侧胸廓内动脉获得了 更好的远期生存率。而且应用双侧胸廓内动脉的优越性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而更为显著。借助体外循环(心肺旁路)的冠状动脉手术仍是最常用的术式,但其有风险,包括全身炎症反应和微栓子形成,特别是在老年、严重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所谓的“非体外循 环”手术可能减少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稳定装置的使用可帮助术者在不停止心脏搏动的情况下分离控制心外膜动脉,并使缝合旁路桥更为轻松,这使术者可以不使用心 肺旁路而完成手术。目前已有比较非体外循环手术和标准手术的临床试验。尽管非体外循环手术减少了血液制品的应用以及CK-MB同工酶的释放,但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两者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在非体外循环手术组与标准手术组之间,术后1〜3年的临床结果也无差异。 但非体外循环桥血管的通畅率可能较低,应谨慎地应用于有较好的靶血管并且手术并发症风险高的患者。2) PCI:近30年来,PCI日益普遍应用于临床,由于创伤小、恢复快、危险性相对较低,易于被医生和患者所接受。PCI的方法包括单纯球囊扩张、冠状动脉支架术、冠状动脉 旋磨术、冠状动脉定向旋切术等。随着经验的积累、器械的进步,特别是支架极为普遍的应用和辅助用药的发展,这一治疗技术的应用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近年来冠心病的药物治 疗也获较大发展,对于稳定性心绞痛并且冠状动脉解剖适合行PCI患者的成功率提高,手术相关的死亡风险为0.3%〜1.0%。对于低危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包括强化降脂治疗f内 的药物治疗在减少缺血事件方面与PCI—样有效。对于相对高危险患者及多支血管病变的稳 定性心绞痛患者,PCI缓解症状更为显著,生存率获益尚不明确。应用药物洗脱支架显示了持续的优于金属裸支架的治疗效果,减少了再狭窄风险以及包括靶血管血管重建在内的主要负性心脏事件的风险。3) 特殊患者的考虑:严重左心室功能减退和/或手术风险高的患者:CABG对严重左心 室功能减退的患者预后改善通常优于PCI,但外科手术风险过高而成为禁忌的患者可从PCI 血管重建中获益,特别是提示靶血管灌注功能异常的心肌中有残余存活心肌时。无保护的左主干病变:如远端冠状动脉未从旁路接受血流,左主干被认为是无保护的。 CABG对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是肯定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几项观察性研究显示,PCI可用于有选择的左主干病变的治疗。观察性注册研究显示,药物洗脱支架较金属裸支架有更好的结 果,PCI治疗左主干病变的价值尚有待进一步研究。多支血管病变合并糖尿病患者:目前尚无PCI与CABG在合并糖尿病患者中临床试验的 疗效比较,但是随机临床试验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CABG较PCI死亡率更低。如同对非糖 尿病患者一样,药物洗脱支架可减少糖尿病患者的再狭窄率,但是能否降低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尚待更多研究证实。既往接受过CABG的患者:如患者有症状且解剖适合可行再次CABG。然而再次CABG 相关的风险是初次手术的3倍,对于通畅的胸廓内动脉桥,手术还有可能导致损坏这支桥血 管的额外风险。PCI可以作为再次手术缓解症状的有效替代方法。在扩张陈旧的大隐静脉桥时应用滤过保护装置,可减少碎片导致下游栓塞引起的围术期心肌损伤。不完全血管重建:CABG常能获得完全血管重建,PCI在有些情况下(如慢性完全闭塞 病变等)会有不完全血管重建,不宜普遍提倡。对于供应小范围心肌的血管、梗死无存活 心肌的血管不能再通时,仅干预主要/罪犯血管的PCI不失为可行的措施,但目前尚缺乏充 分的临床研究证据,应谨慎应用。
    女*** | 2016-09-24 13:20:40 61 9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 心血管内科相关知识

  • 预防
  • 治疗
  • 症状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