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长平公主断臂的经过介绍一下啊

首页

长平公主断臂的经过介绍一下啊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12-29 15:51:31
      在民间传说中,有一位武功超凡的独臂女尼,乃是明崇祯皇帝的嫡出长平公主,因为国破家亡,被父亲砍去手臂后流落民间。怀着深仇大恨的公主练就了一身武功,誓要为父母报仇雪恨。人称独臂神尼九难。
      传说独臂神尼九难收了八个天下无敌的徒弟:了因、黄仁父、李源、周浔、白泰官、路民瞻、甘凤池、吕四娘。
      吕四娘是九难的关门弟子,后来潜入深宫,刺杀了雍正皇帝,辗转为师父报了家国之仇。这八个了不起的徒弟,被称为“清初八大侠”,真是威震天下呀!   粤剧中有一部极为经典的《帝女花》,讲的也是长平公主的故事,说她在明亡后,出家为尼,后来又被清朝廷找到,要她与驸马完婚。
      为了让父母能够平安下葬,弟弟们能够被释出牢狱,她答应了这个要求。洞房花烛之夜,长平公主和驸马周世显服下了砒霜,以死报国。   那一折断肠花烛夜“香夭”,实在是经典中的经典:“落花?M天蔽月光借一杯附薦鳳台上……”悠扬哀怨的唱腔一出,令人如醉如痴。
         这个,虽然浪漫好听,一样差得太多。   大明崇祯元年的一天,紫禁城宫厥深处,一声清脆的婴啼,打破了禁宫的幽静。   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后宫妃嫔,又为他生下了一位公主。   这时的崇祯,还不到二十岁,满怀壮志豪情,认为自己能够挽回大明王朝颓废的形势,成为一代中兴之主。
      作为中兴新举措之一,他下旨裁减了许多不必要的冗员。   就在小公主降生的时候,陕西米脂县银川驿,有一位名叫李自成的驿卒,随着崇祯皇帝裁减令的下达,黯然离开了驿站,投向了茫茫天地间。   远在禁紫城里,正依偎在奶妈怀中熟睡的小公主不会知道,这个千里外的小卒,将会在某一天,彻底更改她的命运轨迹。
         她是崇祯皇帝的第二个女儿,也是六位公主中唯一长大成人的一个。她的生身母亲究竟是谁,现在已经无法查考了。传说中,长平是周皇后的亲生女儿,而实际上周皇后只生过一个女儿,早夭,追谥坤仪公主。若从时间来看,长平出生的时候,周皇后正怀着身孕,并于崇祯二年初生下了太子,所以她不可能是长平的生母。
         崇祯是一个苦命的人。他的生母姓刘,祖上是海州(今辽宁海城)人,被选入太子东宫,成为朱常洛(明光宗)的妾:淑女。不久生下了朱由检,即后来的崇祯皇帝。朱常洛性情怪异,脾气狂燥。   在朱由检五岁这年,朱常洛又一次歇斯底里的大发作。在这次大发作中,刘淑女被他不分青红皂白地处罚了一场。
      史书曰:“失光宗意,被谴,薨。”这话说得很堂皇,而实际上的情况,应该是朱常洛暴怒之下,将刘氏逼上了绝路自尽,甚至朱常洛亲自或让下人动手将刘氏活活打死了。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刘氏死后,光宗立即懊悔了。他倒不是有什么情义或心疼儿子,而是害怕父亲万历皇帝知道了,趁机废了他这个太子位。
      于是朱常洛向身边的太监宫女威逼利诱,告诫他们不能走漏风声,只说刘氏是病死的,将她以宫人的身份葬在西山。   没有了母亲的朱由检慢慢长大。做为光宗的儿子,他被封为信王,屈死的刘氏也因此被追封为贤妃。   虽然朱由检成了亲王,但是由于刘氏死得不明不白,他也不敢公开去祭祀自己的母亲,只是悄悄向太监打听母亲下葬的方位,偷着拿些钱让侍从去为母亲祭扫而已。
         朱由检十七岁这一年,哥哥熹宗天启帝朱由校无子早逝,将皇位传给了他。直到这时,朱由检才真正能够光明正大地追悼自己的母亲。他封早死的母亲为孝纯太后,将她从简陋的坟墓中迁出,与父亲光宗合葬庆陵。(可怜的刘氏,又要去受那个无情郎的折磨了。)   也许是因为母亲不幸的经历,崇祯的嫔妃很少,而且很重视家庭,与子女妻妾的关系也很好。
         然而正如史书上所说,他虽非亡国之君,却面临亡国之运,自己又缺乏力挽狂澜的能力和个性,更何况明朝廷已如将倾大厦,积习深重难返,已无法再扶立起来。他倾尽全部力量,也只能让大明朝多喘几口气罢了。   在内外交困、殚精竭虑中,时间很快就推进到了崇祯十六年。
         这年,公主已经十六岁了,她被封为长平公主。   崇祯对女儿很疼爱,虽然国事繁重,日以继夜,还是在这一年为她挑选了驸马:周显。   然而,大明王朝已经走到了末路。在这一年,李自成和张献忠两路义军,分头进逼,一座座城池,一片片土地,都被起义军占领。
         整个紫禁城连同它里面的人,都在风雨飘摇中颤抖。   长平公主与周显的婚期一拖再拖,始终没能举行婚礼。和长平一样,因国家动荡而延误婚期的,还有她的弟弟太子朱慈?R。   朱慈?R比长平小一岁,是周皇后嫡出的长子,生于崇祯二年二月。他十四岁这年,崇祯就已经想要为他册定太子妃,然而面对内外交困的国家,直到国破家亡的那一天,崇祯都始终没能为他的嫡出长子选定妻子。
         崇祯十七年正月初四,已是心力交瘁的崇祯帝朱由检向天问卜,却得到了这样一句卦辞:“星走月中,国破君亡。”   果然,他很快就得到李自成自称大顺皇帝的消息,同时,也听说远在南京的太祖朱元璋孝陵发生的不祥之兆:深夜时分,总有凄厉的哭声从孝陵深处传出,守陵军士吓得逃之夭夭。
         正月,凤阳地震;同月,南京地震;北京则出现了“星入月”的天象。   朱氏的祖籍和大明王朝的起源地、京城接连出现的异常天象,令崇祯心力交瘁。这时的国库已经见底,为了抵抗势如破竹的大顺军团,崇祯向大臣化缘,请求他们捐出家财银两作军费开支。
         结果,那些凭着大明朝才富得流油的官员们,个个喊穷叫苦,即使亲如田弘遇这样的外戚,都只不过在皇帝的再三请求下,勉强拿出了一万两银子。   这样的人心涣散,结果显而易见。   三月甲辰(十六)日,李自成的军队攻陷北京城的最后一道天然屏障:昌平。
         仅仅过了两天,丙午(三月十八)日,北京城破。   崇祯和周皇后勉强支撑着,将三个儿子叫到面前,为他们换上粗布旧衣,让太监将他们送出皇宫逃生。   ——哭成一团的父母不会知道,等待十五岁太子、十二岁永王、十一岁定王的是怎样的将来。   三兄弟逃出皇宫,首先想到的就是投奔自己的外祖父:太子和定王的外祖父周奎家、永王的外祖父田弘遇家。
         然而,周家和田家都紧闭大门,拒绝让自己的外孙避难。从来没有体味过人世滋味的三兄弟不知还能相信谁,无处逃奔。几天后(三月二十日)被大顺军擒获。太子被李自成封为宋王。仅仅过了两个月,清军引兵入关,李自成率部西逃,一片混乱仓惶中,三兄弟从此不知所终。
         一年后,福王之子朱由崧在南京即皇帝位,是为弘光帝。不久有一个自称崇祯太子的少年由北方前来投奔。弘光帝宣布他是假冒的太子,关进了牢狱。南京军民对此十分不满,一片哗然。争执尚未结束,清军已临南京城下。弘光帝南逃,将狱中的“太子”丢了下来。
      清军经过再三验证,确认少年不过是驸马都尉王?m的孙子王之明而已。真正的崇祯太子、永王、定王,早已在乱军中失去了踪影。   这不知下落的三兄弟,成了清王朝的一个噩梦,此后的若干年里,数不清的人打着“大明太子”的名义起兵。   然而,真正的太子慈?R、定王慈炯、永王慈?荩堑南侣洌创哟顺闪艘桓雒铡U饪闪娜值芫芰嗽跹恼勰ィ志烤孤窆呛畏剑膊恢馈?   弟弟们能够逃出皇宫,长平公主弱质小足的女子,却无法逃出。
      送走了三个弟弟,她知道自己的结局将会是什么。   崇祯向后妃传下了他最后一道旨意,让她们全数自裁。   当天夜里,天启帝张皇后自缢;崇祯周皇后自缢。其余妃嫔也多数自尽,有几个不肯自尽的也被近侍杀死。   得到家人自尽消息的崇祯皇帝,茫茫然地在乱成一团的紫禁城里游走,来到了女儿长平公主居住的寿宁宫。
         长平公主只有十六岁,还在期待能与未婚夫周显相会,象弟弟们那样逃出皇宫的可能,她不愿就这样死去,拉着父亲的衣服,涕泪交流的哀求他放自己一条生路。   崇祯摇摇头,哭道:“孩子,你为什么要生在我家?”话音刚落,他的剑就向毫无准备的长平公主劈面挥去。
         长平公主下意识地一避,利剑落下,切断了她的左臂。一声惨叫之后,她倒在血泊中,没有了知觉。   失魂落魄的崇祯认为女儿已经死了,没有再劈第二剑。   他转身又来到了三女儿居住的昭仁殿,一剑结束了女儿十岁的生命。三公主死后,清廷以其居所为名,追谥她为昭仁公主。
         第二天,崇祯皇帝朱由检蓬头赤足,自尽于寿皇宫外煤山的一棵树上。太监王承恩从死殉主。   紫禁城里乱成一团,谁也没有顾得上去看看长平公主的“尸体”。所有的人来了又去了,她就那么一直躺在冰冷的青砖地上。   五天后,奇迹出现了,长平公主居然苏醒了过来。
         当她醒来的时候,北京城已经成了大顺国的天下。李自成见长公主居然死而复苏,感到很意外,于是将她交给刘宗敏救治。   刘宗敏是什么人?他以为人酷毒闻名,残忍好杀。明灭后,他将明朝的勋戚大臣、文官武将八百余人(也包括将外孙关在门外的周奎田弘遇)抓起来,当年锦衣卫东厂的酷刑他无所不用,烙肤断腿,逼着他们把收藏起来的金银财宝交出来。
      几个月前崇祯皇帝好言相求,得不到这些臣子们的助军粮饷,如今却全部都落入了刘宗敏的手里。当初大学士魏藻德就曾经拒绝皇帝征饷,以为只要投靠新主,财宝依旧可以传家傍身,没料到会是这个下场,酷刑之下痛哭失声,叹道:“我当初不能尽忠报国为主,如今悔也迟了。
      ”五日五夜的酷刑之后,魏藻忠脑裂而死,其子也被砍杀。   而其它那些在紧要关头,敛金弃主的明朝旧臣,下场也与魏氏相仿,刘宗敏把他们的家底金银全部敲出来之后,便把他们一杀了之。   这么一个家伙,长平公主却落在了他的手里,真是令人掩卷长叹。
         幸好,“大顺”只在北京城里呆了两个月,就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李自成没有来得及带上长平公主和她的弟弟们,就在清军的追击下败逃远去。   长平公主身体尚未恢复,仍然挣扎在生死边缘,一片混乱中,她没有办法逃脱,只能躺在病榻上,目送弟弟们含泪远去,从此生死两茫茫。
         清军引兵入关,长平公主成了清朝廷的特殊“客人”。   为了笼络人心,多尔衮下令,五月初六至初八,为崇祯帝哭灵三日,上谥号怀宗端皇帝,后来又改称庄烈愍皇帝。与此同时,将他和周皇后的棺木起出,重新以皇帝之礼下葬,葬在昌平明皇陵区银泉山田贵妃陵寝内,妃陵改称思陵,一后一妃陪着崇祯去往另一个世界。
         后来张廷玉修撰《明史》,有这样的感叹:“庄烈非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运,又乏救亡之术,徒见其焦劳瞀乱,孑立于上十有七年。而帷幄不闻良、平之谋,行间未睹李、郭之将,卒致宗社颠覆,徒以身殉。”这算是对崇祯三十四年的人生,做了一个高度的概括。
      他是历朝亡国之君中,最令人同情惋惜的悲剧人物,与宋钦宗遥遥一对。   看着父母终于入土为安,长平公主虽然国破家亡,也终于得到了一丝安慰。但是其后她再也没有得到三个弟弟的丝毫消息。   与她相依为命的,这时只有崇祯的袁贵妃。袁妃在李自成破京的那一天,曾经上吊自杀,结果丝带断裂,自尽未成。
      刚刚砍杀了两个女儿的崇祯在这个时候来到了她的寝宫,一连向她砍了好几剑。但是袁贵妃虽然重伤,最后也象长平那样死而复苏。顺治入关后,将她找到并赡养终身。   清顺治二年,长平公主得知自己的弟弟、“太子慈?R”在南京被堂兄朱由崧监禁的消息,伤心绝望中,向顺治帝及摄政王多尔衮上书,说“九死臣妾,跼?高天,愿髡缁空王,稍申罔极。
      ”她希望自己能够出家为尼,断绝这尘世间的哀伤悲痛。   然而,她是先朝长公主,为了让汉人归心,这个愿望,清朝廷是不会答应她的。   不但不答应,为了反衬弘光帝虐待崇祯子嗣的恶行,在长平公主上书不久,顺治帝的诏命就跟着下达了——不许公主出家,而是让她与崇祯为她选定的驸马周显完婚,并且同时赐予府邸、金银、车马、田地。
         长平公主接到这道诏命,自觉身不由己,痛哭流涕。   赐婚如期举行,婚礼隆重浩大。   婚礼之后,仅仅过了几个月,长平公主就得到了南京城破,狱中的“朱慈?R”乃是假冒的消息。一直以来苦苦支持她的精神支柱垮了。   仅仅过了几个月,长平公主便在万念俱灰的哀怨中病逝,时为顺治三年,长平公主十八岁。
         长平公主短暂的人生就到此为止,她一生没有踏出过北京城一步,而且缠了一双小脚,也就不可能修习高超武功。她的生命起伏太大,超出她能够承受的范围也太大。   世间既然没有过独臂神尼,韦小宝的武功就应该是自学得来的了。 摘自: 。

    三***

    2006-12-29 15:51:31

其他答案

    2006-12-30 02:16:49
  • 自己砍下来的

    夫***

    2006-12-30 02:16:49

  • 2006-12-29 15:54:06
  •   长平公主朱徽?菩〈?
        长平公主,最后一代汉家公主,因其特殊的身世,凄婉的故事,历来留给后人无尽的感慨与惆怅…… 
        其实,长平公主一事,原就疑窦甚多,诸种正史野史颇有出入。因资料不全和笔者水平所限,本文仅择笔者所认同的史料,对其余史料不加勘校,编作一家之言。
       《明史》中并未记载长平公主的名字,古代由于男尊女卑,史书中一般只有公主的封号,但在《春明梦余录》中却清楚的记载了公主的名字,可能也是因为她特殊的悲惨身世。 长平公主本名朱徽?疲ㄒ簟按隆保馕魃鳎诿鞒珈踉辏?628年),生母王选侍原是周皇后的侍女,生下公主后因产后血崩而亡,临死前封为“顺妃”,年仅18岁。
      公主出生后便被送入坤宁宫,由周皇后抚养,所以许多史书中均误载公主为周皇后所生,其实,若从时间来看,长平出生的时候,周皇后正怀着身孕,并于不久后生下了皇长子慈?R,所以她不可能是长平的生母。在皇长子周岁之日,崇祯册封他为皇太子,同日封其姊徽?莆て焦鳌? 崇祯共有六女,坤仪公主、长平公主、昭仁公主,和其余三个早夭无考的女儿。
      周皇后只生过一个女儿,那是在崇祯为信王时,早夭,崇祯即位后追谥坤仪公主。昭仁公主,长平之妹,被难时尚是十岁幼女,因殒于昭仁殿,后人以其居所为名,称之为昭仁公主。崇祯六女中四女早逝,长平公主是崇祯皇帝的第二个女儿,也是六位公主中唯一长大成人的一个,历来为崇祯所疼爱,人称长公主。
       崇祯即位时,还不到二十岁,满怀壮志豪情,认为自己能够挽回大明王朝的颓势,成为一代中兴之主。作为中兴新举措之一,他下旨裁减了许多不必要的冗员。就在小公主降生的时候,陕西米脂县银川驿,有一位名叫李自成的驿卒,随着崇祯皇帝裁减令的下达,黯然离开了驿站,投向了茫茫天地间。
      远在禁紫城里,正依偎在奶妈怀中熟睡的小公主不会知道,这个千里外的小卒,将会在某一天,彻底更改她的命运轨迹。 也许是因为母亲不幸的经历,崇祯的嫔妃很少,而且很重视家庭,与子女妻妾的关系也很好。然而正如史书上所说,他虽非亡国之君,却面临亡国之运,自己又缺乏力挽狂澜的能力和个性,更何况明朝廷已如将倾大厦,积习深重难返,已无法再扶立起来。
      他倾尽全部力量,也只能让大明朝多喘几口气罢了。在内外交困、殚精竭虑中,时间很快就推进到了崇祯十六年。 这年,公主已经十六岁了,崇祯对女儿很疼爱,虽然国事繁重,日以继夜,还是在这一年为她挑选了驸马:周显。周显,亦称周世显,其父亲周国辅官居太仆,祖上数代都是京中官员,其本人时为都尉,人才出众,各方面都是上上之选。
       然而,大明王朝已经走到了末路。在这一年,李自成和张献忠两路义军,分头进逼,一座座城池,一片片土地,都被起义军占领。整个紫禁城连同它里面的人,都在风雨飘摇中颤抖。长平公主与周显的婚期一拖再拖,始终没能举行婚礼。 崇祯十七年正月初四,已是心力交瘁的崇祯帝朱由检向天问卜,却得到了这样一句卦辞:“星走月中,国破君亡。
      ”果然,他很快就得到李自成自称大顺皇帝的消息,同时,也听说远在南京的太祖朱元璋孝陵发生的不祥之兆:深夜时分,总有凄厉的哭声从孝陵深处传出,守陵军士吓得逃之夭夭。 正月,凤阳地震;同月,南京地震;北京则出现了“星入月”的天象。 三月甲辰(十六)日,李自成的军队攻陷北京城的最后一道天然屏障:昌平。
       仅仅过了两天,丙午(三月十八)日,北京城破。 崇祯和周皇后勉强支撑着,将三个儿子叫到面前,为他们换上粗布旧衣,让太监将他们送出皇宫逃生。弟弟们能够逃出皇宫,长平公主弱质小足的女子,却无法逃出。送走了三个弟弟,她知道自己的结局将会是什么。
       崇祯向后妃传下了他最后一道旨意,让她们全数自裁。周皇后自尽,袁贵妃自缢绳断,崇祯皇帝焦躁,连刺三剑,又砍死其他几名妃子,茫茫然地在乱成一团的紫禁城里游走,来到了女儿长平公主居住的寿宁宫。长平公主不幸生在了末代帝王之家,这就注定了她的悲剧命运。
      为了保全亡国之君的最后一点尊严,为了不让自己的女儿受辱,崇祯在决意自缢之前,对自己的两个女儿狠下杀手。 长平公主只有十六岁,还在期待能与未婚夫周显相会、像弟弟们那样逃出皇宫的可能,她不愿就这样死去,见崇祯进来,上前拉住父亲的衣袖哭泣,不胜悲恸。
       崇祯摇摇头,哭道:“孩子,你为什么要生在我家?”话音刚落,他的剑就向毫无准备的长平公主劈面挥去。 长平公主下意识地一避,本能地挥出柔弱的左臂去挡格,利剑落下,顿时血流如注,公主当场晕绝地上。失魂落魄的崇祯认为女儿已经死了,掩面而出。
       他转身又来到了三女儿居住的昭仁殿,一剑结束了女儿十岁的生命。 第二天,崇祯皇帝朱由检蓬头赤足,自尽于寿皇宫外煤山的一棵树上。太监王承恩从死殉主。 紫禁城里乱成一团,谁也没有顾得上去看看长平公主的“尸体”,她就那么躺在冰冷的青砖地上。
       尚衣监何新入宫,见长平公主断臂仆地,还有气息,恐其为贼所辱,负之而出,送入周皇后的父亲周奎府中,五天后公主才得苏醒,听说父亲已经上吊而死,李自成已经入主北京,大明变成了大顺,不禁悲痛欲绝。 长平公主身体尚未恢复,仍然挣扎在生死边缘,一片混乱中,她只能躺在病榻上,国破家亡,更与弟弟们从此生死两茫茫。
       然而风云变化莫测,四十天后,大顺又变成了大清。 为了笼络人心,鞑酋多尔衮下令,五月初六至初八,为崇祯帝哭灵三日,上谥号怀宗端皇帝,后来又改称庄烈愍皇帝。 崇祯十七年(1644)十一月的北京城,已经牢固地掌握在清朝的手中。
      然而,一个貌似太子的男子在一位太监的陪同下出现在嘉定侯周奎府中,自称皇太子。当时在周奎府中的长平公主见后,两人抱头痛哭。单看这一节,想来太子应该是真的,否则以长平公主之心如死灰,何以会与一个陌生男子抱头痛哭?而且,长平公主与太子都是周皇后所抚,自小到大相处的姐弟,怎么可能认错呢?周奎举家向太子行君臣之礼,并问太子:“你一直藏在哪里?”太子回答说:“城陷之日,我单独藏匿在东厂门外。
      一日夜出,潜至东华门,投身于一个豆腐店里。店小二心知我是避难的人,给我穿上旧衣服,让我在灶前烧火,又害怕我暴露,五天之后将我送到崇文门外的尼姑庵中,在那里假装贫困无依的孤儿住了半个月。常侍(太监)来尼姑庵,发现了我,又把我带回家,藏在密室里。
      听说公主还在,所以就来相见了。”说完,与公主哭别而去。几天之后,太子又来了,公主告诫他说:“慎毋再至矣。”也许公主明白,三月份周奎既然能把皇三子定王和皇四子永王交给李自成,这次也许会再出卖太子给清朝。果然,十一月十九日太子再来,周奎留宿太子。
      二十二日,他要求太子自称姓刘,是一个假太子。太子说:“悔不从公主之言,今已晚矣。”当晚,周奎令家人将太子逐出门外。太子出门后,被巡逻的清兵以“犯夜”罪逮捕,交给刑部审理,断为假冒太子。主审的刑部主事钱凤览找来原司礼监太监王德化、原锦衣卫10名侍卫太子的锦衣卫来辨认,都说是真太子。
      侍卫们还下跪说:“此真太子,愿毋伤。”于是钱凤览上书朝廷,指责某些明朝的官员以真太子为假太子。但鞑酋多尔衮为斩草除根,太子朱慈?R被害。 长平公主伤心绝望中,向清廷上书,说“九死臣妾,跼?高天,愿髡缁空王,稍申罔极。”她希望自己能够出家为尼,断绝这尘世间的哀伤悲痛。
       翻译过来是:“臣妾我死里逃生,崇高恩泽下仍感恐惧,愿意削去头发披上修行的缁衣皈依佛门,以稍微表达彰显父母的恩惠。”“跼?”两个字,来自陆机的《变亡论》“屏气跼?”。变亡论也是亡国之音,是陆机在吴亡后要叙述其父祖陆逊与陆抗的事迹而写,那么“高天”必是崇祯帝,那个断她手臂的君父呀!“罔极”两个字,来自《诗经》“昊天罔极”,是指父母的恩惠比天还高,公主在上书的文字里面,使用这两个字,是指父母之恩。
      末尾把孝道端出来,算是绝招,要知道中国自有佛教传入,出家和尽孝都是抵触的,她那段文字把此二者串在一起是一绝,一个新的朝代是要使人以出家尽孝,那这是什么时代?她虽然起首姿态低,到这里算是不卑不亢,把她作为亡国公主生死存亡的难题,丢给清廷,看看自己下一步能怎么走。
       长平公主应该是个天资聪颖而且饱览群书的公主,才写的出这种文字,毕竟在那种情形下,是找不到人替她代笔了。 然而,她是先朝长公主,为了让汉人归心,这个愿望,清廷是不会答应她的。因公主非男儿身,不会有人拥立她为帝,造成对清廷的威胁,所以对她赏赐有加。
       为了反衬弘光帝虐待崇祯子嗣的恶行(南太子案),在长平公主上书不久,顺治帝的诏命就跟着下达了——不许公主出家,而是为之“诏求原配”,让她与崇祯为她选定的驸马周显完婚(其时周世显已降清),并且同时赐予府邸(故武清侯之第)、金银、车马、田地若干顷。
       长平公主接到这道诏命,自觉身不由己,痛哭流涕。 顺治二年(1645年)六月上旬,赐婚如期举行,婚礼隆重浩大。 长平公主与周世显夫妻恩爱,相敬如宾,但长平公主经历家破国亡之痛,身心都受到极大创伤,“公主喜诗文,善针饪,视都尉君加礼。
      御臧获,阳笑语,隐处则饮泣,呼皇父皇母。泣尽继以血,是以坐羸疾,怀娠五月,于丙辰八月十八日薨。” 婚后仅一年多,长平公主便在哀怨中病逝,时为顺治三年(1646年)八月十八日,长平公主十八岁。 公主其时尚有五个月的身孕,葬广宁门(亦称彰义门)外周氏宅旁。
       长平公主短暂的人生就到此为止,她一生没有踏出过北京城一步,而且缠了一双小脚,也就不可能修习高超武功。她的生命起伏太大,超出她能够承受的范围也太大。 公主一生没有做过什么好事,但也没干过什么坏事。如果是在太平盛世,她也许会像明朝绝大多数公主一样,在富足与尊荣中安然度过一生。
      然而时运不济“生于末世运偏消”,明朝二百多年来列代帝王造的罪孽全部压在了这最后一代帝王之家的头上,除了认命,还能怎样? 松江张宸为之诔,太仓吴伟业有诗挽之。
       参考书目: 《明史·卷121》、孙承泽《春明梦余录》、吴伟业《思陵长公主挽诗》、谈迁《北游录》、《香艳丛书·妇人集》、严有禧《漱华随笔》、《明季琐闻》、文冲《过徽?乒髂垢凶鳌贰⒍度允堵浴贰ⅰ肚灏蘩喑贰⑽红车隆逗橐怠贰⒗钤廊稹洞罕乙俺恕贰ⅰ都咨甏怕肌贰ⅰ睹骷颈甭浴贰ⅰ冻珈跏德肌贰⑿苄ご骸豆魇窃跹畹摹贰ⅰ墩得鞒邸贰? 。

    医***

    2006-12-29 15:54:06

  • 2006-12-29 15:53:45
  •   长平公主名叫朱徽足(有女字旁)(1629或1630——1646),是明末极著名的人物,〈〈帝女花〉〉的主人公。她身为末代公主,并没有过人之处,也没有什么作为,然惟其国破家亡,身世悲惨,为人熟知。顺治二年上书清帝(“九死臣妾,跼?高天,愿髡缁空王,稍申罔极”)要求出家为尼。
      清帝为笼络人心未许,将其下嫁崇祯生前选好的驸马周显。因公主非男儿身,不会有人拥立她为帝,造成对清廷的威胁,所以对她赏赐有加。但公主身心都受到极大创伤,婚后仅一年多就去世了,死时尚有五个月的身孕。公主一生没有做过什么好事,但也没干过什么坏事。如果是在太平盛世,她也许会像明朝绝大多数公主一样,在富足与尊荣中安然度过一生。
      然而时运不济“生于末世运偏消”,明朝二百多年来列代帝王造的罪孽全部压在了这最后一代帝王之家的头上,除了认命,还能怎样?救得伤,救不了命啊!她有点像〈〈红楼梦〉〉里的巧姐,然而谁又能救赎她呢? 长平公主诔 松江张宸 长平公主者,明崇祯皇帝女,周皇后产也。
      甲申之岁,淑龄一十有五,皇帝命掌礼之官,诏司仪之监,妙选良家,议将降主。时有太仆公公子周君都尉名世显者,将筑平阳以馆之,开沁水以宅之,行有日矣。夫何蛾贼鸠张,逆臣不诫,天子志殉宗社,国母嫱嫔慷慨死焉。公主时在稚龄,御剑亲挥,伤颊断腕,颓然玉折,损矣兰摧!贼以贵主即殉,授“尸”国戚,覆以锦茵,载归椒里。
      五宵旦,宛转复生。泉途已宫,龙髯脱而剑远;兰熏罢殿,蕙性折而神枯。 顺治二年,上书今皇帝:“九死臣妾,跼?高天,愿髡缁空王,稍申罔极。”上不许,诏求元匹,命吾周君,故剑是合。土田邸第,金钱牛车,赐予有加,称备物焉。嗟夫!乘凰扇引,定情于改朔之朝。
      金犊车来,降礼于故侯之第。人非鹤市,慨紫玉之重生,镜异鸾台,看乐昌之再合。 金枝秀发,玉质含章,逢德曜于皇家,迓桓君于帝女。然而心恋宫闱,神伤辇路。重云笔墨,何心金榜之门;飞霖毂林,岂意玉萧之馆!弱不胜悲,溘然薨逝。当扶上仙之日,距侬李下嫁之年。
      星燧初周,芳华未歇,呜呼悲哉!都尉君悼去凤之不留,嗟沈珠之在殡。银台窃药,想奔月以何年;金殿熏香,思返魂而无术。 越明年二月之吉,葬于彰义门之赐庄,礼也。小臣宸薄游京辇,式睹遗容。京兆虽阡,谁披柘馆?祁连象冢,只叩松关,拟伤逝于子荆;朗香空设,代悼亡于潘令。
      遗挂独存,敢再拜为诔云。 又宸记事曰:甲申春,上议降主时,中选者两周君,其一都尉君也,其一人,内臣纠家教失谨,即掖群内侍,环都尉欢曰:‘贵人!贵人!是无疑矣。’顺治二年,召故选子弟,都尉君应诏起。是时有市人子张姓者,冒选应,诡得之矣。召内廷给笔札,各书所从来。
      是人子书祖若父皆市侩,则大叱去,曰:‘皇帝女配屠沽儿子?!’命都尉书,则书父太仆公,祖仪部公,高曾以下皆簪缨。遂大喜,曰:‘是矣!’即故武清侯之第,赐金钱牛车,庄一区,田若干顷。具汤沐,成吉礼焉。时乙酉六月上浣事也。公主喜诗文,善针饪,视都尉君加礼。
      御臧获,阳笑语,隐处则饮泣,呼皇父皇母。泣尽继以血,是以坐羸疾,怀娠五月,于丙辰八月十八日薨。淑龄十有七耳。都尉藏所遗容,右颊三剑痕,即上所击也。老内侍见,辄拜曰‘眉似先帝’云。 孙承泽《春明梦余录》曰公主名徽 足(有女字旁,音“绰”,意为谨慎),甲申年十五,伤后臂肩际。
      明年九月成婚。丁亥(1647)卒(误,当为丙辰年[1646年]八月十八日薨)公主葬周氏宅旁。今地赐丰盛王,垣之不可入。在广宁门内。周世显,父国辅。 一种说法: 《明史》中并未记载长平公主的名字,古代由于男尊女卑,史书中一般只有公主的封号,但在《春明梦余录》中却清楚的记载了公主的名字,可能也是因为她特殊的悲惨身世。
       长平公主本名朱徽“绰”(电脑中没有这个字,只能用同音字代替,真正的写法是:左边一个“女”字旁,右边是一个“足”字,读音同“绰绰有余”的“绰”字),生于明崇祯二年(1629年)四月,生母王选侍原是周皇后的侍女,生下公主后因产后血崩而亡,临死前封为“顺妃”,年仅18岁。
      公主出生后便被送入坤宁宫,与皇长子慈朗一起由周皇后抚养,所以许多史书中均误载公主为周皇后所生,其实周皇后于1629年初刚生下皇长子,怎么可能两个月后又生公主呢!在皇长子周岁之日,崇祯册封他为皇太子,同日封其妹徽“绰”为长平公主。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八日,闯军攻破皇城,崇祯将太子、永王、定王送出皇宫,下令周皇后、袁贵妃与熹宗遗后懿安皇后等一众后宫佳丽自裁,并亲手杀了幼女昭仁公主,又挥剑向长平公主,砍断了她的左臂,然后离开皇宫,在煤山自缢。
       长平公主被太监何新所救,送入周皇后的父亲周奎府中,五天后公主才得苏醒,亡国之痛使得她万念俱灰。顺治二年(1645年),公主上书清廷,自请出家,清廷不同意,仍让她嫁给原先的驸马周世显,并赐给二人府邸。婚后,长平公主始终郁郁寡欢,终于郁闷成疾,一年后就死去了,死后葬于广宁门外,时年还未满18岁。
      诗人吴伟业曾作《思陵长公主挽诗》:“贵主徽音美,前朝典命光,鸿文垂远近,哀诛著兴亡…………”哀挽着早逝的长平公主,也哀挽着统治中国276年之久的朱明王朝。 长平公主,令人哀怜;身世悲凉,幻影人间。或许史书记载常有难言之隐;或许民间传闻多寓美好希冀;或许文学作品关注乱世情缘;或许国破家亡之美丽公主,英年早逝灵魂不散。
       史书记载,故事简练。《明史》列传第九曰:“长平公主,年十六,帝选周显尚主。将婚,以寇警暂停。城陷,帝入寿宁宫,主牵帝衣哭。帝曰:‘汝何故生我家!’以剑挥斫之,断左臂;又斫昭仁公主于昭仁殿。越五日,长平主复苏。大清顺治二年上书言:‘九死臣妾,跼?高天,愿髡缁空王,稍申罔极。
      ’诏不许,命显复尚故主,土田邸第金钱车马锡予有加。主涕泣。逾年病卒。赐葬广宁门外。” 民间传闻,轶事缠绵。传说李自成义军打开彰义门,崇祯皇帝朱由检登煤山,望京城烽火彻天,徘徊良久乃归乾清宫。凌晨五鼓,催皇后、贵妃自尽,于寿宁宫斩杀爱女长平公主,因不忍力微,断其左臂,公主未殊死而闷绝于地。
      后为尚衣监何新入宫所见,负之而出,自此神秘失踪。再后,或说与状元郎周世显谛结美好姻缘;或说皈依佛门永伴青灯尼姑庵。 戏曲小说,演绎纷繁。《倚睛楼七种曲》之《帝女花》,一对金童玉女欲结连理,下凡人间。于乱世惊涛之中,寻寻觅觅,至死不渝。玉女幻影为长平公主,金童投生为状元郎周世显。
      明朝亡国,崇祯剑刃帝女。公主未死,辗转至庵堂避难,巧遇郎君世显,二人重续前缘,然后双双殉爱而去,飞往天界之飘渺云烟。金庸小说之《碧血剑》,演绎长平公主村姑装扮,行走江湖,相貌极美,气质高贵,描写公主国恨爱情错综复杂之少女情怀;《鹿鼎记》再度描绘长平公主为独臂神尼,白衣侠女纤尘不染,神功盖世浪迹江湖。
       可怜如花似玉女,生于末世帝王家。 国破家亡烽烟起,飘零沦落梦天涯。 《明史》列传第九曰: ○庄烈帝七子 周皇后生太子慈?R,怀隐王慈?@,定王慈炯。田贵妃生永王慈??悼灵王慈焕,悼怀王及皇七子。怀隐王,悼灵王,悼怀王及皇七子皆殇。
       选自二十四史之卷120列传第八诸王传五 ○庄烈帝六女 坤仪公主,周皇后生。追谥。 长平公主,年十六,帝选周显尚主。将婚,以寇警暂停。城陷,帝入寿宁宫,主牵帝衣哭。帝曰:“汝何故生我家!”以剑挥斫之,断左臂;又斫昭仁公主于昭仁殿。
      越五日,长平主复苏。大清顺治二年上书言:“九死臣妾,跼?高天,愿髡缁空王,稍申罔极。”诏不许,命显复尚故主,土田邸第金钱车马锡予有加。主涕泣。逾年病卒。赐葬广宁门外。 余三女,皆早世,无考。 选自二十四史之卷121列传第九公主传 以上是正史中记载的唯一关于长平公主的文字,其中长平上顺治书:“九死臣妾,跼?高天,愿髡缁空王,稍申罔极。
      "翻译过来是:「臣妾我死里逃生,崇高恩泽下仍感恐惧,愿意削去头发披上修行的缁衣皈依佛门,以稍微表达彰显父母的恩惠。」「跼?」两个字,来自陆机的《变亡论》「屏气跼?」。变亡论也是亡国之音,是陆机在吴亡后要叙述其父祖《陆逊与陆抗》事迹而写,那么高天必是崇祯帝,那个断她手臂的君父呀!自然是要害怕的,而改朝换代,有了新的君主,有了新的高天,自然也是要怕,天只有一个,可是公主的处境如此紊乱,她如何能够无惧地过日子?「罔极」两个字,来自《诗经》「昊天罔极」,是指父母的恩惠比天还高,公主在上书的文字里面,使用这两个字,是指父母之恩。
      末尾把孝道端出来,算是绝招,要知道中国自有佛教传入,出家和尽孝都是抵触的,她那段文字把此二者串在一起是一绝,一个新的朝代是要使人以出家尽孝,那这是什么时代?她虽然起首姿态低,到这里算是不卑不亢,把她作为亡国公主生死存亡的难题,丢给顺治皇帝,也是刺探顺治,看看自己下一步能怎么走。
      顺治皇帝的处置相当聪明,就让公主继续活得像个公主也只准活得像公主,给她富贵,显得自己肚量大,可拢落人心,赐她宅邸,继续监视她,她还能有什么作为? 长平公主应该是个天资聪颖而且饱览群书的公主,才写的出这种文字,毕竟在那种情形下,是找不到文人替她代笔了。
       历史上真实的长平公主与驸马(转载自“煮酒论史”) 传说中的侠女公主——长平 在民间传说中,有一位武功超凡的独臂女尼,乃是明崇祯皇帝的嫡出长平公主,因为国破家亡,被父亲砍去手臂后流落民间。怀着深仇大恨的公主练就了一身武功,誓要为父母报仇雪恨。
      人称独臂神尼九难。 传说独臂神尼九难收了八个天下无敌的徒弟:了因、黄仁父、李源、周浔、白泰官、路民瞻、甘凤池、吕四娘。吕四娘是九难的关门弟子,后来潜入深宫,刺杀了雍正皇帝,辗转为师父报了家国之仇。这八个了不起的徒弟,被称为“清初八大侠”,真是威震天下呀! 其实……唉,哪有这么回事……长平公主哪有这么好命。
       粤剧中有一部极为经典的《帝女花》,讲的也是长平公主的故事,说她在明亡后,出家为尼,后来又被清朝廷找到,要她与驸马完婚。为了让父母能够平安下葬,弟弟们能够被释出牢狱,她答应了这个要求。洞房花烛之夜,长平公主和驸马周世显服下了砒霜,以死报国。
       那一折断肠花烛夜“香夭”,实在是经典中的经典:“落花满天蔽月光 借一杯附荐凤台上……”悠扬哀怨的唱腔一出,令人如醉如痴。 这个,虽然浪漫好听,一样差得太多。 大明崇祯元年的一天,紫禁城宫厥深处,一声清脆的婴啼,打破了禁宫的幽静。
       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后宫妃嫔,又为他生下了一位公主。 这时的崇祯,还不到二十岁,满怀壮志豪情,认为自己能够挽回大明王朝颓废的形势,成为一代中兴之主。作为中兴新举措之一,他下旨裁减了许多不必要的冗员。 就在小公主降生的时候,陕西米脂县银川驿,有一位名叫李自成的驿卒,随着崇祯皇帝裁减令的下达,黯然离开了驿站,投向了茫茫天地间。
       远在禁紫城里,正依偎在奶妈怀中熟睡的小公主不会知道,这个千里外的小卒,将会在某一天,彻底更改她的命运轨迹。 她是崇祯皇帝的第二个女儿,也是六位公主中唯一长大成人的一个。她的生身母亲究竟是谁,现在已经无法查考了。传说中,长平是周皇后的亲生女儿,而实际上周皇后只生过一个女儿,早夭,追谥坤仪公主。
      若从时间来看,长平出生的时候,周皇后正怀着身孕,并于崇祯二年初生下了太子,所以她不可能是长平的生母。 崇祯是一个苦命的人。他的生母姓刘,祖上是海州(今辽宁海城)人,被选入太子东宫,成为朱常洛(明光宗)的妾:淑女。不久生下了朱由检,即后来的崇祯皇帝。
      朱常洛性情怪异,脾气狂燥。 在朱由检五岁这年,朱常洛又一次歇斯底里的大发作。在这次大发作中,刘淑女被他不分青红皂白地处罚了一场。史书曰:“失光宗意,被谴,薨。”这话说得很堂皇,而实际上的情况,应该是朱常洛暴怒之下,将刘氏逼上了绝路自尽,甚至朱常洛亲自或让下人动手将刘氏活活打死了。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刘氏死后,光宗立即懊悔了。他倒不是有什么情义或心疼儿子,而是害怕父亲万历皇帝知道了,趁机废了他这个太子位。于是朱常洛向身边的太监宫女威逼利诱,告诫他们不能走漏风声,只说刘氏是病死的,将她以宫人的身份葬在西山。 没有了母亲的朱由检慢慢长大。
      做为光宗的儿子,他被封为信王,屈死的刘氏也因此被追封为贤妃。 虽然朱由检成了亲王,但是由于刘氏死得不明不白,他也不敢公开去祭祀自己的母亲,只是悄悄向太监打听母亲下葬的方位,偷着拿些钱让侍从去为母亲祭扫而已。 朱由检十七岁这一年,哥哥熹宗天启帝朱由校无子早逝,将皇位传给了他。
      直到这时,朱由检才真正能够光明正大地追悼自己的母亲。他封早死的母亲为孝纯太后,将她从简陋的坟墓中迁出,与父亲光宗合葬庆陵。(可怜的刘氏,又要去受那个无情郎的折磨了。) 也许是因为母亲不幸的经历,崇祯的嫔妃很少,而且很重视家庭,与子女妻妾的关系也很好。
       然而正如史书上所说,他虽非亡国之君,却面临亡国之运,自己又缺乏力挽狂澜的能力和个性,更何况明朝廷已如将倾大厦,积习深重难返,已无法再扶立起来。他倾尽全部力量,也只能让大明朝多喘几口气罢了。 在内外交困、殚精竭虑中,时间很快就推进到了崇祯十六年。
       这年,公主已经十六岁了,她被封为长平公主。 崇祯对女儿很疼爱,虽然国事繁重,日以继夜,还是在这一年为她挑选了驸马:周显。 然而,大明王朝已经走到了末路。在这一年,李自成和张献忠两路义军,分头进逼,一座座城池,一片片土地,都被起义军占领。
       整个紫禁城连同它里面的人,都在风雨飘摇中颤抖。 长平公主与周显的婚期一拖再拖,始终没能举行婚礼。和长平一样,因国家动荡而延误婚期的,还有她的弟弟太子朱慈?R。 朱慈?R比长平小一岁,是周皇后嫡出的长子,生于崇祯二年二月。他十四岁这年,崇祯就已经想要为他册定太子妃,然而面对内外交困的国家,直到国破家亡的那一天,崇祯都始终没能为他的嫡出长子选定妻子。
       崇祯十七年正月初四,已是心力交瘁的崇祯帝朱由检向天问卜,却得到了这样一句卦辞:“星走月中,国破君亡。” 果然,他很快就得到李自成自称大顺皇帝的消息,同时,也听说远在南京的太祖朱元璋孝陵发生的不祥之兆:深夜时分,总有凄厉的哭声从孝陵深处传出,守陵军士吓得逃之夭夭。
       正月,凤阳地震;同月,南京地震;北京则出现了“星入月”的天象。 朱氏的祖籍和大明王朝的起源地、京城接连出现的异常天象,令崇祯心力交瘁。这时的国库已经见底,为了抵抗势如破竹的大顺军团,崇祯向大臣化缘,请求他们捐出家财银两作军费开支。 结果,那些凭着大明朝才富得流油的官员们,个个喊穷叫苦,即使亲如田弘遇这样的外戚,都只不过在皇帝的再三请求下,勉强拿出了一万两银子。
       这样的人心涣散,结果显而易见。 三月甲辰(十六)日,李自成的军队攻陷北京城的最后一道天然屏障:昌平。 仅仅过了两天,丙午(三月十八)日,北京城破。 崇祯和周皇后勉强支撑着,将三个儿子叫到面前,为他们换上粗布旧衣,让太监将他们送出皇宫逃生。
       ——哭成一团的父母不会知道,等待十五岁太子、十二岁永王、十一岁定王的是怎样的将来。 三兄弟逃出皇宫,首先想到的就是投奔自己的外祖父:太子和定王的外祖父周奎家、永王的外祖父田弘遇家。 然而,周家和田家都紧闭大门,拒绝让自己的外孙避难。
      从来没有体味过人世滋味的三兄弟不知还能相信谁,无处逃奔。几天后(三月二十日)被大顺军擒获。太子被李自成封为宋王。仅仅过了两个月,清军引兵入关,李自成率部西逃,一片混乱仓惶中,三兄弟从此不知所终。 一年后,福王之子朱由崧在南京即皇帝位,是为弘光帝。
      不久有一个自称崇祯太子的少年由北方前来投奔。弘光帝宣布他是假冒的太子,关进了牢狱。南京军民对此十分不满,一片哗然。争执尚未结束,清军已临南京城下。弘光帝南逃,将狱中的“太子”丢了下来。清军经过再三验证,确认少年不过是驸马都尉王?m的孙子王之明而已。
      真正的崇祯太子、永王、定王,早已在乱军中失去了踪影。 这不知下落的三兄弟,成了清王朝的一个噩梦,此后的若干年里,数不清的人打着“大明太子”的名义起兵。 然而,真正的太子慈?R、定王慈炯、永王慈?荩堑南侣洌创哟顺闪艘桓雒铡U饪闪娜值芫芰嗽跹恼勰ィ志烤孤窆呛畏剑膊恢馈? 弟弟们能够逃出皇宫,长平公主弱质小足的女子,却无法逃出。
      送走了三个弟弟,她知道自己的结局将会是什么。 崇祯向后妃传下了他最后一道旨意,让她们全数自裁。 当天夜里,天启帝张皇后自缢;崇祯周皇后自缢。其余妃嫔也多数自尽,有几个不肯自尽的也被近侍杀死。 得到家人自尽消息的崇祯皇帝,茫茫然地在乱成一团的紫禁城里游走,来到了女儿长平公主居住的寿宁宫。
       长平公主只有十六岁,还在期待能与未婚夫周显相会,象弟弟们那样逃出皇宫的可能,她不愿就这样死去,拉着父亲的衣服,涕泪交流的哀求他放自己一条生路。 崇祯摇摇头,哭道:“孩子,你为什么要生在我家?”话音刚落,他的剑就向毫无准备的长平公主劈面挥去。
       长平公主下意识地一避,利剑落下,切断了她的左臂。一声惨叫之后,她倒在血泊中,没有了知觉。 失魂落魄的崇祯认为女儿已经死了,没有再劈第二剑。 他转身又来到了三女儿居住的昭仁殿,一剑结束了女儿十岁的生命。三公主死后,清廷以其居所为名,追谥她为昭仁公主。
       第二天,崇祯皇帝朱由检蓬头赤足,自尽于寿皇宫外煤山的一棵树上。太监王承恩从死殉主。 紫禁城里乱成一团,谁也没有顾得上去看看长平公主的“尸体”。所有的人来了又去了,她就那么一直躺在冰冷的青砖地上。 五天后,奇迹出现了,长平公主居然苏醒了过来。
       当她醒来的时候,北京城已经成了大顺国的天下。李自成见长公主居然死而复苏,感到很意外,于是将她交给刘宗敏救治。 刘宗敏是什么人?他以为人酷毒闻名,残忍好杀。明灭后,他将明朝的勋戚大臣、文官武将八百余人(也包括将外孙关在门外的周奎田弘遇)抓起来,当年锦衣卫东厂的酷刑他无所不用,烙肤断腿,逼着他们把收藏起来的金银财宝交出来。
      几个月前崇祯皇帝好言相求,得不到这些臣子们的助军粮饷,如今却全部都落入了刘宗敏的手里。当初大学士魏藻德就曾经拒绝皇帝征饷,以为只要投靠新主,财宝依旧可以传家傍身,没料到会是这个下场,酷刑之下痛哭失声,叹道:“我当初不能尽忠报国为主,如今悔也迟了。
      ”五日五夜的酷刑之后,魏藻忠脑裂而死,其子也被砍杀。 而其它那些在紧要关头,敛金弃主的明朝旧臣,下场也与魏氏相仿,刘宗敏把他们的家底金银全部敲出来之后,便把他们一杀了之。 这么一个家伙,长平公主却落在了他的手里,真是令人掩卷长叹。 幸好,“大顺”只在北京城里呆了两个月,就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
      李自成没有来得及带上长平公主和她的弟弟们,就在清军的追击下败逃远去。 长平公主身体尚未恢复,仍然挣扎在生死边缘,一片混乱中,她没有办法逃脱,只能躺在病榻上,目送弟弟们含泪远去,从此生死两茫茫。 清军引兵入关,长平公主成了清朝廷的特殊“客人”。
       为了笼络人心,多尔衮下令,五月初六至初八,为崇祯帝哭灵三日,上谥号怀宗端皇帝,后来又改称庄烈愍皇帝。与此同时,将他和周皇后的棺木起出,重新以皇帝之礼下葬,葬在昌平明皇陵区银泉山田贵妃陵寝内,妃陵改称思陵,一后一妃陪着崇祯去往另一个世界。
       后来张廷玉修撰《明史》,有这样的感叹:“庄烈非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运,又乏救亡之术,徒见其焦劳瞀乱,孑立于上十有七年。而帷幄不闻良、平之谋,行间未睹李、郭之将,卒致宗社颠覆,徒以身殉。”这算是对崇祯三十四年的人生,做了一个高度的概括。他是历朝亡国之君中,最令人同情惋惜的悲剧人物,与宋钦宗遥遥一对。
       看着父母终于入土为安,长平公主虽然国破家亡,也终于得到了一丝安慰。但是其后她再也没有得到三个弟弟的丝毫消息。 与她相依为命的,这时只有崇祯的袁贵妃。袁妃在李自成破京的那一天,曾经上吊自杀,结果丝带断裂,自尽未成。刚刚砍杀了两个女儿的崇祯在这个时候来到了她的寝宫,一连向她砍了好几剑。
      但是袁贵妃虽然重伤,最后也象长平那样死而复苏。顺治入关后,将她找到并赡养终身。 清顺治二年,长平公主得知自己的弟弟、“太子慈?R”在南京被堂兄朱由崧监禁的消息,伤心绝望中,向顺治帝及摄政王多尔衮上书,说“九死臣妾,跼?高天,愿髡缁空王,稍申罔极。
      ”她希望自己能够出家为尼,断绝这尘世间的哀伤悲痛。 然而,她是先朝长公主,为了让汉人归心,这个愿望,清朝廷是不会答应她的。 不但不答应,为了反衬弘光帝虐待崇祯子嗣的恶行,在长平公主上书不久,顺治帝的诏命就跟着下达了——不许公主出家,而是让她与崇祯为她选定的驸马周显完婚,并且同时赐予府邸、金银、车马、田地。
       长平公主接到这道诏命,自觉身不由己,痛哭流涕。 赐婚如期举行,婚礼隆重浩大。 婚礼之后,仅仅过了几个月,长平公主就得到了南京城破,狱中的“朱慈?R”乃是假冒的消息。一直以来苦苦支持她的精神支柱垮了。 仅仅过了几个月,长平公主便在万念俱灰的哀怨中病逝,时为顺治三年,长平公主十八岁。
       长平公主短暂的人生就到此为止,她一生没有踏出过北京城一步,而且缠了一双小脚,也就不可能修习高超武功。她的生命起伏太大,超出她能够承受的范围也太大。 世间既然没有过独臂神尼,韦小宝的武功就应该是自学得来的了。

    o***

    2006-12-29 15:53:45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历史学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