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通货膨胀或银行加息对股市有什么影响?

首页

通货膨胀或银行加息对股市有什么影响?

昨天看到这里的朋友提到由于投资热,可能会引起通货膨胀,而央行为此可能会在07年加息.这些会对股市起什么冲击.通货膨胀对所有的股票都是空吗?加息对那些行业有利空?问题比较繁琐,那个朋友可以有选择性地解答一下?谢谢.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12-16 10:50:31
      加息对相关行业的影响判断  
      食品饮料行业:加息对食品饮料行业影响不大,因为消费对利率敏感度不高,行业的龙头公司资产负债率都很低,对啤酒行业影响稍微大一些,青啤等负债率较高,会有一定的影响。
      造纸行业:由于该行业主要靠规模,从银行贷款多,负债率较高。
         家电行业:消费类,影响不大。   通讯行业:影响不大。但运营商在未来要上3G,资本支出较大,可能会有些影响。   医药行业:医药行业总体负债率不高,加息对行业整体影响不大。   纺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较大,加息有一定影响,对整个行业是负面影响,对现有龙头企业来说是好事,可以加速竞争。
      但总的来看加息对该行业的影响不如人民币升值影响大。   社会服务行业:对水务公司影响较大,因为这些企业以融资为主,负债率较高。   旅游行业:整体影响不大。   商业零售行业:美国加息是从抑制个人消费开始,但中国不一样,中国加息主要是为了抑制投资而不是消费,因此,加息对零售业影响不大。
         农业:主要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不高,属于国家扶持的行业,属于一个防御性品种。   机械行业:13个子行业影响不一样,工程机械行业受到冲击会大一些。   房地产行业:受加息冲击较大,对房地产商的资金链会有影响,2005年供给不会有明显变化,2006年影响会显现出来,全国房地产销售速度会放缓,存货会上升,行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今年会是高点,未来地价、资金成本会上升,净资产收益率会降下来。
      就上市公司而言,经过本轮调整后行业内优质公司会凸显投资价值,同时需求比较稳定的园区开发类公司受此轮升息影响比较小。   建材行业:加息对水泥和玻璃行业的影响会高于房地产行业。玻璃行业今年是景气高峰,明年下滑会较明显;水泥行业受宏观调控影响已显现出来,明年相对于今年会进一步下降。
         电子行业:加息影响不大,因为该行业更多的是受全球景气周期的影响,相对而言受汇率影响更大。   电力行业:短期内供求不会改变,但到明年中期供求关系会发生变化,机组利用小时数见顶,景气度达到顶点后开始下滑。电力行业目前不宜重仓,只建议组合配置,可重点关注水电公司,火电保持谨慎态度,规模增长快的可以作为配置。
         煤炭行业:景气周期会长一些,预计景气度要到明年下半年才能见顶。目前国内外市场煤炭还很紧张,建议持有。   有色金属行业:整体保持谨慎,估值会下降。   银行业:加息后银行利差扩大,应是利好。加息后散落民间的资金可能会吸收到银行,有助于银行业的发展。
      市场反应会有纠偏的过程。   钢铁行业:负债率不高,加息本身对行业的影响不大,但预期行业的利润将下滑,主要原因是下游需求增长放缓,前期投资增长过快,新增生产能力在今后两年将集中释放。行业的机会主要在战略性重组,做大做强。   航空业:加息对航空业的影响主要是心理的影响,负债率高,但国内航空公司主要是借的外债,对国外利率的敏感度更高。
      客座率、油价、汇率、利率是影响航空公司业绩的主要因素,其中客座率影响最大,其次是油价,加息对航空公司业绩的影响有限。   机场、港口业:加息的影响非常小。   水运业:财务杠杆不大,加息有一定的影响,但加息的影响比油价小一些。   汽车行业:对汽车行业影响更大的是消费信贷政策,加息后预计汽车行业的恢复时间会推迟。
         石化行业:石化行业目前需求依然旺盛,相对于加息,国际油价的影响更大,若油价保持在高水平,石化行业的盈利仍会很可观。   化肥行业:由于粮食及其他农产品价格居高不下,预计国家将继续加大扶持农业的力度,未来农业的投入会继续增加,因此对化肥的需求会继续上升,行业负债率较低,加息影响较小,可继续看好。
         氯碱、纯碱行业:负债率较高,加息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受下游建材(玻璃等)等行业下滑的负面影响较大。 通货膨胀不是指个别商品价格水平的上升,而是指价格总水平即所有商品和劳务价格的加权平均值上升。故而,普遍的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
       温和的通货膨胀是经济发展的润滑剂,而恶性的通货膨胀,会引起经济、社会秩序混乱,人民生活陷入困境 原则上讲,通货膨胀中,债权人的利益受到损害,债务人受益。贷款的企业、按揭购房、购车者得利,存款者失利。然而,由于缓慢的通货膨胀过程中,利率可随货币的发行量进行调节,这种利益转移不明显,只有在恶性通货膨胀过程中,才会出现持有货币受损巨大,不如持有实物的现象发生,中国九十年代初的抢购狂潮就是例证。
       另外,通货膨胀产生的根源往往是印发的货币超过了正常交易的需要量,而唯有国家具有货币发行权,故而在通货膨胀的过程中,国家相当于利用自己的信用来分享居民和企业创造的财富。 。

    t***

    2006-12-16 10:50:31

其他答案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股票 相关知识

  • 投资理财知识
  • 投资理财问题解决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