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这句古代名言的白话文意思要怎么解释?

首页

这句古代名言的白话文意思要怎么解释?

我国唐代目录学家毋炅在其所著《古今书录*序》中写道:“夫经籍者,开物成务,垂教作程;圣哲之能事,帝王之达典,而去圣已久,开凿遂多。苟不剖判条源,甄明科部,则先贤遗事,有卒代而不闻,大国经书,遂终年而空泯。使学者孤舟泳海,弱羽凭天,衔石填溟,倚仗追日,莫闻名目,岂详家代?不亦劳乎!不亦弊乎!”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11-23 12:18:34
      你学图书管理学的?
    注释:
    夫经籍(经典古籍)者,开物(万事万物)成务(事业),垂(传承)教(教义)作程(程范);圣(圣贤)哲(哲人)之能事(指他们的言论、著作),帝王之达典(帝王大事纪),而去(相隔)圣已久(时间久远),开凿(指对典籍的抄录、注疏等)遂多。
      苟(如果)不剖判(分析判别)条源,甄明科部,则先贤遗事,有卒(湮没)代(替代)而不闻,大国经书,遂终年而空泯(泯灭)。使学者(后来学习的人)孤舟泳海,弱羽凭(浮翔)天,衔石填溟(大海),倚仗追日,莫闻名目,岂(怎能)详(知详)家代(出自哪家哪代)?不亦劳(操劳)乎!不亦弊(弊病)乎!” 翻译: 所谓“经籍”,就是(纪录)开辟万事万物的事业,传承(前代圣贤)的教义而作成的程范。
       圣贤哲人的言论著述,历代帝王的功绩庆典,随着时间(相隔这些圣贤)的久远,对典籍(抄录、注疏等)开凿工作就很频繁。(这样),如果不(对各类典籍)分析判定(其)来源走向,识别(它们的)派系,则先贤遗事就有可能湮没更替而不闻于世;在国经书,就会寿命终结而泯灭。
      (这样)使得后学之士如同用孤舟去泛海,用未丰的羽毛去翔天,像精卫那样衔石填海,像夸父那样倚杖逐日。不知道名目,怎能知详学问源流?这不是很累吗?不是很有弊端吗?。

    看***

    2006-11-23 12:18:34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书画美术 相关知识

  • 文化艺术知识
  • 文化艺术问题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