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魏延被同僚抛弃的理由是什么?

首页

魏延被同僚抛弃的理由是什么?

魏延被同僚抛弃的理由是什么?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8-04-12 11:37:24
      
    魏延的一生是悲剧的人生。他一投入刘备阵营,就被诸葛亮强行戴上了一顶反叛嫌疑的帽子,这顶帽子始终沉甸甸地压在头上,压得魏延喘不过气来。魏延只要有与诸葛亮不同的意见,诸葛亮就会祭起这顶莫须有的帽子来压服魏延。
    诸葛亮经常提醒刘备,说魏延脑后有反骨,早晚要反。
      刘备是最高领导者,由于他深信诸葛亮的才华,所以对诸葛亮的话将信将疑,甚至还对自己的皇后吴氏提及过此事。 诸葛亮还警示其他官员,说魏延最终必反。在蜀国,诸葛亮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他说话是有绝对权威的,加上他一些神乎其神的表现,人们便把他的话当做是金科玉律,坚信不疑。
      他对魏延的评价,那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所以很多文臣武将们都提防着魏延,对他唯恐避之不及,生怕沾上魏延,惹上“通魏”嫌疑。 诸葛亮在安排工作时,通常是把最难啃的骨头交给魏延,每次需要“失败”的仗总是离不开魏延去打头阵。这样,魏延当然难免说一些牢骚话,而这话传到诸葛亮耳中,又成了他要反叛的新证据。
       《三国志》是这样描述魏延的:“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 我分析魏延之所以“善养士卒”“又性矜高”,是有原因的。这恐怕与诸葛亮对他的不公正评价不无关联。 魏延可能会产生这样的心态:你诸葛亮经常说我会反叛,搞得人人都不愿意和我交往,那么我就是不吃你这一套,我凭自己的本事吃饭,你能奈我何。
      那些文臣武将们不是不搭理我吗?没有关系,我会用自己的才能和忠诚来证明自己的。我善待士卒,只要士卒拥护我,我就能立于不败之地。由此,他可能患上了很严重的心理疾患,很有可能是孤僻症。 为了证明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诸葛亮临终时,不把军队的指挥大权交给当时军中级别最高、作战经验最丰富的魏延,而是把大权交给一个不会打仗,只会搞人的杨仪,这就让外行人看不明白了。
       诸葛亮如此安排是何居心?知情人一看就很清楚诸葛亮的用意:杨仪是魏延的死对头,他肯定会按照自己的要求除去魏延。把军队的指挥大权交给杨仪,让魏延会产生不满情绪,这样两人之间的矛盾就会激化。如果两人的矛盾一公开,大家就可以找出无数的理由来说明是魏延反叛。
      尤其是可以搬出诸葛亮的评价来作权威解释。这样,对魏延的处罚也就顺理成章、正大光明了。为了彻底消除隐患,诸葛亮临终时还在魏延身边埋伏下了马岱,关键的时刻用于斩杀魏延。 由此看来,魏延似乎死得比窦娥还冤?然而,魏延之死,从他自己身上还是可以找出很多原因来的。
       一是没有处理好与上级的关系。诸葛亮说你会反叛,给你戴上了“四类分子”的帽子,这是人皆共知的事,你自己也知道。因此,为了不被诸葛亮抓住把柄,你做人一定要低调一些,在人屋檐下,你务必放低自己的姿态,不要在诸葛亮面前处处显得自己很高明;不要在诸葛亮背后,对诸葛亮的指挥评头品足,说三道四。
      多敬重领导,多请示汇报工作,凡事不擅自做主,有功劳归功于领导。这样一来,诸葛亮就会渐渐改变对你的态度。诸葛亮的态度改变了,其他人当然也会改变对你的态度了。 二是没有协调好与同事的关系。大家对诸葛亮敬若神明,他的判断,无论正确与否,在蜀国都是很有权威的。
      诸葛亮对魏延作出的判断,是对魏延致命的打击。加上魏延病态的心理,致使同事们在他身处险地的时候,竟然没有人提醒他。如:魏延在自己营寨中,做了一个梦,梦见头上忽然长出了两个角,醒来后感到非常疑义。 第二天,行军司马赵直到他营帐中来,魏延请教他说:“久知足下深明《易》理,吾夜梦头生二角,不知主何吉凶?烦足下为我决之。
      ” 应该说,魏延是把赵直当做了最好的朋友,可以说出心里话的知己。 可是赵直是怎样对待他的呢?他想了半晌,回答说:“此大吉之兆:麒麟头上有角,苍龙头上有角,乃变化飞腾之象也。” 魏延听后大喜,还傻乎乎地说:“如应公言,当有重谢!”这不是要把魏延往火坑里推吗? 而这个赵直说不定就是诸葛亮安排在魏延身边的密探,专门负责了解掌握魏延的情况。
       赵直对尚书费祎说:“适至魏文长营中,文长梦头生角,令我决其吉凶。此本非吉兆,但恐直言见怪,因以麒麟苍龙解之。” 费祎说:“足下何以知非吉兆?” 赵直说:“角之字形,乃刀下用也。今头上用刀,其凶甚矣!” 可怜魏延身边连一个能说知心话的人都没有。
      魏延把赵直引为知己,把自己的秘密告诉了赵直,赵直不但不善意地提醒魏延,反而向尚书费祎告密,这不可悲么? 诸葛亮去世前,交代后事,把自己一生所学的知识以及所著的兵法书籍等资料全部交付给姜维。姜维也是个降将,他也曾帮助诸葛亮打自己的老东家魏国,诸葛亮对他却信任有加,不仅不说他脑后有反骨,反而把他当做自己的接班人来刻意培养,这不是对魏延不公平么?又把兵权交给杨仪,还专门为杨仪提供了对付魏延的锦囊妙计,安排马岱埋伏在魏延身边,关键的时刻斩杀魏延。
       魏延成了被诸葛亮绑上案板随时待杀的牺牲品了。 诸葛亮死后,大家一起来想办法对付魏延,视魏延为最大的敌人。马岱是魏延的部下,与魏延一道出生入死,然而却没有结下深厚的友谊,关键的时刻还成为了斩杀魏延的人,魏延活得如此窝囊,可悲不可悲? 费祎也是魏延的同僚,大家同在一殿称臣,是多年的战友,可是费祎看到魏延马上就要坠入万丈深渊,也没有站在帮助挽救战友的立场上来拉魏延一把,甚至落井下石,把魏延推进了深渊。
       费祎和杨仪商量好了如何对付魏延,便来到魏延寨中,对魏延说:“昨夜三更,丞相已辞世矣。临终再三嘱咐,令将军断后以当司马懿,缓缓而退,不可发丧。今兵符在此,便可起兵。” 魏延问:“何人代理丞相之大事?” 费祎说:“丞相一应大事,尽托与杨仪;用兵密法,皆授与姜伯约。
      此兵符乃杨仪之令也。” 魏延说:“丞相虽亡,吾今现在。杨仪不过一长史,安能当此大任?他只宜扶柩入川安葬。我自率大兵攻司马懿,务要成功。岂可因丞相一人而废国家大事耶?” 这番话说得非常在理,说明魏延是一个以国家大事为重,有担当,有气魄的人。
       然而,在他人看来,这又成了魏延反叛的证明。 费祎说:“丞相遗令,教且暂退,不可有违。” 魏延愤怒道:“丞相当时若依我计,取长安久矣!吾今官任前将军、征西大将军、南郑侯,安肯与长史断后!” 费祎说:“将军之言虽是,然不可轻动,令敌人耻笑。
      待吾往见杨仪,以利害说之,令彼将兵权让与将军,何如?” 魏延还是很天真地相信费祎的忽悠,依费祎之言,让他去说服杨仪交出兵权。 结果费祎不但没有帮助他,反而和杨仪一道抛下魏延,率部撤离了五丈原。 魏延和杨仪都把状告到了后主刘禅那里,结果没有一人为魏延说话。
       通过讨论,大家得出的结论是魏延反叛。 众叛亲离的魏延,最后身边只留下自己的儿子和少数亲信以及等着要收拾他的马岱率领的三百人。关键的时刻,马岱偷袭了魏延,魏延稀里糊涂地成为了他引为知己的马岱的刀下冤魂。 俗话说:众怒难犯。魏延既得罪领导,成为领导所不喜欢的人,又与同僚们水火不相容,在蜀国成为了一个孤家寡人。
      像这样的人,不死才怪呢? 一个人,尤其是一个有本事的人,要使自己在同僚之中有一席之地,站稳脚跟,你必须谨小慎微,说话办事都要留有余地。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在职场中,人心隔肚皮,或许你的一举一动,都有人报告给领导。在这种环境中,你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任何事情都必须考虑其可能带来的后果。
      要注意与同事们和谐相处,做到要与天和,与地和,与己和。这样就能端正心态,冷静地面对一切,顺利渡过难关。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真君子不盲目趋同,即使意识相左,大家也能彼此尊重融合,而小人们表面意见相同,其实背后勾心斗角。 如果我们想要交朋友的话,就应该挺身而出,去为别人效劳,去做那些需要花时间、精力、诚心去思考的事;就要以高兴和热忱去迎接别人。
       要清醒地认识到,你遇到的每个人,都有比你优秀的一面,孔子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任何一个人,都有他独特的优点,但是在漠不关心的态度下,你却无法发现他人的任何优点。必须具有衷心真诚的关怀态度,才可能了解他人的长处,也才能欣然愉快地接受他人的优点。
       要记住别人的好处,学习别人的长处,宽容别人的短处,理解别人的难处。要在希望别人喜爱自己之前,努力去喜欢别人。 凡是不关心别人的人,别人自然不会关心他。这样的人非得过着孤寂冷漠的人生不可;不仅如此,他还会给别人带来许多的麻烦,令人不愉快。
       因此,我们要以诚待人,只有以诚待人,才可以战胜天下所有的伪善,才能交到最好的朋友。

    曾***

    2018-04-12 11:37:24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生活常识 相关知识

  • 生活
  • 日常生活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