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如何调控日光温室内温度环境?

首页

如何调控日光温室内温度环境?

如何调控日光温室内温度环境?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7-03-01 18:03:08
      各种作物的生长发育对于温度均有相应的要求。只有在适宜温度下才能保证作物正常的生长发育,实现高产高效的栽培目的。但冬季日光温室生产常由于光照时间短和光照较弱等,致使室内温度低于作物所能适应的温度范围,造成低温障碍,甚至植株死亡。当阳光以短波辐射透过薄膜进人温室以后,会使室内温度提高,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作“温室效应”。
      由于日光温室热源主要为太阳辐射热,而光照条件在昼夜、季节及不同天气状况等有着很大差异,使得室内温度变化也较大。另外,室内不同空间和土壤部位,由于受光状况不同,其温度变化也不同。(1) 气温:尽管温室白天和晚上都在散热,但当太阳光透射入温室以后,其增温蓄热速度远远大于散热速度,因此晴天早晨揭苫后室内温度提高很快,且变化幅度比室外大。
      温室覆盖草苫以后又没有辅助加温的情低,但降温速度比室外缓啤下,温室只有散热,故温度会逐渐降慢。12月至翌年2月份,室内最低温度一般出现在早晨草苫揭开之前的一端时间,13时前后达到最高。无风天气用草苫或纸被对温室夜间进行双层覆盖后,气温可比前一天下午覆盖前室内气温一般下降4~7°C。
      温室内气温的日变化与管理措施密切相关。早晨草苫揭开后气温急剧上升,开始通风后,室内气温变化则随外界气温的变化呈波浪式变化,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下午通风口关闭时。傍晚覆盖草苫后,气温缓慢降低。室内气温的季节性变化与外界气温变化相似。根据对北京市多个日光温室内气温测定,一般室内气温平均可保持在15。
      5°C以上,室内外平均温差一般为15~16°C,最高可达20~22°C,最低为13。5~15°C。其中1月份最低,为17~17。5°C,室内外温差也最大。温室内气温的变化受室外天气状况的影响较大。晴天时,即使是室外气温很低,室内也可以保持较高温度,增温效果明显;而阴天时即使室外气温很高,白天室内气温也上不去。
      根据北京地区日光温室实测资料统计,晴天时,12月份室内最高气温可达30°C以上,高的可达35~37°C;1月份一般为26T:以上,最高达30~32°C。而阴天时,尤其是连阴天时,12月份室内最高气温一般为21~22°C,低时为13~15°C;1月份则更低,一般为8~10°C,低时则仅为5~6°C。
      作物生长发育不仅要求温度适宜,而且要求适宜温度持续时间较长。冬季晴天时中午前后室内气温一般可维持在25°C以上,但不同季节室内温度维持在25°C左右的时间不等。11月下旬每日持续时间5~6小时(10~16时),12月上旬为5小时(10~15时),1月份为3小时(11~14时),2月上旬以后,持续时间则逐渐延长到6小时以上。
      温室内不同部位温度也存在差异。从南北方向室内气温变化情况看,晴天时的白天,室内前沿1米范围内温度最高,夜间则相反,是温差最大的区域。后坡温度变化则恰好与之相反,阴天时,室内前沿温度较低,这是由于该区域受外界气温影响较大的缘故。室内气温东西方向变化趋势是,东西两端由于受山墙遮荫的影响,平均气温较中部低。
      尤其是在距温室人口处1~1。5米范围内,气温明显偏低。该区域的秧苗常因受到冷风的影响而生长发育状况最差。(2) 地温:地温的变化规律与室内气温变化是一致的,但远比气温变化平缓,最高和最低温度出现的时间也比气温延后。值得注意的是,白天自揭苫到午后盖苫的一段时间总是气温高于土温。
      而盖苫后尤其是夜间,则土温又高于气温,这表明白天室内热能自空气传人土中,而夜间则又从土中释放到空气中,补充室内热能损失。土壤温度的水平变化是自北向南逐渐降低,但在栽培床中部,地温变化较为平缓,自距温室前沿1。5米处起,土壤温度开始明显下降,尤其以0。
      75米以内,土温下降更为显著。据测定,土壤5厘米深处白天中部土温与前脚处相差可达10°C以上,夜间相差7~8°C。不同位置的地温日变化情况是以温室前沿底角处变化幅度最小,由此向北则逐渐增大。这可能与室内前沿底角处受室外环境影响较大有关。另外,靠近北墙和东西山墙处由于受墙体遮荫以及土壤热传导作用的影响,也是室内土壤温度较低的区域。
      根据室内地温变化特点,提倡在温室前沿外侧开挖防寒沟,以减少室内土壤的热损耗,提高室内近前沿区域的土温。地温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根系伸长、根毛发生和根系对水分、养分吸收等生理代谢活动,因此严冬季节地温的高低往往成为影响作物栽培能否成功的重要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讲,地温比气温还重要。
      
      冬季遇连阴天时,土壤5~10厘米处温度常低于10°C,致使作物生育迟缓。天气久阴乍晴时,温室管理常需要采取“回苫”措施,原因在于土壤温度降低后回升较慢,致使根系吸水能力较低,难以满足地上部高温强光下叶片水分蒸腾的需要。当持续阴天时间较长时,地温长期低于根系的适应范围,常造成根系发生冷害或“沤根”现象,此时植株一见阳光甚至是稍强的散射光,也会发生萎蔫死亡。

    D***

    2017-03-01 18:03:08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