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蚱蝉是怎样使果树新梢枯死的?

首页

蚱蝉是怎样使果树新梢枯死的?

蚱蝉是怎样使果树新梢枯死的?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7-03-09 15:55:53
      炸蜂成虫头宽 10。 0 ~11。 7毫米,体长38~48毫米,翅展116~125毫米。体黑色, 有光泽,密生淡黄色绒毛,复眼和触角间的斑纹黄褐色。中胸背 板宽大,中央有黄褐色“X”形隆起。前翅基部1/3部分烟黑 色,生有短的黄灰色绒毛,基室暗黑色,后翅基部1/3烟黑色。
       足黑色,有不规则黄褐色斑。腹部侧缘及各腹节后缘均为黄褐 色。雄虫腹部第一、第二节有鸣器,雌虫腹部9、10节黄褐色, 中间开裂,产卵器长矛形。卵,长3。 3毫米,宽0。5~0。9毫米。 乳白色。梭形,微弯曲,一端较圆钝,一端较尖削。若虫,4龄 若虫头壳宽10。
      0~11。 7毫米,体长24。 7~38。 6毫米,粽褐色。 头冠触角前区红棕色,密生黄褐色绒毛。触角黄褐色,头冠后缘 1/5~1/2处中部有一黄褐色纵纹,至前缘分叉直达触角基部, 形成“人”形纹。前胸背板前部2/3处倒“M”形黑褐色斑。翅 芽前半部灰褐色,后半部黑褐色,腹部黑棕色。
      产卵器黄褐色 。蚱蝉又名黑蚱,分布于内蒙古、北京、河北、河南、山东、 山西、陕西、甘肃、江苏、浙江、安徽、上海、湖北、湖南、江 西、四川、福建、广东、广西;危害寄主十分广泛,据调查有 144种,隶属于41科77属。其中受害较重的有杨、柳、榆、悬 铃木、红椿、苹果、板栗、白蜡、桑、苦楝、桃、梨、丁香、红 叶李、日本楼花。
      据胡忠朗等研究,蛛婢在陕西关中5年1代,以卵和若虫分 别在被害枝木质部和土壤中越冬。老熟若虫6月底7月初出土羽 化,7月中旬至8月中旬达盛期。成虫于7月中旬开始产卵,7 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盛期,9月中、下旬产卵结束。越冬卵于6 月中、下旬开始孵化,7月初结束。
      老熟若虫出土时刻为20~6时,以21~22时出土最多,约 占总数78%。若虫出土后爬到附近杂草、禾苗、灌木、立木主 干等处羽化,以在树干上羽化最多约占89。 7%。在23~800厘 米高处羽化,以250~450厘米高处为多,约占总数65%。老熟 若虫找到合适的羽化地点后,从固定虫体到完成羽化,历时93~147分钟。
      成虫出壳后,翅脉绿色,体淡红色;翅渐舒展,贴于 背上呈屋脊状。以后虫体及翅色逐渐变深,次晨6时左右,羽化 成虫陆续向树上爬行,6时半以后,在树干下部就很少能看到新 羽化的成虫。成虫羽化后,先刺吸树木汁液,进行一段补充营养,之后开 始交尾。交尾后即开始产卵,从羽化到产卵约需15~20天。
      每 雌虫怀卵量500~800粒。产卵时,先用产卵器刺破枝条木质部, 然后把卵产在枝条髓心部分。每枝产卵量最多634粒,平均 153~358粒。每枝有产卵槽1~11个,平均2。 6个。每槽最多 51窝,最少1窝,平均11。 8窝。有的产卵槽窝内无卵,空窝率 6。
       3%。窝卵量最少1粒,最多18粒,平均6。 4粒。卵槽多呈梭 形。卵窝在槽内呈互生的双排直线紧密排列,有的呈螺旋形紧密 排列。经产卵的枝条,产卵部位以上部分很快即萎缩。成虫具群集性和群迁性,8~11时成群由大树向小树迁移, 18~20时又成群从小树向大树集中。
      成虫飞翔能力很强,但一 般多为短距离迁飞。在摇动树干的情况下,成虫夜间具一定的趋 光性和趋火性,如不摇动树干,这种趋性不明显。雄成虫善鸣是此种最突出的特点,从6月下旬到10月初, 都可以听到蝉的共鸣声。一般气温在20°C以上蝉开始鸣叫, 26°C以上多群鸣,尤其是盛夏季节,气温在30°C以上,不仅蝉 鸣时间长,而且群鸣的次数多,声音也特别亮。
      据测定,单蝉鸣 叫声压级为76分贝,群体鸣叫的声压级可达87分贝。成虫寿命 45~60天。成虫雌雄比,羽化初期,雄多雌少,雌雄比最小为1 : 6~8。5;羽化盛期,雌雄比达到1:1后,到末期则雌多雄少,总雌 雄比为1 : 1。温度对卵的孵化影响极大。
      降雨多,湿度大,卵孵化早,孵 化率高;气候干燥,卵孵化期推迟,孵化率也低。卵孵化率 75。 2%~92。 7%,卵期 345 天。若虫孵化后即钻入土中,吸食植物根系养分为生。若虫在地 下生活4年。每年6~9月脱皮一次,共4龄。1、2龄若虫多附 着在侧根及须根上,而3、4龄若虫多附着在比较粗的根系上, 且以根系分叉处最多。
      若虫在土壤中越冬,脱皮和危害均筑一个 椭圆形土室。土室四壁光滑坚硬,紧靠根系,1虫1室。若虫在 地下的分布以0~30厘米深度最多,最深可达80~90厘米。据调查,此虫在秦岭南坡分布于海拔1 060米,北坡海拔 1 270米,多分布于海拔400~600米,以江河流域及远离村镇的 平原、山脚及低山丘陵地带种群数量较大,危害重。
      一般幼林受 害重于成林,疏林重于密林。特别是由于蚱蝉产卵对枝条粗细度 明显的选择性,表现出受害程度的不同。1~2年生枝径粗,受 害轻,反之则重。多雨高温有利于蚱蝉若虫出土羽化和卵的孵 化,而晴天高温则有利于成虫交尾、产卵和鸣叫等活动。防治方法:(1)剪虫梢,蚱蝉产卵一年生嫩梢,秋季常引起叶黄枝枯,可及用高枝剪除,冬季结合修剪彻底剪除产卵梢,集中烧毁。
      (2)人工捕捉,6~8月雨后老龄若虫傍晚出土上树羽化时,晚上逐树检查捕捉出土上树若虫和刚羽化的成虫集中杀死或喂鸡。(3)喷药防治,成虫羽化期,每10天喷1次2。 5%溴氰菊酯2 500倍液。

    雪***

    2017-03-09 15:55:53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