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如何理解放弃是对得到的另一种诠释呢?

首页

如何理解放弃是对得到的另一种诠释呢?

如何理解放弃是对得到的另一种诠释呢?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8-04-12 10:32:17
      
    在困难与压力面前作适度的低头是人的一种基本生存能力。在强大的压力面前死撑硬拼只能带来无谓的牺牲。
    在加拿大的魁北克省有一个南北走向的山谷,有一年冬天,有对夫妇来到这个山谷的时候,天下起了大雪。当他们支起帐篷,望着满天飞舞的大雪时发现,每当雪积到一定的厚度,雪松那富有生机的枝丫就会向下弯曲,直到雪从枝头没落。
      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落,雪松完好无损。可是其他的树,因没有这个本领,很多树枝被压断了。夫妻俩因此明白了一个道理:对于外界的压力要尽可能地去承受,在承受不了的时候,要像雪松一样学会弯曲,学会给自己减轻压力。 孙策懂得放弃,他通过放弃,换来江东的一片天地。
       孙策的父亲孙坚去世后,势单力孤的他投靠了势力强大的袁术。为了得到袁术的支持,他以父亲在皇宫中得到的玉玺作抵押,找了一个借口,请袁绍借兵给他打天下。他对袁术说:“父仇不能报,今母舅吴景,又为扬州刺史 刘繇所逼;策老母家小,皆在曲阿,必将被害。
      策敢借雄兵数千,渡江救难省亲。恐明公不信,有亡父遗下玉玺,权为质当。” 袁术是一个势利小人,一看到玉玺,便大喜过望,说:“吾非要你玉玺,今且权留在此。我借兵三千、马五百匹与你。平定之后,可速回来。你职位卑微,难掌大权。我表你为折冲校尉、殄寇将军,克日领兵便行。
      ” 孙策手中有了三千兵马,便有如归山的猛虎,出海的蛟龙。他放弃了一块百无一用的“破石头”,而得到了打江山的资本,最后成就了一番事业,为孙权后来建立吴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这块“破石头”却沉甸甸地压在了袁术身上,使袁术不能自拔。这块玉玺让他疯狂,让他陶醉,他还以为玉玺能够落入自己手中,这是上天的恩赐,自己有当皇帝的命。
      于是他捧着玉玺不放,做起了做皇帝的春秋大梦。 曹操是那么厉害的人,实力又那么强大,地位那么显赫,他都不敢称帝,孙权劝他称帝,他还说孙权是把他放在火炉上烤。而袁术是大草包一个,得到玉玺,就认为自己是“受命于天”,居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宣布自己登基当皇帝,成为天下的公敌,遭到吕布、曹操、刘备重创。
      在逃亡的路上袁术一命呜呼,结果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得与失原来是辩证的。得到时就意味要失去什么,失去时,也意味着要得到什么。孙策的放弃与袁术的得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孙策的放弃,得到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自由;袁术的得到,失去了原本的心智和清醒的头脑。
       “舍得舍得,不舍不得,有舍才有得,有得就有舍。”舍得是一种抉择,也是一种美德,更是种境界。 有时候,学会放弃一些身外之物,可以换来更加宝贵的财富。所以说,放弃是一种妥协,是一种适度的弯曲,是对得到的另一种诠释。

    李***

    2018-04-12 10:32:17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生活常识 相关知识

  • 生活
  • 日常生活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