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李侍尧是贪官还是清官?

首页

李侍尧是贪官还是清官?

央视8套热播《大清御史》讲述的是一代清官的敢做敢为,而在央视10套的百家讲坛纪连海教授又说和绅办事干练,抄了大贪管云贵总督李侍尧的家,他李侍尧到底是清管还是贪管。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09-23 17:11:50
      我觉得各位都有一点求全责备了。
    诚如各位所说,
    李恃尧是个人才,
    既善于用人,也颇精于为政,
    可以说是乾隆的一员干将。
    干将体现在什么地方,
    就是处理问题的能力,
    而李首次立功的时候,
    还只是通判这样的小官,
    结果献策揸碴山平判成功。
       在他的眼中,只有能不能干, 而不计较学问、人品, 我的观点,足以称为能吏。 至于能干的人为什么就必须清廉, 我就不敢苟同了, 最有名气的就是寇准, 厕所里都明烛高照, 但并没有因此而要质疑他的政绩。 象乾隆年代那样富庶, “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是很平常的。
       我们不能抱着你是人民公仆, 就应该只拿工资, 有钱就是罪, 这样子岂不是为官等同于清贫, 难道当官还成为了一种负担? 所以认为乾隆确实是明君, 部下犯了错误,不能姑息, 但也要看到不可磨灭的功绩, 能把自己任内的工作做好, 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自己腰包鼓一点有什么要紧? 支持能吏说。
       比如邓小平让我们从吃窝窝头, 到改吃馒头, 即便他吃的是燕窝, 个人以为也是有功无过, 看一个人是不是历史的罪人, 恐怕最要紧的是他做了什么吧? 这里再试举两例。 一是林则徐修坎儿井, 这是一项大工程, 现在新疆人民也在使用, 但钱从哪出? 当时林则徐是犯官, 不可能从财政支, 实际上也是大商人赞助的, 其实也是非法的, 但从来没有人因此而有所非议。
       再就是和绅自己, 其实乾隆经常到他家, 对他的家底也是略知一二, 为什么还纵容他? 关键就是能干,是可用之才, 和绅善于财政和外交, 这两项一直没有人否认, 他贪了那么多的钱, 国家财政却并没有亏空, 反而是他死后, 大清财政收入每况愈下, 而与西方的联系, 也是从此开始基本中断了, 与取得的成绩比, 我不认为和绅就只是个千古罪人, 否则以乾隆的英明, 哪里会让我们有理由笑话他的糊涂。
       我的结论就是, 看一个官做的怎么样, 看政绩,看老百姓的日子, 一味盯着人家的腰包, 心眼太小了, 就如张松说曹洪是要钱太守, 曹操还不知道自己的兄弟是什么人, 却也听之任之, 关键就是用人所长, 一味要人家不贪财、不好色、不好名, 那样无欲无求的人, 恐怕也不会有什么执着的追求, 不会一心要让老百姓过好日子, 恐怕也就不会有什么出色的治理成绩吧。
       所以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并不矛盾, 矛盾的是我们自己求全责备, 即便是黄帝他老人家, 不也是留下了好色的美名吗, 呵呵,仍然是汉族的老祖宗。

    紫***

    2006-09-23 17:11:50

其他答案

    2006-09-20 08:22:02
  •   李侍尧,字钦斋,汉军镶黄旗人,他的父亲李元亮担任过户部尚书。李侍尧在乾隆初年曾被乾隆接见,先后出任军机处章京,热河副都统,工部侍郎,户部侍郎,广州将军,两广总督等职,此人精明干练,颇有才略。史书上记载他:“短小精敏,过目成篇。见属僚,数语即辩其才否。
      拥几高望,语所治肥瘠利害,或及其阴事,若亲见,从皆悚惧。”说他有过 目成篇的本领,接见下属的时候,只几句话就可以从中看出下属的才干如何。因此,乾隆对他颇为倚重,曾先后委以重任,历任两广、湖广、云贵三省总督。这样的人难免恃才傲物,再加上年高位重,更是看不起别人,尤其像和珅这样的青年官吏,他从未放在眼里。
       曾任云南粮储道与贵州按察史的海宁,因为与和珅关系不错,经过和珅的关照被调任奉天府尹。他上任之前,特意到和珅府上拜望,感谢和珅把他调离了西南蛮荒之地,连同丰富的礼物一同带给和珅的,还有李侍尧在云南贪赃受贿的消息。海宁求见和珅之后,对和珅说,当今圣上对纳贿、贪赃深恶痛绝,几番下圣谕要官员洁身自好,奉公守法,可那李侍尧在云南作威作福,横行无忌,他有心要向皇上参奏李侍尧,又恐怕自己官卑言轻,起不到什么作用,不知如何是好,所以特来向和珅求教,说完还向和珅呈上了他平日搜罗的李侍尧受贿的证据。
      和珅听罢大喜,立刻把海宁夸奖了一番,并鼓励他不必畏李侍尧的淫威,尽管上奏,一切都有他照应。 第二天早朝,海宁来到殿上,跪拜乾隆之后,把自己书写的奏折呈递上去。乾隆读罢勃然大怒,说他对李侍尧在云南贪赃枉法早有察觉,只是念他征战多年,立功无数才网开一面,孰料他竟然愈发不成体统,当即命和珅赴云南查清李侍尧贪赃一案。
       和珅到达云南之后,先向李侍尧宣读了圣旨,将他暂且革职,然后就再不过问此案,游山玩水去了。因为他明白,云南毕竟是李侍尧的地盘,他在此地经营多年定然耳目众多,根底深厚,寻找他贪赃的证据,恐怕不是一件容易事。他先装作懦弱无能、不思公务的样子来麻痹李侍尧,暗地里派出得力家人细心查访。
      这办法果然奏效,几天下来,他就收集到了一些证据,然而,这些证据全都不怎么重要,远不足以置李侍尧于死地,和珅不肯就此罢休,开始打李侍尧的大管家赵一恒的主意。赵一恒身为李府的大管家,所有财物交易必经他手,如果能敲开他的嘴巴,整个案件就可以水落石出了。
      和珅命人绑来了赵一恒,严刑逼供,赵一恒起初还拼死抗争,拒不招认,后来终于奈不住痛楚,把李侍尧的所作所为一一向和珅作了交待。和珅有了坚实的证据,心里就有了底,踏实下来。他把赵一恒交待的事项笔录下来,又命人召来了云南李侍尧属下的大官员,当着他们的面宣告了赵一恒的供述,一桩一件全都清清楚楚,那些原来忠于李侍尧的官员见和珅已然掌握了全部证据,自己顽抗下去也毫无意义了,还不如从实招来,也许还能保全自己呢。
      于是他们纷纷倒戈一击,出面指控李侍尧的种种罪行,就连那些曾向李侍尧行贿的官员,也申明自己是迫于李侍尧的淫威,被迫行贿的。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和珅才提审李侍尧。他就在总督府的堂中央摆下公案,声势逼人。李侍尧来到公堂后还有恃无恐地强辞争辩。和珅见状,命人将赵一恒带上公堂,让他当面与李侍尧对质。
      和珅每问一句,赵一恒就机械地回答一句,李侍尧的心也就往下一沉。等和珅问完最后一个问题的时候,李侍尧感到大势已去,放弃所有希望了。史书上写到李侍尧认罪时说:“他自任得道府以下贿赂不讳。震怒谕曰:‘侍尧身为大学士、历任总督,负思婪索,朕梦想不到。
      ’夺官,逮诣京师。”乾隆接到和珅的奏折,见海宁弹劾李侍尧的本章句句属实,恼怒非常,命和珅把他带回京师治罪,和珅有意置他于死地,几经审问,和珅上奏:“拟斩监候,夺其爵以授其弟奉尧”。后又建议将李侍尧“斩立决”。乾隆感念他曾屡立战功,又颇有才干,不忍心就这样把他杀了,就不批准“斩立决”的决议,让和珅等人再行商议,有江苏巡抚闵鄂元领悟了乾隆的本意,上书奏请道:“侍尧历任封疆、干力有为,请用仪勤议能之例,宽其一线。
      ”乾隆遂最后判李侍尧“斩监候”,将他囚禁在刑部大牢之中,籍没了他的家产,和珅虽然没有达到将李侍尧斩首的目的,却向乾隆展示了自己办事的才干,可谓不虚此行。 2.创建“议罪银”制度。 乾隆是一位英明的帝王,但到了晚年逐渐糊涂起来。这大概是中国帝王普遍的规律。
      他渐渐喜欢追求泱泱大国的皇家气派和豪华场面,却又要示人予以严谨勤俭,爱民如子的明君形象。想奢华,又怕人家说他挥霍;欲享受,又不想被人说贪图享乐。和珅为乾隆想了许多敛财的办法,甘心情愿地替乾隆背上奢侈的“黑锅”。他们之间好像形成了默契,乾隆一旦在朝堂上下令不要铺张,和珅便在下面怂恿督促地方官员、各地富商们加紧捐贡。
      在和珅的主持操办之下,只一年内务府就扭亏为盈,国库中的银子也多了起来。在替乾隆敛财的各种方式中,最重要的是和珅创建了“议罪银”制度。 。

    孤***

    2006-09-20 08:22:02

  • 2006-09-19 18:48:04
  •   是CCTV自己打自己嘴呢。一会是贪官一会是清官。
    李侍尧,字钦斋,汉军镶黄旗人,他的父亲李元亮担任过户部尚书。李侍尧在乾隆初年曾被乾隆接见,先后出任军机处章京,热河副都统,工部侍郎,户部侍郎,广州将军,两广总督等职,此人精明干练,颇有才略。
      史书上记载他:“短小精敏,过目成篇。见属僚,数语即辩其才否。拥几高望,语所治肥瘠利害,或及其阴事,若亲见,从皆悚惧。”说他有过目成篇的本领,接见下属的时候,只几句话就可以从中看出下属的才干如何。因此,乾隆对他颇为倚重,曾先后委以重任,历任两广、湖广、云贵三省总督。
      这样的人难免恃才傲物,再加上年高位重,更是看不起别人,尤其像和珅这样的青年官吏,他从未放在眼里。   曾任云南粮储道与贵州按察史的海宁,因为与和珅关系不错,经过和珅的关照被调任奉天府尹。他上任之前,特意到和珅府上拜望,感谢和珅把他调离了西南蛮荒之地,连同丰富的礼物一同带给和珅的,还有李侍尧在云南贪赃受贿的消息。
      海宁求见和珅之后,对和珅说,当今圣上对纳贿、贪赃深恶痛绝,几番下圣谕要官员洁身自好,奉公守法,可那李侍尧在云南作威作福,横行无忌,他有心要向皇上参奏李侍尧,又恐怕自己官卑言轻,起不到什么作用,不知如何是好,所以特来向和珅求教,说完还向和珅呈上了他平日搜罗的李侍尧受贿的证据。
      和珅听罢大喜,立刻把海宁夸奖了一番,并鼓励他不必畏李侍尧的淫威,尽管上奏,一切都有他照应。   第二天早朝,海宁来到殿上,跪拜乾隆之后,把自己书写的奏折呈递上去。乾隆读罢勃然大怒,说他对李侍尧在云南贪赃枉法早有察觉,只是念他征战多年,立功无数才网开一面,孰料他竟然愈发不成体统,当即命和珅赴云南查清李侍尧贪赃一案。
         和珅到达云南之后,先向李侍尧宣读了圣旨,将他暂且革职,然后就再不过问此案,游山玩水去了。因为他明白,云南毕竟是李侍尧的地盘,他在此地经营多年定然耳目众多,根底深厚,寻找他贪赃的证据,恐怕不是一件容易事。他先装作懦弱无能、不思公务的样子来麻痹李侍尧,暗地里派出得力家人细心查访。
      这办法果然奏效,几天下来,他就收集到了一些证据,然而,这些证据全都不怎么重要,远不足以置李侍尧于死地,和珅不肯就此罢休,开始打李侍尧的大管家赵一恒的主意。赵一恒身为李府的大管家,所有财物交易必经他手,如果能敲开他的嘴巴,整个案件就可以水落石出了。
      和珅命人绑来了赵一恒,严刑逼供,赵一恒起初还拼死抗争,拒不招认,后来终于奈不住痛楚,把李侍尧的所作所为一一向和珅作了交待。和珅有了坚实的证据,心里就有了底,踏实下来。他把赵一恒交待的事项笔录下来,又命人召来了云南李侍尧属下的大官员,当着他们的面宣告了赵一恒的供述,一桩一件全都清清楚楚,那些原来忠于李侍尧的官员见和珅已然掌握了全部证据,自己顽抗下去也毫无意义了,还不如从实招来,也许还能保全自己呢。
      于是他们纷纷倒戈一击,出面指控李侍尧的种种罪行,就连那些曾向李侍尧行贿的官员,也申明自己是迫于李侍尧的淫威,被迫行贿的。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和珅才提审李侍尧。他就在总督府的堂中央摆下公案,声势逼人。李侍尧来到公堂后还有恃无恐地强辞争辩。
      和珅见状,命人将赵一恒带上公堂,让他当面与李侍尧对质。和珅每问一句,赵一恒就机械地回答一句,李侍尧的心也就往下一沉。等和珅问完最后一个问题的时候,李侍尧感到大势已去,放弃所有希望了。史书上写到李侍尧认罪时说:“他自任得道府以下贿赂不讳。震怒谕曰:‘侍尧身为大学士、历任总督,负思婪索,朕梦想不到。
      ’夺官,逮诣京师。”乾隆接到和珅的奏折,见海宁弹劾李侍尧的本章句句属实,恼怒非常,命和珅把他带回京师治罪,和珅有意置他于死地,几经审问,和珅上奏:“拟斩监候,夺其爵以授其弟奉尧”。后又建议将李侍尧“斩立决”。乾隆感念他曾屡立战功,又颇有才干,不忍心就这样把他杀了,就不批准“斩立决”的决议,让和珅等人再行商议,有江苏巡抚闵鄂元领悟了乾隆的本意,上书奏请道:“侍尧历任封疆、干力有为,请用仪勤议能之例,宽其一线。
      ”乾隆遂最后判李侍尧“斩监候”,将他囚禁在刑部大牢之中,籍没了他的家产,和珅虽然没有达到将李侍尧斩首的目的,却向乾隆展示了自己办事的才干,可谓不虚此行。  CCTV4月17日八套开始播出连续剧《大清御史》。      该剧的剧情大概是:清乾隆年间,云南铜矿工人由于受当地地方官吏和工头的盘播,举行大罢工(**,那时就有”罢工“这个名词了),一名工人逃到北京告了御状,乾隆派李侍尧去云南督办此案,李侍尧到了云南惩恶扬善,铲除腐败,堪称一代大有作为的廉吏。
      云南不久就呈出现一派歌舞生平的景象。乾隆很是满意,御笔嘉奖李侍尧”天下第一御史“。      那该剧中的这个主角、正面人物---李侍尧到底是何许人物呢?      记得CCTV10套《百家讲坛》中,纪连海先生的《正说和坤》中曾提到过李侍尧。
            李侍尧实为鱼肉云南人民的一个大贪官,当年和坤初起时,奉旨办的第一个大案,就是彻查大贪官李侍尧的案子,当时和坤奉旨后,奔赴云南,先缉扑了李侍尧的管家,使这个大案在短短三个月内即全部告破。这在正史里都是有记载的。      这是关于李侍尧个人的真实历史资料:   李侍尧,字钦斋,汉军镶黄旗人,他的父亲李元亮担任过户部尚书。
      李侍尧在乾隆初年曾被乾隆接见,先后出任军机处章京,热河副都统,工部侍郎,户部侍郎,广州将军,两广总督等职,此人精明干练,颇有才略。史书上记载他:“短小精敏,过目成篇。见属僚,数语即辩其才否。拥几高望,语所治肥瘠利害,或及其阴事,若亲见,从皆悚惧。
      ”说他有过目成篇的本领,接见下属的时候,只几句话就可以从中看出下属的才干如何。因此,乾隆对他颇为倚重,曾先后委以重任,历任两广、湖广、云贵三省总督。这样的人难免恃才傲物,再加上年高位重,更是看不起别人,尤其像和珅这样的青年官吏,他从未放在眼里。
         曾任云南粮储道与贵州按察史的海宁,因为与和珅关系不错,经过和珅的关照被调任奉天府尹。他上任之前,特意到和珅府上拜望,感谢和珅把他调离了西南蛮荒之地,连同丰富的礼物一同带给和珅的,还有李侍尧在云南贪赃受贿的消息。海宁求见和珅之后,对和珅说,当今圣上对纳贿、贪赃深恶痛绝,几番下圣谕要官员洁身自好,奉公守法,可那李侍尧在云南作威作福,横行无忌,他有心要向皇上参奏李侍尧,又恐怕自己官卑言轻,起不到什么作用,不知如何是好,所以特来向和珅求教,说完还向和珅呈上了他平日搜罗的李侍尧受贿的证据。
      和珅听罢大喜,立刻把海宁夸奖了一番,并鼓励他不必畏李侍尧的淫威,尽管上奏,一切都有他照应。   第二天早朝,海宁来到殿上,跪拜乾隆之后,把自己书写的奏折呈递上去。乾隆读罢勃然大怒,说他对李侍尧在云南贪赃枉法早有察觉,只是念他征战多年,立功无数才网开一面,孰料他竟然愈发不成体统,当即命和珅赴云南查清李侍尧贪赃一案。
         和珅到达云南之后,先向李侍尧宣读了圣旨,将他暂且革职,然后就再不过问此案,游山玩水去了。因为他明白,云南毕竟是李侍尧的地盘,他在此地经营多年定然耳目众多,根底深厚,寻找他贪赃的证据,恐怕不是一件容易事。他先装作懦弱无能、不思公务的样子来麻痹李侍尧,暗地里派出得力家人细心查访。
      这办法果然奏效,几天下来,他就收集到了一些证据,然而,这些证据全都不怎么重要,远不足以置李侍尧于死地,和珅不肯就此罢休,开始打李侍尧的大管家赵一恒的主意。赵一恒身为李府的大管家,所有财物交易必经他手,如果能敲开他的嘴巴,整个案件就可以水落石出了。
      和珅命人绑来了赵一恒,严刑逼供,赵一恒起初还拼死抗争,拒不招认,后来终于奈不住痛楚,把李侍尧的所作所为一一向和珅作了交待。和珅有了坚实的证据,心里就有了底,踏实下来。他把赵一恒交待的事项笔录下来,又命人召来了云南李侍尧属下的大官员,当着他们的面宣告了赵一恒的供述,一桩一件全都清清楚楚,那些原来忠于李侍尧的官员见和珅已然掌握了全部证据,自己顽抗下去也毫无意义了,还不如从实招来,也许还能保全自己呢。
      于是他们纷纷倒戈一击,出面指控李侍尧的种种罪行,就连那些曾向李侍尧行贿的官员,也申明自己是迫于李侍尧的淫威,被迫行贿的。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和珅才提审李侍尧。他就在总督府的堂中央摆下公案,声势逼人。李侍尧来到公堂后还有恃无恐地强辞争辩。
      和珅见状,命人将赵一恒带上公堂,让他当面与李侍尧对质。和珅每问一句,赵一恒就机械地回答一句,李侍尧的心也就往下一沉。等和珅问完最后一个问题的时候,李侍尧感到大势已去,放弃所有希望了。史书上写到李侍尧认罪时说:“他自任得道府以下贿赂不讳。震怒谕曰:‘侍尧身为大学士、历任总督,负思婪索,朕梦想不到。
      ’夺官,逮诣京师。”乾隆接到和珅的奏折,见海宁弹劾李侍尧的本章句句属实,恼怒非常,命和珅把他带回京师治罪,和珅有意置他于死地,几经审问,和珅上奏:“拟斩监候,夺其爵以授其弟奉尧”。后又建议将李侍尧“斩立决”。乾隆感念他曾屡立战功,又颇有才干,不忍心就这样把他杀了,就不批准“斩立决”的决议,让和珅等人再行商议,有江苏巡抚闵鄂元领悟了乾隆的本意,上书奏请道:“侍尧历任封疆、干力有为,请用仪勤议能之例,宽其一线。
      ”乾隆遂最后判李侍尧“斩监候”,将他囚禁在刑部大牢之中,籍没了他的家产,和珅虽然没有达到将李侍尧斩首的目的,却向乾隆展示了自己办事的才干,可谓不虚此行。         本以为CCTV已经形势抛弃”戏说“的戏了,刚要为之高兴一下,没想到又步入到”胡说“中了!真哀啊。
            作为国家级的电视大台,CCTV难道要如此来活活气死中国的历史学家吗?   CCTV,你们自己的节目中,同是一个李侍尧,10套节目说是个大贪官,8套节目中又把他说成是一个大清官。哎!!!!!!!! 。

    傖***

    2006-09-19 18:48:04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历史学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科学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