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太原的朋友谁知道亲贤村大槐树的具体来历?

首页

太原的朋友谁知道亲贤村大槐树的具体来历?

太原的朋友谁知道亲贤村大槐树的具体来历?刚刚路过哪里,知道请帮忙告知一下。

太原的朋友谁知道亲贤……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3-09-04 20:06:09
  • 大概是明朝初年,因为连续的战乱,河南、陕西等省份劳动人口严重缺少,而该几处土地又很肥沃,大片耕地无人耕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山西省因为地理环境的影响,战乱波及面积较小,劳动人口很多,而土地贫瘠。由此原因,当时的朝廷决定,山西人口每家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男丁的家庭,抽一个男丁到人口缺失的省份耕种,当时的场面,人人哭。据说在大家离开家里的时候,看到的就是山西洪洞县的大槐树。由此有句话是“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至今还有很多人可以看到自己的家谱显示自己来自山西。
    希望这些资料能给你提供帮助吧!

    匿名

    2013-09-04 20:06:09

  • 2013-09-04 19:10:01
  • 听说是从北边过来的!具体还真的不清楚都是老人说的。

    匿名

    2013-09-04 19:10:01

  • 2013-09-04 19:06:45
  •   传说当年移民时,官兵用刀在每人小趾甲上切一刀为记。至今凡大槐树移民后裔的小趾甲都是复形(两瓣)。“谁是古槐迁来人,脱履小趾验甲形。”你若有兴趣,不妨自我查看。
      当时,为防止移民逃跑,官兵把他们反绑,然后用一根长绳联结起来,押解着移民上路。
      人们一步一回头,大人们看着大槐树告诉小孩:“这里就是我们的老家,这就是我们的故乡。”至今移民后裔不论家住在何方何地,都说古大槐树处是自己的故乡。由于移民的手臂长时间捆着,胳膊逐渐麻木,不久也就习惯了,以后迁民们大多喜欢背着手走路,其后裔也沿袭了这种习惯。
         在押解过程中,由于长途跋涉,常有人要小便只好向官兵报告:“老爷,请解手,我要小便。”次数多了,这种口头的请求也趋于简单化,只要说声“老爷,我解手”,就都明白是要小便。此后“解手”便成了小便的代名词。   迁民到了新的居住地点,一片荒野,只好用自己辛勤的双手建屋造房,开荒种地,不论干什么,都会联想起故乡的山山水水。
      为了寄托对故乡的思念,大多在自己新居的院子里,大门口栽种槐树,以表对故乡的留恋和怀念之情。有些移民到迁徙地后,以原籍命名村名,如北京郊区有赵城营、红铜(洪洞)营、蒲州营、长子营等,表明这些居民是当年从赵城、洪洞等地迁去的。   祭祖小屋里贴着一张“古槐后裔姓氏表”,该表上共有四百五十姓,供奉着他们的牌位,这大大超过了百家姓。
      他们都是六百年前移民到全国各地的,经过搜集整理,公诸于墙,以便寻根查询。近年来,大陆民众竞修家谱,海外同胞寻根祭祖,纷纷查询自己同大槐树的血缘关系。   悠悠六百年多年过去了,汉代古槐已不复存在,消失在历史的风尘之中,而同根孳生其旁的第三代槐树,则枝叶繁茂,充满活力。
      槐乡的后裔已遍布全国二十多个省,四百多个县,有的还远在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   遥想当年祖辈们扶老携幼,离乡背井,在频频回首遥望大槐树和老鸽窝时,洒下了多少伤心泪,愿大槐树与海内外同胞永远根连根,心连心。   大槐树楹联   香挹行襟留快饮;   荫清古道倚斜阳。
         茶可解饮,碧乳澄香通世味;   亭堪楼迹,绿槐夹道识乡情。   柳往槐来,到此应生离国感;   水源木本,于今犹动故乡恩。   举传嘉树;荫庇群生。

    要***

    2013-09-04 19:06:45

  • 2013-09-04 19:02:46
  • 洪洞大槐树,又称古大槐树,山西大槐树,位于中国山西省洪洞县城西北二公里的贾村西侧的大槐树公园内,是明代的一处移民基地。 元朝末年,自然灾害频有发生,黄河地区水患尤其严重。同时统治者的高压统治,导致红巾军起义,战乱纷争,民不聊生,人口大量减少。明初洪武年间开始从山西移民垦荒,使农业有所恢复

    匿名

    2013-09-04 19:02:46

  • 2013-09-04 19:01:33
  • 很久之前人种的呗,有什么来历不来历呢,

    我***

    2013-09-04 19:01:33

  • 2013-09-04 19:00:41
  • 洪洞大槐树,又称古大槐树,山西大槐树,位于中国山西省洪洞县城西北二公里的贾村西侧的大槐树公园内,是明代的一处移民基地。
      元朝末年,自然灾害频有发生,黄河地区水患尤其严重。同时统治者的高压统治,导致红巾军起义,战乱纷争,民不聊生,人口大量减少。明初洪武年间开始从山西移民垦荒,使农业有所恢复。明惠帝建文元年(1399年)又发生了“靖难之变”战乱四年,又一次造成河北、山东、河南、皖北、淮北等地的荒凉局面,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麻烦设置为【有用】哦!

    s***

    2013-09-04 19:00:41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