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在会么不同?

首页

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在会么不同?

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在运气和吐词方面有何不同?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06-07-24 11:34:26
  •   当今的民族声乐称谓是我国现代乐坛的提法,这种唱法正是在传统的声乐艺术基础上,随着我国的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不断的改变而不断的提高发展的,民族声乐的发展在演唱方法上和演唱风格上都有不断的变化和提高,它表达了人民新的生活,新的思想感情,新的精神岁月的新的音乐风格和新的演唱方法和形式使我国的音乐舞台上增添了奇异的光彩。
      而美声唱法是从西欧专业古典声乐的传统唱法发展而来,自文艺复兴逐步形成的。当时的西方音乐更多的是建立在多声部教学音乐,复调音乐基础上,唱法本身脱离不了宗教音乐的影响,随着歌剧剧情的发展,一些情感激烈的戏剧性唱段,阉人的唱歌满足不了表达剧情激烈发展的需要,于是歌唱家们努力探索,钻研,改进自己的唱法,以适应剧情的需要,这样就产生了今天表现力丰富多彩的美声唱法。
       一、共鸣运用上的不同点和共同点 在歌唱中,让声音通过腔体振动引起共鸣而发出来的声音,才能形成音色优美动听,具有穿透力,美声唱法将共鸣腔为上,下共鸣腔,上共鸣腔为口,咽、鼻咽腔以乃头部的孔腔,上共鸣腔分为口、咽、鼻咽腔乃头部的孔腔,下共鸣腔是指胸腔,在歌唱中运用的是全共鸣,是把歌唱所能用的共鸣腔体都调动起来,而民族唱法则只用部分共鸣,两者共同点。
       1、头腔共鸣是打开鼻咽腔所产生的共鸣唱高单地在头部产生的一种振动感觉。 2、鼻咽腔共鸣,展开鼻翼,打开鼻腔,使鼻腔处于无限通畅的感觉,打开鼻咽腔的同时,还要打开咽腔,使鼻咽腔和咽腔畅通无阻,用鼻子吸气时,鼻咽处于凉风的感觉。 3、口咽腔共鸣,一方面严格控制着力点集中在门齿根处,另一方面口腔内部感觉是“打小吵欠”时的动作感觉。
       4、喉咽腔是鸣:喉咽腔共鸣进行共振时,可以明显感觉到咽喉部分的通畅,松驰的感觉。 5、胸腔共鸣,会感一胸部嗡嗡响,闭手抚摸胸部时,感到胸部有明显的振动。 二、唱法的训练 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区别在于:美声唱法是混合声区唱法,而民族唱法则真假声分离,美声唱法从声音来说,是真声假声都用,是真假声按音变比例的需要混合着用的,在美声唱法中,运用假声唱法是根据歌曲的情感和歌唱者的情感思路,其主要目的是表现歌曲本身带给广大人民群众的感受和歌曲蕴藏的情感,同时唱不同风格的作品要在唱法上有细微的变化,真假声的比例要有所调整,才能适应作品风格的需要。
      在民族唱法中,真假声的运用更为广泛,在表现各种不同音乐风格的作品中,根据作品的民族调式,不同的文化低蕴,要求真假声运用在作品中所产生的作用,只要把真假声运用的比例多少符合民族声乐色彩,审美情趣的要求,广大人民群众定会喜欢。总之,目前两种唱法在嗓音训练方面存在着相同之处,也存在着不同差异。
       3、喉头的位置 美声唱法是以腔领字,以腔带情,以产生丰富的混声共鸣和头腔共鸣的嗓声音为美的声音而民族唱法认为喉头的高低应服从于作吕风格的语方发音部位的需要,侧重于以字为嗓音训练的起点和依据,在美声唱法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经常提醒学生要“喉结要尽理往下,喉咙要尽量打开。
      ”喉头向下使发音拉长,使声音上下置通,音色宽厚饱满,如果喉位稍稍向上发音缩短,喉咙的打开度偏小声音就会集中,明亮,柔和而细腻,但是现代民族声乐在歌唱中不论是喉头位置的变低还是喉咙找开的大小,都要服从于作品风格的需要去调整,去灵活运用,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歌唱模式。
       4、咬字吐字 中国民族传统唱法的形式,是依据中国汉语的语言特点及习惯出发,并运用多样化的吐字方法来体现韵味的,美声传统唱法是先从训练声音着手,而民族传统唱法的训练是从喊嗓念白,调嗓几方面同时进行的,同时,民族传统唱法强调咬字特点是:宽咬字、横咬字、前咬字,而美声唱法咬字特点是:窄咬字、竖咬字、后咬字。
      在中国民族传统唱法中,语言特点体现了中国民族民间语言文学和民族特色。例如:陕北民歌《赶性美》中的词句,深刻地体现了陕北民歌的语方特色和民族民间语言文化美声唱法的形成以意大利语为语言基础,意大利语的音速及其发音较汉语简捷的多,美声唱法也讲吐字清楚即“字正腔圆”,它的审美原则是把声音共鸣形象及艺术规格放在第一位,讲究旋律线条的连贯、优美,一气呵成,不为歌词的语言韵律及节奏所限制,讲求以声传情,咬字要服从发声,咬字要服从行腔,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在字的念法上,共鸣状态,夸张程度,腔体的用法上等,都有所不同,因此,歌唱的效果就不同。
       民族唱法在形成与发展中不仅继承了我国传统唱法中的优秀成果,也借鉴了国外科学的声乐方法和经验,特别是意大利的美声唱法。美声学派在发声训练上非常严谨,系统怎么着学。民族唱法通过借鉴美声唱法的发声法,呼吸法,共鸣法,充分注意了人声美学中腔体混合的立体共鸣及声音色彩的指挥。
      咬字吐字清晰亲切,声音圆润明亮有通畅 的全腔体感,富于立体效果,风格浓郁感人。目前国内的民族声乐教学,在民族发声法的训练基础上都渗入和揉进了美声唱法的训练方法。总之,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互相联系,又各有特点。 结语 在学习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过程中,它们的关系比较复杂多样化,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对于声乐专业的学生是必要的,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为中两种不同的声乐艺术注入了不同的思想文化内涵,从而构成了各自特定的声乐文化现象,在继承发展民族传统声乐精粹的同时,广泛地吸收外来一切优秀声乐文化,不断发展中国民族声乐文化。
       参考文献: [1]郑宝华,中国民族声乐与美声唱法之比较研究[J],中国音乐2005年第一期 [2]张婉,优美的歌声来自对声乐共鸣的感觉[J],中国音乐,2004第3期 。

    1***

    2006-07-24 11:34:26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