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浅谈初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汉语应用能?

首页

浅谈初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汉语应用能?

浅谈初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06-03 01:12:46
  •   1。 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审题时要认真仔细,平时审题要做到做到:(1)看清题中的数字和符号,(2)理清题目中量与量的关系,特别是一些隐含关系需要我们解题时去挖掘,(3)明确题目所要求的量。
    2。 培养认真计算的习惯。平时学生计算训练时要有耐性,不急不躁,认真思考,即使做简单的计算题也要谨慎。
      计算时要书写工整,格式规范。就是在草稿纸上计算也要书写清楚,方便检查。在计算时应随时检查自己的解题过程,养成回头望的计算习惯,在计算时要经常检查。检查时要耐心细致,逐一检查,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 3。培养一些常用结论的记忆的能力,记住一些常用的结论有助于我们平时解题的速度,比如在数列求和中一些常用的和:;;等等。
       4。加强运算练习是提高基本运算技能的有效途径,任何能力都是有计划、有目的地训练出来的,提高基本运算技能也必须加强练习、严格训练。加强训练就是要按照规律进行多练、巧练、反复练。 5。提高运算基本技能,必须要提高学生在运算中的推理能力,这就首先要清楚运算的定理及相关理论。
      例如求导运算,首先要理解它的概念、定义,相应的函数在一点的导数,导函数以及相应的物理意义、几何意义都应当理解与掌握,只有这样,在求导过程中才能步步进行推理,最终得出正确结果。 6。增强自信是解题的关键,自信才能自强,在数学解题中,自信心是相当重要的。
      要相信自己,只要不超出自己的知识范畴,不管哪道题,总是能用自己所学过的知识把它解出来。要敢于去做题,要善于去做题。这就叫做在“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具体解题时,一定要认真审题,紧紧抓住题目的所有条件不放,不要忽略了任何一个条件。
      一道题和一类题之间有一定的共性,可以想想这一类题的一般思路和一般解法,但更重要的是抓住这一道题的特殊性。抓住这一道题与这一类题不同的地方,数学题几乎没有相同的,总有一个或几个条件不相同,因此思路和解题过程也不尽相同。有些同学老师讲过的题会做,其他题就不会做,只会依样画瓢,题目有些小的变化就无从下手。
      当然做题先从哪儿下手是一件棘手的事,不一定找得准。但是,做题一定要抓住其特殊性则绝对没错。当然,题目做得多也有若干好处:一是熟能生巧,加快速度,节省时间,这一点在考试中时间有限制时显得尤为重要;二是利用做题来巩固、记忆所学的定义、定理、法则、公式,形成良性循环。
      解题需要丰富的知识,更需要自信心。没有自信心就会畏难,就会放弃。只有自信才能勇往直前,才不会轻言放弃,才会加倍努力地学习,才有希望攻克难关,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数学学习最重要的是创造能力,而解题则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最好手段。通过解题,可以培养学生在漫无边际的原野中选择道路的能力,锻炼应付各种复杂情况的机智,以及掌握克服各种困难所需要的若干常规方法和技巧。
      因此平时练习中应注重学生运算求解能力的训练,运算求解能力提高了,解题水平就可以提高,数学学习就可以搞好。

    李***

    2016-06-03 01:12:46

  • 2016-06-03 01:12:46
  •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选择,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从而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激发出来,让学生保持长久的学习动力,积极主动探索相应的数学知识,从而对数学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有效的解决。
      本人结合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针对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实际,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是对数学课本照本宣科,要充分开发和挖掘教学内容。在充分理解教材内容和把握学生心理实际的基础上,创设良好的数学问题情景,从而扩展具体的数学知识,让学生的视野不断开拓,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调动自己的思维能力,对数学问题进行积极有效地解决,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比如,对“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进行学习的时候,我紧密结合教材内容,设计相应的数学问题。具体如下:一个长60m、宽40m的矩形空地上建造一个花台,并且要求建造的花台面积是空地的三分之一,画出具体的设计图,同时依据图形列出方程式进行解答。
      设计这样的数学题目,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创新情绪,进行创新性思维进行解答。有的学生设计出矩形花台,有的学生设计出菱形花台,有的学生设计出三角形花台。每位学生都从自己的思维角度出发来解决这个问题,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积极引导每位学生调动自己的思维能力,动手解答这个数学问题,不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二、借助良好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对自己的选择的数学应用软件进行充分的运用,从而制作出多样化、图片化、程式化的课件。
      在课堂中进行制作的时候,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引导学生一起对相应的数学知识进行计算、推理和验证。借助良好的教学手段,让以往的“数学学习”变为“数学研究”。从而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提高教学效益,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较好的培养。   比如,在学习“ 切线长定理”这部分知识的时候,由于几何数学有着较强的抽象性,传统教学中的讲解无法让学生对具体的数学知识进行直观的理解。
      我就利用“几何画板”进行操作。   1、引导学生动手在屏幕上画一个圆O,然后在圆的随意找到一个点P,经过点P向圆O画出切线。这样就可以得到PA和PB两条切线,分别切圆O于点A、B。如图:   2、通过几何画板来展示P 的位置的变化,观察图形的特征和各量之间的关系。
         3、引导学生直观判断,猜想图中PA是否等于PB   4、通过猜想和探究,从而将相应的定理形成。通过推理和证明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组织学生观察和分析:PA与PB有何关系,连接OP   "OPA=OPB成立吗?要证明PA=PB。
      关键是作出辅助线OA,OB,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很快得出切线长定理。   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我们还可以连接AB,交OP于D,有AD=BD等。   5、归纳:把前面所学的切线的5条性质与切线长定理一起归纳切线的性质(如下图)   以上是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对这个所画的图进行仔细的观察和推测,能够感知这两条切线的长度是相等的。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几何画板”中的度量工具进行测量,迅速得知PA=PB。当学生得到这步知识的时候,不需要教师进行提示,也会去寻找相应的证明思路,可以借助于切线的性质以及直角三角形的全等关系,从而将切线定理充分证明出来。在证明出切线定理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对线段OP与AB之间的关系进行继续的探究,很快就可以得出OP垂直平分AB。
      通过这些具体的图形来地切线长地理进行较好的推导,从而形成相应的几何图形,促使学生形成深刻的记忆。通过这样的教学手段,学生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多角度和多层次的认识,不但将学生的动手实际能力有效培养出来,同时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方法,是将具体的手段和方式充分结合在一起,构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借助丰富多彩的形式,将相应的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的认识规律出发,同时要对教材内容的特点进行充分掌握,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选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具体活动。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营造宽松的活动环境,从而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一种开放性的研究活动。
         比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的时候,我做出如下的教学尝试:第一,发现问题:我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一个平行四边形模型,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从具体的生活中找出与平行四边形相同的实例。让学生画出实物草图,同我展示出来的四边形模型进行比较,看它们之间的共同点。
      学生很快得出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从而对四边形的定义进行确定。第二,提出问题:四边形要满足哪些条件才能形成平行四边形?第三,自主思索,分组讨论。第四,小组展示交流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小组之间对讨论进行总结。第五,师生共评:学生不但将“对角线互相平分”、“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两组对边分别相等”这三种书本上注明的条件找出来,同时找到另外的判定方法“一组对边 平行且一组对角相等”、“两组对角分别相等”,当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索,这些条件找寻出来之后,会促使学生向更深层次的方向进行探究。
      第六,小结:学生通过学习,将判定平行四边形的6种方法归纳出来,我再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数学知识进行有效的验证。借助这种研究性活动,学生不但在学习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同时获得了较好的数学基础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具体的教材内容出发,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从中找寻出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初中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大胆地实践,不断开拓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模式,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失***

    2016-06-03 01:12:46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