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北宋神宗的政治改革叫什么名字 ?

首页

北宋神宗的政治改革叫什么名字 ?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其他答案

    2006-05-30 13:37:47
  •   北宋神宗的政治改革发生在熙宁二年,史称熙宁新法
    1068年,王安石被破格提拔。新上台的青年皇帝宋神宗苦于国家财政空虚、窘迫,官僚政治暮气沉沉,军事力量不堪一击。很想振作一番,以巩固自己的皇位。于1069年即熙宁二年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实行变法,史称“熙宁新法”。
       由于有宋神宗支持,“熙宁新法”得以雷厉风行地施行。可是到1074年,正忙于变法的王安石,却碰到了一件麻缠事。一个曾受王安石奖掖提拔的低级地方小官郑侠,因感激王安石对自己的知遇之恩,在王安石问及关于新法施行的见闻时,他讲了百姓苦于新法的真话,而引起王安石的不快,并把他降为监守城门的小吏。
      后来,他针对当时施行新法的社会现实状况,画了一幅《流民图》呈给神宗天子,说变法存在问题。宋神宗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无数流民“扶携塞道,羸瘠愁苦,身无完衣”。有的“身被锁械,而负瓦揭木,卖以偿官,累累不绝。”老百姓将房屋拆卖,用来偿还官府的借贷。
      (富裕人家是不向官府借贷的)。也有“悍吏威逼恫吓,怒目追索”,弄得“村无人迹,炊烟断绝。”就连宋神宗这个高高在上的皇帝佬儿,也不禁为之潸然。王安石这个治国能臣,一场富国强兵的大变法,怎么会搞得民不聊生,如此凄惨呢? 《续资治通鉴》和《纲鉴易知录》都记载了这件事。
      宋神宗把《流民图》“袖以入内”,“反复观看,长吁数四,寝不成寐。他想到王安石变法,对百姓剥夺也实在太重了。虽然曾经将大臣奏报中言及百姓常苦新法的事告诉王安石,可王安石却大不以为然,说什么“祁寒暑雨,民犹怨咨者,岂足顾也”。而今这《流民图》不是确实地、直观地把现实情况反映出来了吗?宋神宗度过一个不眠之夜后,下诏停止青苗、免役、方田、保甲等八项新法。
      真也碰巧:“诏下,天降大雨,旱情解。” 一点也不奇怪,只要看一看王安石的变法,便知端由。他把富国强兵,定位于“理财”二字,简言之就是一个钱字。一“理”, 就把老百姓的钱“理”到了官家。最高统治者简单地提倡向钱看,于社会是有毒害作用的。首先是其下的酷吏爪牙便会怎样作为,就可不言而喻了。
      在他的爪牙下,辗转求活的百姓,会有怎样的遭遇,更是不言而喻的事。 历史上的纤纬之说,不足凭信。“诏下,天降大雨,旱情解”也只是一种巧合,但事实上王安石的变法的确也到了民怨鼎沸的程度。首都汴京的瓜果,芝麻,官府都要刮下钱来,担水,提茶者,也要到衙门去交费。
      “尺椽寸土,都应输资,”“鸡豚牛羊,亦须出税”。更有不可思义的是官府为了“放钱取息”,将借贷硬性摊派,“令乡户及坊郭户,借钱一千、纳一千三百”并定期追索。天子足下,尚且如此,远鄙村野,也就可知。这是一种怎样的变法?这场发生在北宋封建统治体制内的变法,其改革成色也就可想而知了。
      人民的啼饥号寒、卖儿鬻女,也能“岂足顾也”了之,其变法的真正目的,就不难想象得之了。 王安石的作品如《游褒禅山记》、《读孟尝君传》,立意高远,足以显示他的风格和才气,对后世文章的影响也大。但这或许只对文学有意义,如果放在政治上,就不全是那么一回事。
      你的政治主张再高,也不能不顾实际。府库再空虚,也不能全在穷老百姓身上打主意。王安石是大政治家,似对儒家传承的“平民关怀”却少理解。只要自己的政治主张得以实现,便依靠宋神宗“富国强兵”巩固皇位的想法而“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了。至于老百姓的苦难,更是不必提起了。
      如果借用现代流行的话说,这是必须付出的“改革成本”,弱势群体就更要付出成本了。其实成本的付出过多,就是亏本生意,是不能不引起临政为民者注意的。 经过王安石一番变法,北宋王朝的府库迅速充盈起来,扭转了政府“积贫积弱”的局势,国家的财富堆积如山,新增了50多座财库。
      国家一时富了起来,而老百姓的情况如何呢?以王安石自豪的“摧兼并,济贫之”和青苗法看,其实是个官家垄断的高利贷。陕西有家农民向官家借陈米一石,到新粮登场时,需还小麦一石八斗七升五合,简直翻了一翻。弄得连“中户以下大抵乏食”。中等收入的人家吃饭都成了问题,更莫说平时拮据的贫民了,于是“妇子皇皇,如在汤火,呼天号泣,无复生望”。
      对于那在短时间建起的50多座财库的由来,司马光一针见血地指出:“不取诸民,焉将取之?”不从民间取得,官家的殿宇里是长不出财物来的。 顾名思义,变法改革应该是越变越好,决不是越变越坏。好的变法,是通过老百姓走上富裕之路,催生出真正的富国强兵,而糟糕的则是徒有其变法的名义,成堆的社会问题不得解决,老百姓的日子,也越来越不好过。
      王安石的变法,如果不是宋神宗害怕原本存在的社会的“积贫积弱”引发新的难堪,还不知何时才能停止,百姓的苦难也不知何时才是尽头。假若能够冷静思考一下,问题是不难弄明白的,一个自然经济的农耕社会,一定时期的财富数量也是一定的,不在民间就在“官家”。
      如今官府充盈,而百姓却“民不聊生”,其功过是非不是洞若观火吗?但有些书籍,对“熙宁新法”都作正面肯定歌颂,以为既是变法,就当是对传统机制的否定和突破,而不论实际结果如何。对王安石其人,也只能就事论事。他是个名见经传的文学家,但绝不能将他的文学和政治搅在一起,以为文学不俗,其变法当也成功。
      更不能因几篇立论甚高的道德文章而掩盖沾满斑斑血泪的历史现实。 无论他的富国强兵的主张如何高妙,但如果是建筑在民生凋敝的基础上,就值得怀疑。“以民为本”的根本问题。变法中未能解决,便会难于走出悲剧性结局。历史让王安石如此尴尬,纵有一千个肯定,也不能改史实于万一。
       。

    孙***

    2006-05-30 13:37:47

  • 2006-05-30 12:54:30
  • 北宋神宗的政治改革发生在熙宁二年,史称熙宁新法。

    c***

    2006-05-30 12:54:30

  • 2006-05-30 12:51:44
  • 王安石变法

    冰***

    2006-05-30 12:51:44

  • 2006-05-30 12:21:22
  • 王安石变法 
     

    j***

    2006-05-30 12:21:22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