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什么是相控阵雷达?

首页

什么是相控阵雷达?

有源相控阵雷达和无源相控阵雷达什么区别?
什么是固态相控阵雷达和液态相控阵雷达?
这个问题很专业 不是高手请不要乱说 谢谢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05-18 14:41:17
      相控阵雷达的概况 
    相控阵技术,早在30年代后期就已经出现。1937年,美国首先开始这项研究工作。但一直到50年代中期才研制出2部实用型舰载相控阵雷达。60年代,美国和前苏联相继研制和装备了多部相控阵雷达,多用于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如美国的 AN/FPS-46、AN/FPS-85、MAR、MSR,前苏联的“鸡笼”和“狗窝”等。
      这些都属于固定式大型相控阵雷达,其共同点:采用固定式平面阵天线,天线体积大、辐射功率高、作用距离远。其中美国的AN/FPS-85和前苏联的“狗窝”最为典型,70年代,相控阵雷达得到了迅速发展,除美苏两国外,又有很多国家研制和装备了相控阵雷达,如英、法、日、意、德、瑞典等。
      其中最为典型的有:美国的AN/TPN-25 、AN/TPQ—37和GE—592、英国的AR-3D、法国的AN/TPN—25、日本的NPM-510和J/NPQ-P7、意大利的RAT—31S、德国的 KR一75等。这一时期的相控阵雷达具有机动性高、天线小型化、天线扫描体制多样化、应用范围广等特点。
      80年代,相控阵雷达由于具有很多独特的优点,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应用。在已装备和正在研制的新一代中、远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中多采用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它已成为第三代中、远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一个重要标志。从而,大大提高了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作战性能。在21世纪,相控阵雷达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现代战争兵器的特点,其制造和研究将会更上一层楼。
       相控阵原理 相控阵,就是由许多辐射单元排成阵列形式构成的走向天线,各单元之间的辐射能量和相位关是可以控制的。典型的相控阵是利用电子计算机控制移相器改变天线孔径上的相位分布来实现波束在空间扫描,即电子扫描,简称电扫。相位控制可采用相位法、实时法、频率法和电子馈电开关法。
      在一维上排列若干辐射单元即为线阵,在两维上排列若干辐射单元称为平面阵。辐射单元也可以排列在曲线上或曲面上.这种天线称为共形阵天线。共形阵天线可以克服线阵和平面阵扫描角小的缺点,能以一部天线实现全空域电扫。通常的共形阵天线有环形阵、圆面阵、圆锥面阵、圆柱面阵、半球面阵等。
      综上所述,相控阵雷达因其天线为相控阵型而得名。 分类 相控阵雷达大体可分为两大类,即全电扫相控阵和有限电扫相控阵。全电扫相控阵又可称固定式相控阵,即在方位上和仰角上都采用电扫,天线阵是固定不动的。有限电扫相控阵是一种混合设计的天线,即把两种以上天线技术结合起来,以获得所需要的效果,起初把相扫技术与反射面天线技术相结合,其电扫角度小,只需少量的辐射单元,因此可大大降低设备造价和复杂程度。
       天线阵,根据扫描情况可分为相扫、频扫、相/相扫、相/频扫、机/相扫、机/频扫、有限扫等多种体制。相扫系列利用移相器改变相位关系来实现波束电扫。频扫是利用改变工作频率的方法来实现波束电扫。相/相扫是利用移相器控制平面阵两个角坐标实现波束电扫。
      相/频扫是利用移相器控制平面阵一个坐标而另一坐标利用频率变化控制来实现波束电扫.机/相扫是在方位上采用机扫、仰角上采用相扫。机/频扫是在方位上采用机扫、仰角上采用频扫。 相控阵雷达的特点 相控阵雷达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为它优胜于一般机械扫描雷达。
      它具有以下特点: (1)能对付多目标。相控阵雷达利用电子扫描的灵活性、快速性和按时分割原理或多波束,可实现边搜索边跟踪工作方式,与电子计算机相配合,能同时搜索、探测和跟踪不同方向和不同高度的多批目标,并能同时制导多枚导弹攻击多个空中目标。
      因此,适用于多目标、多方向、多层次空袭的作战环境。 (2)功能多,机动性强。相控阵雷达能够同时形成多个独立控制的波束,分别用以执行搜索、探测、识别、跟踪、照射目标和跟踪、制导导弹等多种功能。一部相控阵雷达能起到多部专用雷达的作用,如“爱国者”的一部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可以完成相当于“霍克”和“奈基”-2型9部雷达的功能,而且还远比它们能够同时对付的目标多。
      因此,可大大减少武器系统的设备,从而提高系统的机动能力。 (3)反应时间短、数据率高。相控阵雷达可不需要天线驱动系统,波束指向灵活,能实现无惯性快速扫描,从而缩短了对目标信号检测、录取、信息传递等所需的时间,具有较高的数据率。相控阵天线通常采用数字化工作方式,使雷达与数字计算机结合起来,能大大提高自动化程度,简化了雷达操作,缩短了目标搜索、跟踪和发控准备时间,便于快速、准确地实施畦达程序和数据处理。
      因而可提高跟踪空中高速机动目标的能力。 (4)抗干扰能力强。相控阵雷达可以利用分布在天线孔径上的多个辐射单元综合成非常高的功率,并能合理地管理能量和控制主瓣增益,可以根据不同方向上的需要分配不同的发射能量,易于实现自适应旁瓣抑制和自适应抗各种干扰,有利于发现远离目标和小雷达反射面目标(如隐形飞机),还可提高抗反辐射导弹的能力。
       (5)可靠性高。相控阵雷达的阵列组较多,且并联使用,即使有少量组件失效,仍能正常工作,突然完全失效的可能性最小。此外,随着固态器件的发展,格控阵雷达的固态器件越来越多,甚至已生产出全固态儿控阵雷达,如美国的。“爱国者”雷达,其天线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高达15万小时,即使有10%单元损坏也不会影响雷达的正常工作。
       当然,相控阵雷达不是十全十美的,也有其缺点。主要是造价贵,典型的相控阵雷达比一般雷达的造价要高出若干倍。此外,相控阵雷达对于短程弹道导弹的袭击可以说是无能为力,这也是美国及台湾为什么担心大陆方面在福建沿海部署东风导弹的原因。而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伊拉克用“飞毛腿”导弹袭击以色列的时候,其“爱国者”导弹根本无法有效将其击 。
      

    m***

    2006-05-18 14:41:17

其他答案

    2006-05-18 14:37:26
  •   呵呵!老问题!我来说说!记得选答案啊!
    相控阵雷达实际是“相位控制阵列雷达”的简称。
    普通雷达,通过机械方式转动射频源向目标区域发射电磁波并接受回波成像,这种扫描方式被称为“机械扫描”。早期的普通雷达都是机械扫描的。
    但人们一直知道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两束相邻电磁波当存在一定相位差的时候,会发生谐振,改变合成波的方向。
      这种相位差导致的扫描方向改变被称为“捷变”,扫描方式被称为“电扫描”。 很明显,电扫描相比机械扫描有指向变化连续,机械结构简单、功耗降低等优点。可以使成像精度,探测距离大大提高。尤其是电磁波束以平面阵列排布时,其扫描范围,探测距离,回波精度,抗干扰性都大大提高。
      这种由多波束电磁波阵列组成,通过相位捷变控制扫描的雷达,就称为“相位控制阵列雷达” 但要想实现电磁波阵列源,就遇到如何制造体积足够小的电磁波射频发射源的问题。这个发射电磁波并可以控制相位的家伙被称为“T/R”组件。 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掌握了成熟的T/R组件制造技术,所以他可以生产强有力的相控阵雷达。
      其他国家,包括俄罗斯、法国都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 难道不能制造“T/R”组件就不能使用相控阵技术了吗?不是的,“T/R”组件实际是由发射机构和相位捷变机构两部分构成的,其中发射机构是难点,相位捷变机构相对容易,于是人们就发挥创造力,使用一个大半径电磁波发生器作为共有发射源,再加上捷变组件阵列,也可以起到类似的作用。
       我们将“T/R”组件自己有发射源的相控阵雷达称为“有源相控阵雷达”,将“T/R”组件只包括相位捷变部分,不包括发射源的称谓“无源相控阵雷达”。 二者的共同点是,都可以实现电扫描和电磁波“捷变”。区别是,有源“T/R”组件可以通过加密实现“定波回收”从而大大提高探测距离和精度,而无源相控阵雷达做不到这一点,但相对传统机械扫描雷达,无源相控阵雷达已经先进很多了。
       下面解释固态相控阵雷达的问题,雷达要发射电磁波必须先产生电磁波,产生电磁波的机构称之为“雷达发射机”。雷达发射机是用来产生高频率和大功率信号的一种无线电装置。一般由调制器、荡源和功率放大器组成。 在电子管时代,发射机是由磁控管、电子管、闸流管等电子 器件制成的。
      随着晶体管电路的出现和发展,组成发射机的这些器件逐步由晶体管来代替,而晶体管又被称为固态器件。 当发射机全部采用固态器件来制造,用晶体管做成微波振荡源和放大器等发射机电路时,就被称为“全固态发射机”了。但是发射机是雷达中最难实现固态化的部分。
      原因在于大功率晶体管的加工制造难度很大。 全固态雷达发射机可以使整个雷达(除显示器外)实现了全固态化,从而大大减轻重量和体积,提高雷达的可靠性,降低功耗。而将全固态技术和相控阵技术结合,就是全固态相控阵雷达啦! 希望上述文字对你有些帮助!我就不白打字啦!!。
      

    粗***

    2006-05-18 14:37:26

  • 2006-05-18 11:48:26
  •   液态相控阵雷达?
    哪里有?
    在这里“固态”是与“动态”相对而言的
    楼主!
    相控阵雷达是一种新型的有源电扫阵列多功能雷达。它不但具有传统雷达的功能,而且具有其它射频功能。有源电扫阵列的最重要的特点是能直接向空中辐射和接收射频能量。它与机械扫描天线系统相比,有许多显著的优点。
      例如、相控阵省略了整个天线驱动系统,其中个别部件发生故障时,仍保持较高的可靠性 相控阵原理 相控阵,就是由许多辐射单元排成阵列形式构成的走向天线,各单元之间的辐射能量和相位关是可以控制的。典型的相控阵是利用电子计算机控制移相器改变天线孔径上的相位分布来实现波束在空间扫描,即电子扫描,简称电扫。
      相位控制可采用相位法、实时法、频率法和电子馈电开关法。在一维上排列若干辐射单元即为线阵,在两维上排列若干辐射单元称为平面阵。辐射单元也可以排列在曲线上或曲面上.这种天线称为共形阵天线。共形阵天线可以克服线阵和平面阵扫描角小的缺点,能以一部天线实现全空域电扫。
      通常的共形阵天线有环形阵、圆面阵、圆锥面阵、圆柱面阵、半球面阵等。综上所述,相控阵雷达因其天线为相控阵型而得名。 相控阵雷达分有源和无源。区别在于:有源相控阵雷达的天线采用的是一种称为T/R模组的接受与发射装置,每一块T/R模组都能产生电磁波而无源相控阵雷达则是使用统一的发射机和接受器,外加具有相位控制能力的相控阵天线组成,天线本身不能产生雷达波,这是结构上的区别。
      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收发装置只有T/R模组,所以重量较轻,故障率较低,即使几个T/R模组损坏了,也不会影响到整台机器的使用,而无源相控阵雷达就不具有这种优势,这是性能上的差别。

    落***

    2006-05-18 11:48:26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