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中国的古代曾有打日本的历史史实是怎么回事?

首页

中国的古代曾有打日本的历史史实是怎么回事?

我想知道详细的来龙去脉.在教育小孩时,讲述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但小孩突然回答一句,中国过去还打过日本呢.我不了解,所以请知道情况的人士给予解答.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05-18 11:02:09
      元军侵日战争,指元朝统治者忽必烈在1274年和1281年两次派军队入侵日本的战争。在日本通常被叫作“元寇”或“蒙古袭来”。这两次侵略企图尽管最终失败,但其在宏观历史上仍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两次战争是日本史上最有名的事件之一,并且由于其在阻止蒙古帝国和元朝扩张上所发挥的作用,使得它们在世界史上扮演了重要的作用。
      这两起事件在很多小说中都被提及,并且神风这个词也是由此而生的。 忽必烈于1260年在中原即位称帝并于1264年定都北京(时名大都)。此后不久,高丽被迫臣服。两年之后,他要求高丽派使者奔赴日本,要求日本臣服。当时赵彝代表高丽及元朝到达日本。
      在1268年忽必烈派遣了第二批使者,但他们同样是空手而回。两批使者都参见了镇西奉行,由奉行来将要求传达给镰仓幕府的将军及在京都的日本天皇。此后,忽必烈或通过高丽使者,或通过元朝大使,又继续发送了一系列的信件,并以战争相威胁。日本时值镰仓时代中期,幕府将军惟康亲王并无实权,而掌握实权的是“执权”北条时宗。
      幕府决定不投降,并立刻着手加强日本最靠近高丽的领土,因此也是最有可能被首先攻击的地方——九州的防御。首先幕府命令分封在九州的大名回到自己的驻地,并将在九州的军队西移,以进一步增固可能的登陆点的防御。另外,幕府还组织了大规模的祈祷活动,以此来应对这场危机,其间其他大多数政府活动亦被推迟。
       忽必烈早在1268年就想发动战争,但却发现朝鲜当时没有足够的财力以提供充足的陆军和海军。1273年他派了一支部队去朝鲜做为先锋,结果这支部队却无法在朝鲜的国土上自给自足,最终被迫返回元朝以资补给。因为元军所需的马匹,以及所需的养马草场,都严重限制了部队的运动,以致于元军无法在几乎寸草不生的地方活动。
      1274年元军舰队终于出发了。其中包括15000名蒙古族和汉族士兵以及8000朝鲜武士,乘坐300艘大型战船和400到500艘小型战船。这支部队轻易地占领了对马岛和壹岐岛,并于11月19日在位于古老的九州首府太宰府附近的博多港登陆。次日即发生了文永之战,也就是“博多港之战”。
      虽然元军在武器和战术上占优,但他们的人数远远少于准备了很久的日本武士,而且这些武士在得知对马岛和壹岐岛失陷后得到了增援。在坚持了一整天之后,一场风暴在夜间刮起,元军不得不撤兵。 自1275年起,幕府就开始为他们认为不久将进行的第二次入侵做了准备。
      除了更好地组织起九州的武士外,他们还在很多可能登陆点修建堡垒和其它防御设施,这些登陆点中包括博多港。与此同时,高丽国王多次与元朝谈判,反对进一步的入侵日本计划。而元朝也派遣使者至日本,但日本两次下令将元朝派来的使者斩首,以示坚决抗战的决心。忽必烈非常恼火,开始积极筹划第二次入侵。
       1279年元军征服南宋之后,于1281年春发动了对日本的第二次入侵。元军的这次入侵规模大于第一次,其中由范文虎、李庭等人率领的江南军就有十余万人。元军舰队因供应和人员登载问题而推迟了起航。他们的高丽盟军先行进发,在对马岛惨遭失败而返。同年夏,元军联合高丽人夺取了壹岐岛,向九州进发,并在不同地点登陆。
      在经历一些独立的小战斗,也就是所谓的弘安之战或第二次博多港之战后,元军被赶回了船上。此时一场持续两天的台风,也就是现在非常有名的神风,袭击了元军舰队并摧毁了大部分的船只。 元军舰队被摧毁的原因 有一种说法认为元军舰队之所以被台风摧毁,是因为他们使用的是在内河航行的平底船,而不是在海洋上航行的海船。
      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由于元朝蒙古统治者在中国及高丽的残酷压迫,造船的汉人和高丽人故意使用错误的船型,而蒙古人对航海又一无所知;又或者忽必烈攻日太过仓促,未有充分准备海船。不过具体原因目前尚无定论。 。

    月***

    2006-05-18 11:02:09

其他答案

    2006-05-20 00:24:13
  • 台风那个不是什么说法,是事实.  比较有名的那个词--"神风"的出处,就是那次台风.
    当时的日本根本没有能力对抗元.  几乎绝望的时候被那次台风救了.
    从此就有了可以救国的神风. 都认为是神在保佑.  
     后来和美国打仗的时候,出于同样的情势,也就有了那么个"神风"队.  但是好象并没有能够起到什么决定性的作用.

    贴***

    2006-05-20 00:24:13

  • 2006-05-19 13:32:10
  •     700多年前,因日本违反国际惯例,中国政府被迫进行征讨。
      蒙古至元三年(宋咸淳二年;高丽元宗七年;日本文永三年,琉球英祖七年;越绍隆九年;1266年),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致书龟山天皇恒仁,表示“冀自今以往,通问结好,以相亲睦”(《元史·日本传》)。
      蒙古至元四年(宋咸淳三年;高丽元宗八年;日本文永四年,琉球英祖八年;越绍隆十年;1267年),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请元宗王?遣人持书往日本。“留六月,亦不得其要领而归。”蒙古至元五年(宋咸淳四年;高丽元宗九年;日本文永五年,琉球英祖九年;越绍隆十一年;1268年),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命黑的、弘复持书往,至对马岛,日本人拒而不纳”。
      蒙古至元六年(宋咸淳五年;高丽元宗十年;日本文永六年,琉球英祖十年;越绍隆十二年;1269年),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再致书龟山天皇恒仁,表示“亲仁善邻,国之美事”。元至元九年(宋咸淳八年;高丽元宗十三年;日本文永九年,琉球英祖十三年;越绍隆十五年;1272年),元宗王?“又以书往,令必通好大朝,皆不报”。
      当时,中国周边国家成为中国的藩属,是国际交往的惯例。龟山天皇恒仁拒不表态,率先破坏了国际惯例。   元至元十一年(宋德祐元年;高丽元宗十五年;日本文永十一年,琉球英祖十五年;越宝符二年;1274年),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命凤州经略使忻都、高丽军民总管洪茶丘,以千料舟、拔都鲁轻疾舟、汲水小舟各三百,共九百艘,载士卒一万五千,期以七月征日本。
      冬十月,入其国,败之”。   元至元十八年(高丽忠烈王七年;日本弘安四年,琉球英祖二十二年;越绍宝三年;1281年),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为配合第二次东征计划,特别设立日本行省。至此,在元政府看来,日本的政治地位与河南、江浙、江西、湖广、陕西、四川、辽阳、甘肃、云南、征东等一样,仅是中国的一级行政区。
      元政府还委任了日本行省官员。当年正月,日本行省右丞相阿剌罕、右丞范文虎及忻都、洪茶丘率十万人讨伐日本。忠烈王王?Z命高丽军相助。因自然灾害等原因,元师与高丽军失利。   元至元二十年(高丽忠烈王九年;日本弘安六年,琉球英祖二十四年;越绍宝五年;1283年),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命阿塔海为日本行省丞相,与彻里帖木儿右丞、刘二拔都儿左丞募兵造舟,欲复征日本。
      因仁宗陈?T犯境,元师征伐安南。这使后宇多天皇世仁躲过一劫。

    擦***

    2006-05-19 13:32:10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历史话题 相关知识

  • 文化艺术知识
  • 文化艺术问题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