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四大皆空.空只是什么?

首页

四大皆空.空只是什么?

四大皆空.空只是什么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04-12-22 09:47:08
  • 四大指地、水、火、风,这个世界的一切都由此合成,没有一个能脱离成、住、坏、空的命运。成之前为空,由因缘聚合而成、住、坏,由缘尽而复空。空而不空,能随缘显现万物,不空本空,无一物能得长久。空是什么?心经有解答:“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如果您想得究竟,还须老实念佛,念至无念无不念,念而无念,不念而念时,由得一心而悟入,自会明白。只是从文字上研究,只恐是南辕北辙,如只为得个下手处,则未尝不可。

    w***

    2004-12-22 09:47:08

  • 2004-12-21 18:33:21
  • 空就是什么都没有

    阿***

    2004-12-21 18:33:21

  • 2004-12-21 17:05:37
  • 你的问题问得太好了,真正能回答你的只有得道的高僧了.如果你真的对佛教感兴趣的话,我给你推荐一个网站:
     
    自己去考证吧,只有自己悟出来了,那个答案才真正属于自己。

    1***

    2004-12-21 17:05:37

  • 2004-12-21 15:16:42
  •   请参考下面这篇文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读佛絮语之一:是空还是非空 
    很长时间以来,我都想写写关于读佛经的体会,但一直万念纷飞,理不清楚。佛经三藏十二部,我只读过两本。一个只读过两本佛经的人,居然也想谈佛,不免令人耻笑。但有句话常被我引以安慰:“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两年,佛在大殿,学佛三年,佛在西天”。
      就算我这个初学之人,分享入门的体会吧。 我是从哲学的角度看佛经的,像我这样一个思维型的人,无法让我信服的东西,不可能让我从心底里遵从。佛有可能变成我的信仰,但此乃后话。 对于佛,人们一直有一种误解,“四大皆空”似乎是它的代名词。就连我所读的《金刚经》和《坛经》的序言里,也对它们做出这样的评论:“它们是植根于痛苦辛酸的土壤而开出的超脱飘逸的奇葩,是看破红尘后的无奈的微笑。
      ” 谁说的?遍读《金刚经》和《坛经》,没有一句话让我们万念皆空。它们根本不是所谓出世的、消极的功法,相反,是我看到的最积极,最有战斗力的思想。 所谓“四大皆空”,是小乘佛法的境界。佛法分大乘和小乘,前者济世度人,后者度自己;前者入世,后者出世。
       小乘佛法修得的是罗汉境界,就是把一切欲念都挡在自己身外,不闻不顾。因为欲念是引致一切痛苦的根源。所谓痛苦,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没有希望,便无所谓失望。但是罗汉境界离佛还差得远,他们只顾自己,不去“灭度”、“涅??”或者说“超度”他人,为佛祖释加牟尼所反对。
       《金刚经》和《坛经》宣扬的都是大乘佛法。就是明知道世间有很多苦,还要去世间拯救他人。修佛者,必要先发宏愿:“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我皆令如无余涅??而灭度之。”就是说要去拯救众生。真正得道的人,会忍常人所不能忍,因为他们并不在意或意识不到凡人认为的痛苦;会行常人所不能行,因为他们的能量将会充分释放出来,非常强大。
       在这两部最重要的佛经里(它们是佛教及中国禅宗最具代表性的经典),花费了很多笔墨来批驳“空”。例如六祖慧能在《坛经》里批驳执著于“空”的错误观念,他说打坐的时候,是不是要修得没有任何心念呢?如果没有任何心念,不是跟石头无异?如果没有心念就是佛的境界,那么漫山遍野的石头,不就都是佛吗? 以前我对佛的排斥,也大抵在于对“空”的看法。
      我觉得人生在世短短的几十年,为什么不活得痛快淋漓?如果什么欲望都没了,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有一个笑话为人熟知。一个人向上帝祈求长寿。上帝问他:“你吸烟吗?”他回答:“不吸。”上帝说:“好,你可以多活十年。那么你喝酒吗?”他说:“不喝。”上帝说:“你又可以多活十年。
      然后,你喜欢女人吗?”他回答:不喜欢。”上帝终于忍不住说:“那你活那么长,有什么意思呢?” 痛苦和快乐一样,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体验。很长时间里,我都在怀疑,有必要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快乐的人吗,在我看来,肤浅的快乐是可耻的。 没有痛苦,就没有文学,自古诗文多出自离别愁绪,怀古伤今和寂寞孤独。
      “晓来谁染霜林醉,点点是离人泪。”,“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这样的句子,数不胜数。 没有痛苦,也没有音乐,我所见到的大师,没有一个不是饱尝世间苦难,死于贫寒或非命,莫扎特也罢,柴可夫斯基也罢,贝多芬也罢。痛苦是孕育灵感的温床。
      柴可夫斯基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他在饥寒交迫的时候得到红颜知己梅克夫人的资助,得以衣食无虞,完成很多美妙的创作。但是他和心仪的梅克从未谋面,只是从过去的马车中得到惊鸿一瞥。他满怀悲哀地说,我描绘了很多爱情的旋律,可是我却从未品尝过爱情的雨露。
      后来大师在战争逃难的路途中,因为饮水不洁得霍乱而死。这是多么让人心痛的不期而至的死法。 没有痛苦,也没有人类文明的进步。因为各种物质的创造,人类物质文明任何的进步,都离不开艰辛的努力。想一想一项伟大的发明要失败多少次吧。 如果人们都遁入空门,还有谁去创造这一切美好的东西呢?在我看来,“遁入空门”是最没有创造性的作法,也是最他人对社会最不负责任的作法。
       好在大乘佛法,并不是让人们为了杜绝痛苦而做一切事,而是让你努力做事,但并不觉得痛苦。这一点似乎很玄妙。举一个陈寅恪的例子。这位国学和语言大师,不但懂希伯莱文,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等,而且懂得许多已死的古老语言,如希腊文、拉丁文、梵文、巴利文、马扎尔文……他的史学和语言成就,凡人难及万一。
      他一生治学,39岁成家,晚年失明膑足。在常人眼中,这是多么凄苦乏味的人生啊。可是他老人家却乐此不疲,50多岁的时候,还去学习一种死去的语言,学得废寝忘食。 他达到的,便是禅的境界。 。

    海***

    2004-12-21 15:16:42

  • 2004-12-21 15:11:27
  • 空就是浮云!

    y***

    2004-12-21 15:11:27

  • 2004-12-21 15:07:50
  • 无为有处有还无

    蓝***

    2004-12-21 15:07:50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