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历史上有没有秦直道!?

首页

历史上有没有秦直道!?

历史上有没有秦直道!?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02-28 21:13:59
      大道朝天秦直道
    [画外音]秦长城和秦直道构成了大秦帝国的丁字形防御体系,如果将秦长城比喻为盾牌,那么秦直道就是一把利剑,对维护国家安全、促进民族交流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这条古道的许多路段仍然基本保存完好,这不能不说是世界公路工程史上的一个奇迹。
         [子午岭•芦邑庄]   记者:老乡,你们这个地方属于哪里管?   老乡:甘肃陕西两交界。   记者:你知道秦直道不?古代的道路?   老乡:上头那路,人叫秦皇道。那壕里梢林都长满了。人家说那是秦始皇从那梁上上去走过的路。
         记者:秦始皇从那个梁上走过啊!   [画外音]经老乡指点我们才知道,这条林间便道便是当年的秦直道。子午岭山边是陕甘两省的分界线。我们采访的车轮左边压的是甘肃的地界,右边压的是陕西的地界。   护林人 杨青战:这个台地名叫吊庄子,据说是过去的烽火台,是过去通信用的。
      发现有敌情一点火。顺着子午岭再走上二十来里路,有个地方叫兴隆关,也叫沮源关。   [画外音]兴隆关是秦直道上一个备受注目的地方,因为从兴隆关往北,学界对秦直道走向有不同的观点。   延安市文物研究所所长 研究员姬乃军:关于秦直道的分歧点就在黄陵县的兴隆关开始的。
      陕西的文物工作者认为,秦直道是沿着蚰蜒岭向东北方向延伸的。甘肃的文物工作者认为秦直道从兴隆关开始,然后沿着子午岭主脉向北方方向延伸的。   [画外音]秦直道是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令大将蒙恬用了两年多的时间监修的一条由阴山下的九原咸阳军事专用线,直到明代仍是一条通途,对维护国家安全,促进民族交流起到了巨大作用。
      但文字记载十分有限,就连治学严谨的太史公亲自走过一遍后,在《史记》中也只有“堑山堙谷,直通之”的记载,这就为后人留下了谜团和争议。延安市的文物工作者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历时两年经过艰苦的论证,以古道遗迹、工程遗痕和出土文物为根据,为秦直道堑山堙谷,纵贯黄陵、富县、志丹、安塞五县找到了科学的证据,并得到省上的认可。
            沿着文物工作者的足迹,我们摄制组一路走去。为工程的浩大而自豪,更为我们的采访车还能在两千多年前修筑的道路上奔驰而折服。大道朝天,记录历史,昭示后人。它是丰碑,是镜鉴,更是无言的激励。   字幕:《汉书》:“道广五十丈,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
      ”   [画外音]《汉书》记载:秦直道“广五十丈,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在富县的坡根底村,未经一镢一锨的修补,我们的采访车沿着秦直道的足迹一直开上了山梁,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恐怕谁也不会相信,这条古道竟会保存的如此完好。两千多年了,路面上还是只长草不长树,平坦如初,宽足可以容六辆大卡车并行。
      路边古木森森,路标一般向世人昭示着它的历史,就连我们这些生手也忍不住要来过一把车瘾。山巅上劈开的垭口天门般洞开,完全能想象当年秦军战马铁骑自天而降一般的雄风!尽管今日在这千年古道上漫步的只是一群黄牛,但在我们的镜头中它们也颇有几分威武!   姬乃军:秦直道在历史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比如说著名的昭君出塞,它实际上就是沿着秦直道从咸阳宫一直走向塞外的。
      比如说汉武帝北伐匈奴,也是沿着秦直道走向塞外的。再比如说唐太宗北征突厥,也是沿着秦直道走的。   [画外音]矗立在309国道边的这座土丘,不仅观看着现代化的车辆的风驰电掣,更见证着中华民族交通的变迁。它是秦直道跨越洛河的桥墩的遗址,当地人称圣马桥。
         文物工作者:咱们现在看到的是秦直道通过洛河的桥墩,看这个夯土层的厚度,最薄的也有八、九厘米,厚一点的在十四五厘米。而且这个夯土层,一层一层的,很明显的人工堆起来的一直上去。你看这个沙土和土石不一样,土质不迭压在一起。   记者:我们前面看到的这一块,就是秦直道上典型的堙沟填平的那一部分,下面这个夯土层一样大家还可以看到。
         记者:这一层十九厘米,这一层九厘米。上面厚了,底下浅,说明这一块原来整个都填起来的。填起来和上面的路连在一起。经过两千多年,经水冲刷现在成了深沟了。   [画外音]山坡上当年凿开的石崖象刀劈一般齐整,摸着那一道道明显的凿痕,似乎还能听到当年的铿锵之声。
            记者:你看,这是打一下,停一下,这说明过去的錾子比较大。   [画外音]秦直道出了这个垭口(安塞县鸦行山垭口),就进入了榆林境内,当地百姓把这座山叫高台山,传说北巡的秦始皇当年就是站在这里北望阴山的。尽管秦直道还未完全竣工,雄才大略的秦始皇就暴崩沙丘,秦直道成运送他灵柩的末路,但这丝毫无损他这千古一帝的英名。
      尽管监修秦直道的大将蒙恬也被篡位的胡亥蒙冤刺死,但他的名字和秦直道一样永留史册。   气若长虹的秦直道是秦朝都城咸阳与边城九原南北两地的直接连通,它的主要功能是服务于北面边城的军事供给。所以沿途就必须有为将士和战马补给营养的驿站和行宫,在民间现在还有“五里一墩,十里一站,百里一个行宫”的说法,现在尽管我们再也无法领略“古堡落日,亭帐遥望”的景象,但文物工作者还是从那些掩埋在黄土里的残砖断瓦中找到了有力的证据。
      与甘泉县方家河秦直道桥墩遗址一河相隔的是安家河村,这里的村民在修地建房时挖出了大量的板瓦和筒瓦残片。   村民:瓦有槽子的,有这么长,还有这种圆的嘛!圆的就是花花的。    [画外音]村民们笑着说,我们的鸡圈猪圈用的都是秦砖汉瓦。   记者:这是秦代的。
      这个是绳纹,上面又有一层?{。这是汉代的东西,秦代的它里面是网格。中间大乳钉,边上小乳钉。这是汉代的东西。   [画外音]1990年,文物工作者在安塞县化子坪乡红花园村东秦直道的路基旁,发现了一处秦古行宫遗址。地表上的建筑物虽然早已荡然无存,但台基上的夯土层却十分明显。
      散落的绳纹铜瓦、板瓦、回纹瓦当也随处可见。有一些瓦片上还留着难解其意的神秘的文字符号。   文物工作者:现在这个文字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今天来看这个像个“日”字,这个像个“月”字。   [画外音]更令人惊喜的是,在台基东北角的边缘处还发现了当年的排水设施。
         文物工作者:这是双层的,一个套一个。你看,这是秦时的泥。这点泥值钱呢。你看上面全是绳纹,而且是一节套一节的。两个管道之间的间距是12。5厘米,右边这个管道的内径是26厘米,左边管道的内径是25厘米。一节管道的长,咱大体量一下,在65厘米左右。
      在咱们延安同时发现双排水管道,而且间距这么近的,这是头一次发现。   [画外音]与红花园相距百里的志丹县任窑子村,也有一处古行宫遗址,这恰是车马一天的行程。现在一些老乡就直接将窑洞挖在了那坚实的夯土层中。   文物工作者:(夯土层)可明显哩!很硬,一层一层的。
      还有什么地方有这样的?那面畔上有没有?   老乡:有哩!那面巷子里可多哩!   文物工作者:这个楞下面就是秦直道。这是典型的秦代高台建筑。它先建一个平台,然后在平台上再建大的建筑。从现在地表上的遗物来看,当时的建筑规模是比较大的。你看这个铺地方砖,回纹方砖,包括这种筒瓦,还有捡到的瓦当,这是典型的秦代器物。
      边上是卷去纹,中间是网格纹。你像关中的咸阳宫,出土了大量这样的东西。在这个地方出土的东西和咸阳宫一样,那证明肯定是秦代的东西。   [乡村小学校]   记者问小学生:秦直道你们知道不?秦始皇你们知道不?   [画外音]村学校不太明亮的教室里坐着十八位天真的孩子,他们不知道秦始皇,更不知秦直道。
      旁边的乡干部见状,马上补上了这一课。   乡干部:同学们,咱们住的这个村子,旁边有一条秦直道。秦直道是秦始皇派他的一员大将修的。据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但是还有的地方比较完整,这是我们应该掌握和了解的。   [画外音]放学了,跑在日常上学放学常走的这条大路上,孩子们的心里仿佛又开了一扇亮窗。
      他们的脚步和历史连接,他们的笑声和未来连接,   视频在线观看: 。

    我***

    2006-02-28 21:13:59

其他答案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