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内科
呼吸内科

请问哮喘如何治?

请问哮喘如何治疗
S*** | 2016-07-05 15:06:00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2016-07-05 15:06:37
  • 一控制环境促发因素 主要是确定控制并避免接触各种变应原职业致敏物和其它非特异性刺激因素.  二)药物治疗 应分别制定哮喘长期管理的用药计划和发作期的处理.治疗的目的主要是抑制气道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达到控制症状预防哮喘发作维持正常肺功能保障正常活动PEF的昼夜变异率低于20%.药物治疗不但要个体化而且应随时调整按病情程度做到阶梯式治疗做到系统合理用药最终能不用或最少剂量地按需应用β2激动剂甲基黄嘌...

    查看全部>>

    一控制环境促发因素 主要是确定控制并避免接触各种变应原职业致敏物和其它非特异性刺激因素.  二)药物治疗 应分别制定哮喘长期管理的用药计划和发作期的处理.治疗的目的主要是抑制气道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达到控制症状预防哮喘发作维持正常肺功能保障正常活动PEF的昼夜变异率低于20%.药物治疗不但要个体化而且应随时调整按病情程度做到阶梯式治疗做到系统合理用药最终能不用或最少剂量地按需应用β2激动剂甲基黄嘌呤和抗胆碱药物等支气管舒张剂.在给药途径方面以吸入疗法优于全身注射或口服治疗前者的优点是气道内药物浓度高用量少全身无或极少不良反应.在吸入疗法中现有定量型气雾剂(MDI)干粉剂和雾化溶液等给药方法雾化吸入多用于急性严重哮喘患者也可用于5岁以下的儿童和某些发作较重的哮喘.若掌握定量型气雾剂有困难的患者则可配有储雾器装置改善支气管舒张剂的吸入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有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干粉剂配用有关吸入器后则效果显著方法简便易于掌握.  1.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哮喘最有效的抗炎药物在治疗哮喘中的确切作用机制还不完全清楚其主要的作用有:抑制花生四烯酸的代谢减少白三烯和前列腺素的合成;促使小血管收缩增高其内皮的紧密度减少血管渗漏;抑制炎症细胞的定向移动;活化并提高呼吸道平滑肌β受体的反应性;阻止细胞因子生成;抑制组胺酸脱羧酶减少组胺的形成;增加PGE受体的数量;抑制支气管腺体中酸性粘多糖的合成;减少血浆素原激活剂的释放及弹性蛋白酶和胶原酶的分泌等.糖皮质激素可以全身给药或经气道给药在急性严重哮喘发作早期口服糖皮质激素可防止哮喘发作的加重;在哮喘持续状态时则需用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作短期全身给药.长期小剂量或短期大剂量吸入糖皮质激素对哮喘的长期治疗安全而有效长期吸入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对治疗慢性严重哮喘是有用的可减少长期口服的糖皮质激素用量并且明显地减少全身副作用.有研究提示一天吸入大于1mg的二丙酸培氯松(BDP)或相应的激素就有可能发生全身的不良反应.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局部副作用为:口咽部的念珠菌感染发音困难和偶尔出现的上呼吸道刺激性咳嗽但在应用MDI时配用储雾器或改用干粉剂后则可防止或减轻对上述副作用吸药后漱口可预防口腔念珠菌感染.现有的MDI和干粉剂所含的糖皮质激素有培氯米松日丙酸脂(二丙酸培氯松)和丁地去炎松(布地缩松)成人的常用剂量为400~800μg/d.  2.色甘酸钠 是一种治疗哮喘的非激素类吸入型的抗炎药物其确切的作用机理还不完全了解已知的作用是以剂量依赖形式可抑制人类部分肥大细胞IgE介导的释放;对肺泡巨噬细胞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等炎症细胞具有细胞选择性和介质选择性抑制作用;降低呼吸道末梢感受器的兴奋性或抑制迷走神经反射弧的传入支对IAR和LAR均有预防作用.吸入色甘酸钠后可减少或撤除患者糖皮质激素的用量.为预防哮喘季节性发作则应在好发季节前作预防性治疗每次吸入20mg每日3~4次停药不要过早经4~6周治疗后无效者可停用.  3.β2激动动剂∵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增强粘膜纤毛的清除活动降低血管通透性并可调节肥大细胞和嗜碱细胞的介质释放.该类药物治疗IAR效果显著而对LAR无效.短效的吸入型β2激动剂是治疗哮喘急性发作和预防性治疗运动诱发哮喘的首选药物.新型的长效吸入型β2激动剂formoterol和施立稳可抑制抗原诱导的速发和迟发反应及组胺诱导的气道反应性的增高但检查血和痰则其炎症细胞反应并不降低.长期有规律应用β-激动剂可导致患者β2受体脱敏减量调节会增加哮喘发作次数.因此现认为不应长期规律应用β2激动剂.如果需长期应用者宜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Nedocromil Sodium或异丙托溴铵(溴化异丙托品)等以预防β2受体脱敏和减量调节.β2激动剂的缓释和控释口服剂可明显延长作用维持时间并能较好地维持有效血药浓度故常选用于夜间哮喘发作患者.  4.黄嘌呤类药物 氨茶碱解除支气管痉挛的作用已为半个多世纪的临床实践所证实对其作用机理的认识在不断深入.传统认为茶碱是通过抑制磷酸二酯PDE)减少C-AMP的水解而起作用.但现已证明试管内抑制PDE所需茶碱浓度远远高于有效的血浆茶碱浓度故难以完全按此机理解释.研究表明茶碱能稳定和抑制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能拮抗腺苷引起的支气管痉挛能刺激肾上腺髓质和肾上腺以外的嗜铬细胞释放儿茶酚胺能增加降或疲劳的膈肌对低频刺激的收缩力.而且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茶碱不仅有扩张支气管作用还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现发现血浆茶碱浓度尚未达到扩张支气管所需要的水平时就可以出现显著的抗哮喘作用因此推荐治疗哮喘的血浆茶碱浓度设置在5~10mg/L而不10~20mg/L由此可明显减少其副作用.有作者提出临床上治疗哮喘在早期阶段就应口服茶碱同时吸入低剂量的糖皮质激素以此作为一个基本用药方案.目前国内已有茶碱缓释或控制制剂每日口服1~2次可使血浆茶碱浓度稳定在5~10mg/L.  5.抗胆碱药物 吸入型抗胆碱药物(异丙托溴铵ipratropium bromide)可阻断节后神经元传出的迷走神经通路降低气道内的迷走神经张力而扩张支气管也可阻断吸入性刺激物所引起的反射性支气管收缩.该药吸入治疗虽起效较慢但作用较持久长期给药尚未发现耐药性如与吸入型β2激动剂合用则可提高其临床效果.常用量为每次吸入20~80μg每日3~4次.
    何*** | 2016-07-05 15:06:37 45 2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