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1921年到1945年是什么时?

首页

1921年到1945年是什么时?

1921年到1945年是什么时期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4-03-04 18:08:37
  • 在民国时期,有抗日期间

    微***

    2014-03-04 18:08:37

  • 2014-03-04 09:42:09
  •   大革命时期(1921—1927)
    1、《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年)-- 毛泽东最早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文章,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萌芽
        1)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2)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是中国革命的敌人;
        3)资产阶级分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既有革命性又有软弱性、妥协性;
        4)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最接近的朋友,农民是最可靠的同盟军;
        5)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2、《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1926年)--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3、《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 中共领导农民运动的伟大纲领 1)肯定农民的作用及党领导农民革命的重要性; 2)论述了建立农民革命领导权和农民革命武装的必要性; 3)分析了富农、中农、贫农三个阶层,认为贫农是农民中最革命的力量; 4)相信群众、依赖群众、放手发动群众。
       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 1、《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年10月)--分析了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和存在的原因 成为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重要来源,对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形成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前提和基础,又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2、《井冈山的斗争》(1928年11月 )--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的思想 工农武装割据的存在和发展,还需要具备的条件: 1)有很好的群众;2)有很好的党;3)有相当力量的红军; 4)有便利于作战的地势;5)有足够给养的经济力。
       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 进一步发展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回答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标志着毛泽东关于“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理论的基本形成 1)建立红色政权的必要性及其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 2)阐述了中共领导的红军和小块红色区域存在发展的可能性; 3)明确地提出巩固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路线与政策; 4)提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4、《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 坚持调查研究,洗刷唯心精神 1)是中共党内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文献; 2)是中共党内第一篇提出“思想路线”的文章; 3)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性); 4)提出从实际出发的思想,“中国革命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标志着党的独立自主思想的初步形成;提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形成了明确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5)阐明了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及调查方法即阶级分析方法。
       5、《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1935年)--分析了九一八事变以来国内政治形势的特点以及当时敌我力量的对比情况,阐明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6、《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是中国革命战争的纲领性文献,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事科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理论 中国革命战争的四个特点: 1)中国政治、经济发展极其不平衡,而且经历了1924~1927年的革命; 2)敌人强大; 3)人民军队弱小; 4)共产党的领导和土地革命。
       其中,第一、第四特点决定了人民军队的可能发展和可能战胜敌人;第二、第三特点决定了战争的持久性和艰苦性。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1、《实践论》(1937年)--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主观主义错误;以认识和实践的辩证统一为中心,系统地论述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1)提示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特征; 2)揭示了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3)发展了认识论关于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思想。
       2、《矛盾论》(1937年)--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系统地阐述对立统一规律的哲学专著;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 1)坚持和发展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 2)提出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原理; 3)论述了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原理。
       3、《论持久战》(1938年)--初步总结了全国抗战的经验,批驳了当时盛行的种种错误观点(主要是“速胜论”和“亡国论”),系统阐明了党的抗日持久战方针 1)揭示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基本规律: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关键)、敌寡助我多助; 2)批驳"速胜论"和"亡国论" ;预见了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防御、相持、反攻; 3)阐明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思想,即要依靠人民来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4)把抗日游击战争放在战略地位考察,即“中国是一个处于进步时代的大而弱的国家”; 5)阐明了战略防御理论,应承认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 6)阐明了抗日战争作战的形式上,主要是运动战,其次是游击战。
       4、《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1938年)--回答和解决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军队要不要坚持和怎样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的问题 5、《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1938年)--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问题,强调党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必须保持党的独立性 6、《战争和战略问题》(1938年)-- 中国革命只能靠武装斗争解决问题 1)阐述了中国革命的具体道路和形式,提出“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 2)运用联系的观点具体分析了战争问题,指明战争是中共主要的斗争形式; 3)用发展的观点分析战争进程,确定党的军事战略的转变; 4)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明确学习的重要性。
       7、《发刊词》(1939年)-- 三大法宝的理论体系 1)提出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2)第一次提出“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 3)把党的建设称为“伟大的工程”,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是三个法宝的中心一环; 4)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中国革命的两个武器,党的组织是掌握这两个武器的英勇战士; 5)分析了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对象(帝、封)、革命动力(无、农、城、民)、革命的形式(武装斗争)。
       8。《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重要历史文献 1)第一次全面分析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问题; 2)系统地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和领导等问题; 3)阐述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这一全新的科学概念; 4)进一步揭示了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建设农村根据地的重要性; 9、《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完整形成 1)为中国革命问题的解决提出客观依据; 2)革命阶段论和发展论相统一的观点; 3)文化与政治、经济的辩证统一的观点; 4)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革命文化的观点; 5)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 6)共产主义思想的领导与新民主主义的行动纲领的实践辩证统一的观点。
       10、《论政策》(1940年)—— 在区别上建立我们的政策 利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阐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11、《改造我们的学习》(1941年)-- 延安整风的光辉文献之一 将主观主义分为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科学地解释了实事求是的含义。
       12、《整顿党的作风》(1942年)-- 延安整风的光辉文献之二 1)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要取得胜利,必须解决党在思想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矛盾; 2)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反对理论脱离实际的各种形式的主观主义; 3)依据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互相关系的原理,揭示和阐明了党内团结与斗争的辩证关系; 13、《反对党八股》(1942年)-- 延安整风的光辉文献之三 1)剖析了党八股产生的历史根源和阶级根源; 2)主观唯心主义是党八股的主要哲学基础; 3)形而上学是党八股的最主要的思维模式。
       14、《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年)-- 是延安整风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宗旨在于解决中国无产阶级文艺发展道路上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第一次提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
       15、《论联合政府》(1945年七大)-- 中国人民胜利的指南 1)指出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达到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天经地义; 2)第一次全面论述了人民战争的思想:在中共的领导下,充分依靠人民群众,有一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人民军队作为骨干,有一套正确的战略战术,善于根据情况的变化,进行游击战和运动战,并以根据地为依托,实行"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进行人民战争; 3)提出中共三大作风:(理论联系实际;紧密联系群众 ;批评与自我批评); 4)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揭示事物发展的两种可能性,阐明了实现光明前途的客观依据和条件; 5)从实际出发,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般纲领具体化为现阶段的行动纲领和战斗任务; 6)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由各党各派组成“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7)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

    铂***

    2014-03-04 09:42:09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历史话题 相关知识

  • 文化艺术知识
  • 文化艺术问题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