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各位大侠,帮帮忙!

首页

各位大侠,帮帮忙!

一,主题:走近科学,探索研究
二,内容:在参加科学探索与研究活动中,对问题的探讨,研究及表达研究成果的文章.原于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调查报告,实践报告,观察报告,观测报告,发现报告,研究报告等科学成果论文都可,但以自然科学论文为主.
论文要求:论文提要(100字以内)论文(一般不超过3000字)谢谢!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5-09-28 13:20:51
                         《万物简史》论文
        人常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生存的宇宙里确实有许许多多的神奇而美妙的事物。可是,要了解万物神奇美妙背后的科学奥秘确非易事。虽然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虽然科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由于分科越来越细的科学研究,越来越深奥的科研成果、只注重知识忽视素质训练及科学普及的教学风气等原因,使得人们对揭示万物奥秘的科学望而却步,与科学的距离越来越远。
      这样,人们在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胜时,因为不理解相关的科学知识,无法真正欣赏宇宙万物的神奇与美妙。 像许多人一样,童年时期对宇宙万物充满了好奇的比尔·布莱森也遇到类似的困惑与无奈。念小学四、五年级时他得到一本科普书,书里有一幅能让人浮想联翩的关于地球内部结构的剖面图,但让他失望的是,无法从文字的说明部分找到他希望知道的关于地球的种种有趣的问题的答案。
      因此,童年的比尔·布莱森认为该书的作者似乎有意把一切弄得深不可测,进而怀疑所有教科书的作者似乎有个普遍的阴谋:极力确保他们写的材料绝不过于接近稍有意思的东西。正是这种从童年时期就开始孕育的想通过理解科学轻松了解宇宙万物奥秘的强烈愿望,才促使成名后的他,抱着“让科学也可以是非常有趣的”目标,花了三年的时间读书看报,寻访很有耐心、德高望重、愿意回答无人吭声的特别问题的专家,最终写成了《万物简史》这部为“万物写史”、“为宇宙立传”的科普佳作。
       《万物简史》一书结合最新的科学发现,以故事的形式勾勒了人们认识宇宙、探索万物的科学历程,再现了科学发展史上那些激动人心的一幕一幕。从宏观的宇宙大爆炸学说建构,到微观的夸克粒子理论创立;从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到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诞生;从莱尔地质渐变理论的形成,到板块构造学说的完善;从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提出,到人类基因工程的实施;从冰川理论的出现,到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探讨……其内容涉及天文学、古生物学、物理学、化学、气候学、地质学、生命科学、人类学等学科,作者藉旅游文学创作的经验智慧和对相关科学知识的深入理解,以幽默风趣的笔法,谈天话地、说古论今,引领你进入天地万物的深处,欣赏大千世界的神奇与美妙。
      抽象艰涩的科学知识,在作者的笔下变成了娓娓动听的科学故事:宇宙起源于一个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得见的奇点,然后逐步膨胀,现在仍然在继续;人类居住的地球曾经遭受过小行星或彗星的剧烈撞击,这颗行星本身也是很危险的地方,地下的烈火会以地震或火山的形式表现出来,美国著名的黄石公园竟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人体的细胞是一个有着1亿亿个公民的国度,每一个细胞都以某种特有的方式全心全意为人的整体利益服务,人类的生命历程充满了灾难与神奇。
      通过类似这样的许多妙趣横生的科学故事,让读者不知不觉进入到科学的世界里,留恋忘返。 科普的书籍的目的不仅在于把深奥的科学知识以浅显易懂的方式传播给公众,也在于通过阐释科学发现的前前后后向公众传播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在《万物简史》中,作者巧妙地把体现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细节以及科学家的轶闻趣事穿插在故事中,使读者在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也能学到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方法,认识科学活动的本质以及科学家的真我风采。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虽然与胡克、哈雷和雷恩的打赌的偶然因素有关,但更与他本人潜心研究、刻苦探索密不可分;门捷列夫发现化学元素的周期规律,是从北美洲的单人牌戏中获得了灵感,经过耐心细致的反复工作,才最终完成;爱因斯坦发表的《论动体的电动力学》这篇著名的科学论文,竟然没有脚注,没有引语,几乎不用数学,没有提及影响过该论文的任何作品,好像是全凭思索,独自一人没有听取别人的意见就得出了结论;科学发现的过程中也充满了傲慢与偏见,充满了势不两立的较量,作为气象学家的魏格纳因为不是地质学圈子里的学者,刚提出大陆漂移学说时,曾遭受了地质学界权威人士的种种非议和讥讽,以致很长一段时期被人冷落,但最终为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赫胥黎和大主教威尔伯福斯关于达尔文进化理论的激烈争辩,曾让在场的一位名叫布瑞斯特的太太当场昏厥过去;科学家中也有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古生物学家欧文就曾千方百计地把朋友的科研成果窃为己有;在实际生活中沉迷于科学的科学家们也是情趣各异、千奇百怪:达尔文居然为蚯蚓弹起了钢琴;牛顿本人至少有一半工作时间花在炼金术和反复无常的宗教活动方面;富兰克林不顾生命危险在大雷雨里放风筝;卡文迪许在自己身上做电击强度试验,竟然到了失去知觉的地步,如此等等。
      让读者感觉到不是在阅读,而是在和爱因斯坦、牛顿等科学巨匠一起遨游科学的海洋,体验科学探索的不平凡历程。

    h***

    2005-09-28 13:20:51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