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向清风大师请教:此图所演示的真伪如何?真的有那么神吗?(图)

首页

向清风大师请教:此图所演示的真伪如何?真的有那么神吗?(图)

如图,请清风大师指教则个。

如图,请清风大师指教……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3-01-23 20:27:54
        言兄客气了。此图就是按照普遍认为的东风21丙1700公里的射程和东风21丁3000公里的射程画的,只不过直观地表现出来,给人留下强烈印象而已。
      其实对这两种撒手锏武器,我们最不用担心的就是射程。对那些刚刚入门的国家来说,导弹的射程往往反映了其技术能力的极限;而对中国这个拥有成熟洲际导弹的国家来说,射程根本不在话下,我们是需要多大射程就选择多大射程,剩下的冗余不如用来增大载荷威力。
      像东两一系列,其基础型带600公斤弹头(或50万吨核弹头)的射程就有2150公里,21甲改较小的9万吨弹头就提高到2700公里。要知道,早期的东二一是30年前搞的,以我们最新的固体火箭技术加以改进,完全可以大大提高威力或射程。所以,近年才服役的装大战斗部的21丙取得1700公里的射程、小战斗部的21丁达到3000公里的射程,在技术上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不过就是选个性价比最优方案。
         那中方为何要把这两种导弹的射程分别选择在1700和3000公里?其实从上图也能看出端倪。   21丙显然是用来打击敌在第一岛链陆上基地的地地导弹。比这再远的射程就落到海上没意义了,所以这个射程刚好能解决最大多数问题,然后节省出的导弹性能冗余就可以全用到增加威力上。
      毕竟其目标包括敌机场、军港、大型雷达站等高价值目标,是硬碰硬的点杀伤,因此对精度和威力要求都很高。个人估计,其战斗部重量达到一吨应该没问题,足以安装大威力的钻地弹头或集束弹头。   21丁即传说中的史上首款实战型反舰弹道导弹。3000公里的射程刚好可以覆盖第一岛链与第二岛链间的广阔海域,从关岛到印度洋与太平洋间的主要航道都可以封锁,很符合其对海作战大杀器的身份。
      当然,这个射程下,它的载荷已经不可能很大了,我估计很难超过500公斤水平。   所以我认为,前述军事观察界广泛认同的推测射程数据,即使与保密中的两弹真实性能有出入,差距也不会大,而且这也完全在中国的能力范围之内。故此图并不离谱。   但我们并不能因为这张看着相当恐怖的示意图,就认为在这个金箍棒划出的禁圈范围之内,我们就可以想拍死谁就拍死谁了:   首先是系统配套是否到位的问题。
      像21丙这种核改常的地地导弹,必须要达到点杀伤的高精度才管用。以前外媒传说的30-40米精度,显然是按GPS民码的精度估算的。但GPS显然 不靠谱,真要打仗,美国佬可以通过扩大区域误差让这种导弹落到数百米之外的战斗部威力之外去。即使加毛子的GLONASS也靠不住,它星座缺位太多。
      所以它肯定得用我们自己的北斗二代导航系统来制导。虽然它早已装备部队并且曾在上次国庆大阅兵时闪亮登场,但其实仅仅是在我们说话的此时,才真正随着北斗二代区域组网成功而真正具备实战价值。   而21丁这种航母杀手,你也得先确定敌航母群的准确位置才行。
      其手段有二,其一是靠海洋监视卫星,包括合成孔径雷达卫星(SAR)和电子侦察卫星,这些我们也是最近刚搞出来,而只有数量足够多时,才能保证实战需要。其二是传说中的天波雷达,它可以实时掌握3000公里内敌机和水面舰只的动态。这恐怕也是21丁射程选择在3000公里的原因之一。
      而据我所知,这个我们暂时还没搞定,还得等几年。   其次是投送能力问题。以伊战和突袭南斯拉夫的战例可以看出,即使使用精确制导武器,恐怕没数万吨的投送量,是很难摧毁在日的美日军力的。我不知21丁部署了多少枚,但略估也就上百吨的投送能力而已,只能短暂地瘫痪个别重点目标,而不会比日本当年在珍珠港做的更漂亮。
         而21丁的威力我前面讲了并不大,这种500公斤以下的弹头是很难像网传的一击打沉10万吨级的航母的,估计我兔会选择特种战斗部,以期引爆航母上堆积如山的弹药和燃料,而这种有一定偶然性的杀伤方式也需要有N枚同时命中的情况也有变成必然性的毁伤,再考虑到突防概率,我们依然得寄希望于饱和攻击的方式才能奏效,这当然得有足够的数量才行。
         另外美方也不可能坐以待毙,其实上它已经把以这两种武器为代表的中国战法称为“反介入战”,指的是中国阻止美方军力介入第一岛链事变的能力,而它也在加紧研发反反介入战的武器和战术。比如通过加紧部署反导系统来加强第一岛链基地及航母群对弹道导弹的防御能力。
      我以前也多次写过,像东21丁是通过再入后减速拉平来实现末制导的,我们不可能指望它又能保证命中航母又能保持原来10马赫的突防速度,以许会降到4-5马赫左右,因此其舰上反导系统,像标三导弹还是可以拦到的,特别是采用双弹齐发的情况下拦截概率应该相当高,我们只有通过饱和攻击方能突破。
         但不管怎么说,这两种撒手锏武器确实给了我们前所未有的打击能力,并让美方非常头痛。虽然它目前的技术不是应付不了,但做出相应调整的代价太高。比如,为了对付东21丙而普通地加强第一岛链所有基地的拦截能力或加固工整,这代价很大。让垂发数量有限的宙斯盾舰们大量携带大气层外拦截的标3导弹,也会极大削弱其拦截常规巡航式反舰导弹及反潜和陆攻的能力。
      等于是中国花在研发这两种导弹上的每一元钱,都会让美会花上至少十元钱来反制,这是非常吃亏的,也难怪它因此气急败坏。   特别是中国一旦拥有这种技术,是可以装到任何更大的弹道导弹上去的,比如东31系列,甚至塞进弹道导弹潜艇里去执行常规打击任务,这样美在全世界任何地方的基地和舰队头顶上都会被挂上达摩克利斯之剑。
      当然,中国实际上未必会这样做,特别是在近期,还是以本国防御为主。特别比目前更远程的弹道导弹特别是洲际导弹,美方无法判断它带的是核弹头还是常规弹头,只能按惯例推断为核弹,按其核战略是要一旦发现升空即发射核弹反击的,中方肯定不会为了打击航母或机场这种战术需要而冒触发世界核大战的风险的。
      我们作为中国人,当然相信自己是理性的,但一惯做最坏打算的美国未必相信,所以精确打击力超远程化的可能性依然会让它寝食难安,并且不敢轻举妄动。   最近强调一下,我说的不涉及任何内部资料,纯属根据公开材料所做的个人推论。再附张图,看着还要可怕些。
      

    我***

    2013-01-23 20:27:54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