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如果郭嘉没死的话,赤壁之战曹操会战败么?

首页

如果郭嘉没死的话,赤壁之战曹操会战败么?

,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10-06 01:42:44
  •   赤壁大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一场以弱胜强的战役,它鉴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使曹操一统天下的计划落空,影响巨大。
    现在流行有一种观点,认为如果郭嘉还在,曹操一方有可能在赤壁之战中避免失败,甚至取得胜利。这个我不敢认同。
    这里先看看曹操失败的原因,主要有四点  一  是形式判断失误。
      
    公元208年7月,曹操集结军队向荆州进发。开始了统一天下最重要的南征。曹操出兵南征的最初意图,我认为,应该不是为了占领东吴的地盘。而是控制荆州。
    灭掉刘备的有生力量。然后训练水军,在准备充分以后再进行伐吴之战。
      根据后来的形式发展来看,这也是曹魏方当时最好的策略之一。
    可为什么后来战局发展成魏吴双方直接对峙了呢?这就是曹操失败的原因之一。在荆襄战役的最初,曹军的进展是非常之快的。9月,曹军到新野。刘表的继承人刘琮不战而降率7万军队投降,无奈,刘备只有向南面的江陵撤退,并令关羽率水军数百艘船由汉水撤退。
      
    曹军进至襄阳,发现刘备已撤走,曹操亲自率领5千精锐骑兵昼夜兼程三百里,在当阳长坂坡追上了刘备。刘备军在慌乱中被击溃,仅率诸葛亮、张飞和赵云等几十名骑兵逃走。并放弃撤向江陵的想法,改向刘琦所在的夏口撤去。
    曹军占领了江陵。
      曹操占领荆襄的作战意图轻松圆满的达到。但是却没有彻底消灭刘备,曹操知道,如果现在不能灭掉刘备,等其羽翼丰满以后,对自己的威胁将是致命的,所以他一刻也不能放松,一定要彻底消灭刘备的有生力量。
    此时,刘备唯一的出路,就是‘联吴抗曹’。
      而东吴一方也有两种选择:帮刘打曹或隔岸观火。在这一点上,曹操的想法是显而易见的,就是认为:东吴不会帮助,至少不会立刻帮助刘备,而是会先采取隔岸观火的态度。
    自己一定会在孙权出兵之前取下刘备。于是曹操作出了下一步的战略部署:首先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匆忙兵分两路。
      西路自江陵顺长江东进。北路自襄阳顺汉水南下,两路会攻江夏。其次又在东线派出三路部队作出攻打孙权后方根据地的样子,希望孙权收缩兵力自保。
    同时给孙权写劝降书,希望孙权按兵不动。而事实的结果是,曹操想错了,孙权选择了与刘备联盟共同对抗曹操,迅速派出了精锐部队于赤壁抵御曹军,造成了孙曹直接对阵的结果。
      可以说这是出乎曹操的想象的。 
    曹操在判断上面就错了一步。 
    二水师战斗力不强 
    当时曹操主要依赖荆州水师,荆州大概有7万水军投降曹操。这七万人在刘表手下,应该说是擅长水战的精兵。但是到了曹操手下,就是乌合之众。
      新降之兵,没有经过整编。融合,军心不稳就直接参战是军家大忌。七万降军是对抗东吴水师的主力。
    应该说,这就是曹操仓促出兵,赶在孙权助刘之前灭刘的战略思想决定的。曹操的总兵力本身就不是很多,还是兵分两路,还要分出一部分给东线骚扰孙权后方的军队,还要有一部分驻守荆襄地区。
      所以估计在曹操身边的嫡系军大概有四万左右不善水战陆军。
    其余的就是毫无军心与战斗力的降军了。驻扎在乌林的军队总人数应该在七万左右。七万杂牌军对三万精锐水师,曹军实在不敢言必胜。 
    三:传染病 
    《三国志·武帝纪》: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
      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综合各家说法,这种病应该是血吸虫。传染病流行,在行军打仗之时,造成的伤害是致命的。于是《魏书》中,把大疫作为了失败的主因。虽然有为曹操避讳的嫌疑,但不能不看出当初这场传染病的危害性。 
    四:对手厉害
    周瑜的能力就不用多说了,放火烧战船实在是一个妙计,再加上这个突如其来的东北风,曹操想不败都难。
      说了曹操战败的几个主要原因。再看看如果郭嘉在世,会对曹操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郭嘉,最擅长的不是战场中的运筹帷幄,而在于他识人的目光,懂的利用敌人的心理。  
    郭嘉的第一大功,就是官渡之战,为鼓舞曹操的信心,列出了曹袁的十胜十败之说。
      这十条基本都是从心理学出发,尤其对袁的分析,可以说相当的精准,非常的到位。 
    曹操征讨吕布。吕布败退固守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曹军久攻不克,将士疲惫,曹操想罢兵撤退。郭嘉指出:“吕布勇而无谋,今三战皆北,其锐气衰矣。
    三军以将为主,主衰则军无奋意。
      夫陈宫有智而迟,今及布气之未复,宫谋之未定,进急攻之,布可拔也”对吕,陈的判断非常精确。 
    伐袁绍时,曹操进军邺城,为充实军粮,抢收小麦。袁军乘机发起反击,曹军小挫。曹操本拟重新组织攻城。郭嘉认为:“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
      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还相离也。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
    建安五年尽得江东之地,成为割据一方的豪强。此时孙策闻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欲率军渡江北袭许昌。
      曹军皆惊,唯郭嘉说:“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 
    郭嘉临死前遗书告知曹操:二袁与公孙康不能相容,急攻则助其联心,不伐则自图。
       不久,公孙康果然将二袁人头送来求降。 
    郭嘉的心理分析能力和政治智商非常的高超。而相对的,在军事方面,却没有郭嘉用计的明确记载,因此可以说,郭嘉得政治才能是要大于军事才能得。 
    如果当时郭嘉在世,他会对战局有一个什么样的影响呢?在前面提到的四大败因里,三和四显然不是郭嘉所能左右的。
      而二应该是一的一个必然结果,所以说,他只可能对一造成影响。那么,他会不会影响曹操在一方面的判断呢?
    首先。郭嘉会预言到孙权迅速出兵助刘得事实,并作出‘缓进兵’得决策么?那也未必。在出兵助刘这个问题上,孙权是非常犹豫不决得。
      最后迅速出兵得决定,是在诸葛亮,鲁肃,周瑜得反复劝说下作出。
    此一点,‘三国志’‘资治通鉴’‘三国演义’都有描述。当时得形势是。孙出兵或不出兵,都有着自己得利弊,实在是难以说哪一种选择是对。而以孙权得个性来看,似乎缓出兵得可能性更大。
       在这一点上,曹魏方即使是郭嘉也不可能有一个准确得判断。也许当初曹操就是打一个赌,赌孙权不会出兵,而最后只不过他赌输了而已。因此,在败因一这一点上,郭嘉能做的实在太少。就是郭嘉预测到了,曹操会不会听从郭嘉建议。
    此时的曹操,已经不是创业初期的那个‘从善如流’的曹操了。
      经过连年征战,他已经是当时最强大的一股力量。而且从起事以来,大小战役,曹操几乎未败,对自己的军事天才,曹操本身是相当认可的。而且当时南征是一帆风顺,势不可挡。
    如果郭嘉提出‘暂缓进兵’的建议,曹操只怕难以接受。当时曹操刚刚大胜,唾手得了荆襄,又急着灭掉刘备。
      正准备一鼓作气,平定南方,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 事实上,在曹操决定仓促进兵之前,贾诩和程昱已经向曹操提出过‘缓进兵,多准备”得建议,可曹操并没有听从。贾,程在曹操心中得地位,是不会较郭嘉为下得。 曹操很难会听郭嘉的。
    即使曹操会听从郭嘉得建议,郭嘉会预言到孙权迅速出兵助刘得事实,并作出‘缓进兵’得决策么?那也未必。
      在出兵助刘这个问题上,孙权是非常犹豫不决得。 最后迅速出兵得决定,是在诸葛亮,鲁肃,周瑜得反复劝说下作出。此一点,‘三国志’‘资治通鉴’‘三国演义’都有描述,就不多说了。 
    赤壁一战,郭嘉对每一个失败原因都不会产生实质得影响,就是说,即使当时有了郭嘉。
      赤壁也难免一败。

    马***

    2018-10-06 01:42:44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