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初二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整理,急,急!!!

首页

初二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整理,急,急!!!

初二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整理!!!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9-01-01 01:28:00
  •   1。4水的压强
    压力(forse):物体之间由于相互挤压而产生的力
    压力的特点:力作用在受力物体的表面上,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的表面垂直。
    区别压力重力
    定义物体由于相互挤压的产生的力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相挤压的物体地球
    大小由施力物体决定G=mg
    方向垂直作用于物体接触面总是竖直向下
    作用点受力物体表面重心
    实验证实: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和压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压力的作用面积有关。
      
    描述压力作用效果的量,我们称为压强(pressure),它指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因此,计算压强的公式可以表示为: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用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则有:p=F/S
    帕斯卡(Pascal。
      Blaise,1623—1662)他是法国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和散文家。在物理学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是,于1653年首次提出了著名的帕斯卡定律,为此写成了《液体平衡的论述》的著名论文,纤细论述了液体压强的传递问题。应用这个定律制造的各式各样的液压机械,为人类创造了无数的奇迹。
      人们为纪念他,用他的名字作为压强的单位,帕斯卡,简称帕,单位符号Pa
    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的大小。
    1帕=1牛/米2
    帕是很小的单位。常用压强单位有百帕(102帕)、千帕(103帕)、兆帕(106帕)。
      
    1。4水的压强2
    1、压力一定,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反之可以减小压强。
    2、受力面积一定,增大压力可以增大压强,反之可以减小压强。
    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和压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压力的作用面积有关。
      
    增大压强的方法:(1)在压力一定时,减少受力面积;
    (2)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
    (3)同时增大压力和减小受力面积;
    在实际中,应用条件来确定采用哪种方法来增大压强。
      减小压强的方法则与上述三点相反。
    1。4水的压强(3)
    放在水平面上的固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承它的物体表面有压强.
    水(和其他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面都会产生压强
    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对同一液体,液体的压强只与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多少无关。
      
    用压强计来研究液体内部压强,当把蒙有橡皮膜的金属盒放入液体中,可以看到压强计两管中的水面产生高度差,这表明水的内部存在压强,金属盒入液体中越深,两管中水面的高度差越大,这表明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若金属盒所处深度不变,转动金属盒,使蒙橡皮膜的盒口方向向上、向下、向任何方向,压强计两管中水面的高度差不变,这表明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水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大坝造成下宽能增大受力面积,承受很大的压强,上窄可以减少材料.
    水的压强计算公式:p液=ρgh

    水的压强
    ■一些典型物体的压强
    物体压强(Pa)
    太阳(中心)2×1016
    地球(中心)4×1011
    实验室获得的最高稳定压强1。
      5×1010
    海洋最深处1。1×108
    高跟鞋的鞋跟107
    金星大气层90×105
    地球大气层1。0×105
    火星大气层700
    地球大气层1km高处90×103
    地球大气层10km高处26×103
    地球大气层100km高处0。
      1
    珠穆朗玛峰顶部大气30×103
    实验室真空10-12
    压力的成因:物体之间相互挤压;
    压力的特点:力作用在受力物体表面上,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的表面垂直。
    (1)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有关,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用公式计算时,单位必须统一。
    即力的单位必须取N,而受力面积的单位必须取m2,如果已知条件中面积的单位不是用m2,则必须将它换算为m2。
    公式中的F是压力而不是重力。
    只有当物体放在水平支承面上静止不动时,物体对支承面的压力在数值上才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
      这时,应写明F=G,再用公式p=F/S计算压强。
    公式中的S是受力面积,而不一定是物体的表面积。
    在具体问题中,应当分析物体在多大的面积上受到压力。
    例如,将一本书放在桌面上,桌面的受力面积是跟书相接触的那部分面积,而不是桌面的面积。
      桌子放在地面上,地面的受力面积等于桌脚与地面相接触部分的总面积,而不是桌面的面积。
    1-6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1、把两种能够起反应的固体物质混合在一起,反应进行得慢,但如果把这两种物质分别配成溶液,然后把两种溶液混合,反应就进行得快。
      
    2、人生病时需喝药水,有些药水上层是澄清液,下层是很细的不溶于水的药粉。这类药水的瓶上常常标有“服时摇匀”的字样。
    在摇动瓶子时,瓶里的液体会变得浑浊而不透明。这种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而形成的物质叫浊液(或悬浮液)
    3、血液是悬浊液
    4、肠胃病人做“钡餐造影检查”时,常需服用一种白色的药物----硫酸钡(俗称钡餐),就是一种悬浊液
    5、泥水也是一种悬浊液,一些大江的入海口会由于大量的泥沙堆积而形成三角洲。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中,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或离子)扩散到水里,这些微粒都很小,眼睛看不见。
    利用有色的物质(高锰酸钾和碘),可看到微粒扩散的现象。
    从投入晶体到得到均一溶液,需要较长的时间。
      
    在物质溶解时,把物质研成粉末,再用搅拌或加热的方法,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得到均一的溶液。
    溶质(Solute):被溶解的物质(像砂糖、高锰酸钾等)。
    溶剂(Solvent):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如水、酒精等)。
      
    溶液(Solution):溶解后所得到的物质。
    ■关于溶液
    (1)用酒精作溶剂的溶液叫酒精溶液;
    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是水溶液。
    (2)现实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溶液。
      
    把两种能够起反应的固体物质混合在一起,反应可能进行得慢;但如果把这两种物质分别配成溶液,然后把两种溶液混合,反应就可能进行得快。
    (3)动物摄取食物里的养料,必须经过消化变成溶液才能吸收;
    生活中,酒、醋、酱油以及清凉饮料,都是溶液。
      
    悬浊液(悬浮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而形成的物质。
    乳浊液(乳状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物质。
    混合液: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王***

    2019-01-01 01:28:00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