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吴国崛起是谁称霸的过?

首页

吴国崛起是谁称霸的过?

吴国崛起是谁称霸的过程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04-15 04:13:30
  •   一说起励精图治,大家首先想起的就是越王勾践,不过,勾践的奋发有为也是向他的死对头学习的,最早励精图治、报仇雪恨的是吴王夫差。
      夫差的老爹吴王阖闾也是一代有为君主,不过阖闾并不是吴国“合法”的君主继承人,他派一代刺客专诸用那把举世名刃鱼肠剑刺杀了吴王僚之后,依靠政变登上了吴王宝座。
       不过阖闾的诸侯业绩做得相当有声有色。 阖闾当政初期,吴国虽然已经强大起来,但还面临着不少困难:由于地处江南,吴国经常饱受江河泛滥的侵害,粮食储备一直难有起色;虽然吴越两地兵器制造业很发达,但和中原诸侯相比较,军事整体实力还很低下。
       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具有政治胆识的阖闾大力搜罗人才,任贤使能,采纳良策,听取民声。他任用了楚国旧臣伍子胥,听取其振兴吴国的建议,并召伍子胥为行人,以伯嚭为大夫(行人、大夫都是吴国官职),共谋国事。经伍子胥推荐,阖闾亲自召见军事家孙武,孙武献出了自己的军事著作兵法十三篇。
      当时正是吴国振兴霸业之机,阖闾读了很感兴趣,拜孙武为将军。 阖闾在伍子胥、孙武等人的辅佐下,设置守备,积聚粮食,充实兵库,为称霸诸侯做准备。经过几年的努力,吴国不断发展壮大,百姓丰衣足食,国力得到了迅猛提升。为试探楚国的反应,公元前512年,阖闾一举灭亡了楚的附庸——徐国。
      楚国当时已经呈现出疲态,对此无可奈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阖闾拿徐国开刀。 孙武无疑是对吴国有着重大贡献的人。他将中原诸侯各国部队的先进军事理念和军事思想引进到吴军,吴军的战术素养不断提高,成为当时一支虎狼之师,这为后来夫差争霸中原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询问伍子胥和孙武说,当初你们说不能攻打郢都(楚国都城,在今湖北省江陵西北),现在情况如何?伍子胥和孙武回答说,楚国大将子常贪婪,唐国、蔡国都恨他。大王您如一定大举伐楚,必须联合唐、蔡二国才能成功。阖闾听从他们的计策,出动全部军队,与唐国、蔡国一道西进伐楚。
      楚国立刻发兵迎战,双方隔汉水列阵。 吴王阖闾的弟弟夫概跃跃欲试,但阖闾对和实力强大的楚军第一次大战并无把握,有些犹豫。夫概豪气万丈地说,大王已把军队委托于我,作战要抓住有利时机才是上策,还等什么!于是夫概带领其部五千人突袭楚军,楚军大败。
      吴王挥兵追击,一直打到楚国国都郢,一共交战五次,楚军五次都被打败。楚昭王逃出郢都。 在得胜号角中,吴军进入郢都,创造了春秋时期攻占大国都城的先例。 公元前504年,越国派兵进攻吴国,阖闾亲自出征,大败越军。 同年,吴王阖闾派太子夫差率军再次伐楚,迫使楚国迁都于鄀(今湖北省宜城东南)。
      从此,吴国威震南方。 公元前496年夏,吴王阖闾大举讨伐越国,越王勾践带兵在槜李(今浙江嘉兴南)迎战。越军派遣敢死队挑战,三次高呼口号,以自杀式的进攻杀向吴军阵中。吴军被这种自杀式攻击搞得晕头转向,士气低落,越军趁势攻击,在姑苏(今江苏苏州)大败吴军。
      在此战中,越国大夫灵姑浮以长戈攻击阖闾,斩落了阖闾的脚拇指。阖闾被迫还师。 由于伤势太重,阖闾不治身亡,后葬于今天的苏州虎丘山。 临死前,吴王阖闾下令立太子夫差为王,他特意把夫差叫到床前,不甘心地交代:“尔而忘勾践杀汝父乎?”夫差回答:“不敢!” 阖闾死后,吴国真正进入鼎盛时期——“夫差时代”。
       为报父仇 夫差励精图治 夫差即位后,继续重用伍子胥和伯嚭,勤练兵马,励精图治,准备报仇。 两年后,夫差亲率大军,攻打越国。越国当时的两位大臣——文种和范蠡对勾践说,吴国练兵快三年了,这回来势汹汹,我们不如死守城市,磨光他们的锐气。
       勾践还沉浸在当年大败吴军的自豪之中,认为吴军的战斗力没什么好怕的,根本听不进文种和范蠡的建议,亲率大军主动迎战。 公元前494年,吴越两军在太湖展开激战,结果越军大败,勾践带着五千残兵败将逃到会稽,随后被赶上的吴军围困。 勾践就派文种到吴军大营求和,表示愿意投降,越国永远臣服吴国,勾践也永远做吴王的奴仆。
       夫差问手下大臣,伍子胥明确反对,理由很简单:勾践不是那种低头认罪的人,现在不彻底灭越国,将来一定会后悔。但收受了越国金钱美女的伯嚭劝夫差接受越国投降。 最后拍板决定的当然还是夫差。夫差这个人,属于慕虚名而得实祸那种,赢了面子输了里子,对勾践如此,后来的黄池大会也是如此。
       勾践给夫差做了马夫,表现得格外扎眼,甚至不惜尝夫差的粪便为其治病,夫差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满足,觉得勾践已经彻底臣服,就放其回到越国。勾践回到越国后,立志报仇雪恨,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最终反攻倒算,灭了吴国。 这个故事有一个很著名的成语就是:卧薪尝胆。
      不过有意思的是,勾践尝胆是有的,卧薪恐怕就未必是真的。《左传》里记录了不少越王勾践的史料,但没有提到这位越王卧薪尝胆,既没有卧薪,也没有尝胆。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倒是记载了勾践尝胆的事儿,但没提卧薪。“卧薪尝胆”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北宋文学家苏东坡的《拟孙权答曹操书》中,不过苏东坡戏说的是孙权“卧薪尝胆”。
      到了南宋,学者吕祖谦在《左氏传说》中,谈到吴王夫差“坐薪尝胆”,明朝张溥在《春秋列国论》中也说夫差为报父仇,卧薪尝胆激励自己,这种说法反而没勾践什么事儿了。不过南宋到明代,各种小说、笔记、杂剧中开始出现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勾践究竟有没有卧薪尝胆,或者最早卧薪尝胆的是夫差,这或许都不重要,在夫差征服了越国之后,他已经根本不把勾践放在眼里了,他的目标已经瞄准了中原诸侯各国。
       。

    巴***

    2018-04-15 04:13:30

  • 2018-04-15 03:13:30
  • 吴国崛起是吴王阖闾称霸的过程,具有政治胆识的阖闾大力搜罗人才,任贤使能,采纳良策,听取民声。在伍子胥、孙武等人的辅佐下,设置守备,积聚粮食,充实兵库,最后称霸诸侯。
    

    张***

    2018-04-15 03:13:30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