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请告诉我五种濒危动物

首页

请告诉我五种濒危动物

请告诉我五种濒危动物,要有物种名称,生活环境,现存数量,濒危等级和致危因数,谢谢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8-02-20 11:27:18
      【中文名称】:羚牛四川亚种   
    【拉丁学名】:Budorcas taxicolor tibetana  
    【俗名】:扭角羚,藏牛羚,盘羊,盘头羊,野牛,封牛,山牛,野山牛,食盐兽,魏,竹牛,勒依尼,弄  
    【英文名】:Sichuan Takin  
    【商品名】:  
    【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级别】:一级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资料不足  
    【特有种】:  【濒危等级】:濒危  
    【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I 
    【生态环境】:  
    【海拔上限】:   【海拔下限】:  
    【致危因素】:作为食物被捕猎,过度捕猎,栖息地破坏,种群隔离  
    【保护措施】:保护行动计划  
    【国内分布】:青海, 四川  
    【中文名称】:金丝猴四川亚种   
    【拉丁学名】:Rhinopithecus roxellanae roxellanae  
    【俗名】:狮子鼻猴,仰鼻猴,金绒猴,兰面猴,洛克安娜猴,长尾子,线子,线绒,马绒,果然兽,果然绒,喜,嘉,you  
    【英文名】:Golden Monkey  
    【商品名】:  
    【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级别】:一级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易危  
    【特有种】:  【濒危等级】:濒危  
    【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  
    【生态环境】:  
    【海拔上限】:   【海拔下限】:  
    【致危因素】:因为贸易被捕猎,种群隔离,过度捕猎,栖息地破坏  
    【保护措施】:限制捕猎  
    【国内分布】:四川  
    【中文名称】:白唇鹿   
    【拉丁学名】:Cervus albirostris  
    【俗名】:白鼻鹿,黄鹿,红鹿,青鹿,哈马  
    【英文名】:White-lipped Deer  
    【商品名】:岩茸  
    【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级别】:一级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易危  
    【特有种】:是  【濒危等级】:渐危  
    【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未列入 
    【生态环境】:森林、灌丛、灌丛草甸  
    【海拔上限】:   【海拔下限】:  
    【致危因素】:栖息地破坏,种群隔离,作为医药成分被捕猎  
    【保护措施】:限制捕猎  
    【国内分布】:甘肃, 青海, 西藏, 四川  
    【中文名称】:梅花鹿   
    【拉丁学名】:Cervus nippon  
    【俗名】:花鹿,鹿,哈  
    【英文名】:Sika Deer  
    【商品名】:鹿茸,鹿鞭  
    【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级别】:一级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  
    【特有种】:  【濒危等级】:濒危  
    【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未列入 
    【生态环境】:森林、森林草原、草原  
    【海拔上限】:   【海拔下限】:  
    【致危因素】:作为医药成分被捕猎,因为贸易被捕猎,作为食物被捕猎,过度捕猎,栖息地破坏,种群隔离,种间竞争,天敌动物 
    【保护措施】:限制捕猎  
    【国内分布】:黑龙江, 吉林, 山东, 河北, 陕西, 江苏, 浙江, 安徽, 江西, 四川, 台湾, 广东, 广西  
    【中文名称】:马鹿蒙古亚种  
    【拉丁学名】:Cervus elaphus alashanicus  
    【俗名】:草鹿,灰鹿,鹿子,哈夏,夏夏  
    【英文名】:Macneilly's Deer  
    【商品名】:草茸,鹿尾,鹿胎,西茸,鞭,鹿肉,皮,筋,皮掌  
    【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级别】:一级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未列入  
    【特有种】:  【濒危等级】:渐危  
    【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未列入 
    【生态环境】:  
    【海拔上限】:   【海拔下限】:  
    【致危因素】:作为医药成分被捕猎,因为贸易被捕猎,作为食物被捕猎  
    【保护措施】:限制捕猎  
    【国内分布】:宁夏  
    【中文名称】:羚牛陕西亚种  
    【拉丁学名】:Budorcas taxicolor bedfordi  
    【俗名】:扭角羚, 牛,金毛扭角羚,白羊,大白羊,盘羊  
    【英文名】:Golden Takin  
    【商品名】:  
    【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级别】:一级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  
    【特有种】:  【濒危等级】:濒危  
    【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I 
    【生态环境】:  
    【海拔上限】:   【海拔下限】:  
    【致危因素】:栖息地破坏,过度捕猎,种群隔离  
    【保护措施】:限制捕猎  
    【国内分布】:陕西, 甘肃  
    。
      

    风***

    2018-02-20 11:27:18

其他答案

    2018-02-20 16:27:18
  •    1。北部白犀牛(Sumatran rhinocerous)。 
      刚果瓜兰巴(Garamba)国家公园拥有世界仅存的不足25只的北部白犀牛,北部白犀牛将可能在地球上彻底消失。 
      瓜兰巴国家公园位于刚果民主共和国的边境上,由于当初建园的初衷就是准备把该公园申请成为世界自然遗产之一,因此建造者们不遗余力,圈起大面积的草地与树林。
      瓜兰巴国家公园拥有许多世界稀有动物,例如丛林象、野牛和黑猩猩等。当然,最珍贵的动物还要算那些数目不足25只的北部白犀牛了。   北部白犀牛与非洲南部的白犀牛在基因上存在较大差异,他们曾在乌干达大量繁殖,但是由于当地政府的疏于保护而渐渐消失。
      在瓜兰巴国家公园中,它们的数目曾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达到35只,在2003年4月为30只,其后有6只被杀,4只新出生,上个月,又有2只被猎杀,同时还有近千头大象被杀。   尽管象牙犀牛角等交易在全球范围内被禁止,但是黑市交易仍然热火朝天,在也门就有专门的犀牛角市场,在那里以犀牛角制成手柄的匕首是众多买家和卖家关注的焦点,是身份的象征。
       2。白鳍豚:    别名白暨、白鳍豚,属于喙豚科,学名为LipotesvexilliferMiller,属于鲸目(Cetacea),白暨豚科。   识别特点为:吻突狭长,长约300毫米。额部圆而隆起。背鳍三角形,位于身体的3/5处,有低皮肤脊与尾鳍相连。
      头顶的偏左侧有一个能启闭自如的呼吸孔。尾鳍水平向,向缘凹入呈新月形。白暨豚种群数量很小,为我国特有的珍稀水生兽类,亟待加强保护。。产于长江中下游湖北、安徽、江苏段的干流之中。它们大约在长江生活了2500万年,有“活化石”的美称。由于数量奇少,被列为中国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3。奥瑞纳克鳄鱼(OrinocoCrocodile,学名为Crocodylusintermedius)   仅有250-700只在野外生存。主要在古巴和委内瑞拉境内 4。斯比克斯鹦鹉:    在野生状态下,斯比克斯鹦鹉虽没有完全灭绝但已经少得不能再少。
      1990年寻找这种鸟的鸟类学家仅仅找到一只幸存的雄性鸟,生活在遥远的巴西东北部地区。目前被人俘获的大约31只鸟是这种鸟能够存续下去的唯一希望。 5。微型猪(pigmyhog,学名为Sussalvanius):    世界上最小的猪,野猪的一种,主要生活在印度东北部。
      60厘米长,高约25厘米,成年猪不足10公斤。曾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大量存在,现在仅印度阿桑地区的玛纳斯国家公园拥有为数不多的几头。其基因与家猪的基因并无太大差别。 。

    百***

    2018-02-20 16:27:18

  • 2018-02-20 13:27:18
  •   世界濒危动物 
     
       
      
    北极狼
        这种狼仅仅只会长到3英尺高,长的很象一只有绅士风度的狗。这种狼的颜色有红色、灰色、白色和黑色。
    北极狼吃驼鹿、鱼类、其它种类的狼、北极熊、旅鼠、海象和兔子。它也进攻人类和其他的动物。
       其它种类的狼和人类是北极狼的敌人,北极狼喝冷水。它们用林子里的灰色、绿色和褐色作为掩护,北极狼有着一层厚厚的毛,它们的牙齿非常尖利,这有 助于它们捕杀猎物。每年一头母北极狼平均会产14头小狼。它们一般诞生在洞穴里,有着纯净的 白色的毛。
       北极狼一般生活在北极地区的森林里。生活在从加拿大的拉布拉多地区到英国的哥伦比亚地区,它们不迁徙,也不冬眠。但是由于由于人类的采伐树木、污染和垃圾,它们失去了它们居住的地方。每年至少有196只北极狼死去。 大 熊 猫 大熊猫属于兽纲食肉目大熊猫科大熊猫属。
      只产于中国的四川、甘肃、陕西。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世界级珍贵物种。 其体形似黑熊,头圆而大,尾极短。躯干和尾白色,两耳、眼及四肢全黑色。以竹叶为主食,为食肉目中的“素食”种类。 常在竹林内卧睡,平时单独活动,行动缓慢,性情温顺,听、视觉较差、自卫能力较 弱。
      栖息在海拔1400—3500米的高山竹林内,主要以竹笋、竹叶及嫩竹尖为食,亦喜吃野果或一些动物性食物,为食肉目中的“素食”种类。 别名 花熊、竹熊、大猫熊 学名 Ailuropodamelanoleuca 英文名GiantPanda 熊猫不仅毛色奇颖,而且形象独特,姿容可掬,性情温顺,行动逗人,真的是人见人爱。
      由於熊猫现存数量稀少,这种中国特产动物更形珍贵,驰名世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也选用熊猫作会徽。 “熊猫”这个名字,或许会使人以为熊猫是似熊的猫类,或似猫的熊类。的确,一八六九年三月一位法国传教士首次为熊猫拟订学名时就称之为“黑白熊”,但第二年就由别人纠正了。
      其实,熊猫既非熊,又非猫,也不是小熊猫的同类。“熊猫”是因本身在动物分类学上的独特地位而赋予独特含意的专有名称。按照生物特征来说,熊猫与熊、猫、虎、豹一样属于食肉类,唯独熊猫又从食肉转为吃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很早就分化成独立的一个分支。 距今几十万年前的地质历史时期,熊猫盛极一时,曾广泛分布於于中国东半部,南及缅甸北部,是更新世中期中国南方动物的代表种,同期的动物后来相继灭绝,唯有熊猫孑遗至今,基本上保持原有特征,所以得“活化石”之称。
      但现在熊猫的分布范围已非常狭窄,仅限于中国陕西省秦岭南坡,甘肃省南缘岷山山麓,四川省岷山、邛峡山、巴朗山、大小相岭和凉山局部山地海拔二千至三千米间的亚高山针叶林-箭竹林,以及针阔混交林-箭竹林中。 自然界里,一般食肉类因不易获得食物,多分散独居,食草类则大多群栖。
      熊猫主要以植物为食,却保留食肉类雌雄分居(幼仔随母)的习性,只在春季发情期间,由於求偶才会配对在一起,一年一度欢聚。交配期过后,雄的又离偶而去。 熊猫的生长繁殖非常特殊,它们对配偶有明显的选择性,很难成对。怀孕期多为九十至一百四十天,也有一百五十至一百六十天的纪录。
      每胎一至二仔,幼仔十分弱小,初生时仅重九十至一百三十克,体长为十几厘米,尾长则为体长三分之一至五分之一。全身肉红色,只有稀疏的白色胎毛。一周后始呈微黑,一个月后毛色才基本变得与成兽一样。生长十分缓慢,五六个月大才啃食一些嫩竹,一岁左右才离开母兽独立生活,六、七岁时性成熟。
      熊猫繁殖周期长,加上箭竹又会周期性大面积开花枯死,多年后才能恢复旧观,长出充裕箭竹供应熊猫食用,严重影响了熊猫种群的发展,随着人类活动范围迅速扩大,改变了熊猫自然栖息环境,缩小了分布区和栖息地,更是导致自然界熊猫日趋减少的直接原因。根据统计,现在野外存活的仅一千只左右。
       由于熊猫的特殊科学价值,一九六三年起先后在四川、陕西、甘肃等地设立了十三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之外也严禁捕猎,还采取了各种措施,如一九八三年起四川省邛崃山区箭竹开花,故采取措施将缺食的熊猫及时转移,投食饲养,还实行野外巡逻监护。这项工作,一直延续到现在。
      此外,有熊猫饲养的动物园更力图增加熊猫繁殖。自一九六三年北京动物园在饲养条件下繁殖熊猫成功,至一九八三年,共成功繁殖了十余只。一九七八年又首次以人工授精繁殖成功,到一九八二年能成活的共有六只。至一九八五年五月止,外国动物园中熊猫交配后产仔存活的也有三只。
       一九八四年世界各地掀起了帮助拯救熊猫的热潮,可见熊猫的存没,为世人关注。今后为保护和繁殖大熊猫,还有大量艰巨的工作要做。 蒙古野驴 别名亚洲野驴、饿驴子、野驴,属于马科,学名为 Equus hemionus。大型有蹄类。外形似骡,体长可达260厘米,肩高约120厘米,尾长80厘米左右,体重约250千克。
      吻部稍细长,耳长而尖。尾细长,尖端毛较长,棕黄色。四肢刚劲有力,蹄比马小但略大于家驴。颈背具短鬃,颈的 背侧、肩部、背部为浅黄棕色,背中央有一条棕褐色的背线延伸到尾的基部,颈下、胸部、体侧、腹部黄白色,与背侧毛色无明显的分界线。
      属典型荒漠动物,生活于海拔3800米左右的高原开阔草甸和半荒漠、荒漠地带。营游荡生活,耐干渴,冬季主要吃积雪解渴。以禾本科、莎草科和百合科草类为食。叫声像家驴,但短促而嘶哑。8~9月份发情交配,雄驴间争雌激烈,胜者拥有交配权。怀孕期约11个月,每胎1仔。
       产于甘肃、新疆、内蒙古。 蒙古野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属世界濒危动物。蒙古野驴总数量约3000只,仅存在于新疆准噶尔盆地。 生活习性:属典型高原寒漠动物。栖于海拔3800--5000米的高原亚寒带开阔草甸和寒 冻半荒漠、荒漠地带。
      以禾本科、莎草科和百合科的植物为食。 野外观察:当你远离野驴群大约2公里处,你会看到有一只哨驴,警惕性极高,忠于职守。若你接近于它500--600米处时,它开始慢慢跑去你走它跑,跑跑停停,始终与你保持500--600米的距离,最后你会发现它在引诱你朝着驴群的相反的方向走去,以确保驴群的安全。
      驴群通常为20--200多只一群,一旦发生危情,驴群中的头驴会带着其它成员排成“一”字形逃跑,声面十分壮观。 金丝猴 为中国Ⅰ级保护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 学名:Pygathrix roxellanae; 英文名:Snub-nosed Monkey 。
       金丝猴(又名仰鼻猴)生活在海拔1500—3000米的阔叶林或针阔混 交林带。群居,日行性,树栖性。性机警,善攀爬,行动迅捷,喜在清晨鸣叫。以各种树叶、嫩枝、果实、苔藓等为食,亦食昆虫、鸟卵和雏鸟。繁殖期9—11月,远期孕期约7个月,每产1仔,4—6岁性成熟,寿命16—18年。
      北京动物园1956年开始饲养展出,1964年繁殖成功。 我国有3种金丝猴,即川金丝猴、黔金丝猴和滇金丝猴,它们都是我国的特产种类,国家I级保护动物。它们与大熊猫齐名,同属"国宝"级动物,毛色艳丽,形态独特,动作优雅,性情温和,深受人们的喜爱。
      不仅具有重大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还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目前,除我国外,这些稀世珍宝在世界上仅有法国、英国等极少数国家的博物馆中收藏有若干标本。 比起其它猴类来,金丝猴的确是非常漂亮,特别是川金丝猴,头顶的正中有一片向后越来越长的黑褐色毛冠,两耳长在乳黄色的毛丛里,一圈桔黄色的针毛衬托着棕红色的面颊,胸腹部为淡黄色或白色,臀部的胼胝为灰蓝色,雄兽的阴囊为鲜艳的蓝色,从颈部开始,整个后背和前肢上部都披着金黄色的长毛,细亮如丝,色泽向体背逐渐变深,最长的达50多厘米,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闪闪,好似一件风雅华贵的金色斗蓬。
       川金丝猴的体形较大,头圆,耳短,眼睛为深褐色,嘴唇厚,吻部肥大,嘴角处有瘤状的突起,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大和变硬。两颊和额的正中的毛都向脸的中央伸展,露出两个凹陷的天蓝色眼圈和一个突出的天蓝色吻圈,再加上鼻骨退化,没有鼻梁,形成了一个鼻孔上翘的朝天的鼻子,更显得格外有趣。
       根据古生物的研究结果,川金丝猴早在300多万年前的中更新世就已经存在,从我国各种古籍中的记载来分析,历史时期川金丝猴分布的地区包括位于渭河、汉水和嘉陵江上游的秦岭、陇山地区,原来有近30个县有分布;位于陕西南部、四川东北部和湖北西部的大巴山地,原来有6-7个县有分布;位于湖南武陵山北侧的来凤、鹤峰和武陵山南侧的桑植、大庸、慈利、石门等县;位于广东北部从化、龙门、博罗等县境内的九连山、罗浮山;位于四川东南部20多个县境内的大凉山和相邻山区。
      整个地域跨渭河、长江、珠江、澜沧江等流域。 目前我国川金丝猴在野外的总数尚有20000只左右,已知的分布于四川、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和湖北神农架等地。现在的分布区与历史上的分布区相比较,已经大大地缩小了,分布的省(区)数从12个减少到7个,县级单位的数目从150多个减少到只有50多个。
       川金丝猴原来广泛栖息在亚热带地区的低山森林地带,它是树栖动物,其存在和发展与森林环境的好坏有着密切的关系,失去森林就会影响到它的生存。造成森林破坏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人口的大量增加,为了解决吃饭、住房、烧柴和用具等问题,都要以砍伐森林为代价。
      经过不断砍伐森林以发展农业,尤其是由于红薯与玉米等旱粮高产作物的推广,使过去不能生长禾稼的山区遭到大面积的开垦,致使金丝猴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低山地带的阔叶林逐渐向中高山地带的针阔混交林、针叶林迁移,即从山丘地带的普遍分布,变为向深山地区收缩,栖息地不断消失,分布范围越来越小,后来只能残存在山高岭峻,人类活动很少的地方,原来各地曾经连续成片的分布区,也由于退缩而形成了互相隔绝的情况。
      川金丝猴分布区的变化,大体经历了下面一些过程:首先是数量的急剧减少,接着便在一些环境条件较差的地区消失,而在另一些条件较好的地区尚有所保存,使分布区形成互相隔离的"孤岛"状,最后一些"孤岛"再相继消失。 这种局面的形成,开始于18世纪,但主要是19世纪到20世纪,目前仍在继续。
      这是历史长期发展的结果,也是"人进兽退"的一个具体表现。在18世纪之前,川金丝猴分布的地区都存在着茂密的森林茂密,在秦岭和大巴山区,就有"南山老林"和"巴山老林"。从18世纪开始,这些森林经过砍伐,不断遭到破坏。例如在秦岭山中,仅周至县至洋县一段路程砍伐林木的人就经常不下数万,使得许多青翠的峰峦相继变成了童山,以后许多地方的金丝猴变相继灭绝,从甘肃秦州、陕西凤翔府、广东广州府、惠州府等地区逐渐消失。
      到了19世纪,又从湖北西部、湖南西部、江西东部、贵州东北部、四川东南部等地区不断退却,是金丝猴分布区缩小幅度最大的一个时期。20世纪最大的变化,则主要是甘肃南部、陕西南部、贵州北部、四川西南部等地分布范围的继续缩小和广西分布区的消失,形成今天全国仅剩下几个小片分布区的格局。
       生活在我国的另外2种金丝猴--滇金丝猴和黔金丝猴的皮毛都不是金黄色的。黔金丝猴全身披着暗灰色的毛发,仅见于贵州北部的梵净山一带;滇金丝猴身上的体毛主要是灰黑色,分布于云南西北部。一个物种的自然分布区域如此狭小,是世界上罕见的,而且种群数量也不多,因此,它们都是最濒危、最珍贵的猴类。
       藏羚羊 概要描述: 藏羚(Pantholops hodgsoni)属牛科、藏羚属,别名:藏羚羊、长角羊、羚羊,主要分布在中国青海、西藏、新疆三省区,现存种群数量约在7-10万只。由于藏羚独特的栖息环境和生活习性,目前全世界还没有一个动物园或其它地方人工饲养过藏羚,而对于这一物种的生活习性等有关的科学研究工作也开展甚少。
       生存环境: 藏羚是中国青藏高原的特有动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中严禁进行贸易活动的濒危动物。藏羚羊一般体长 135 厘米,肩高 80 厘米,体重达 45-60 千克。
      形体健壮,头形宽长,吻部粗壮。雄性角长而直,乌黑发亮,雌性无角。鼻部宽阔略隆起,尾短,四肢强健而匀称。全身除脸颊、四肢下部以及尾外,其余各处被毛丰厚绒密,通体淡褐色。 生活习性: 它生活于青藏高原88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地域内,栖息在 4000 - 5300 米的高原荒漠、冰原冻土地带及湖泊沼泽周围,藏北羌塘、青海可可西里以及新疆阿尔金山一带令人类望而生畏的"生命禁区",藏羚特别喜欢在有水源的草滩上活动,群居生活在高原荒漠、冰原冻土地带及湖泊沼泽周围。
      那些尽是些"不毛之地",植被稀疏,只能生长针茅草、苔藓和地衣之类的低等植物,而这些却是藏羚羊赖以生存的美味佳肴;那里湖泊虽多,绝大部分是咸水湖,藏羚羊成为偶蹄类动物中的佼佼者,不仅体形优美、性格刚强、动作敏捷,而且耐高寒、抗缺氧。在那十分险恶的地方,时时闪现着藏羚羊鲜活的生命色彩、腾越的矫健身姿,它们真是生命力极其顽强的生灵!它性怯懦机警,听觉和视觉发达,常出没在人迹罕至的地方,极难接近。
      有长距离迁移现象。平时雌雄分群活动,一般 2-6 只或 10 余只结成小群,或数百只以上大群。食物以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为主。发情期为冬末春初,雄性间有激烈的争雌现象,1 只雄羊可带领几只雌羊组成一个家庭,6-8 月份产仔,每胎1仔。 存在问题: 经过千万年自然演变,它们与冰雪为伴,以严寒为友,自由自在地生息在世界屋脊之上。
      然而由于一些所谓贵族对对被称为"羊绒之王"的藏羚羊羊绒--"沙图什"的需求,藏羚羊的栖息地正在变成一个屠宰场,每年数以万只的藏羚被非法偷猎者捕杀1昔日茫茫高原上数万只藏羚一起奔跑的壮观景象,如今再也见不到了。 解决办法: 建立藏羚羊的自然保护区,立法严惩非法捕猎者。
       白暨豚 千百年来,水深浪阔的长江中生活着一种体态丰腴、泳姿优美的水生哺乳动物,它就是白暨豚。 隶属鲸类的白鳍豚,仅生活在长江中下游,是中国独有的大型珍稀水生哺乳动 物,属国家一级水生野生保护动物。白暨豚流线形的身体像一条大鱼,它的背部蓝灰色,腹面洁白。
      如果由上往下看,蓝灰色的背部和江水混为一体,若是从水底向上看,白色的腹面与水面的光线接近。 白暨豚主要捕食长江中的鱼。它的上颌和下颌的每侧各有30多枚牙齿,可以将鱼咬住不放。它不进行咀嚼,而只把捕到的鱼囫囵吞下。由于在水中游泳会消耗很多能量,因此它必须吃大量食物加以补充,白暨豚每天所吃的鱼约相当于体重的1/10。
      白暨豚的眼很小,只有绿豆粒大,虽有感光功能但分辨能力很低。它是怎样寻找食物和探测目标的呢?原来,长江水中夹带着许多泥沙,在这样的水中,再好的眼睛也没有多大用处。另一方面,水为优良的传声导体,声在水中传播比在陆上约快4.5倍。所以白暨豚在这样的环境中具有了发达的回声定位能力,利用声纳信号来寻找食物或识别目标。
      声信号还用于白暨豚个体之间的通讯联系。 白暨豚的体型虽然像鱼,但仍保持着哺乳动物的共同特性,它有36℃的恒定体温,用肺呼吸,胎生哺乳。仔豚必须潜水到母豚的腹部找到乳头,才能吃到奶,吃几日就得出水呼吸一次。这样反复几次,才能吃饱肚子。
       1981年9月,我国地质工作者在广西桂平县发现了一块下颌骨化石片段。这件下颌骨化石属于一种古老的白暨豚,叫原白暨豚。它生活在约2O00多万年前,比大熊猫的化石更为古老。现代白暨豚的下颌骨和牙齿与原白暨豚的很相似,说明它仍保留着2000多万年前的古老性状。
      人们把保留着古老性状的现代生物称为活化石,白暨豚就是一种活化石。 古代的长江是白暨豚宁静舒适的家。那时候,人类只有原始的舟船和渔猎工具,长江保持着天然的生态系统。那时的长江,没有机器的轰鸣,没有螺旋桨的呼啸,没有危及白暨豚的渔具,没有化学毒物的污染。
      那时的长江,生物资源丰富,充满勃勃生机。在当时长江中,白暨豚家族兴旺,随处可见。 今天,长江流域人日在增长,经济活动在扩大,使生态系统发生急剧改变,白暨豚数量严重下降。白暨豚是一种古老的水生动物,不能适应现代化船舶急剧增多的新环境,有时会被轮船的螺旋桨打伤或者击毙。
      长江鱼类资源的严重衰退,使白暨豚的食物减少了,但遭渔钩、渔网伤害的机会却增多了。有些不法分子非法在长江上炸鱼或用电捕鱼,发生了多起炸死、电死白暨豚的恶性事件。工业废水、有机农药污染长江,也危害着白暨豚的健康。 在80年代,长江中常有白暨豚的尸体被发现,其中1984年发现的尸体竟达18具。
      它们有的是被轮船的螺旋桨打死的,有的是被滚钩。“迷魂阵”等非法渔具杀死的,也有遭受污染而病死的。到了90年代,长江中残存的白暨豚已经很少了,但发现白暨豚尸体的不幸消息仍从各地传来,1992年有2具,1993-1996年每年各有1具。这对于濒临绝灭的白暨豚无疑是雪上加霜。
       白暨豚被我国列为一级保护动物。它的命运也引起国际朋友的关注,1986年白暨豚被列为世界最濒危的12种动物之一。然而,这些努力没能阻止白暨豚趋向绝灭的进程。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白暨豚的分布区不断缩小,数量明显下降。8O年代初,长江中约有400头白暨豚;90年代初,数量下降到150头以下;到1996年,长江中可能只有几十头白暨豚了。
      白暨豚已属极危等级!这个物种已危在旦夕! 如果我们不能有效地挽救白暨豚,它将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被人类消灭的鲸类物种。我国科学家认为:由于长江环境的巨大变化以及一定时期内的发展趋势,白暨豚已不可能在长江中安全生活下去,残存的白暨豚将继续在江中死去,直至此物种的绝灭。
      拯救白暨豚的唯一可能和最大希望是把白暨豚从长江移到环境条件接近于长江的半自然的保护区中。现已在长江下游和中游分别建成了铜陵白暨豚养护场和天鹅洲白暨豚保护区。 北山羊 概要描述: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生存环境: 它生活于新疆海拔2700--6000米的岩石山脉与高原地区。
      是著名的攀岩能手,公羊有一付弓形粗壮的长角,可达1米多长。 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它们的生存环境逐渐减少,再加上部分不人为图眼前利益而捕杀,导致北山羊在我国的数量持续下降。 大多数人认为在乌鲁木齐南郊地区已不复存在的北山羊不久前在离乌鲁木齐70多公里的南郊,重新被发现。
       黑犀牛 亦称“非洲犀”,属哺乳纲,奇蹄目,犀科。体长约3。4米,肩高1。6--1。7米,尾长约70厘米,体重1。5吨。鼻端有双角,前后排列,前角长70--90厘米,后角不足40厘米。皮肤灰黑色。无门齿。上唇长有伸缩性。栖息平原疏林地带,独栖或二三同栖。
      食嫩的枝叶。性情粗野。分布于非洲,北自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南至南非。 指猴 指猴为灵长目指猴科指猴属,学名Daubentonia madagascariensis。 指猴并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么小,它体大如猫,身长约50厘米,尾长可达60厘米,体重约2千克。
       指猴由于具备奇特的手指而得此名,它的中指和无名指细如铁丝,不仅便于抠取树皮缝中的蛴 螬,而且在咬穿果壳后,还能用细细的指头掏取果肉。指猴的另一个不寻常的特征在于牙齿,马达加斯加岛众多的狐猴具有36齿,大狐猴具有30齿,而指猴仅有18齿,且不具备原始猴类特有的梳齿,又是唯一不具备犬齿的灵长类;指猴的门齿高度发达,终生生长,具有珐琅质的齿面和坚利的切割面,正由于这一特征,它曾经多年被错划为啮齿类。
      指猴面目如狐,口鼻突出,一对黑色耳朵大而善动,头型较扁。黑褐色的体毛由短软的绒毛和粗长的护毛组成,吻部和身体下部为灰白色。指猴不仅体毛篷松,而且尾毛粗密,甚至比狐狸尾还粗。 指猴是独居的夜行猴类,白天藏身于巢窝中,其巢多建在树顶端,直径可达60厘米,是指猴用牙齿切割树木枝条和树叶交叉搭筑的。
      一个树巢可居住多年。入夜,随着一声声“唉唉”的叫声,诡秘的指猴出动了,这相互间的鸣叫声,使其获得了“Aye-aye”这个英文名称。指猴以各种水果、坚果(包括可可、椰子、芒果、荔枝等)和昆虫为食。多数情况下,它们是相当安谧的,被打扰后才发出咕咕噜噜的声音;进食时,则无斯文可言,一只吃果子的指猴,大声地咀嚼着,果汁四溢,口水横流。
      猎取树缝中的小虫是指猴得心应手的把戏,开始,轻轻沿着树干行走,鼻尖紧贴树皮,当听到或嗅到什么,便停下来凝神观看,继而便猛烈地掘咬树皮,直到挖出隐藏着的蛴螬,然后,伸出指头,把蛴螬压扁填入口中。指猴只拣昆虫的幼虫、小甲虫及鸟蛋食用,却不吃大型昆虫。
      指猴的进食习性、颇像树木医生--啄木鸟,难怪,诺大的马达加斯加竟没有啄木鸟。 指猴的运动方式为四足型,下到地面时,四肢齐蹦。生殖高峰在二三月份,隔两三年才繁殖1次,每次产1仔。雌性指猴的1对乳头位于下腹部的腹股沟,乳头位置如此之低,在灵长类中比较罕见。
       由于其生活地区有一些迷信说法,每当指猴在某个村庄出现,便被当成不祥之兆而遭灭杀。这样,马达加斯加岛的指猴几乎被杀绝了。 。

    ︵***

    2018-02-20 13:27:18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