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明朝的“靖难之役”具体情况?谢谢

首页

明朝的“靖难之役”具体情况?谢谢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09-29 01:39:37
  •   靖难之役 的原因,过程,结果   朱棣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对立朱允炆为皇太孙一直心怀不满。“靖难之役”的导火索是建文帝自以为能够稳住统治大局的改革政策“削藩”。削藩确实是一项能有效抑制藩王势力的改革措施,但他错在并没有先削燕王朱棣,而是先从燕王的同母兄弟周王下手,这样不仅引起了亲王们的岌岌自危,还打草惊蛇,使得燕王加紧做出准备,正所谓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在建文帝决定对朱棣下手的时候为时以晚,燕王朱棣迅速扯起了靖难的大旗,在战争初期建文帝占据了战争的先机,但是他过于在乎叔侄之情,一道圣旨“我要活的叔父”使得朱棣逃过了多次劫难。
      经过四年的拉锯战之后,燕军绕过大城市、一路南下,当时的建文朝廷已经乱作了一团,很多地方将领按兵不动,很快燕军就攻到了南京城下,城内的亲王与某些将领又擅自开门投降,南京终于被占领,朱棣到了皇宫,看见宫中熊熊大火,建文帝下落不明,而且正如朱棣所料,地方上几乎没有人反对。
      所谓“靖难之役”宣告成功,朱棣称帝,改年号为“永乐”,朱棣便是明成祖。历时四年的“靖难之役”,给明初刚刚有所恢复的社会经济以较大的破坏,而直接遭到战争践踏的地区,破坏之严重,l史上称“淮以北鞠为茂草”,可以想象战争后凄凉萧条的景象。
    在明朝历史上,“靖难之役”毫无疑问占很重要的位置,因为它改变了整个明王朝的走向。
      建文帝如果单就治国论,是一位好皇帝。在位期间实施一系列新政策,旨在改变洪武年间一些弊政,史称“建文新政”。 他之所以会被朱棣取代个人认为败就败在他的“妇人之仁”上面,做事情不够果断狠毒总是给人留有后路才导致了他悲惨的结局,而他的失败也导致了大明朝一步步走向衰败。
      

    峩***

    2018-09-29 01:39:37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