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战机识别,这是什么飞机【 002】?

首页

战机识别,这是什么飞机【 002】?

战机识别,这是什么飞机

战机识别,这是什么飞……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其他答案

    2011-08-16 08:36:26
  • 这是阿根廷FMA IAe.30“巴塔哥尼亚鹰(Ñancú)”双发战斗机,与英国德哈维兰“大黄蜂”类似,但在二战后喷气时代来临的浪潮中迅速过时下马……

    圣***

    2011-08-16 08:36:26

  • 2011-08-16 08:17:42
  •   阿根廷之蚊----IAe。30“小鹰”战斗机原型机,未进入现役。
    二战后,阿根廷空军寻求一种能够为“兰开斯特”及“林肯”重型轰炸机提供护航的双发战斗机,这直接导致了世界上最后一种活塞战斗机——IAe。30“小鹰”的产生。IAe。30 的设计师是意大利人波拉维西诺。
      波拉维西诺教授来自于意大利卡普罗尼-坎提瑞公司,在二战期间曾负责 Ca331 双发轻型轰炸机和夜间战斗机的研制。这种很有潜力的飞机因意大利的投降而停止了发展。波拉维西诺于 1946 年 11 月开始担任航空技术研究院的总设计师,而在年底之前,他已经提交了三份设计方案:其一采用活塞发动机,而另两种采用喷气发动机。
      出于对当时尚不够成熟的喷气发动机的疑虑,活塞动力方案最终被采纳,并由研究院的第二设计部承担具体设计工作。而著名的德国飞机设计师——库特。谭克博士也为 IAe。30 的设计提供了指导意见。   如果说“蚊”是 IAe。24 的样板的话,那么 IAe。
      30“小鹰”的样板就是“蚊”的发展型“大黄蜂”。“小鹰”的气动布局与“大黄蜂”基本一致。但与后者的木/金属混合结构不同,“小鹰”是一架全金属单座飞机。机翼采用双纵梁结构,纵贯整个翼展,并装有开裂式襟翼。机身截面呈三角形。整个机身由两部分组成,分离面就在机翼后纵梁处。
      后机身与垂直尾翼是一个整体。水平尾翼高置于垂尾上,并将方向舵分为两部分。升降舵和方向舵上都安装有平衡调整片,可由人工操控,亦可自动工作。飞机的武备为装在机鼻下部的 6 门(亦有资料认为是 4 门)“希斯帕诺”804 型 20 毫米机炮。不过原型机上,机鼻处并未安装武器,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装有皮托管的透明鼻锥。
      另外机身下可以挂载一枚 250 千克炸弹,每侧机翼下可挂载 5 枚 83 毫米火箭。 飞机起落架为后三点式。起飞后,主起落架向后收起并翻转 90 度,水平收置于发动机舱尾部。无论主起落架处于收起或放下状态,起落架舱门均可关闭。尾轮也可收放。
         “小鹰”的动力装置为两台“灰背隼”134/135 12 缸 V 形液冷发动机(总算圆了‘皇家之鹰’未圆的梦),单台功率 2,035 马力,驱动两副桨面直径达 3。66 米的德。哈维兰 4/4000/5 型 4 叶恒速螺旋桨。冷却器安装在机身和发动机舱之间的机翼前缘。
      飞机油箱全部集中在机翼内,总载油量为 3,592 升。飞机的基本数据如下:机长 11。52 米,翼展 15 米,机翼面积 35。32 平方米;空机重量 6,208 千克,最大起飞重量 7,600 千克;最大飞行速度 740 千米/小时(高度 6,400 米),实用升限 8,000 米,航程 2,700 千米。
         设计“小鹰”这样一种全金属双发战斗机,对阿根廷设计团队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为将原型机送上天空,他们总共花费了 70,000 个设计工时和 370,000 个制造工时。从 1947 年 7 月开始切割第一块金属板,到 1948 年 6 月制造出原型机,整个设计部门一直处于一种加速工作状态中。
      在一年之内完成原型机的制造,对他们而言确实是个了不起的成就——但这并不能掩盖设计计划中的重大缺陷:没有风洞数据,而静力测试也还没做。而在 6 月 8 日(当时原型机还未完成),设计部门就接到命令,飞机必须在 40 天内进行首飞。对设计人员而言,他们所面临的风险是可想而知的。
         尽管如此,“小鹰”还是按时实施了首飞。1948 年 7 月 18 日,研究院的首席试飞员埃德蒙多。奥斯瓦尔多。维斯上尉(即‘皇家之鹰’的首飞试飞员),驾驶着“小鹰”进行了 20 分钟的试飞。在飞行过程中起落架一直没有收起——这倒不是完全出于安全因素的考虑:事实上,这架原型机当时连起落架收放机构都还没有安装!“可收放式起落架”是在以后的试飞中实现的。
      首飞过程中飞机表现良好,没出什么问题。当地许多媒体的记者都目睹了这次成功的首飞。8 月 9 日,“小鹰”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对公众做了公开展示,一同展出的还有阿根廷自行研制的第一架喷气战斗机 I A e。27“箭”I,以及阿根廷的“空军一号”:维克斯“维京”运输机。
      庇隆总统观看了展出,并向波拉维西诺颁发奖章,以表彰他为阿根廷做出的巨大贡献。阿根廷公众也由此第一次得知,飞机的设计师并非阿根廷人。   不为公众所知的是,“小鹰”在由柯多巴飞往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良好的高速性能。维斯上尉驾驶“小鹰”于展示的前一天飞抵布城,飞行里程为 644 千米。
      飞行中,维斯只使用了发动机 60%的功率,但仍达到了 650 千米/小时的平均飞行速度,创造了阿根廷活塞飞机的速度记录,并保持至今。而在顺风条件下,“小鹰”的速度甚至达到了 780 千米/小时(高度 5,600 米)! 并非所有人都这么乐观。
      总设计师波拉维西诺对此计划极为关注。他认为现在就让“小鹰”进行这样的飞行实在为时尚早。IAe。30 还处在发展的初始阶段,必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且其操纵特性还没有摸透。因此他对这个计划表示了反对。但工程技术人员的严谨与冷静在狂热的情绪面前总是如此微不足道。
      反对的结果,居然是教授和他的助手不得不搬出设计办公室,而剩余的设计人员则转而投入到“箭”II 后掠翼喷气战斗机的设计工作中去了。不过设计师的反对也并非毫无作用,参加航展的计划最终被取消了。官方的理由是“费用问题”。“小鹰”就此失去了与“大黄蜂”共同登台亮相的机会。
          不过,飞行测试工作并没有停顿下来。这主要得益于库特。谭克博士的帮助。谭克博士很欣赏“小鹰”的优秀表现,但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小鹰”在高速飞行时操纵很吃力,而且保持平衡的副翼的效率低下。谭克博士通过在副翼上加装弹性调整片解决了这个问题。
      1949 年 4 月上旬,改进后的 IAe。30 进行了飞行测试。得益于这架原型机的良好表现,波拉维西诺又重新参与到设计工作中,而高层也有了生产 210 架“小鹰”的计划。但此时,飞机设计工作初期的仓促和试验数据的缺乏(例如其静力测试就一直没做过),开始影响到工程的进度,整个研制工作的步伐变慢了。
      令人稍感欣慰的是,在后续的飞行测试中,维斯上尉驾驶飞机在俯冲过程中达到了 885 千米/小时的高速。而同年 10 月底,IAe。30 还飞抵玻利维亚,在拉帕兹的埃。奥托机场进行了展示。   但是,1949 年 4 月下旬,IAe。30 的批量生产计划最终还是被取消了。
      同时被取消的还有 IAe。24 的第二批生产计划。阿根廷政府当时面临的财政问题固然是原因之一,而格罗斯特“流星”喷气战斗机的入役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此外,当时阿根廷自行研制的后掠翼喷气式战斗机“箭”II 正处于发展的重要阶段,这种更先进的设计自然取得了较之“小鹰”更为优先的地位。
      在多重不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IAe。30“小鹰”的命运自然可想而知。    其实,当时在世界范围内,活塞式战斗机的发展也已经走到了尽头。即使没有上述那些不利因素,“小鹰”也很难有机会真正一展身手。对阿根廷人来说,真正的收获在于,在众多经验丰富的德国、意大利的航空工程技术人员的帮助下,他们自行研制先进飞机的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
          令人遗憾的是,IAe。30“小鹰”的唯一一架原型机没能够保存下来。在一次着陆过程中,飞机突然向一侧翻滚,结果机腹朝天坠落到地面上。虽然座舱触地,但飞行员却很幸运地逃过一劫,只是受了点伤。而飞机本身却因生产计划已取消而没有得到修复,最终被解体了。
       事实上,在 IAe。30 的研制计划中,还包括一种双座型的 IAe。30B。双座型计划发展成为对地攻击机、夜间战斗机和教练机。B 型机的航炮被设计安置在机腹吊舱内,以便腾出机鼻处的空间来安装搜索雷达。1948 年,在阿根廷获得了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德温特”5 型喷气发动机的生产许可证后,还一度出现了为 IAe。
      30 更换喷气发动机的方案。喷气型“小鹰”将改用前三点式起落架。但所有这一切,都随着计划的取消而烟消云散了。    就外观而言,“小鹰”与“大黄蜂”的相似度,不如“皇家之鹰”与“蚊”之间那样高。不过,在机翼、发动机舱、机身和机尾等方面,“小鹰”与“大黄蜂”还是极为相似的。
      两者之间的一大区别在于,“小鹰”是全金属结构,而“大黄蜂”则是木/金属混合结构。此外,在几何尺寸和重量方面,两者也略有不同。“大黄蜂”翼展 13。7 米,机长 11。2 米,最大起飞重量达 8,868 千克,但一般被限制在 8,110 千克。
      相比之下,“小鹰”翼展略大,而重量则轻了 500 千克。在飞行性能方面,“大黄蜂”F。3 的最大飞行速度为 760 千米/小时(高度 6,700 米),初始爬升率 1,219 米/分,可在 4 分钟内爬升到 3,048 米。这些都与“小鹰”相近。
       如果没有喷气技术的实用化,“小鹰”本应该是一架很有前途的飞机。它在技术上取得了很了不起的成就。但是,在革命性航空动力装置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即使是最优秀的活塞战斗机,都不得不面对自身在一夜之间成为过时产品的尴尬局面。IAe。30“小鹰”,一如马丁。
      贝克 MB。5,以及澳大利亚共和 CA-15,在喷气发动机的轰鸣声中,无可奈何地成为一种转瞬即逝的超级活塞战斗机。

    言***

    2011-08-16 08:17:42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