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有关诗的解释

首页

有关诗的解释

题(1):官仓老鼠大如牛,见人开仓亦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问:1.最后一句白话文的意思,这个“谁”应指?
    2.具体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方法。
题(2):渤解声中涨小堤,官家知后海欧知。蓬莱有路教人到,应亦年年税紫芝。
问:开头两句的意思。
题(4):百二关河草不横,十年戎马暗秦京。歧阳西望无来信,陇水东流闻哭声。野蔓有情索战骨。残阳何意照空城!从谁细向苍苍问,争遣蚩尤作五兵。
问:第4句“陇水…声”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题:(5)“正望鸡鸣天下白”典出哪位诗人的诗句。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5-07-07 11:17:50
      题(1)1、最后一句意思是"是谁把官仓里的粮食日复一日地供奉到老鼠嘴里去的?","谁"是指最高统治者.
    2、这首诗的表现方法是比喻中的隐喻。官仓鼠是比喻那些只知道吮吸人民血汗的贪官污吏,他有“斗”这一粮仓盛器来比喻官仓鼠的肥大,既形象突出,又点出了鼠的贪心。
      最后一句,又把“鼠”称为“君”,俨然以人视之而且尊之,讽刺性极强,深刻地揭露了这个是非颠倒的黑暗社会。 题(2)渤海岸在经年累月的涨潮落潮声中,逐渐淤垒起一线沙堤,堤内形成了一片沙荒地。海鸥一直在大海上飞翔盘旋,对海边的情况是最熟悉的;这片新沙的最早发现者照理说必定是海鸥。
      然而海鸥的眼睛却敌不过贪婪地注视着一切剥削机会的“官家”,他们竟抢在海鸥前面盯住了这片新沙。 题(4)“陇水东流闻哭声”一句,在全诗中实具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但既然“岐阳西望无来信”,诗人又怎么能知道“野蔓”二句所述的那些情况呢?如说是料想所得,就必然削弱了感染力。
         现在用了“陇水”一句,使上面所述成了传来的“哭声”所显示的内容;虽然实际上仍出于诗人的料想,在读者的感觉上却泯灭了料想的痕迹,在表现方面也显得玲珑剔透,一气呵成。那么,诗人又怎能听到那里传来的哭声呢?这是借助于典故。北朝《陇头歌》说:“陇头流水,鸣声呜咽。
      回望秦川,肝肠断绝”。“呜咽”本也可形容哭声,《南齐书·王俭传》就有“流涕呜咽”的话。所以,诗人把东流陇水的呜咽之声理解为哭声而写出了这一句。 题(5)出自黄遵宪的《夜起》,全诗如下:千声檐铁百淋铃,雨横风狂暂一停。正望鸡鸣天下白,又惊鹅击海东青。
      沉阴噎噎何多日,残月晖晖尚几星。斗室苍茫吾独立,万家酣睡几人醒?    。

    豆***

    2005-07-07 11:17:50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