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老师您好,我是一名即将高三学生.我之前语文成绩良好,可如今陷入一个怪圈成绩下降,应从和入手提高?

首页

老师您好,我是一名即将高三学生.我之前语文成绩良好,可如今陷入一个怪圈成绩下降,应从和入手提高?

希望老师可以为我提供详细的方法.谢谢老师.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5-07-13 12:27:17
      主持人: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各位收看《当代教育》节目,我是胜春。寒假已经到了,但是对那些今年要参加高考的学生们来讲,这个寒假可能过得不会那么轻松了,因为他们要抓紧时间复习。为了能够让您复习好,并且有效的进行复习,我们节目特别制作了十二集的系列节目,叫做《高考加油站》。
      在这个节目当中,我们会请来来自北京的很多资深的教师为您现场支支招,同时也会请来往届的高考的胜出者为您现场说法。   在高考的各个科目当中,学生们学习时间最长的可能就算是语文了。虽然这是单一的一门课,但是它包罗万象,内容也特别庞杂,学生在复习的时候遇到的困惑也比较多。
      所以在我们今天的第一期节目当中,我们就说说语文复习   当中的一些问题。今天我们特别请来了来自北京四中的杜蘋老师,欢迎您杜老师。首先来看一看在您到来之前我们网上的观众的一些互动,和考生的互动,他们都提了哪些问题。这可能是一位老师提出的问题,说在寒假这个阶段,很多高三同学也开始梳理自己对语文学科的掌握情况,您觉得哪些内容对于同学来说是必须掌握的基本点?   杜蘋:语文高考可以概括为五大板块,这五大基本板块在我看来都是同学必须掌握的。
         主持人:哪五大板块?   杜蘋:第一大板块就是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第二大板块是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的记忆,第三大板块是古代诗文的阅读,第四大板块是现代文章的阅读,包括科技文阅读和文学类的阅读,第五大板块是写作。这五大板块我又可以把它分两大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基础层面,基础层面就是包括前三大板块,语言知识、 语言表达 、古代诗文阅读和鉴赏等等。
      第二大板块是应用层面的,那么主要表现为阅读和写作。   主持人:在语文考试当中,同学普遍觉得难点在哪些方面?应该如何应对?   杜蘋:在语文能力的基础层面,第一卷 ,我认为像病句题,每一年得分率都是比较低的;第二卷中考察的古文翻译题得分率比较低。
      如果说到语文能力的发展层面的话,涉及到鉴赏、评价能力的部分,比如说像分析古代诗文的表达技巧,还有就是在文学阅读的部分,怎么样评价作者的观点,这个得分率都是比较低的。那么可以说把它看作是难点。那么怎么改变了,肯定学生问的下一个问题,就是怎么应付这个局面?怎么改变它?我个人认为,在这样的部分考生应该在你的指导老师的安排下,进行专题性的研究,就是针对这个难点寻找一个有效的突破的途径。
      我举个例子吧,就是说病句部分,病句部分每一年它的得分率都是比较低的,百分之五十几的同学能够做对,但剩下的同学都是要刨分的。那么在考生说明中,对病句题有一个明确,就是考六类:搭配不当 、语序不当、成分残缺和成分赘余,还有结构混乱、表意不明 ,还有逻辑混乱。
      那么同学就应该在这六个方面进行细化,就是在指导老师的安排下,做一个专题性的研究。譬如说刚才我们说到的搭配不当类型的病句,这一类病句它可以细化为很多很多的小类型,比如说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主谓搭配不当,还有动宾搭配不当,还有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我们称它为主宾搭配不当,另外还有关联词的搭配不当。
      当我们对这样的一些问题,有了意识之后,再看到一个题目,对于这个具体的语言材料,你就会有一定的敏感度。   主持人:我们再看看没有其他的问题,有一位同学问说:语文考试当中的鉴赏题有没有答题技巧和模式?   杜蘋:有 。因为按照语文能力层级的划分,鉴赏评价是最高的一个能力层级 , 确实是最不好做的。
      它一方面要考你的阅读水平,同时还要考你的表达水平,就是要把它写下来。它往往是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的。往往我们同学就是   一开始找不到思路,然后找到一点思路之后呢,觉得很混乱 ,整理不好,等到思路都差不多了,结果表达又不好,写出来的句子是病句,完了还得刨分,所以说说到答题的模式,我们首先要明确,我们这个高考它考的那种阅读,它不是泛读 ,它是精读。
      拿到一篇文章之后,有很多同学首先他就没有阅读的耐心,看到这篇文章之后,心里很慌,首先想到的是我是一个考生,我是在考试我想要得分。所以说在这个阅读中应该有的那种从容的心态,还有那种非常非常审美的看文章的这个视角,在他的身上就已经荡然无存了,把自己弄到一种   非常局促的境地上。
      其实我觉得首先我们调整一个阅读的心态,就是我要耐心的去读它,而且我还要欣赏它。   主持人:也挺不容易的,毕竟是考试。   杜蘋:毕竟是考试,但是他因为经过了一年的备考训练,他跟那个完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去做这个题,它还是不太一样的。   主持人 :最重要的技巧是心态。
         杜蘋:心态。然后再具体的说到一些技巧模式什么的,比如说在读的过程中我们是不是首先就从宏观着手,你首先把这个作者的思路和他的这个文章的结构之间的关系理清了,而且这个文章的这个结构,它还有一个内在的小结构,比如说段与段之间的结构,段落里头的内部的结构,我们都是应该把它的脉络给理清楚,这是一个技巧。
      第二个就是在文章具体的内容的把握上,我们应该认识到一点,不管这篇文章多长,它的文字多么复杂,其核心意思都是可以用一句话或者是几句话表达清楚的,你千万不要被它的庞杂的内容所吓唬住,然后就不去分析它的核心句了,一定要把握它的核心意思,学会归纳,这是第二个技巧。
      第三个技巧我觉得,我们应该分析作者他个人的观点。作者个人的观点,有的时候它是直接表达出来的,有的时候它是分散在很多很多的段落中表达出来的,这个时候我们要学会综合的辨别的能力。另外作者的观点,你对他的评价,你是全盘支持,还是有保留地支持,那么这个你自己心里面也要有谱 也要学会辨别。
      最后一点就是甄别题干。就是看清楚这个题目到底问你什么,你譬如说我们在高考中,它一般问的问题还是比较集中的,问一个句子的含义,问一个句子它在文章中起到的作用,问一个语言材料它的表达技巧等等,它基本上就集中在这几个方面,所以说你在回答的时候,你要想清楚不要答非所问,所以这是最后一个。
         主持人:就是答题要有针对性   杜蘋:对。   主持人:现在我们看还有同学问,说高考语文复习面广,怎么复习能够抓住重点又不遗漏内容呢?其实我看他是想偷懒,还是想抓重点。   杜蘋:反正同学现在在学习紧张的情况下,有这样的一种心理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对这个问题,不同程度的学生,我的答案是不一样的。如果说语文是你的薄弱科目,比如说你的模拟题考试本上是在90分以下的的话,这个就是属于   语文学的不太好的了,那么这个时候你再想要做到面面俱到,那就不行了。你不可能说全盘都抓,这个时候最好调整策略,抓客观题,抓抓基础层面的题,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一些你的能力能够胜任的方面,比如说字词的识记、成语的把握、名句名篇的背诵,还有文言文的实词 、虚词、句式的储备等等,争取在这些方面多拿一些分。
      至于说高考中的另外一类比较难的题,就是刚才我们谈到的鉴赏评价类的题,你可能就只能是简化的处理了,如果说有所遗漏,恐怕也是在所难免的了。这是对于语文学的不太好的同学来说我的建议。   主持人:那中间层面呢?   杜蘋:中间层面我待会再说,然后我说一说语文是强项的同学你应该怎么做。
         主持人:好, 先顾两头。   杜蘋:对 ,如果语文是强项,各方面比较突破的话,那么剩下的这几个月,你只要巩固战果就可以了。经常地做一做,不要又变得生疏了就可以了。那么在寒假开始,在寒假这个阶段里头,应该更多地去理思维,把过去做过的题拿过来进行单项的总结,所有的病句总结成为一个系列,所有的语句衔接总结成一个系列等等,做这种单项的总结,你的复习就能够跨到一个新的台阶上。
      至于说中间的同学,相当多的同学就是语文对他来说是一个尴尬的科目,中间层的,成绩不上不下 、不好不坏,不是你的优势科目,但是你又不甘心将任何一个部分抛在一边,说我遗漏它吧心里总有一种不甘心的感觉。那么根据我的经验,同学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哪一个部分比较薄弱你就在哪一个部分进行有侧重的专题研究,在老师的指导下当然最好了。
         主持人:在即将结束的时候,您能不能凭借您多年的教学经验,给大家再说一说,觉得哪些地方还值得特别叮嘱我们考生的。   杜蘋:到六月份高考,剩下的时间大概也是5个月左右的时间,我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摸索语文的内在规律。因为语文它作为咱们的母语,它的内容非常庞杂,它的规律也比较隐蔽,所以在语文备考中,它的无序 、低效、无所作为的现象比其他的学科更加普遍、更加的明显。
      所以我送同学们一句话:树立自觉意识,提高备考效率,这应该是同学备考语文高考的一个基本原则。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语文学习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由于语文知识的范围异常广泛,几乎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而语文能力的养成,也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这就使得一些同学或者视语文学习为畏途,或者虽有兴趣,但苦于抓不着门径。
      这里就语文学习和语文复习的有关问题作些浅易的论述。   一、关于语文学习   语文学科是自古及今一脉相承的一门学科,由于历史悠久,它不可避免的呈现出异常的复杂性,诸如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学科教育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学习规律的普遍性和学习主体的独特性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约。
      因此,这里只能谈一些个人的意见,仅供参考。   (一)认识要清。要想学好语文,就得对语文学科有些了解。了解得愈深入,认识得越准确,学习想来就不会迷失方向,还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粗略的说,语文有知识,有能力,二者相辅相成。但要清楚,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关键。
      知识可以一点一点的积累,但着眼点必须在于培养能力。就像种树,要双手照顾每一个树木,但两眼要看到整个森林。尤其是语文知识,有用,但也有限。要了解到哪些知识是培养能力必不可少的储备,哪些知识则是知道了也很好,但有什么用途,一时半会可能就说不太清楚。
      不能满足于掌握多少知识,关键要看能够形成什么样的能力。   (二)立意要高。语文能力包含听说读写,其中读写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如何提高读写能力,首先是借鉴,要高品位,严要求。《红楼梦》里讲香菱向黛玉学习作诗,黛玉的建议是:“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之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的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刘、谢、阮、庚、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这样一个极聪明伶俐的人,不用一年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读诗不可浅近,确实是当头棒喝。《沧浪诗话》云“夫学诗者,以识为主:入门须正,立志须高。……若自生退屈,即有下劣诗魔入其肺腑,由立志之不高也;行有未至,可加工力,路头一差,愈骛愈远,由入门之不正也。故曰:学其上,仅得其中;学其中,斯为下也。”黛玉重视“先入为主”的作用,所以必须“取法乎上”,而且这些作品不是浏览,是要“细心揣摩透熟”。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是颠扑不破的至理名言。昔贤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又说:“腹有诗书气自雄”,都是讲的这个道理。但读书要读好的,有真知真见,真性真情,要反复咏味,如果能熟读背诵一二百遍古今名篇,那就更好;还要读难的,故意找一些超过自己能力的,初读不求甚解,久而久之,期能心领神会。
      为写作“打底子”,最好不读品位差的,弄不好会把瓦砾当成珠玉,甚而耳濡目染,受到影响和局限。 (三)功夫要实。有了正确的方向和很好的起点,接下来就要下苦工夫了。学习语文,基础一定要扎实。一些基本事实的知识,除了死记硬背外并没有其他的高明的办法。
      “不死”就“不活”,这是前人的经验之谈。在考试中,有些题目是考的比较灵活的,但其背后依托的仍然是扎实的基本知识。举例来说,有这样一道试题:“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A.曹操、曹丕、曹植 B.苏洵、苏轼、苏辙 C.班彪、班固、班超 D.杜甫、杜牧、杜荀鹤。
      正确的答案是B项。D项的三人不是父子关系,首先排除。C项的班超有“投笔从戎”的故事,知道这个成语,就可以分析这父子三人有文有武。可是AB两项都是父子关系,也都是大文豪,但正确的选项只有一个。这里有个关键,三苏是四川眉山县人,所以诗歌里拿峨眉山来做比况,曹氏父子与峨眉山就没有关系了。
         当然,我们提倡下扎实工夫,并不是说就是提倡死记硬背,更重要的工作是在扎实的基础上培养能力,这也是不言而喻的。   (四)涵泳要深。有了高品位,实功夫,接下来就是要深入学习,在理解和鉴赏方面要敢于有创见,不人云亦云。例如《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作,其艺术魅力历久不衰,而人见人爱,又人言人殊。
      关于文章所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人们普遍从开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一句所谓“文眼”出发进行探究:有人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大屠杀,白色恐怖;有人考索作者的家庭状态——多子女,矛盾重重……然而,对文学作品而言,过重的政治负荷致使人文精神的流失,琐屑的生活常事导致审美价值的减损,都是得不偿失的,何况这种种分析在原文中都得不到任何证明。
      我们不必无谓的去索解作者产生孤寂郁闷的背景,重要的是去探索作者在消化孤寂郁闷中表露出来的素养和追求,从而培养我们对自然的细腻而优雅的体味,对人生的深刻而复杂的感悟。   (五)写作要勤。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不容易的事情,非下大功夫不可。要勤于练笔。
      当然,作文不一定就是老师出题目,学生写文章,写日记、书信也都是很好的实践机会。每次行文,都要重视,不可随心所欲,马虎完篇,要养成精雕细琢的良好习惯。这样,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正如张中行先生所说,“作文的能力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你说难吗?也难,也不难。
      说是难,因为不能一蹴而就;说是不难,因为功到自然成。功到也许是个笨办法;不过,如果笨办法确实有效,那我们还是把它看作灵丹妙药的好,虽然这药不是速效的”(《作文杂谈》)。   二、关于语文复习和预习   语文学习是通过自然习得的,进步也是呈隐性的,通常也并不能自己感到有明显的飞跃。
      从巩固学习成果的角度出发,复习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不过不是把学过的内容又重新学一遍,要主动的把复习当成一个巩固提高的过程,就是要合理的整理、归纳、消化已学的知识,实习、演练、巩固养成的能力。和学习一样,复习也要有一个计划,要分清主次先后,合理的布局时间,分配精力,最好形诸文字,既能使自己的安排条理清楚,以醒眉目,也不放过一个简易的练笔机会。
      就第二册而言,我们大略的提出一些建议。   (1)探究。例如精读深读一些名家名篇,由于在当初的学习过程中,时间紧张,不太从容,肯定有些文章是囫囵吞枣似的学习,例如《为了忘却的纪念》深刻的思想、《读伊索寓言》精巧的思辩、《咬文嚼字》独到的视角、《我与地坛》深沉的情感、《滕王阁序》精湛的艺术都值得认真回味和进一步学习。
         (2)归纳。我们平时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但大家千万不要以为学习知识就是一个先来后到的关系,我们只要把一个个知识点记牢就可以了,事实上知识是要随着不断的学习,摄入大脑后还要不断的加以重新组合和认识,这样学习才能系统有条理。举例来说。我们这册教材里名为《记》的文章很多,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其实这些《记》是有不同特点的,学习每一篇的时候,因为角度和位置不同,看不到这一点不足为奇。
      现在都一一学完了,应该注意归纳。钱钟书先生曾经引用宋代陈师道的话说“古之记,记也;今之记,乃论”,就是说宋人写的记和前代大不一样,古代的记就是记,而宋代的记是当作论来写的。至于宋以后的记呢,有的是学古代,有的是学宋代。比如宋代的记《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都是记很简要,关键在于通过所记的事情来讲道理,还有我们初中学过的《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也是如此。
      宋代理学昌盛,作家习惯讲理。不仅文章有此特色,诗歌里也常见,如朱熹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等等,《登泰山记》是学古人的记的写法,而《病梅馆记》学的是宋人记的写法。大家还可以举出不少例子来的。
      这样归纳一下,对学习是有好处的。   (3)延展。如果时间充裕,可以把那些节选的课文完整地读读。如《我与地坛》全文很长,但极精彩。房龙的《宽容》也是很好买或借到的作品,多看看绝对是有帮助的。有些作品可以对比阅读,如读完苏洵的《六国论》,其实还可以看看苏辙的《六国论》等等。
         也可以从简便容易安排的方面找到切入点,然后顺理成章,自然的又是主动的寻求机会。比如可以分门别类的重温那些最基本的知识,例如:   (1)词语的积累。要求大家把课文后面附录的《词语表》里收录的词语认真掌握,会读、会写、会用。已经大体理解的词语,要通过复习加以巩固;还比较生疏的词语,就要通过复习来补课。
         (2)文学常识的积累。主要是每篇课文的注解一,有关作者或作品的介绍,大家要熟悉。国外作家要知道国别,古代作家要知道字号。   (3)课文基本内容的积累。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要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是《为了忘却的纪念》《读伊索寓言》这样的很有特色的课文,更是要烂熟于心。
      要抓住特点,善于总结。   要自觉的查缺补漏,通过复习的机会。把原先学习过程中没有或没有完全弄懂的问题弄明白。查缺补漏要注意学习资料的积累,比如讲义、笔记、练习、考试试题等等。总之,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习惯总结复习的经验,注意发扬优点,改进不足。
         高中语文第三册主要学习古今中外的诗歌和散文,意在加强文学教育,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第一单元是现代诗歌,中国的诗人有毛泽东、徐志摩、闻一多、艾青等人,外国的诗人有普希金、裴多菲等人;第二三单元是中国古典诗歌,选文是按照历史顺序编排的,即从《诗经》、《离骚》到汉魏乐府,再到唐诗宋词。
      第四五单元是现代散文,有郁达夫、巴金、屠格涅夫等人的作品:第六单元是古典散文。明了这些,假期我们还应做的就是:   (一)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例如看看一些题解性质的书,比如《中外文学作品题解》之类的通俗读物,做到对即将学习的对象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也可以有所侧重,比如看看屈原的传记,或是看看介绍《诗经》的小册子等等。   (二)读读相关的作品。可以找一些通俗的选本来看,例如余冠英先生的《诗经选译》,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等。 。

    w***

    2005-07-13 12:27:17

其他答案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