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古代妇女的头饰有哪些?

首页

古代妇女的头饰有哪些?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0-04-21 16:26:12
      古代妇女头饰简介(这是我同学的文章,可惜我没拿到图片,只有文字)
    谭  璐
        摘要:古代头饰精巧华美,本文简单的介绍了古代妇女头饰的种类,头饰的发展演变,以及古代妇女根据身份,出席的场合来佩戴不同的头饰。
        关键词:笄,簪,钗,华胜,?`,花钿,步摇,梳篦
        经常可以看到电视剧中古代女子穿着雍容华丽的服装,戴着制作精美的头饰,这亮丽的一幕使我们不禁感慨古代手工技术的发达。
      但是细细想来,电视剧中呈现出来的只是崇尚简洁的现代人参考史料对古代头饰的仿照品。这就不难想像真正的古代头饰有多么的巧夺天工。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古代妇女所佩戴的头饰。 1. 1。 笄,簪,钗,?`,华胜 笄是古时用以贯发或者固定弁,冕的。
      在《仪礼·士冠礼》中记载:“皮弁笄,爵弁笄。”郑玄注:“笄,今之簪。”古代妇女经常使用笄来固定发髻。古代女子到了成年的时候就用笄将头发绾起,因此笄也指女子的成年礼。《仪礼·士昏礼》:“女子许嫁,笄而礼之称字。”郑玄注:“笄,女之礼,犹冠男也。
      ”《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而笄。”郑玄注:“谓应年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 簪是由笄发展而的,是古人用来绾定发髻或冠的长针。可用金属,骨头,玉石等制成。后来专指妇女绾髻的首饰。?`,簪股,将头部做成可搔头的簪子,所以俗称为搔头。
      《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过李夫人,就取玉簪搔头,自此后宫人搔头皆用玉簪。《后汉书·舆服志》有:“黄金龙首衔白珠,鱼须?`,长一尺,为簪珥。”的记载。 钗,由两股簪子交叉组合成的一种首饰。用来绾住头发,也有用它把帽子别在头发上。五代五缟《中华古今注·钗子》:“钗子,盖古笄之遗象也,至秦穆公以象牙为之,敬王以玳瑁为之,始皇又金银作凤头,以玳瑁为脚,号曰凤钗。
      ”钗与簪是有区别的,发簪作成一股,而发钗一般作成两股。 华胜,即花胜。古代妇女的一种花形首饰,通常制成花草的形状插于髻上或缀于额前。《释名·释首饰》:“华胜,华,象草木之华也;胜,言人形容正等,一人著之则胜,蔽发前为饰也。”《汉书·司马相如传下》:“?比话资状魇ざù狻!碧蒲帐抛ⅲ弧笆ぃ救酥资我玻捍街ぁ!? 2。
       步摇 步摇,古代妇女附在簪钗上的一种首饰。《释名·释首饰》:“步摇上有垂珠,步则摇动也。”《后汉书·舆服志下》:“步摇以黄金为题……”王先谦集解引陈祥道曰:“汉之步摇黄金为凤,下有邸,前有笄,缀五采玉,以垂下,行则动摇。”白居易在《长恨歌》中用:“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来形容杨贵妃。 古代妇女将头发绾成髻鬟,用簪钗固定,以免髻鬟松散坠落。古代的簪钗形式繁多,用石,竹,玉,骨,金,银等多种材料制成,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簪钗也有变化,从历代遗留下的款式多样的簪钗中可以看出其变化主要集中在簪首,常见的有:(1)圆顶形,簪身为圆柱体,顶端作球体或半球体,少数刻有旋纹;(2)花顶形,簪身与上相同,惟于顶端镂凿梅,莲,菊,桃等花纹;(3)耳挖形以金属或玉形成,簪身略扁,上端宽阔,至颈部明显收束,并朝正面弯转,形成耳挖,使一物具有两种功用;(4)如意形,簪身作圆形或扁形,簪身朝前弯转,呈如意头状;(5)动物形,簪首饰以飞禽走兽,常见的有龙,凤,麒麟,燕,雀及游鱼等。
       这些形状的发簪,发钗在各地的古墓中时有发现,例如:西安南郊惠家村唐大中二年(848年)墓出土双凤纹鎏金银钗,另有镂空穿枝菊花纹钗,形象丰美。广州皇帝岗唐代木椁墓出土金银首饰中有花鸟钗,花穗钗,缠枝钗,圆锥钗等,用模压,雕刻,剪凿等工艺做成,每式钗朵都是一式两件,花纹相同而方向相反,可知是左右分插的。
      (图1) 唐代花钗:(1)斯德哥尔摩kempe氏藏(2)广州皇帝岗唐墓出土(3)唐代菊花纹钗(西安出土)(4)唐代双凤纹钗(西安出土) 安徽合肥西郊南唐保大年间墓出土一件金镶玉长28厘米的步摇,上端像双翅展开,镶着精琢玉片花饰,其下分垂珠玉串饰。
      另一件长18厘米,顶端有四蝶纷飞,下垂珠玉串饰的银步摇,制作都极精致(图2) 图2—1安徽合肥出土的南唐金镶玉步摇(右下为步摇上所镶玉片纹饰) 图2—2安徽合肥出土南唐四蝶银步摇 2. 3。 梳篦,钿花 篦,一种比梳子密的梳头工具。
      亦指用篦梳头剔除发垢。唐李贺《秦宫》诗:“鸾篦夺得不还人醉睡氍毹满堂月。”王琦汇解:“篦,所以去发垢,以竹为之,鸾篦必鸾形象之也。” 钿花,用金,银,玉,贝等做成的花朵状装饰品。明宋应星《天工开物·玉》:“凡玉器琢余碎,取入钿花用。
      ”钟广言注:“钿花:用贵重物品做成花朵状的装饰品,如金钿,螺钿,宝钿,翠钿,玉钿等。” 中国自古便注重礼仪,人们对自己的仪容装饰十分重视,梳篦在古时是人手必备之物。尤其是妇女,几乎梳不离身,时间一久,便形成插梳的风气。 湖北江陵出土几件秦木质彩绘角抵图木篦,马蹄形,上绘三人作角抵戏。
      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西汉墓出土的梳篦是象牙制成的,均作马蹄形,长均8。8厘米,宽均5。9厘米,梳20齿,篦47齿,细密均匀。在山东临沂银雀山和湖北江陵纪南城出土的西汉木梳,背平直,上面有四个装饰纽。湖南长沙南门纸圆冲唐墓出土铜梳已残,背上有清晰的纹饰,作双鸟徘徊旋飞。
      河南陕县庙底沟出土了精美的骨梳(图3) 图3—1唐代铜梳(湖南长沙纸圆冲出土,根据残物复原) 图3—2河南陕县庙底沟出土的骨梳 簪钗是用来绾住头发的,而花钿直接插入绾好的发髻起装饰的作用。(图4) 图4—1琉璃制宝钿(江苏新海连市海州东门外五代墓出土实物拓片) 图4—2团花金钿(传世实物,现藏日本大和文华馆) 图4—3折枝花形金钿(广东广州皇帝岗唐墓出土) 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早在四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便有插梳的习惯。
      当时,虽不完全是为了装饰(有的和宗教,葬俗有关),但却是后世插梳习俗的源流。 春秋以前的梳子,不论形制多么复杂,装饰多么考究,它们的外形特征基本一致,都是直竖形,梳把较高,横面较窄,很少作方形或扁平的。 从战国到魏晋南北朝,梳篦的材料一直以竹木为主,尤以木料最常见。
      梳篦的造型多上圆下方形似马蹄。 自魏晋在妇女头上流行插梳之风,至唐更盛,这种梳篦常用金,银,玉,犀等高贵材料制作,插戴方法在唐代的绘画如张萱的《捣练图》,周肪《纨扇仕女图》及敦煌莫高窟唐代供养人壁画中均能看到。元稹在《恨妆成》中描写:“满头行小梳,当面施圆靥。
      ”王建的《宫词》中也有“归来别施一头梳”的描写,这些正说明这种插梳的风尚。 隋唐五代的梳篦,多作成梯形,高度明显降低,其质料及装饰视用途而别。宋朝以后,梳子的形状趋于扁平,一般多作成半月形。明清时期的梳篦样式,基本保持宋制。 4.结语 从古代妇女的头饰中可以看到当时社会发展的经济状况,经济越发达,妇女们所佩戴的头饰越多,制作的也越为精巧,复杂。
      妇女们佩戴头饰也是有身份地位的讲究的,不同地位的人在不同场合所佩戴的头饰不一。这点从《后汉书·舆服志》中可以看出,其中太皇太后,皇太后入庙时所佩戴的首饰:“簪以瑇瑁为?`,长一尺,端为华胜,上为凤皇爵,以翡翠为毛羽,下有白珠,垂黄金镊。左右一横簪之,以安蔮结。
      诸簪珥皆同制,其?`有等级焉。” “皇后谒庙服假结,步摇,簪珥。步摇以黄金为题,贯白珠为桂枝相缪,一爵九等,熊,虎,赤罴,天鹿,辟邪,南山丰大特六兽,诗所谓‘副笄六珈’者。诸爵兽皆以翡翠为毛羽。金题,白珠璫绕,以翡翠为华云。”“公,卿,列侯,中两千石,二千石夫人,绀缯蔮,黄金龙首衔白珠,鱼须?`,长一尺,为簪珥。
      ”《旧唐书·舆服志》中也有记载:“武德令,皇后服有纬衣,鞠衣,钿钗礼衣三等。纬衣,首 饰花十二树,并两博鬓……钿钗礼衣,十二钿……;皇太子妃服,首饰花九树,……细钗礼衣,九钿……;内外命妇服花钗,翟衣青质,第一品花钿九树,翟九等。第二品花钿八树,翟八等。
      第三品花钿七树,翟七等。第四品花钿六树,翟六等。第五品花钿五树,翟五等。钿钗礼衣,……第一品九钿,第二品八钿,第三品七钿,第四品六钿,第五品五钿……。” 古代妇女的头饰是古代文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文明传承过程中我们汲取了很多,也舍弃了很多,在有着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崇尚简洁的人们已不再佩戴象古代那样华丽且形式复杂多样的头饰,但是簪,钗等头饰并没有消失,它们被简化了。
      在日常生活中还是经常可以看到女子用简单,大方的簪钗来绾头发。希望簪钗作为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继续发展与传承下去,中华文明这个璀璨的皇冠上不可缺少这样一颗闪耀的珍珠。
       参考书目: 《仪礼·士冠礼》《仪礼·士昏礼》《礼记·内则》《西京杂记》《后汉书·舆服志》 《中华古今注·钗子》《释名·释首饰》《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天工开物·玉》《旧唐书·舆服志》《汉语大辞典》《中华文化通志·服饰志》 参考资料: 。

    j***

    2010-04-21 16:26:12

其他答案

    2010-04-21 16:29:45
  •   经常可以看到电视剧中古代女子穿着雍容华丽的服装,戴着制作精美的头饰,这亮丽的一幕使我们不禁感慨古代手工技术的发达。但是细细想来,电视剧中呈现出来的只是崇尚简洁的现代人参考史料对古代头饰的仿照品。这就不难想像真正的古代头饰有多么的巧夺天工。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古代妇女所佩戴的头饰。
       1. 1。 笄,簪,钗,?`,华胜 笄是古时用以贯发或者固定弁,冕的。在《仪礼·士冠礼》中记载:“皮弁笄,爵弁笄。”郑玄注:“笄,今之簪。”古代妇女经常使用笄来固定发髻。古代女子到了成年的时候就用笄将头发绾起,因此笄也指女子的成年礼。
      《仪礼·士昏礼》:“女子许嫁,笄而礼之称字。”郑玄注:“笄,女之礼,犹冠男也。”《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而笄。”郑玄注:“谓应年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 簪是由笄发展而的,是古人用来绾定发髻或冠的长针。可用金属,骨头,玉石等制成。
      后来专指妇女绾髻的首饰。?`,簪股,将头部做成可搔头的簪子,所以俗称为搔头。《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过李夫人,就取玉簪搔头,自此后宫人搔头皆用玉簪。《后汉书·舆服志》有:“黄金龙首衔白珠,鱼须?`,长一尺,为簪珥。”的记载。 钗,由两股簪子交叉组合成的一种首饰。
      用来绾住头发,也有用它把帽子别在头发上。五代五缟《中华古今注·钗子》:“钗子,盖古笄之遗象也,至秦穆公以象牙为之,敬王以玳瑁为之,始皇又金银作凤头,以玳瑁为脚,号曰凤钗。”钗与簪是有区别的,发簪作成一股,而发钗一般作成两股。 华胜,即花胜。
      古代妇女的一种花形首饰,通常制成花草的形状插于髻上或缀于额前。《释名·释首饰》:“华胜,华,象草木之华也;胜,言人形容正等,一人著之则胜,蔽发前为饰也。”《汉书·司马相如传下》:“?比话资状魇ざù狻!碧蒲帐抛ⅲ弧笆ぃ救酥资我玻捍街ぁ!? 2。
       步摇 步摇,古代妇女附在簪钗上的一种首饰。《释名·释首饰》:“步摇上有垂珠,步则摇动也。”《后汉书·舆服志下》:“步摇以黄金为题……”王先谦集解引陈祥道曰:“汉之步摇黄金为凤,下有邸,前有笄,缀五采玉,以垂下,行则动摇。”白居易在《长恨歌》中用:“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来形容杨贵妃。 古代妇女将头发绾成髻鬟,用簪钗固定,以免髻鬟松散坠落。古代的簪钗形式繁多,用石,竹,玉,骨,金,银等多种材料制成,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簪钗也有变化,从历代遗留下的款式多样的簪钗中可以看出其变化主要集中在簪首,常见的有:(1)圆顶形,簪身为圆柱体,顶端作球体或半球体,少数刻有旋纹;(2)花顶形,簪身与上相同,惟于顶端镂凿梅,莲,菊,桃等花纹;(3)耳挖形以金属或玉形成,簪身略扁,上端宽阔,至颈部明显收束,并朝正面弯转,形成耳挖,使一物具有两种功用;(4)如意形,簪身作圆形或扁形,簪身朝前弯转,呈如意头状;(5)动物形,簪首饰以飞禽走兽,常见的有龙,凤,麒麟,燕,雀及游鱼等。
       篦,一种比梳子密的梳头工具。亦指用篦梳头剔除发垢。唐李贺《秦宫》诗:“鸾篦夺得不还人醉睡氍毹满堂月。”王琦汇解:“篦,所以去发垢,以竹为之,鸾篦必鸾形象之也。” 钿花,用金,银,玉,贝等做成的花朵状装饰品。明宋应星《天工开物·玉》:“凡玉器琢余碎,取入钿花用。
      ”钟广言注:“钿花:用贵重物品做成花朵状的装饰品,如金钿,螺钿,宝钿,翠钿,玉钿等。” 中国自古便注重礼仪,人们对自己的仪容装饰十分重视,梳篦在古时是人手必备之物。尤其是妇女,几乎梳不离身,时间一久,便形成插梳的风气。 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早在四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便有插梳的习惯。
      当时,虽不完全是为了装饰(有的和宗教,葬俗有关),但却是后世插梳习俗的源流。 春秋以前的梳子,不论形制多么复杂,装饰多么考究,它们的外形特征基本一致,都是直竖形,梳把较高,横面较窄,很少作方形或扁平的。 从战国到魏晋南北朝,梳篦的材料一直以竹木为主,尤以木料最常见。
      梳篦的造型多上圆下方形似马蹄。 自魏晋在妇女头上流行插梳之风,至唐更盛,这种梳篦常用金,银,玉,犀等高贵材料制作,插戴方法在唐代的绘画如张萱的《捣练图》,周肪《纨扇仕女图》及敦煌莫高窟唐代供养人壁画中均能看到。元稹在《恨妆成》中描写:“满头行小梳,当面施圆靥。
      ”王建的《宫词》中也有“归来别施一头梳”的描写,这些正说明这种插梳的风尚。 隋唐五代的梳篦,多作成梯形,高度明显降低,其质料及装饰视用途而别。宋朝以后,梳子的形状趋于扁平,一般多作成半月形。明清时期的梳篦样式,基本保持宋制。 。

    小***

    2010-04-21 16:29:45

  • 2010-04-21 16:27:58
  •   经常可以看到电视剧中古代女子穿着雍容华丽的服装,戴着制作精美的头饰,这亮丽的一幕使我们不禁感慨古代手工 1。 笄,簪,钗,?`,华胜
      笄是古时用以贯发或者固定弁,冕的。在《仪礼·士冠礼》中记载:"皮弁笄,爵弁笄。"郑玄注:"笄,今之簪。
      "古代妇女经常使用笄来固定发髻。古代女子到了成年的时候就用笄将头发绾起,因此笄也指女子的成年礼。《仪礼·士昏礼》:"女子许嫁,笄而礼之称字。"郑玄注:"笄,女之礼,犹冠男也。"《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而笄。"郑玄注:"谓应年许嫁,笄而字之。
      其未许嫁,二十则笄。"   簪是由笄发展而的,是古人用来绾定发髻或冠的长针。可用金属,骨头,玉石等制成。后来专指妇女绾髻的首饰。?`,簪股,将头部做成可搔头的簪子,所以俗称为搔头。《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过李夫人,就取玉簪搔头,自此后宫人搔头皆用玉簪。
      《后汉书·舆服志》有:"黄金龙首衔白珠,鱼须?`,长一尺,为簪珥。"的记载。   钗,由两股簪子交叉组合成的一种首饰。用来绾住头发,也有用它把帽子别在头发上。五代五缟《中华古今注·钗子》:"钗子,盖古笄之遗象也,至秦穆公以象牙为之,敬王以玳瑁为之,始皇又金银作凤头,以玳瑁为脚,号曰凤钗。
      "钗与簪是有区别的,发簪作成一股,而发钗一般作成两股。   华胜,即花胜。古代妇女的一种花形首饰,通常制成花草的形状插于髻上或缀于额前。《释名·释首饰》:"华胜,华,象草木之华也;胜,言人形容正等,一人着之则胜,蔽发前为饰也。
      "《汉书·司马相如传下》:"?比话资状魇ざù狻?唐颜师古注;"胜,妇人之首饰也,汉代谓之华胜。"   2。 步摇   步摇,古代妇女附在簪钗上的一种首饰。《释名·释首饰》:"步摇上有垂珠,步则摇动也。"《后汉书·舆服志下》:"步摇以黄金为题。
      。。。。。"王先谦集解引陈祥道曰:"汉之步摇黄金为凤,下有邸,前有笄,缀五采玉,以垂下,行则动摇。"白居易在《长恨歌》中用:"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来形容杨贵妃。   古代妇女将头发绾成髻鬟,用簪钗固定,以免髻鬟松散坠落。古代的簪钗形式繁多,用石,竹,玉,骨,金,银等多种材料制成,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簪钗也有变化,从历代遗留下的款式多样的簪钗中可以看出其变化主要集中在簪首,常见的有:(1)圆顶形,簪身为圆柱体,顶端作球体或半球体,少数刻有旋纹;(2)花顶形,簪身与上相同,惟于顶端镂凿梅,莲,菊,桃等花纹;(3)耳挖形以金属或玉形成,簪身略扁,上端宽阔,至颈部明显收束,并朝正面弯转,形成耳挖,使一物具有两种功用;(4)如意形,簪身作圆形或扁形,簪身朝前弯转,呈如意头状;(5)动物形,簪首饰以飞禽走兽,常见的有龙,凤,麒麟,燕,雀及游鱼等。
         这些形状的发簪,发钗在各地的古墓中时有发现,例如:西安南郊惠家村唐大中二年(848年)墓出土双凤纹鎏金银钗,另有镂空穿枝菊花纹钗,形象丰美。广州皇帝岗唐代木椁墓出土金银首饰中有花鸟钗,花穗钗,缠枝钗,圆锥钗等,用模压,雕刻,剪凿等工艺做成,每式钗朵都是一式两件,花纹相同而方向相反,可知是左右分插的。
         唐代花钗:(1)斯德哥尔摩kempe氏藏(2)广州皇帝岗唐墓出土(3)唐代菊花纹钗(西安出土)(4)唐代双凤纹钗(西安出土)   安徽合肥西郊南唐保大年间墓出土一件金镶玉长28厘米的步摇,上端像双翅展开,镶着精琢玉片花饰,其下分垂珠玉串饰。
      另一件长18厘米,顶端有四蝶纷飞,下垂珠玉串饰的银步摇,制作都极精致   2. 3。 梳篦,钿花   篦,一种比梳子密的梳头工具。亦指用篦梳头剔除发垢。唐李贺《秦宫》诗:"鸾篦夺得不还人醉睡氍毹满堂月。"王琦汇解:"篦,所以去发垢,以竹为之,鸾篦必鸾形象之也。
      "   钿花,用金,银,玉,贝等做成的花朵状装饰品。明宋应星《天工开物·玉》:"凡玉器琢余碎,取入钿花用。"钟广言注:"钿花:用贵重物品做成花朵状的装饰品,如金钿,螺钿,宝钿,翠钿,玉钿等。"   中国自古便注重礼仪,人们对自己的仪容装饰十分重视,梳篦在古时是人手必备之物。
      尤其是妇女,几乎梳不离身,时间一久,便形成插梳的风气。   湖北江陵出土几件秦木质彩绘角抵图木篦,马蹄形,上绘三人作角抵戏。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西汉墓出土的梳篦是象牙制成的,均作马蹄形,长均8。8厘米,宽均5。9厘米,梳20齿,篦47齿,细密均匀。
      在山东临沂银雀山和湖北江陵纪南城出土的西汉木梳,背平直,上面有四个装饰纽。湖南长沙南门纸圆冲唐墓出土铜梳已残,背上有清晰的纹饰,作双鸟徘徊旋飞。河南陕县庙底沟出土了精美的骨梳   簪钗是用来绾住头发的,而花钿直接插入绾好的发髻起装饰的作用。
         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早在四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便有插梳的习惯。当时,虽不完全是为了装饰(有的和宗教,葬俗有关),但却是后世插梳习俗的源流。   春秋以前的梳子,不论形制多么复杂,装饰多么考究,它们的外形特征基本一致,都是直竖形,梳把较高,横面较窄,很少作方形或扁平的。
         从战国到魏晋南北朝,梳篦的材料一直以竹木为主,尤以木料最常见。梳篦的造型多上圆下方形似马蹄。   自魏晋在妇女头上流行插梳之风,至唐更盛,这种梳篦常用金,银,玉,犀等高贵材料制作,插戴方法在唐代的绘画如张萱的《捣练图》,周肪《纨扇仕女图》及敦煌莫高窟唐代供养人壁画中均能看到。
      元稹在《恨妆成》中描写:"满头行小梳,当面施圆靥。"王建的《宫词》中也有"归来别施一头梳"的描写,这些正说明这种插梳的风尚。   隋唐五代的梳篦,多作成梯形,高度明显降低,其质料及装饰视用途而别。宋朝以后,梳子的形状趋于扁平,一般多作成半月形。
      明清时期的梳篦样式,基本保持宋制。   4.结语   从古代妇女的头饰中可以看到当时社会发展的经济状况,经济越发达,妇女们所佩戴的头饰越多,制作的也越为精巧,复杂。妇女们佩戴头饰也是有身份地位的讲究的,不同地位的人在不同场合所佩戴的头饰不一。
      这点从《后汉书·舆服志》中可以看出,其中太皇太后,皇太后入庙时所佩戴的首饰:"簪以瑇瑁为?`,长一尺,端为华胜,上为凤皇爵,以翡翠为毛羽,下有白珠,垂黄金镊。左右一横簪之,以安蔮结。诸簪珥皆同制,其?`有等级焉。"   "皇后谒庙服假结,步摇,簪珥。
      步摇以黄金为题,贯白珠为桂枝相缪,一爵九等,熊,虎,赤罴,天鹿,辟邪,南山丰大特六兽,诗所谓‘副笄六珈’者。诸爵兽皆以翡翠为毛羽。金题,白珠璫绕,以翡翠为华云。""公,卿,列侯,中两千石,二千石夫人,绀缯蔮,黄金龙首衔白珠,鱼须?`,长一尺,为簪珥。
      "《旧唐书·舆服志》中也有记载:"武德令,皇后服有纬衣,鞠衣,钿钗礼衣三等。纬衣,首   饰花十二树,并两博鬓。。。。。。钿钗礼衣,十二钿。。。。。。;皇太子妃服,首饰花九树,。。。。。。细钗礼衣,九钿。。。。。。;内外命妇服花钗,翟衣青质,第一品花钿九树,翟九等。
      第二品花钿八树,翟八等。第三品花钿七树,翟七等。第四品花钿六树,翟六等。第五品花钿五树,翟五等。钿钗礼衣,。。。。。。第一品九钿,第二品八钿,第三品七钿,第四品六钿,第五品五钿。。。。。。。"   古代妇女的头饰是古代文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文明传承过程中我们汲取了很多,也舍弃了很多,在有着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崇尚简洁的人们已不再佩戴象古代那样华丽且形式复杂多样的头饰,但是簪,钗等头饰并没有消失,它们被简化了。
      在日常生活中还是经常可以看到女子用简单,大方的簪钗来绾头发。希望簪钗作为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继续发展与传承下去,中华文明这个璀璨的皇冠上不可缺少这样一颗闪耀的珍珠 。

    一***

    2010-04-21 16:27:58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