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中国的单兵武器发展如何?

首页

中国的单兵武器发展如何?

同上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5-06-29 13:05:52
      前不久看了CCTV7的军事报道,播出的是我北京军区某老红军部队加大主战新装备训练力度的相关报道,放了该部队步坦协同作战演习的镜头: 几辆59式,几辆86步战车,一些士兵散落其中,匀速前移。坦克的老旧就不说了,该装步连士兵头戴GK80钢盔(大部分一手拿武器,一手不断去扶着前后乱晃的钢盔),老式弹夹袋+左肩右挎帆布包+右肩左挎手榴弹袋+右肩左挎水壶,腰间武装带一扎,脚穿低腰胶鞋,腿口扎紧,手提81-1徒步冲向敌阵地,随后部队主官在镜头前大谈科技练兵,看看他背后那些身上挂着好几条带子好象五花大绑的解放军士兵,实在让人找不到一点科技练兵的味道,似乎他们的单兵装备和20多年前越战时期并没有多大不同 。
       单兵装备,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却是关系到战场上一个最小单元――步兵切身利益的大问题,毫不客气的说,现在的解放军的单兵装备(枪械不算)连二战时期美军的单兵装备都不如(当时美军装具已经实现了初步的整合化,而解放军现在仍是分件单挂)!现在已经21世纪了,再也不是那个光靠敢打敢拼就能赢得战争胜利的时代了,那些忽视单兵切身利益的思想已经大大落伍了!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中国单兵装备之痛。
       一、首先说说迷彩服, 迷彩服是作训服的一种基本类型,由绿、黄、茶、黑等颜色组成不规则图案的一种新式保护色。迷彩服要求它的反射光波与周围景物反射的光波大致相同,不仅能迷惑敌人的目力侦察,还能对付红外侦察,使敌人现代化侦视仪器难以捕捉目标。
      迷彩服最早是作为伪装服出现的,希特勒的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首先使用了迷彩服,为“三色迷彩服”。德军的迷彩服在实战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后来各国军队纷纷仿效,并对迷彩的颜色和斑块的形状进行研究改进。60年代以后新研制的迷彩服采用合成化学纤维制成,不仅在防可见光侦察方面比原先的棉布材料优越,而且由于在色彩染料中掺进了特殊的化学物质,使迷彩服的红外光反射能力与周围景物的反射能力大体相似,因而具有了一定的防红外光侦察的伪装效果。
       遗憾的是,直到80年代,我们的解放军仍然没有大批装备迷彩服,在中越战争中,参加战斗的部队依然穿着20世纪60年代研制的“国防绿”军服,无法很好地满足战场环境的需要。为了满足前线战士需要,以英国五色迷彩和韩国块状迷彩为蓝本,小规模生产了一批配发侦察兵等精锐作战力量。
      但效果并不明显,随后,仿照美军的M81式林地迷彩,研制出了解放军历史上第一种制式迷彩服――87式迷彩服,并在1989年开始陆续装备部队。 总的来说,87迷彩服仍然是只解决了有无问题,但其性能在大规模配发时已经落后,设计版型不好,散热性差等。
      最重要的缺陷是防红外侦察性能不好,为解决此问题,随后又推出了97式迷彩服,并配发驻港部队,但此款迷彩仍没有解决耐磨性差,布料不够结实,散热性差等缺点,部队普遍反映感觉比较闷。 再看看同时期的美军迷彩,2002年美军开始配发数码迷彩,这种迷彩图案设计时充分利用了视觉生理学,充分考虑到环境变化的因素。
      从近距离看,数码迷彩服的图案类似构成图像的最小单位――像素;从远处看时,这种迷彩图案又能轻易融入各种不同的背景之中,使肉眼难以发现。现在装备美军的数码迷彩服有林地数码迷彩和沙漠数码迷彩两种,均由混纺料制成(50%棉布+50%尼龙)。这种布料的特点是不用熨烫,适合懒人穿。
      在臂部增加了一个兜;胸兜采用魔术贴封口;袖扣由明扣改为暗扣,避免勾挂东西;肘、膝及臀部等易磨损部位的加固层和布料之间留有填充护垫的空间;胸兜和名条均向内倾斜,类似于二战中的M42伞兵服和越战时的热带作战服。可以看出,美军迷彩在充分利用高科技的前提下人性化了许多,充分考虑了战场长士兵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体现了其研究人员的严谨作风。
       广大中国军队配发的迷彩大多是夹克式,说实话夹克式迷彩服上衣的确不适应训练、作战的需要,系了武?带后整个人跟个葫芦似的,有损军容,而且在前后做动作时“露肉”,出水后兜水,而且夹克比较封闭,打湿后不易干。总之,我军的军服设计中十分缺乏人性化,没有真正为军人提供最适合的军服。
      个人觉得后勤的设计师们应该亲自体会一下军人的生活和战斗需要,不要再搞一些让军人无奈的设计。 上次在后勤装备展上看到了我军的新式迷彩,从单调的夹克式发展到现在的派克式、短风衣、披风等多种款式,能够满足多兵种、多种季节、多种环境下使用的需要,特别是其布料,充分利用了高科技, 防水透气涂层,放到自来水下冲都不会漏水,但是汗却可以排出来,有人造皮肤功能,寒区版的还有抓绒内担,可以防止冷风侵入,又不影响排汗。
      听起来倒是不错,不过一打听,面料就值300多,顿时泄气,很难想象一向提倡艰苦朴素的我军高层会舍得在基层大批装备这种迷彩服。没办法,钱,中国军队永远的痛。 另外说一点,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现在有很多国家的制式军服均为中国生产,而中国军服却差的不行,实在是一种黑色幽默。
       二,再说说我军携行具 单兵携行具是单兵携带装备、物品时使用的工具。因为单兵的负荷量将直接影响其作战效能和持久能力,所以世界军事强国一直非常重视单兵携行具的发展,依据人机工程学原理不断改进单兵携行方式,使负荷在人体上的分布更趋合理。早在1945年美国就有了制式单兵携行具――M1945式携行具。
      此后,美国又先后为士兵配发了M1956、M1972、XM80等携行具。目前美军的标准单兵携行具是通用轻型单兵携行具,简称“阿利斯”(ALICE)系统,具有装取迅速、携行舒适、耐磨性好、伪装性强等优点。该携行具曾伴随美军士兵参加过海湾战争、阿富汗反恐怖战争与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受到参战士兵的好评。
      与美军一样,英、法、德、日、俄等国家也为本国土兵配发了各具特色的单兵携行具。 那么,我军的单兵携行具发展状况如何呢? 建国以来很长时间内,甚至现在的很多中国部队,都没有自己的携行具,对装具的携带仍处在“分件单挂”水平上。生活携行具其实就是打被包,当过兵的朋友都不会忘记自己新兵训练紧急集合时打背包的荒张,被子,褥子,一件备用作训服都要打进去,鼓鼓囔囔不说,还需要很高的技巧,打松了一跑就散,而且打出来的被包对重量的分配极端不合理,被包带又太窄,经常勒住肩部血管,压迫神经,时间长了整条胳膊都是麻的,致使很多士兵谈紧急集合而色变。
      分件单挂的战斗携行具更是噩梦,“分件单挂”说白了就是“绳捆带绑”,将所有需要携带的物品全部挂上就完了。下面我介绍一下我军一个普通步兵拉动时穿戴装具的过程。 第一步背手榴弹袋(内装4枚手榴弹),左肩右胁;第二步背挎包,右肩左胁;第三步扎腰带;第四步披子弹袋(胸挂式弹药携行具,俗称胸罩,肚兜);第五步背防毒面具,左肩右斜;第六步背水壶,右肩左斜;第七步背背包,雨衣、大衣扎于背包上端,干粮袋捆于背包两侧,工兵锹或镐竖插于背包背面中央;第八步背枪。
      这样一套下来士兵就完全处在“五花大绑”之中了。有人数过,绑在战士身上的带子至少有十几条,如背包带、手榴弹兜背带、胸挂式弹药携行具背带、挎包带、水壶带、枪带……这些带子不但互相干扰,而且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就连喝口水也要把所有的带子都重新调一遍。
      因此,当战士们身上挂满各式零碎后,别说训练作战,就是长途行军也会疲惫不堪。 到了90年代,这种问题逐渐被上级重视,于是经过多次论证和综合分析,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终于在1991年研制出我军第一代组合式单兵携行具――91式单兵携行具,并装备部队使用。
       这种携行具由战斗携行具和生活携行具两部分组成。 战斗携行具又包括弹药携行具和作训包。弹药携行具由两个前片和两个后片组成,前后片通过侧面交叉的圆绳带及肩部两个肩带相互连接。前片设有4个7。62毫米56/81自动步枪弹匣包,后片则有4个手榴弹袋和1个水壶套。
      使用时,首先穿好弹药携行具,扣好胸扣,然后利用两侧的松紧调节绳调整胸围,用肩带调节长短。作训包采用双肩背形式,里面有分隔布,使物品摆放有序。在包的前面附设有一个小袋,左右两侧各有一个耳囊。通常情况下,作训包里可以装一把折叠军锹、一副防毒面具、一日份的单兵野战食品、急救包及水壶。
      作训包的携行方式有两种:双肩背或是和生活携行具组合背负。 生活携行具其实就是一个大号背囊,分为寒区背囊和温区背囊两种。背囊上下设有开口,便于取放物品,上开口处缝有用于调节容量的尼龙绸加长袋。在背囊两侧附有耳囊、水壶袋和防毒面具袋。需要说明的是,背囊的总容量很有意思,温区为60升+10升,寒区为79升+10升。
      为什么呢?因为上面的那个尼龙绸加长袋可以根据需要多放出10升空间,不用时再收回去。按照规定,背囊内放大衣、被子和备用服装;两个耳囊装鞋及个人生活用品;下面的两个侧袋放防毒面具和水壶。金属内背架是这种背囊的一大特色。内背架可以增加背部的刚性,有利于背部力的传递和重心平衡,使重量在人体上均匀分布,降低了对人体呼吸和肺功能的限制。
      此外,背囊与人体之间还设有两条背垫,使背囊与人体保持一定距离,便于通风透气。 可以说,91式单兵携行具从根本上改变了解放军单兵携行的“分件单挂”、“绳捆带绑”的落后方式,标志着中国军队的单兵携行具跨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不过,与外军同时期的单兵携行具相比,91式单兵携行具仍存在不少缺点,如:正面不能调节;扣环容易松动;水壶袋设计不合理,只要靠墙坐着或躺下就会硌腰,而且只能装下老式水壶。
      而且对重量的分配没有考虑人的身高,个子大的士兵经常被磨破肩头溃疡。 但是,虽然有了这种携行具,但广大解放军仍然在忙于整天打背包,而携行具整整齐齐码在储藏室中,美其名曰整齐划一,这不能不让人疑惑:携行具到底是为了作战训练用还是为了摆起来好看用?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军队编制庞大,有世界上人数最多的陆军。
      虽然建国以来已经进行了多次裁军,尤其是近二十年来,我军精简整编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止,从1985年到1988年,解放军共精减了100万人;1997到1999年,又精减部队员额50万人,但我国依然还有二百五十多万军队,是世界上陆军人数最多的国家。如此庞大的军队,必然会耗费大量的国家开支。
       今年中国的军费大约是300亿美圆,数额应该不算少了,可以排到世界的前7名了。但是因为中国军队人数庞大。平均每个士兵的花费就非常少了,或者说少的可怜了。现在拿英国和中国比比,中英两国国防开支大体相等,但是英国军队只有不到28万数量大约是中国的十分之一,(排除物价干扰)这就意味着每个英国兵的武器装备质量大约是中国单兵质量的十倍。
      这也是英国在伊拉克战争时伤亡较小的原因之一,千万不要说这不是英军伤亡下的原因,因为各位都清楚,如果把中国军队顶上去和美国一块打伊拉克,中国的伤亡肯定不是这个数了。 随着机械化和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传统的人海战术被证明已经越来越落伍了。伊拉克战争中,美国一个数字化师就可以轻松击溃伊拉克的大量部队。
      尤其是在海陆空联合打击下,共和国卫队几乎还没来得及还手就被打败了,一下就从人间蒸发了。如果在现在战争中还希望单以人海战术取胜的话简直是做梦。一两颗集束武器就可以搞定大批集结的人员和装备。所以保证军队战斗力来打赢非人力密集型战争就非常重要了。因为中国军队人数太多,一旦经常更新装备必然会给国民经济增加负担,但如果不更新装备,军队就形成不了战斗力。
      因此加快裁军就变得非常重要了。 从高中到大学,经历了几次的军训,总体感觉就是那些部队的装备实在太次了,每个单兵只配备一只步枪。多半还是五十年代老式步枪,一个背囊和少数必须品,总体感觉也就是二战时的装备水平。士兵普遍说平时摸枪的机会很少,一年也没多少实弹训练的机会,我真的不敢相信这几只部队能有多少战斗力,虽然他们只是一些杂牌的卫戍部队,但毕竟是军人,如果82空降师来了,即使中国战士再骁勇,也是很难抵挡的。
      这些部队与其留着做样子,还不如裁撤掉来节约经费。 还有军队总人数取决于1国家综合能力,2国土的幅员,3国家军事战略,4军队的信息化和机械化程度。我国虽然GDP很高,但人均很好,因此国力不能算很强,留那么多军队的确是负担。我国虽然幅员辽阔,但和我国同样面积的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军队数量都在我国一半以下,还有就是和俄罗斯比比,俄罗斯的国土是中国的两倍多,可军队数量还不到中国的一半呢,难道俄罗斯周围就没有敌对国么?这些证明我国裁军还是有很大空间的。
      关于国家的战略,我国暂时还没能力或有打算去进攻别国,因此不需要那么多的军队 ,尤其我国不在海外驻军,这就减少了兵员需求。经过军队的几次装备更新,我军机械化和信息化的程度大大的提高了,现在我国完全有能力在短时间内,用铁路和空运把军队集中到一线去,这样就可以减少部署在边境等一线的军队数量。
      在遇到突发情况时完全能集结军队顶上去,如果能加快我军信息化和机械化程度,军队人数完全能再减少一半。 关于台海可能出现的危机,虽然我军人数占优势,但不可能一下子把一百多万人投到台湾去,那么个小岛也装不下那么多人,就算送上去,也得先在人数不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夺下登陆场。
      但是这么多人上去了,如果不能速胜,补给都成了军队的问题。所以最多也就只能有40万左右上去作战,从台湾正面的两个军区各出一个兵团。北方的军区再出动几个精锐军,人数就可以达到40万了。如果在质量上有保障,一支精锐部队直接攻入台军腹地,完全可以瓦解对方士气和抵抗意识,从而速战速决。
       伊拉克战争时,美军虽然人数占劣势,但是装备上占绝对的优势,在海空军配合下,数字化师长驱直入,伊拉克军队根本无法抵挡,这种惊人的推进速度还是在美军为了减少伤亡的情况下。如果换成中国使用这些装备,速度一定更快。 再从我军的机构和编制上看,领导层机构众多,官员编制臃肿,在指挥时,肯定会有问题。
      所以完全可以精简这些。还有卫戍部队,部分可以转到武警序列里,多余的裁撤掉,分离科研单位等部门出军队序列。根据中国军队的现状,军队总人数完全可以裁到150万以下,这样可以节约出大批的经费来。部分可以用于军事科研,部分可以用于加快军队现代化建设。
      关于裁军后面临的安全问题,中国完全可以加强预备役建设来弥补不足。 因为长期的差距和国力的束缚,中国军队装备短期还会和世界强国有较大的差距。但我国周边地区的热点很多,如南海东海的油田、钓鱼岛、台海地区等等。如果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很难应付突发事件。
      因此,我军因在裁军的同时,加强王牌部队建设,直接在一小区域内,组建一只三军精锐快速反应部队,人数10万左右即可,海陆空军和电战部队都要加入其中,达到联合作战的目的。如果集中建设这一只联合部队,一旦部队成军。不但能保证它的战斗力可以和强国军队抗衡,而且还可以试验我军新式武器和战法,作为我军的撒手锏应对周围危机,在可能的台海冲突中,这只部队也完全能担当前锋的作用,对周围国家也是一种战略威慑。
      

    助***

    2005-06-29 13:05:52

其他答案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