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十三经刻石碑所刻得十三经包括哪些经传?

首页

十三经刻石碑所刻得十三经包括哪些经传?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9-05-18 21:52:18
      国子监内有十三经刻石碑共190座,原置放于东西六堂,县位于国子监与孔庙的夹道之内。石碑上所刻的十三经包括:《周易》、  《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孟子〉、〈尔雅〉,共63万余字。
      经书由蒋衡花费十二年的时间书写而成。乾隆皇帝命和珅为主刘墉为副安排考订蒋衡所书的经书并动工刻石。这部十三经刻石成于乾隆年间,故又被称为“乾隆石经”。 十三经刻石-简介   十三经刻石原置于国子监六堂之前,以为师生学习研讨之用,后因国子监翻修改陈于国子监与孔庙之间的夹道内。
      国子监内有十三经刻石碑共190座,国子监第一任祭酒是元代著名理学家许衡,当时有学生200余人。在这里学习的学生叫“监生”,大致有三种来源:一是从全国各地秀才中选拔的正途监生,到此作进一步深造;二是外国留学生,大致来自高丽、逞逻、交趾、俄罗斯等;三是“捐监”,挂名监生,只要交足银子,就能领取“监照”,算是监生。
       十三经刻石-《十三经》的由来   “经“的本义,乃“编丝缀属之称,……以竹简为书,亦编丝追属也”,(掌太炎:《国故论衡·文学总略》)。盖经之义,取象治丝。纵丝为经,横丝为纬;引申之则为组织之义。……后世以降,以六经为先王之典也,乃训经为“法”,又以六经为尽人所共习也,乃训经为“常”。
         古代典籍常由熟牛皮绳贯穿竹简而成,形制颇似纵横交织的纺织物,“韦编三绝”成语故事重中的“韦编”就是这种竹简书。在战国时代,不仅儒家典籍,其他各家各派的著作,也都称“经”。墨有《墨经》,道有《道经》,法有《法经》。武帝以后,儒学独尊,地位超乎众学之上,儒家典籍“五经”成为治国之法,人伦之常,“经”便从此成为儒家典籍的特称。
         “经”的内容起初仅限于孔子删定的“六经”,即《诗经》,《书经》、《礼经》、《乐经》、《易经》、《春秋经》。到汉武帝时,《乐经》已经佚失,故武帝只立了五经博士。汉代提倡“以孝治天下”,所以到东汉,又增加了《孝经》和《论语》,合称“七经”。
      以后到唐代,《礼经》一分为三,成为《仪礼》,《周礼》、《礼记》。三部解释《春秋经》的“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也升格为“经”,这样加上原有的《诗经》,《书经》、《易经》,合称“九经”。宋代以后,“九经”又增添《论语》,《孝经》、《孟子》、《尔雅》,合称“十三经”。
       《十三经》的内容   《十三经》是儒家学派的十三部经典著作。   十三经刻石   《周易》,十三经之首,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易传》是对《易经》的解释。最初为占卜之书,后世对其不断的阐述说明,逐渐演变成一部无所不包的哲理性典籍。
         《尚书》是中国历史典籍中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关于夏商周三代。   《诗经》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风,160篇,大部分是民歌;雅,105篇,多为贵族文人所作的正乐;颂,40篇,是王侯祭祀宗庙时用的午乐。
         《周礼》记载的是官制体系。   《仪礼》以“士”的日常礼仪为主,反映了古代贵族生活中吉礼、凶礼、宾礼、嘉礼四个方面的各种礼仪规范。   《礼记》是对《仪礼》的补充。   《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春秋》三传之一,是我国编年史的初祖,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至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共243年中,周朝和各诸侯之间的大事。
         《春秋-公羊传》不讲历史,而是对《春秋》所记史实进行褒贬评论。   《春秋-?b梁传》也是一部对《春秋》所述史实进行评价的著作。   《论语》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典籍。   《孟子》主张的核心是“仁政”。   《孝经》儒家伦理思想。
         《尔雅》对古代文献中的词语做出解释。 。

    撕***

    2009-05-18 21:52:18

其他答案

    2009-05-28 10:00:34
  • 国子监内有十三经刻石碑共190座,原置放于东西六堂,县位于国子监与孔庙的夹道之内。石碑上所刻的十三经包括:《周易》、 《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孟子〉、〈尔雅〉,共63万余字。

    a***

    2009-05-28 10:00:34

  • 2009-05-24 23:31:08
  •   
    国子监内有十三经刻石碑共190座,原置放于东西六堂,县位于国子监与孔庙的夹道之内。石碑上所刻的十三经包括:《周易》
    《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孟子〉、〈尔雅〉,共63万余字。
       经书由蒋衡花费十二年的时间书写而成。乾隆皇帝命和珅为主刘墉为副安排考订蒋衡所书的经书并动工刻石。这部十三经刻石成于乾隆年间,故又被称为“乾隆石经”十三经刻石 。 国子监第一任祭酒是元代著名理学家许衡,当时有学生200余人。在这里学习的学生叫“监生”,大致有三种来源:一是从全国各地秀才中选拔的正途监生,到此作进一步深造;二是外国留学生,大致来自高丽、逞逻、交趾、俄罗斯等;三是“捐监”,挂名监生,只要交足银子,就能领取“监照”,算是监生。
       国子监祭酒,中国清朝中央政府官职之一,品等为从四品。该官职隶属于清朝最高学府:国子监。 主要任务为掌大学之法与教学考试,其上为监事大臣,辖下有监丞等辅佐官职。1910年代,清朝灭亡后,该官职废除。 名著《红楼梦》一书中,金陵十二钗之一李纨的父亲就曾经是国子监祭酒。
       “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 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唐代的韩愈、明代的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事》的作者)都曾任过国子监祭酒。
       古代祭祀礼仪有一种叫浇奠祭祀,就是举起酒杯、向天祝祷、洒酒于地;执行这个礼仪的人叫祭酒。 国子监是当时国立最高学府,传授儒家思想,其中最重要的礼仪就是祭祀,所以国子监的主管被命名为祭酒。    《周易》,十三经之首,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易传》是对《易经》的解释。
      最初为占卜之书,后世对其不断的阐述说明,逐渐演变成一部无所不包的哲理性典籍。 《尚书》是中国历史典籍中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关于夏商周三代。    《诗经》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风,160篇,大部分是民歌;雅,105篇,多为贵族文人所作的正乐;颂,40篇,是王侯祭祀宗庙时用的午乐。    《周礼》记载的是官制体系。    《仪礼》以“士”的日常礼仪为主,反映了古代贵族生活中吉礼、凶礼、宾礼、嘉礼四个方面的各种礼仪规范。
          《礼记》是对《仪礼》的补充。    《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春秋》三传之一,是我国编年史的初祖,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至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共243年中,周朝和各诸侯之间的大事。    《春秋-公羊传》不讲历史,而是对《春秋》所记史实进行褒贬评论。
          《春秋-?b梁传》也是一部对《春秋》所述史实进行评价的著作。    《论语》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典籍。    《孟子》主张的核心是“仁政”。    《孝经》儒家伦理思想。    。

    才***

    2009-05-24 23:31:08

  • 2009-05-19 13:07:25
  •   十三经刻石石碑上所刻的十三经包括:《周易》、十三经石碑《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孟子》、《尔雅》,共63万余字。
    十三经刻石石碑始刻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毕工于五十九年(1794年),故称“乾隆石经”或“清石经”。
      经书由蒋衡花费十二年的时间书写而成。一体真书,始写于雍正四年(1726年),写成于乾隆二年(1737年),乾隆五年时呈献高宗皇帝,贮于懋勤殿中,过50年始命刊刻。乾隆皇帝命和珅为主刘墉为副安排考订蒋衡所书的经书并动工刻石。 《石刻十三经》碑,中国最后一部官刻儒家石经。
      中国仅有的一部最完整的十三经刻石。位于东城区孔庙西侧夹道。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动工刻石,乾隆五十九年刻成。原立于国子监六堂。1956年国子监辟为首都图书馆馆址,《石刻十三经》碑群被迁出六堂,置于国子监与孔庙之间的夹道里,后加盖屋顶,对外开放。
      ①碑石。经文碑189通,共63万余字。其中《周易》6通,《尚书》8通,《诗经》13通,《周礼》15通,《仪礼》17通,《礼记》28通,《春秋左氏传》60通,《春秋公羊传》12通,《春秋谷粱传》11通,《论语》5通,《孝经》1通,《尔雅》3通,《孟子》10通。
      碑制均为圆首方座,高305厘米,宽106厘米,厚31。5厘米,额篆书:《乾隆御定石经之碑》。碑文楷书,两面刻,每面分6截写。乾隆《刊石经谕旨碑》1座,形制同经文碑。乾隆《石刻蒋衡书十三经碑序》碑2通,满、汉文各1通,额篆书《乾隆御制石刻蒋衡书十三经于辟雍序》,首题《石刻蒋衡书十三经于辟雍序》。
      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书。②相关碑刻。乾隆帝《说经文碑》16通,高405厘米,宽136厘米,厚45厘米,方首方座,额篆书:《乾隆御制说经之文》。石刻《蒋衡写经图》,高110厘米,宽41厘米,线刻人物画,标题为冯敏昌隶书《蒋湘帆先生写经图》,图后有蒋衡行书七绝2首,署名“拙老人”。
       十三经刻石 : 《周易》,十三经之首,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易传》是对《易经》的解释。最初为占卜之书,后世对其不断的阐述说明,逐渐演变成一部无所不包的哲理性典籍。 《尚书》是中国历史典籍中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关于夏商周三代。
          《诗经》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风,160篇,大部分是民歌;雅,105篇,多为贵族文人所作的正乐;颂,40篇,是王侯祭祀宗庙时用的午乐。    《周礼》记载的是官制体系。
          《仪礼》以“士”的日常礼仪为主,反映了古代贵族生活中吉礼、凶礼、宾礼、嘉礼四个方面的各种礼仪规范。    《礼记》是对《仪礼》的补充。    《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春秋》三传之一,是我国编年史的初祖,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至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共243年中,周朝和各诸侯之间的大事。
          《春秋-公羊传》不讲历史,而是对《春秋》所记史实进行褒贬评论。    《春秋-?b梁传》也是一部对《春秋》所述史实进行评价的著作。    《论语》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典籍。    《孟子》主张的核心是“仁政”。
          《孝经》儒家伦理思想。    《尔雅》对古代文献中的词语做出解释。 。

    s***

    2009-05-19 13:07:25

  • 2009-05-19 09:08:26
  •   十三经刻石-简介
      十三经刻石原置于国子监六堂之前,以为师生学习研讨之用,后因国子监翻修改陈于国子监与孔庙之间的夹道内。国子监内有十三经刻石碑共190座,国子监第一任祭酒是元代著名理学家许衡,当时有学生200余人。在这里学习的学生叫“监生”,大致有三种来源:一是从全国各地秀才中选拔的正途监生,到此作进一步深造;二是外国留学生,大致来自高丽、逞逻、交趾、俄罗斯等;三是“捐监”,挂名监生,只要交足银子,就能领取“监照”,算是监生。
       十三经刻石-《十三经》的由来   “经“的本义,乃“编丝缀属之称,……以竹简为书,亦编丝追属也”,(掌太炎:《国故论衡·文学总略》)。盖经之义,取象治丝。纵丝为经,横丝为纬;引申之则为组织之义。……后世以降,以六经为先王之典也,乃训经为“法”,又以六经为尽人所共习也,乃训经为“常”。
         古代典籍常由熟牛皮绳贯穿竹简而成,形制颇似纵横交织的纺织物,“韦编三绝”成语故事重中的“韦编”就是这种竹简书。在战国时代,不仅儒家典籍,其他各家各派的著作,也都称“经”。墨有《墨经》,道有《道经》,法有《法经》。武帝以后,儒学独尊,地位超乎众学之上,儒家典籍“五经”成为治国之法,人伦之常,“经”便从此成为儒家典籍的特称。
         “经”的内容起初仅限于孔子删定的“六经”,即《诗经》,《书经》、《礼经》、《乐经》、《易经》、《春秋经》。到汉武帝时,《乐经》已经佚失,故武帝只立了五经博士。汉代提倡“以孝治天下”,所以到东汉,又增加了《孝经》和《论语》,合称“七经”。
      以后到唐代,《礼经》一分为三,成为《仪礼》,《周礼》、《礼记》。三部解释《春秋经》的“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也升格为“经”,这样加上原有的《诗经》,《书经》、《易经》,合称“九经”。宋代以后,“九经”又增添《论语》,《孝经》、《孟子》、《尔雅》,合称“十三经”。
       《十三经》的内容   《十三经》是儒家学派的十三部经典著作。   十三经刻石   《周易》,十三经之首,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易传》是对《易经》的解释。最初为占卜之书,后世对其不断的阐述说明,逐渐演变成一部无所不包的哲理性典籍。
         《尚书》是中国历史典籍中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关于夏商周三代。   《诗经》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风,160篇,大部分是民歌;雅,105篇,多为贵族文人所作的正乐;颂,40篇,是王侯祭祀宗庙时用的午乐。
         《周礼》记载的是官制体系。   《仪礼》以“士”的日常礼仪为主,反映了古代贵族生活中吉礼、凶礼、宾礼、嘉礼四个方面的各种礼仪规范。   《礼记》是对《仪礼》的补充。   《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春秋》三传之一,是我国编年史的初祖,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至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共243年中,周朝和各诸侯之间的大事。
         《春秋-公羊传》不讲历史,而是对《春秋》所记史实进行褒贬评论。   《春秋-?b梁传》也是一部对《春秋》所述史实进行评价的著作。   《论语》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典籍。   《孟子》主张的核心是“仁政”。   《孝经》儒家伦理思想。
         《尔雅》对古代文献中的词语做出解释。 。

    l***

    2009-05-19 09:08:26

  • 2009-05-19 07:38:10
  •   十三经刻石石碑上所刻的十三经包括:《周易》、十三经石碑《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孟子》、《尔雅》,共63万余字。
    《周易》,十三经之首,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易传》是对《易经》的解释。
      最初为占卜之书,后世对其不断的阐述说明,逐渐演变成一部无所不包的哲理性典籍。   《尚书》是中国历史典籍中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关于夏商周三代。   《诗经》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
      风,160篇,大部分是民歌;雅,105篇,多为贵族文人所作的正乐;颂,40篇,是王侯祭祀宗庙时用的午乐。   《周礼》记载的是官制体系。   《仪礼》以“士”的日常礼仪为主,反映了古代贵族生活中吉礼、凶礼、宾礼、嘉礼四个方面的各种礼仪规范。
         《礼记》是对《仪礼》的补充。   《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春秋》三传之一,是我国编年史的初祖,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至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共243年中,周朝和各诸侯之间的大事。   《春秋-公羊传》不讲历史,而是对《春秋》所记史实进行褒贬评论。
         《春秋-?b梁传》也是一部对《春秋》所述史实进行评价的著作。   《论语》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典籍。   《孟子》主张的核心是“仁政”。   《孝经》儒家伦理思想。   《尔雅》对古代文献中的词语做出解释。

    1***

    2009-05-19 07:38:10

  • 2009-05-18 22:13:44
  •    石碑上所刻的十三经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孟子〉、〈尔雅〉,共63万余字。经书由蒋衡花费十二年的时间书写而成。乾隆皇帝命和珅为主刘墉为副安排考订蒋衡所书的经书并动工刻石。这部十三经刻石成于乾隆年间,故又被称为“乾隆石经”

    1***

    2009-05-18 22:13:44

  • 2009-05-18 21:57:59
  •  国子监内有十三经刻石碑共190座,原置放于东西六堂,县位于国子监与孔庙的夹道之内。石碑上所刻的十三经包括:《周易》、  《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孟子〉、〈尔雅〉,共63万余字。经书由蒋衡花费十二年的时间书写而成。乾隆皇帝命和珅为主刘墉为副安排考订蒋衡所书的经书并动工刻石。这部十三经刻石成于乾隆年间,故又被称为“乾隆石经”。
      国子监第一任祭酒是元代著名理学家许衡,当时有学生200余人。在这里学习的学生叫“监生”,大致有三种来源:一是从全国各地秀才中选拔的正途监生,到此作进一步深造;二是外国留学生,大致来自高丽、逞逻、交趾、俄罗斯等;三是“捐监”,挂名监生,只要交足银子,就能领取“监照”,算是监生。
    

    唯***

    2009-05-18 21:57:59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度假旅游 相关知识

  • 吃喝玩乐
  • 娱乐休闲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