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关于中东战争的问题

首页

关于中东战争的问题

    中东战争有多少次,分别是什么时候,前因后过又是什么?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9-02-12 14:07:05
      中东战争(Middle East,Wars of) 
      中东,是西方国家对西亚和北非的埃及等离欧洲较近的东方国家的习惯称呼。
      所谓“中东战争”是指1948~1982年间,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在中东地区进行的大规模战争,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
      阿拉伯国家是指阿拉伯民族占大多数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北部的中东地区。以色列是犹太人建立的国家。阿拉伯世界和以色列的争端 由来已久。历史上,阿拉伯民族和犹太民族都曾在巴勒斯坦地区(位于地中海、死海、约旦河之间)建立过国家。公元前30世纪,原在阿拉伯半岛的迦南人迁至巴勒斯坦沿海和平原地 区定居。
      公元前13世纪,犹太人的祖先祖先希伯莱人征服迦南人,在巴勒斯坦建立希伯莱王国。此后,巴勒斯坦先后被波斯帝国、希腊、罗马和土耳其等外来民族征服,犹太人被迫流 落到世界各地。   犹太人居留城市,并从事经商事业,大量敛聚财富。犹太人有坚定的宗教信仰,愈流浪信仰弥笃,至今犹太正教仍是全世界最保守的宗教之一。
      188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俄国人怒而屠杀犹太人,19世纪末,大批犹太人陆续移居巴勒斯坦,这是犹太人第一次向巴勒斯坦大量移民。1897年,第一次全世界犹太人大会在瑞士巴塞尔召开,由西奥多·赫茨尔(Herzl, Theodor)当选主席,开始从事锡安主义(又称犹太复国主义;Zionism),准备复国,建国的地点选定在犹太人的故乡巴勒斯坦。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外交部长詹姆士·贝尔福(James Balfour)于1917年发表了《贝福尔宣言》:“英国政府乐于见到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新的国家,并且将尽一切努力协助达成这个目标;我们明白这不应影响巴勒斯坦非犹太人之民权与宗教信仰,以及其他国家之犹太人的权利与政治地位。
      ”,在支援犹太人复国,由于美国本土有数以百万计的犹太人,美国总统威尔逊表示支持《贝福尔宣言》,战争结束后,英国顺利接管奥斯曼帝国,有大量的犹太人,尤其是东欧的犹太人涌入巴勒斯坦。1930年代纳粹迫害犹太人时,移民更是激增。大量的移民潮,对当地阿拉伯人的生活环境造成很大的冲击,犹太人与阿拉伯人开始出现流血暴力冲突。
      1939年英国限制犹太人进入巴勒斯坦的移民人数,每年上限为75000人。一些激进的犹太人这时开始大搞恐怖活动,英国人开始想甩掉这块烫手山芋。   194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联大181号决议案”决议(33票赞成,13票反对,10票弃权),规定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和以色列两个独立的国家,决议文规定把巴勒斯坦总面积的57%划给占32%人口的犹太人(原本只拥有7%土地),这项决议案对阿拉伯人非常不公平。
      阿拉伯国家的票数一共只有六票,根本无力挽回。犹太人同意此决议,1948年成立以色列国,1948年5月14日16时,第一任以色列总理本格里昂在国民议会上发表建国宣言:“从今天开始,国名为以色列的犹太人国家在巴勒斯坦成立。全世界的犹太人们,听到我的声音了吗?让我们在以色列的精神下团结起来!靠着这种精神,我们几个世纪以来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让我们为以色列复国这个伟大的事业而奋斗吧!”。阿拉伯人反对该决议,未建立阿拉伯国。结果发生5 次阿以战争。    [编辑本段]第一次中东战争   (亦称巴勒斯坦战争)   1948年5月16日凌晨,以色列建国的隔天凌晨,阿拉伯国家联盟(7个成员国)共集结军队4万多人,向以色列发起进攻,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
         战争一开始,以色列总兵力只有3。4万人,飞机33架,阿拉伯国家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以色列军队节节败退,以色列军队在特拉维夫南面拼命抵抗,才使战情不致恶化。以色列总理急电以色列驻联合国代表埃班说:“以色列急需几周的时间来重新组织和装备军队”。
      5月17日,美国向联合国安理会递交了一份议案,建议安理会命令双方在36小时内停火。6月11日,阿以双方同意停火四周,阿拉伯联军已经占领了巴勒斯坦过半的领土。   以色列喘息甫定,开始大力扩充军备。这时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立即发起支援以色列的行动,以色列政府正式建起了一支正规的以色列国防军(IDF),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犹太人捐赠的新型轻重武器,从美国、英国进口轰炸机,从法国引进坦克,从捷克获得了大量轻武器、野战炮、炸弹和炸药。
      7月9日阿拉伯联军再开攻击,以为十天内就能结束战争,孰料战争一开始联军就陷于被动,已非吴下阿蒙的以色列一口气夺取约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7月15日,联合国安理会再度命令双方停火,10月15日,以色列军队破坏停火令,继续向阿拉伯军队发起进攻,负责调停的贝尔南多伯爵竟然遭到以色列恐怖组织暗杀身亡。
         这时在军事上已占尽优势的以色列军队针对埃军的弱点,一口气发动了约夫战役、希拉姆战役、霍雷夫战役。 12月23日,阿隆师主力从比尔谢巴开始向阿里什方向进攻。以色列的司令兼考古学家发现了一条罗马时代的旧通道,可由比尔谢巴通往奥贾,埃军万万没想到,以色列已秘密将这条旧通道大修成军用道路,可通行装甲战车,沿这条古道包抄埃军后方,埃军大吃一惊,毫无抵抗,全面败退。
      阿拉伯联军原本就是以埃军为主力,埃军一败,联军更无斗志,节节败退,完全被赶出了巴勒斯坦。第一次中东战争结束,以色列大胜,阿拉伯国家军队死亡1。5万人,以色列军队死亡约 6000人。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总面积的80%,这场战争中有96万巴勒斯坦人逃离家园,沦为新难民。
          [编辑本段]第二次中东战争   (亦称英法以侵埃战争或苏伊士运河战争)   1956年,英、法和以色列借口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公司和禁止以色列船只通过运河与蒂朗海峡,向埃及发动进攻,企图重新控制运河和镇压阿拉伯民族解放运动。10月29日,以军1个伞兵营在西奈半岛米特拉山隘空降,地面部队也越过边界进入西奈,配合英、法尔后的进攻。
      当时埃及总兵力约15万人,有坦克500余辆,作战飞机250余架(堪用者仅100余架)。埃及总统纳赛尔为集中兵力保卫运河,下令驻西奈的3万部队撤回运河区。以军共出动10个旅,由装甲部队率先突击,5天内占领西奈和加沙地区。31日,英法联军出动各型舰艇100余艘(含航空母舰和巡洋舰10余艘),先以200余架飞机袭击埃海、空军基地,掌握制海权、制空权;11月5日,在塞得港、富阿德港附近要点实施伞降和直升机机降;6日,出动2。
      2万名登陆部队占领上述港口。埃及军民坚决抵抗侵略者,尤其在保卫塞得港战斗中,充分发动和武装群众,军民联合,英勇作战,并利用美、苏和英、法之间的矛盾,在全世界人民声援下,英、法、以于6日深夜被迫同意停火和撤军。埃军亡1600余人,损失飞机210余架;英、法、以军亡200余人,损失飞机约20架。
      英、法军于12月撤离。从此,美国便进一步插手中东事务。以军于次年3月撤离加沙地区和西奈半岛(由联合国部队进驻加沙和亚喀巴湾沿岸地区),但取得了通过蒂朗海峡的航行权。    [编辑本段]第三次中东战争   (亦称六五战争)   1967年4月,利亚的6架米格战机在一次突发事件中被以色列打下来,叙利亚马上向埃及呼吁参战,埃及立即动员十万大军和一千辆坦克,开进西奈半岛的埃以边界地区。
         1967年5月16日,埃及武装力量总司令要求联合国撤出在埃以边境的观察所驻扎的所有部队。随即,埃军前出并占领一部分联合国观察所。 1967年5月18日,埃及外交部长通告所有联合国部队派遣国:联合国部队必须立即离开埃及和加沙地带。 1967年5月22日,埃及宣布自次日起封锁西奈半岛的堤蓝海峡。
       1967年5月30日,约旦和埃及签署了五年共同防御条约。至此,埃约联军有机会在半小时内将以色列一分为二。战争眼看就要全面爆发。   以色列西面靠海,其余的南北和东面被敌国包围。就在敌人调兵遣将之际,以色列军队先发制人,1967年6月5日,在留下12架战机担任本土防空任务后,以色列空军其他战机全部动员起来准备投入到对埃及、约旦和叙利亚的袭击当中。
      以军乘埃军早饭和军官上班前戒备松懈之机,集中使用200架飞机空袭埃及各空军基地,将埃军绝大部分飞机摧毁于地面,尔后又击毁叙利亚、约旦大量飞机;并出动22个旅实施多方向快速突击,4天内占领西奈半岛和加沙地区,继而攻占耶路撒冷东城区和约旦河西岸地区,10日攻占叙利亚戈兰高地。
      埃及对以军突袭估计不足,损失惨重。约、埃、叙先后被迫同意停火。结果,以色列又占领6。5万多平方公里的阿拉伯领土,数十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赶出家园(表1第三次中东战争阿以双方军事实力与战争损失概略统计)。   第三次中东战争后,阿、以对抗继续发展。
      埃海军舰艇于1967年10月使用舰舰导弹击沉以军驱逐舰“埃拉特”号,首创导弹击沉军舰的纪录。从1968年下半年开始,埃炮兵部队向运河东岸以军实施大规模炮击。以军则从1969年下半年开始向运河西岸包括开罗周围地区实施战略空袭。双方还各派突击队偷袭对方。
      1970年8月停火。这两年的战斗被称为“消耗战”。阿、以双方分别从苏、美得到新式武器装备,为下次战争做准备。苏、美对中东的争夺加剧是导致第四次中东战争的重要国际原因。    [编辑本段]第四次中东战争   (亦称十月战争)   1973年10月,埃、叙为收复失地和摆脱美、苏造成的“不战不和”局面,向以色列开战。
      伊拉克、约旦、阿尔及利亚、利比亚、摩洛哥、沙特阿拉伯、苏丹、科威特、突尼斯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派部队或飞机参战。埃及(总统萨达特)企图收复运河东岸部分失地,为尔后通过谈判收复西奈半岛创造条件。叙利亚(总统阿萨德)企图收复全部戈兰高地。埃、叙为达成进攻的突然性,采取反复动员复员、进行军事演习等多种欺骗措施并把开战时间选定在伊斯兰教斋月(穆斯林白天斋戒)和犹太教赎罪日(教徒当日斋戒,停止一般公务活动),隐蔽进攻企图和进攻时机。
      以色列于1967年侵占埃、叙部分领土后,扩大了防御纵深,并在运河东岸构筑巴列夫防线和在戈兰高地构筑防线,转取守势战略。以军自恃有强大的空军、坦克部队和侦察情报系统,骄横麻痹,疏于戒备。直到开战前数小时,以统帅部(总理G。梅厄、国防部长M。达扬等)仍认为埃、叙不敢发动进攻,在西奈半岛只驻4个旅,在戈兰高地只驻3个旅。
      10月6日14时,埃、叙使用优势兵力在炮兵、航空火力和防空火网掩护下,分别向西奈半岛(西线)、戈兰高地(北线)同时突然发起进攻。北线,叙3个步兵师当日突破以军防线,7日,又投入2个装甲师,进抵距以本土数公里的地区。西线,埃陆军在海、空军协同下强渡运河,第2集团军3个步兵师在大苦湖以北、第3集团军2个步兵师在大苦湖以南迅速突破巴列夫防线,步兵携带反坦克导弹、火箭筒率先穿过以军各支撑点间的空隙,击毁大量以军坦克;工程兵快速破堤,9小时打开60条通道,架设浮桥12座,保障2个装甲师、2个机械化师等后续部队渡河。
      海军则同以军舰艇进行海战并用舰炮支援地面部队进攻。10日,埃军按预定计划停止大规模进攻。以色列在损失惨重、极为被动的情况下,迅速运员预备役部队,使总兵力增至近40万人,先以北线为重点,遏止叙军进攻并实施局部反击,集中使用空军主力向叙地面部队和防空导弹阵地展开攻击并空袭叙后方大城市。
      11日,以军3个师转入进攻,越过1967年停火线,形成威胁叙首都大马士革之势,并打击了伊拉克、约旦的援叙部队,夺得北线战场主动权。继之,以军将重点转向西线。当埃军于14日投入1000辆坦克展开第2次大规模进攻时,以军投入800辆坦克,步、坦、炮协同作战,并使用武装直升机和其他飞机发射“小牛”、“百舌鸟”式空地导弹、“白星眼”式电视制导炸弹等,击毁埃坦克250辆,迫使埃军当日撤回进攻出发阵地。
      15日晚,以军A。沙龙师向大苦湖地区埃第2、第3集团军接合部穿插突击,先头部队于16日晨在湖北侧德维斯瓦附近渡河,摧毁若干埃防空导弹阵地,为空军活动创造有利条件;架设浮桥后,又有2个师渡河,向南迂回,发展进攻;23日进抵苏伊士湾,占领阿代比耶港,对苏伊士城和埃第3集团军形成合围,夺得西线战场主动权,并以埃第3集团军为筹码,换取了北方战线的缓和。
      24日,埃以双方按照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停战。埃、叙同以分别于次年1月和5月签署第1阶段脱离军事接触协议。至此,埃控制了运河东岸纵深约10公里的狭长地带,基本达到战略目的(1982年4月,根据1979年3月埃以和平条约,以色列完全撤出西奈半岛)。
      北线以军撤至1967年停火线以西。   在这次战争中,埃、叙经过周密准备对以实施突袭和两线夹击,首战告捷,使阿拉伯的民心士气为之大振。埃军渡河之役显示出诸军兵种协同作战的威力。以军动员快速,先北后西,重点用兵,化被动为主动,尤其向运河西岸的大纵深突击,对于扭转被动局面发挥了作用。
      双方投入的坦克、火炮、飞机、导弹等数量很大,埃、以于14日一天内共展开1800辆坦克的大会战为战争史上所罕见。阿、以分别使用苏、美当时的先进武器装备和得到苏、美战略空运的及时补充并利用苏、美侦察卫星提供的情报。埃军由萨姆-2、萨姆-3、萨姆-6、萨姆-7型导弹为主组成的防空体系,在战争初期掌握了战场制空权,使以军飞机数日内不敢进入运河空域;以军则使用“响尾蛇”、“蜻蜓”等空空导弹和“加布里埃尔”舰舰导弹对付阿军的飞机、舰艇。
      大规模电子对抗的展开使战场情况更为复杂,作战损耗加大。双方飞机损失的约60%、舰艇损失的80%以上,大部被毁坦克均为各种导弹所击毁(表2第四次中东战争阿以双方军事实力与战争损失概略统计)。在战略指导与作战上,广泛利用电子技术和使用各种战术导弹,是这次战争的突出特点。
          [编辑本段]第五次中东战争   (亦称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战争)   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在美国的支持和纵容下,借口其在驻英大使被巴勒斯坦游击队刺杀,悍然出动陆海空10万多人,对黎巴嫩境内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游击队和叙利亚驻军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
      到6月11日,以军占领了从贝鲁特到大马士革的国际公路 以南2800平方公里的黎巴嫩土地。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这一地区的基地被全部摧毁,武装力量的主力也遭到重大损失。驻贝卡谷地的叙利亚军队也受到以色列空军的重创,萨姆导弹设 施和空军力量遭到到重大损失。
      6月11日,叙利亚与以色列达成停火协议。接着,以色列调集重兵对巴解总部所在地贝鲁特西区进行了长达两个多月的包围和攻击,后在联合国的调解下,在维持和平部队的监督下,巴解总部及其万余名武装人员不得不撤出贝鲁特,分散到突尼斯等8个阿拉伯国家。叙利亚在贝鲁特的1000多名部队也同时撤走。
         著名的贝卡谷空战就发生在这次战争中。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战争使巴解游击队伤亡3000余人,被击毁坦克100余辆,火炮500门,设在黎南部的游击队全部被毁,有400多座秘密武器库被占领。叙利亚军队伤亡1000余人,被毁坦克400余辆,飞机85架。
       。

    蓝***

    2009-02-12 14:07:05

其他答案

    2009-02-12 16:05:06
  •   四次中东战 之四:过程之二2008-12-31 09:30第二阶段(10月10日至15日),埃军进攻受挫,以军实施反攻。 
    埃军初战得胜,占领了运河东岸的部分地区,达到了预期目的。所以,从10日起,埃军在西奈半岛停止了进攻,着手调整部署巩固阵地。
      这给以军提供了喘息之机,以军利用这一短暂的间隙集中兵力,实先北线后西线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 10月10日,以军在北线集中了15个旅和1000辆坦克,在飞机的掩护下,突破叙军防御阵地后,又采取正面突击同迂回包围相结合的战术,分三路向叙军反击。
      以军进攻的重点是戈兰高地中北部地区,而南部地区仅派少数兵力牵制。很快突破了叙军防线,解除了库奈特拉之围。11日,以军继续向戈兰高地增兵,总计达22个旅,近10万人。以军集中坦克500辆,沿不同的路线,向大马士革方向快速前进。12日,以军越过1967年的停火线,深入叙利亚境内30公里左右,叙利亚的步兵和防空军则撤至首都大马士革等重要城市地区。
      沿公路两侧建立防御阵地,阻止以军向大马士革的进攻。 以军在北线掌握主动后,随即将作战重点移至西奈半岛,使西奈战线从原来的4个旅增至3个师12 个旅,并向西奈调去了大批飞机和坦克。 当以军在北线反击时,埃军为增援叙利亚决定向以军发起进攻。
       10月14日6时,埃军出动80架飞机、200门火炮对以军第二线阵地进行了90多分钟的火力准备,随后,以装甲师、机械化师1000多辆坦克向以军发起进攻,双方在运河东岸展开了一次大规模的坦克会战。埃军兵分三路,向哈特米亚、吉迪和米特拉山口的以军发起进攻,这是埃军第一次脱离防空网和反坦克防御系统进行的运动战。
      以军对埃军的进攻有了准备,集中三个师利用山垭口两侧的有利地形进行步、坦、炮协同作战,并出动了飞机支援。以军共投入了坦克约800辆,经过数小时的激战,以军损失坦克50辆,埃军则损失了200辆,被迫退回进攻出发阵地。 第三阶段(10月15日至24日),西线以军向埃军发动进攻,北线以叙两进对恃。
       10月16日,以军三个旅群向埃发动进攻,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坦克战和炮战。同时,以军根据美国侦察卫星提供的在大苦湖地区的埃军第2、3军团结合部有30公里的间隙的情报,抓住埃军运河西岸兵力空虚之有利时机,从结合部突入运河西岸,建立了桥头阵地,摧毁了埃军几个防空导弹阵地,并迅速组织了5个旅的兵力,在空军的支援下,源源不断地度过运河。
      对于以军突入运河西岸的作战行动,埃军误认为是小股以军的骚扰活动,未引起重视,以致以军摧毁了埃军的大量防空导弹阵地,以空军得以在运河西岸进行轮番轰炸。18日,突入西岸的以军大举进攻埃军阵地,到19日晚,以军在西岸的部队达到了4个坦克旅、1个机械化旅和1个伞兵旅。
       突入运河西岸的以军在取得主动权后,又不断袭击公路、铁路和运河沿岸地区,以切断埃军2、3军团的退路。此时,东岸以军也配合发动攻势,使第3军团腹背受敌。22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338号决议案》,呼吁埃、以双方“就地停火”,埃及、以色列都表示接受停火,但以军的进攻却没有停止。
      同时,以军向北推进,企图攻占伊斯梅利亚,包围埃及第2军团,但未能成功,以军又集中兵力,回师南下,迂回包围第3军团。23日凌晨,以军沙龙旅,依靠夜间偷运过河的人员和物补给,向阿塔卡地区发动猛攻,当日晚,以军占领苏伊士城郊外的炼油厂,切断了苏伊士城西南和南面第3军团部队的联系,基本完成了对埃军第3军团大部分部队的包围。
      24日,双方实现停火。 在北线,叙、以双方在第二阶段末期形成对峙后,以军于10月22日出动1个伞兵旅,夺取了叙军在戈兰高地的最后一个阵地老山头。叙军随后发动多次反击,收复了一些失地,但成效不大,双方仍处于对峙状态。24日,叙以宣布正式停火。
       这场战争历时18天,埃及、叙利亚和以色列共投入兵力约110万人,坦克5500多辆,作战飞机1500多架。战争结果,阿拉伯国家死亡约2万余人,被击毁坦克2000余辆,损失飞机约400架;以色列军队死亡5000多人,损失坦克1000多辆,飞机200架。
      双方战争消耗在50亿美圆以上。通过这次战争,埃军收复运河东岸纵深10—15公里,南北长192公里的土地,面积为3000多平方公里。以色列新占运河西岸埃及领土1900余平方公里和叙利亚戈兰高地以东440平方公里的领土。 类别:中东五次战争 | 添加到搜藏 | 浏览(9) | 评论 (0) 上一篇:四战 过程之一 下一篇:第五次中东战争 。
      

    云***

    2009-02-12 16:05:06

  • 2009-02-12 15:47:25
  •   第二次中东战争:战争背景:
    开战前,以军有军队10万人、坦克400辆、火炮150门、作战飞机155架。而埃及总兵力约15万人、坦克530辆、火炮500门、作战飞机255架,但仅100余架能完成作战任务,当时,许多飞行员和坦克手还在苏联受训,多数先进和重型装备不能在实战中发挥作用。
      况且,埃及的防御重点是尼罗河三角洲及运河地区,所以,在西奈半岛仅有3万人左右。 ——详文 战争进程: 1956年10月29日下午5时许,由阿里尔。沙龙上校指挥的以军第202伞兵旅在法国空军的支援下,首先在米特拉山口空降了500余人和部分武器装备。
      同时,该旅的主力3000人,与米特拉山口的伞兵会合,向米特拉山口突进。埃军司令部接到前线报告后,东部军区司令部于当日命令第2步兵旅的第5和第6营立即开过运河,迎战米特拉山口的以军部队。同时,埃军总参谋部派遣第4装甲师的主力由运河西岸进入比尔。
      吉夫贾法地区,两个国民警卫旅尾随前进。第2侦察团向东南运动,企图切断以色列空降部队的退路,对米特拉山口的以军构成包围之势。 ——详文 战争的结束: 英、法的侵略行径,在世界各地引起强烈反对。苏联宣市:如英法不停火,苏将对英实施核攻击。
      美国为把英法势力挤出运河区,命令全球美军进入戒备状态,威胁英法。在埃及军民坚决反抗和国际社会强大舆论压力下,英、法被迫在11月7日宣布停火,11月22日撤出全部军队。在埃及应允以色列有蒂朗海峡水面航行和空中飞行权后,以色列军队于1957年3月从西奈撤出全部军队,所遗有争议的加沙地带和亚喀巴湾沿岸地区由“联合国军”暂时管理。
       英、法的侵略行径,在世界各地引起强烈反对。苏联宣市:如英法不停火,苏将对英实施核攻击。美国为把英法势力挤出运河区,命令全球美军进入戒备状态,威胁英法。在埃及军民坚决反抗和国际社会强大舆论压力下,英、法被迫在11月7日宣布停火,11月22日撤出全部军队。
      在埃及应允以色列有蒂朗海峡水面航行和空中飞行权后,以色列军队于1957年3月从西奈撤出全部军队,所遗有争议的加沙地带和亚喀巴湾沿岸地区由“联合国军”暂时管理。此役,英法投入兵力22。9万,各类舰船185艘(其中包括7艘航空母舰和8嫂巡洋舰),飞机126架。
      在地面作战和空袭中,英法联军伤亡400余人。以色列伤亡1000余人。埃及投入兵力15万人,坦克500辆,埃军损失飞机200架,伤亡、被俘10000人。自此,苏伊士战争以英法侵略军的失败告终,其在中东地区数百年殖民统治的传统势力丧失殆尽。
        --------------------------------------------------------------------------------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方法    用户留言    法律顾问 © 2000 By &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

    巴***

    2009-02-12 15:47:25

  • 2009-02-12 15:34:08
  •   第五次中东战争   
      
       
        ——以色列入侵黎巴嫩(1982) 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借口其驻英国大使被巴勒斯坦游击队刺杀,而出动陆海空军10万多人,对黎巴嫩境内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游击队和叙利亚驻军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只用了几天时间,就占领了黎巴嫩的半壁江山。
      这是死四次中东战争以来,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最大的一次战争,称为“第五次中东战争”。 战争背景 黎以战争的起因,总的说来,仍是巴勒斯坦问题争端的继续。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的主要目的是消灭巴勒斯坦解放组织,谋求在黎巴嫩境内建立一个亲以政权,挤走叙利亚在黎巴嫩的驻军。
       巴勒斯坦人为了建立一个自己的国家,于1964年5月成立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并展开了同以色列的战争。巴解游击队的基地设周围的阿拉伯国家,主要设在叙利亚和黎巴嫩等国。1970年,巴解总部和所领导的游击队主力由约旦进驻黎巴嫩,后来又直接介入黎巴嫩国内斗争,扶植和武装伊斯兰势力,打击亲以的基督教势力,逐步控制了黎巴嫩南部和首都贝鲁特地区,成为“国中之国”。
      并构筑军事设施,不时地向以色列北部地区出击和炮轰,尤其是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巴解游击队协助埃及、叙利亚部队,展开游击战,袭击以军基地、仓库和雷达站等军事设施。成为以色列的心腹之患。 1982年,以色列觉得时机以到:首先,英阿马岛战争爆发,成为国际上关注的焦点;其次,两伊战争继续进行,两国无暇他顾,支持伊朗和支持伊拉克的阿拉伯国家存在矛盾,阿拉伯世界内部已四分五裂;第三,战争中可能支持和配合巴解的叙利亚国内形势不稳定,且巴、叙间也有矛盾;第四,可以利用黎巴嫩境内的亲以势力——基督教武装;第五,归还西奈半岛后,埃、以已达成和解,埃及不会介入战争。
       战前各方军事力量 一、黎巴嫩境内的武装力量 1、巴解武装力量 巴解武装力量主要是巴解游击队,共约2。5万人(其中野战部队6000人),编为50个营,坦克300辆,装甲车300辆及各种火炮1100门。 主要兵力分布:贝鲁特西区约6000人,南部各据点共约8000人,贝卡谷地约 5000人,其余部署在黎巴嫩北部。
      巴解游击队在黎南部有400余座仓库,储备了大量武器、弹药和其它军用物资。 2、驻黎巴嫩的叙利亚军队 2个装甲旅、2个机械化步兵旅和1个突击营及防空部队,共计30000人。战争爆发后,又投入4个旅,使总兵力达到46000人,坦克900辆,装甲车600辆,飞机350 架。
       主力部队部属在贝卡谷地、杰津地区和舒夫山区。部分兵力驻在贝鲁特西区、特里波利和贝鲁特至大马士革战略公路沿线主要城镇。 3、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 由法国、荷兰、挪威、斐济、尼泊尔的军队组成,共7000人,驻守在黎以共同边界。 4、黎政府军和各武装力量 黎政府军共23700多人,编有1个机械化步兵旅、1个武装侦察营、9个步兵营、 1个炮兵营,各种装甲车辆200余辆、火炮230门。
      此外,还装备有“米兰”、“陶 ”式反坦克导弹。主要驻守在贝鲁特东区和黎西北部的部分地区。 黎国内除政府军外,还有40余支武装力量,主要有: (1)、穆斯林派武装 什叶派、德鲁兹派、逊尼派,共有脱产武装人员 20000人左右,它们与基督教长枪党对立。
       (2)、哈达德民兵 一支亲以力量,约有36000人,配置在黎以边界的黎方8—10公里地带。 (3)、基督教长枪党民兵 由贝希尔。杰马耶勒领导,有40000余人,驻在贝鲁特东区,贝鲁特至大马士革公路以北和黎巴嫩西北部地区。 二、以色列军队 参战部队15个旅,10万余人,坦克1500辆,装甲车1500辆,飞机400架,舰船 20余艘。
       战争经过 第一阶段(6月4日—13日),以色列发动全面进攻,巴解、叙军遭沉重打击,以军包围贝鲁特西区。 6月4日,以色列出动飞机空袭贝鲁特和黎南部巴解游击队基地。 6月6日11时,以军出动4个旅约2万余人,经过长达5小时的炮兵和航空兵火力准备后,在武装直升机和海、空军及炮兵火力支援下,在宽达53公里的正面上,分西、中、东三路向巴解游击队发动突然进攻。
       1、地面部队的进攻 西路是以军的主攻方向,先后投入了5个多旅的兵力,第一梯队以两个装甲旅,有坦克和装甲车各200辆,从纳哈里亚、鲁什哈尼克拉地区出发,在纳库腊、宾特朱拜勒通过哈达德民兵和联合国部队控制区,于6日下午包围了苏尔,在空降兵和登陆部队协同下以及黎巴嫩哈达德民兵配合下发起攻城战斗,当夜进行巷战,遭到巴解游击队的顽强抵抗。
      第二梯队两个旅(一个装甲旅和一个机械化旅)于18时进入战斗,其中一个旅向东开进,配合中路行动;一个旅向北开进,围剿利塔尼河以南的巴解游击队。8日,以军第三梯队进入战斗,继续向北进攻,包围达穆尔,但在该市以南,距离贝鲁特仅19公里的萨阿迪亚地区遭到巴解游击队的顽强抵抗,北进受阻。
      9日,西路以军占领西顿、达穆尔,并以一个营的兵力在哈尔达登陆。巴解武装在从达穆尔撤退知炸毁了桥梁。10日,以军共6个旅,3。5万人,300余辆坦克,在基督教右翼民兵从北面配合下,对贝鲁特实施大包围,并轮番轰炸贝鲁特西区和南郊国际机场,以军的舰艇从海上封锁了贝鲁特。
      巴解大力加强贝鲁特西区的防御,并在国际机场、哈尔达地区击退以军进攻,巴解武装在达穆尔附近击毙以军前线总指挥、副总参谋长耶库蒂尔。亚当少将。 作者:紫爵 2005-8-9 06:15   回复此发言 -------------------------------------------------------------------------------- 2 第五次中东战争 11日,以军主力进抵贝鲁特国际机场附近,另一部分与叙利亚军队战斗,叙利亚为与巴解协商,在巴解处于极端困难时,按以色列的条件宣布与以停火,于当地时间12时停火生效。
      此后,叙、以停停打打,12日,以军继续向贝鲁特南郊巴解阵地进攻,遭到巴解武装的顽强抵抗,格林威治时间19时,以、巴停火生效。7个小时后,双方又开火。13日,以军进入贝鲁特东区,随即,以军在长枪党民兵配合下,把巴解游击队约8000人包围在贝鲁特西区和南部。
       中路为助攻方向,以军第一个梯队一个旅于6日上午从谢莫拉地区出发,越过哈尔达利,包围了沙吉夫堡,主力纳巴提亚进攻,当日下午,以军开始强攻沙吉夫堡,于7日拂晓攻克。 第二梯队一个装甲旅进入战斗,在伞兵配合下围攻纳巴提亚,7日9时攻入市内,小股兵力与巴解游击队展开巷战,主力继续向北推进,当日前出至杰津地区。
      在东路以军配合下,攻占杰津城后,又兵分两路,一路向西,参加围攻扎赫拉尼和赛伊达;一路向北,进攻舒夫地区叙利亚装甲部队,在该地与叙利亚军队展开一场坦克战。叙军损失坦克150辆。9日,以军在阿因达拉附近空降。地面部队在空降兵的配合下攻占了阿因达拉,进而控制了贝鲁特——大马士革的公路。
       东路为牵制方向,以军第一梯队一个装甲旅,向谢巴发起进攻,尔后,向贝卡谷地发展进攻,牵制和监视该方向,并切断巴解游击队和叙军的联系。7日,第一梯队攻占谢巴后,第二梯队进入交战,向哈斯亚巴发起进攻,得手后,在拉西亚、考卡巴等地向叙利亚防御阵地发起进攻。
      8日,攻占拉西亚、考卡巴城镇后,沿贝卡谷地西侧北进,直指贝鲁特——大马士革公路末段,企图切断叙军退路和阻击增援。10日,以军同叙军在卡鲁恩湖以东地区激战,歼灭叙军一个装甲旅。9—11日,叙利亚在战斗中有损失了坦克约150辆。 2、贝卡谷地的空战 以色列为夺取制空权,决定对叙利亚设在贝卡谷地的导弹基地进行袭击,以消灭其防空能力。
      这也是以军入侵黎巴嫩的主要目的之一。 贝卡谷地位于黎巴嫩东部靠近叙利亚边境地区,是一块由南向北的狭长地带,谷地两侧高山连绵,地势险要,驻黎叙军的地面部队主力部署在这里。为保护这支部队免受以色列空袭,叙利亚从1981年5月开始,在贝卡谷地部署了以萨姆—6导弹为主要装备的防空部队。
       6月9日下午2时左右,以军出动96架F—15、F—16战斗机进行高空掩护,在E— 2C预警机的指挥下,用F—4、A—4攻击机对贝卡谷地的导弹基地进行了猛烈轰炸。 叙军得知以军空袭,从国内各地紧急出动了60余架米格—21和米格—23战斗机,云集贝卡,同以军展开空战,由于以军实施了电子干扰,使叙军飞机起飞后与地面失去联络,防空导弹发射后也失去控制,以军飞行员素质和装备都比叙利亚空军好,在空中处与主动。
      而叙空军战术呆板,且过分依赖地面指挥所指挥,结果在空中被动挨打。第一天空战结果,以军摧毁叙利亚防空导弹连阵地19个,击落叙机 29架。10日,以军又出动92架各型飞机空袭叙军黎巴嫩指挥所及附近的防空导弹基地,叙军起飞52架飞机迎战,结果又被击落25架,7个防空导弹连被毁。
      使叙利亚在贝卡谷地经营10余年,耗资20亿美圆的防空体系毁于一旦,而以色列仅损失飞机 20架,其中无人驾驶飞机和直升机6架。 以军仅用了8天时间(6月6日—13日),向前推进了90余公里,占领黎巴嫩领土约3000千平方公里,摧毁了巴解游击队在黎南部的全部基地,消灭了巴解大量有生力量,缴获了巴解在黎南部的全部仓库,并将巴解总部机关2000人和武装人员 5000人包围在贝鲁特西区及南部,同时,给叙军以沉重的打击。
       第二阶段(6月14日—9月15日),巴解撤出贝鲁特西区,以军获胜。 6月14日,以军经过激战,控制了国际机场的跑道,16日,以军在长枪党民兵配合下,攻占了控制机场的重要据点——理学院大楼。17日,以军炮击国际机场和附近地区,控制了哈迪勒国际机场,进一步压缩了对巴解总部的包围。
      18日,以军宣布对被围巴解停火,但要求其放下武器,撤出贝鲁特,这一要求遭到巴解的拒绝。22日,以军又对叙军发起进攻,并占领了哈姆敦,迫使叙军后撤,从而严密地控制了贝鲁特西区。 从6月26日起,以军继续加强包围贝鲁特西区的兵力和对叙军的防御,至7月 18日,包围贝鲁特西区的兵力增加到7个旅约3。
      5万人,坦克约700辆,大口径火炮约710门。试图以军事压力配合政治谈判,迫使巴解组织撤离贝鲁特西区。 6月27日,联大第七次紧急特别会议通过决议,要求以色列立即停火,并无条件从黎巴嫩撤军。这时,巴解组织为保存实力,同意撤离贝鲁特西区。28日,巴解组织向以色列提出了撤出黎巴嫩的三个条件:(1)、以军从贝鲁特南部后撤5公里;(2)、在黎巴嫩军队中保留一支象征性的巴勒斯坦军事单位;(3)在贝鲁特保留巴解组织的政治结构。
      以色列拒绝了这三个条件,要求巴解组织有关团体必须向黎军缴械,所有巴解成员撤出贝鲁特和黎巴嫩。7月6日,巴解组织拒绝由美军护送撤离,要求在贝鲁特部署多国和平部队护送巴解武装安全撤离。8月1日,以军攻占了国际机场,4日进至贝鲁特西区博物馆地区,5日,包围了巴解总部大楼,6日空袭了巴解总部大楼,此间,以军还空袭了贝卡谷地。
       8月12日,巴解宣布愿意撤出贝鲁特西区,从8月21日——9月1日,巴解总部和游击队12000余人,先后由贝鲁特西区撤至约旦、伊拉克、突尼斯、苏丹、叙利亚、阿尔及利亚、南也门和北也门8个阿拉伯国家;驻贝鲁特西区的25000名叙军士兵也于8月30日和9月1日撤往贝卡谷地。
      21——25日,多国部队的法、美、意士兵分批抵达贝鲁特,执行监护巴解和叙军撤出贝鲁特西区的任务。9月10——13日,多国部队也相继撤离了黎巴嫩。 9月15日,以军以黎总统贝希尔。杰马耶勒遇害为由,进驻贝鲁特西区。在国际舆论的压力下,9月29日,以军撤离,有多国和平部队返回贝鲁特西区维持秩序。
      但大批以军仍占据在此。经过长达5个月的谈判后,黎以签定了撤军协议。但叙利亚、巴解都反对这一协议,协议被废止。此后,以军单方面分批从黎撤军。 在这场战争中,巴解盐碱地伤亡3000余人,被击毁坦克100余辆,火炮500门, 400多座秘密仓库被占领。
      叙利亚军队伤亡1000余人,损失坦克400余辆,飞机58架。 以军损失占机32架,坦克246辆,伤亡1600余人。
       (摘自〈战后世界重大军事事件始末〉,谢朝晖、罗庆旺 主编) 作者:紫爵 2005-8-9 06:15   回复此发言 -------------------------------------------------------------------------------- 共有2篇贴子 发表回复 。

    杀***

    2009-02-12 15:34:08

  • 2009-02-12 15:19:51
  •   一般认为有五次中东战争。基本是以色列和周围阿拉伯国家的战争。
    第一次中东战争也称为以色列建国战争。1948年以色列根据联合国巴勒斯坦分治决议成立当天,周围的阿拉伯国家就发达了对它的战争。战争经过一年,1949年停战。以色列占据了巴勒斯坦大部分地区。
      埃及占领了加沙地带。约旦占领了约旦河西岸特别是耶路撒冷老城。原定的巴勒斯坦阿拉伯国家至今没有建立。 第二次中东战争是在1956年。以色列参加了英法进攻苏伊士运河的战争。由于美苏的共同干预英法和以色列不得不撤退。 第三次中东战争是在1967年,也叫“六日战争”。
      以色列向周围阿拉伯国家突然发动进攻。占领了整个巴勒斯坦地区并且占领了叙利亚的戈兰高地。 第四次中东战争是在1974年,又叫“十月战争”。埃及、约旦、叙利亚趁犹太人“赎罪日”向以色列发动进攻。以色列然后发动反击。战争结束以后埃及和以色列开始进行谈判。
      归还了被占领的西奈半岛,最后建立了外交关系。 第五次中东战争是在1982年,又称“黎巴嫩战争”。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原来在约旦,1972年被赶到黎巴嫩。以色列进攻黎巴嫩,把巴勒斯坦解放组织赶到了突尼斯。彻底赶出了中东地区。以后才有中东和平进程,巴勒斯坦“自治”。
       现在中东和平进程显然进入僵持状态。巴勒斯坦内部始终有极端派一定要消灭以色列,所以任何和平协议都是不可能达成的。 。

    1***

    2009-02-12 15:19:51

  • 2009-02-12 15:19:12
  •   第四次中东战争:主页 > 环球时报 > 第八版 史海回眸  2001年09月07日  
    打破以色列不可战胜的神话  振奋阿拉伯国家的民心士气
    阿以第四次中东战争
     
      
      以色列总理梅厄夫人视察埃以边界。
     
     
      昊宇
      1973年10月6日,埃及和叙利亚军队分别在西线和北线同时向以色列军队发起进攻,数百架飞机对以色列前沿阵地狂轰滥炸,几千门火炮同时怒吼,大批坦克、装甲车和数万阿拉伯部队迅速推进。
      震撼世界的第四次中东战争拉开了帷幕。   埃叙立志复仇   在1967年6月5日爆发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军对埃叙发动突然袭击,占领大片领土,阿拉伯国家蒙受了巨大损失和耻辱。以牙还牙,收复失地,成了埃叙军政领导人的一项非常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埃及总统萨达特在上任后的第三天,便召集军队高级将领开会。他说:“从我上任的那天起,我就知道这一仗非打不可。”在他的主持下,埃及军方制定了“巴德尔行动”计划。萨达特还同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多次协商,准备联合叙利亚一同作战,以优势兵力从西、北两线对以军实施夹击,收复部分或全部失地。
         伊拉克、约旦、阿尔及利亚、利比亚等国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均表示将派部队和飞机参战。   1973年初,埃军以渡河演习的名义,向苏伊士运河地区运送渡河器材,调集作战部队。他们利用黑夜或大雾天气,骗过了以色列,也骗过了美国的侦察卫星。   叙利亚军队也一直在为收复戈兰高地精心地准备。
      他们从苏联购买了大量先进装备,选择相同类型的地区反复训练。   埃军初战告捷 1973年10月6日13时,萨达特来到了运河西岸代号叫“十号中心”的地下指挥所里,听取总参谋长沙兹利中将的汇报。14时,萨达特一声令下,隐蔽在运河西岸沙堤后面的2000门大炮和“蛙—7”火箭筒一齐向对岸开火。
      与此同时,240架飞机在空军司令穆巴拉克的指挥下,对以军的炮兵阵地、地空导弹阵地、指挥所、雷达站和后勤设施进行了猛烈的轰炸。   在烟幕的掩护下,埃军的第一批8000名步兵突击队分乘720只橡皮舟开始渡河。16时许,以色列出动空军对渡河埃军实施袭扰,但遭到埃及防空导弹的重创。
      16时30分,埃军10个工兵舟桥营迅速组装舟桥和门桥。工兵开始用高压水泵冲刷沙堤。在8小时之内,他们在沙堤上打开了60个缺口。在24小时之内,10万大军、千余辆坦克和1。35万辆各种车辆到了运河东岸。   以军南部军区司令戈南少将立即命令驻守运河一线的曼德勒师进行反击。
         14时30分,曼德勒师的一个坦克旅仓促应战,被埃军击溃。以色列空军匆忙出动大批战机飞临运河上空,但遭到了埃军地空导弹的迎头痛击,仅在开战的头两个小时,就有10多架以军飞机被击落。战至7日,曼德勒师的300辆坦克只剩下100辆了。这天,以色列的阿丹师和沙龙师迅速赶往前线增援。
         8日上午8时,阿丹师的两个旅冒着埃军的密集炮火,由北向南实施攻击。不料在距运河大约700多米的地域,突然遭到埃军的伏击,损失惨重。   10月9日,埃军在运河东岸的兵力,仅第二集团军就有9万人,坦克800辆;在西岸,还有900辆坦克待机渡河。
      以军的一些防御支撑点被摧毁。整个西奈半岛的以军情况危急。   此时,75岁的以色列总理梅厄夫人忧心如焚。她向华盛顿发出呼吁:“以色列快要完了,救救以色列吧!”   白宫决定向以色列运送军火。从10月13日开始,美国共出动军用运输机566架次,向以色列空运作战物资670种,其中包括坦克600辆、飞机80架、“陶”式导弹2000多枚以及各种电子对抗器材等。
         血战戈兰高地   开战前,叙军兵力约15万人,坦克约1300辆,作战飞机280架,另有大量防空导弹、反坦克导弹,以及海军舰艇约30艘。6日14时,叙军3个步兵师以配备的坦克部队为先导,在空军、防空部队和炮兵火力掩护下,向戈兰高地进攻,当日突破以军防线,并以空降兵占领赫尔蒙山哨所(以色列称之为“国家的眼睛”,其侦察范围覆盖叙大部地区),紧逼战略要地库奈特拉。
      守卫戈兰高地的是以军的1个步兵旅以及巴拉克装甲旅和第七装甲旅。战至7日上午8时,巴拉克装甲旅90辆坦克只剩下12辆;战至9日下午,第七旅的105辆坦克仅剩7辆。被击毁的叙军坦克约260辆,装甲输送车和其他车辆200多辆。   自10月10日开始,埃军在西奈半岛停止进攻,调整部署,巩固既得阵地。
      以军抓住这个战斗间歇,首先在北线集中3个师,使用大量空军,于11日上午11时向叙军地面部队和防空导弹阵地展开强大攻击,并越过1967年停火线。   16日前后,以军给予援叙的伊拉克和约旦装甲部队以沉重打击,22日出动空降兵夺回赫尔蒙山哨所。
      至此,以军经紧急动员,总兵力已增至近40万人。   沙龙渡河反击14日拂晓,埃军集中1000辆坦克和5000名步兵,向以军发起了进攻,目标是夺取米特拉山口。以军使用直升机发射空地导弹,击毁埃军坦克约250辆,迫使埃军撤回进攻出发地。   坦克大战的胜利,使以军士气大振。
      当天晚上,总参谋长埃拉扎尔向内阁提交了由沙龙将军提出的渡河作战计划。   沙龙是俄罗斯高加索移民的后代,自幼喜爱学习,崇尚武力。他14岁即参加了地下犹太人自卫队。从军后,在历次中东战争中骁勇善战,屡立战功,有“以色列的巴顿”之称。沙龙在战争爆发前三个月刚从南部军区司令的位子上退役,10月5日上午又被部队召回。
         根据美国侦察卫星拍摄的照片分析,在大苦湖地区埃第二、第三集团军的结合部德维斯瓦,有一7—12公里的间隙,在附近40公里的范围只有少量埃军驻扎。   15日17时,在大炮和直升机火力的掩护下,沙龙师的图维安旅在塔萨—伊斯梅利亚公路方向,向特勒维齐亚和哈穆塔尔发起进攻。
      与此同时,该师主力以安农旅打头阵,于晚9时30分打通了通往运河岸边的阿卡维什公路。然而,前来增援的埃军又把这条公路封锁住了。面对严峻的形势,沙龙命令部队沿公路猛冲猛打,终于打到运河岸边。16日凌晨1时35分,以军第一批士兵渡过运河,踏上了西岸。
      3小时后,沙龙师的其余人马也渡过了运河。   沙龙师一面加紧建立桥头阵地,一面进攻埃军在西岸的防空导弹阵地。17日以军阿丹师和马冈师相继渡过运河。   萨达特下令空军出动飞机对西岸以军进行轰炸,但由于没有萨姆导弹掩护,半天之内就被击落了17架。
      19日,以军又有两个旅进至运河西岸,并乘势迂回到埃及第三集团军侧后。埃军的战场态势危急。而此时沙龙师已完成了守卫和巩固桥头阵地的任务。除留下部分兵力继续守在桥头阵地外,沙龙用两个装甲旅向伊斯梅利亚方向进攻。至20日黄昏,以军将伊斯梅利亚—开罗公路置于己方炮兵的火力控制之下。
         10月22日拂晓,以军总参谋部向各师、旅通告:“内阁决定我方已准备接受联合国安理会的第338号紧急决议。今晚6时52分,停火协议开始生效。”   以军前线的师旅长们非但没有停火,反而在运河西岸向埃军发起了更猛烈的进攻。至23日晚,以军攻占了阿代比耶港,包围了苏伊士城并切断了该城同开罗的联系,并对埃及第三集团军构成包围态势。
      萨达特心急如焚,紧急呼吁苏联政府和军队立即采取实际步骤解救被围的埃及部队。   大国干预下的结局 10月24日,苏共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决心采取行动,下令4个苏军空降师进入戒备状态,同时致电美国总统尼克松。   白宫考虑到与苏联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也认为犹太人干得太过火了,于是以停止提供补给向以色列施压。
         10月27日,作战各方终于停火。这次战争,以色列伤亡2800人、埃及5000人、叙利亚3000人、其他阿拉伯国家500人;以军损失坦克850辆、埃军1000辆、叙军1000辆、其他阿拉伯国家200辆;以军损失飞机210架、埃军260架、叙军130余架、其他阿拉伯国家50余架。
         此次战争,埃、叙经周密准备对以实施战略突袭,通过两线夹击首战告捷,打破了“以色列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阿拉伯国家的民心士气。虽然埃军在战场上逐步陷入被动,但停战时终于在运河东岸占据两段狭长的滩头阵地,达到了为以后通过政治谈判收复全部失地创造条件的战略目的。
      ▲   埃及总统萨达特、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右)和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中)在一起。 《环球时报》 (2001年09月07日第八版) 到BBS交流 写信谈感想 。

    高***

    2009-02-12 15:19:12

  • 2009-02-12 15:11:08
  •   第三次中?|?馉?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
    跳轉到: ?Ш? 搜??
    第三次中?|?馉? 
    {{{partof}}}的一部分 
    進入耶路撒冷舊城?^之以色列士兵 
    日期: 1967年6月5日–6月10日 
    地點: 中?|的西奈半?u, 約旦河西岸, 戈蘭高地, 和週遭地?^ 
    結果: 以?獲??
    起因: {{{casus}}} 
    領土?更: {{{territory}}} 
     
    ??鸱?
     以色列  埃及,
     ?⒗??,
     約旦
     伊拉克 
    指?]官 
     列維·艾希科?
     摩西·達?P  納??,
     阿薩德,
     胡笙·賓·塔拉勒
     艾哈邁德·哈桑·?克? 
    兵力 
    250,000人
    1,000台坦克
    1,500台武裝?輛
    290架飛?C 328,000人
    2,300台坦克
    1,800台武裝?輛
    680架飛?C 
    ??
    680人?亡
    2,600人受??
    15人失?及被俘
    400台坦克?p??
    40架飛?C遭?袈?4,300人?亡
    6,100人受??
    7,500人失?及被俘
    960台坦克?p?Щ虮环?
    440架飛?C遭?袈?
    六日?馉?(以色列稱)、六月?馉?(阿拉伯?曳Q)、六·五?馉?、六天?馉?、第三次中?|?馉?,發生在1967年6月初,是「先發制人」?馉?的一??典範。
      它發生在以色列?团?的埃及、?⒗??及約旦等阿拉伯?抑g。?馉???月5日開始,共進行了6天,結果埃及、約旦和?⒗????被以色列?氐状?。?0世紀?事史上最具有一面倒結局的?馉?之一。 目? [隱藏] 1 背景 2 ?鹗逻^程 2。
      1 ?Щ鹁? 2。2 空?? 2。3 ??? 2。3。1 西奈半?u 2。3。2 約旦河西岸 2。3。3 戈蘭高地 3 結果及影? 4 附? 5 ?⒖? 6 外部連結 [??] 背景 以色列自1948年建??恚鸵恢北恢苓?的阿拉伯人所抵制。
      阿拉伯人認?橐陨薪???怂??的家?@。在以色列的南部有??Φ陌<埃?|部有控制著耶路撒冷和約旦河西岸的約旦?辈坑型???Φ?⒗??。具體地?碇v,埃及控制的西奈半?u和加薩走廊?σ陨械耐{最大;在?|?,被趕出家?@的巴勒斯坦大部分聚居在約旦河西岸,不?嗪鸵陨邪l生低度衝突;在以色列?|北部,?⒗??的戈蘭高地附近,也不?嗯c以色列相互炮?簟? 更加複雜的是,美?吞K????超?大??匀脒@?鲂n突,以色列人得到美?闹С郑写笈?捅奔s成?T?峁┑奈鞣轿淦餮b?洌K??t向埃及,約旦和?⒗??提供蘇制飛?C、?疖?、大炮等武器裝?洹.??r埃及?統納??在蘇?支持下,?合約旦和?⒗??,??浜鸵陨?Q一死?穑颜??以色列?看?А0⒁?煞降??η榫w很?狻? [??] ?鹗逻^程 [??] ?Щ鹁? 1967年4月,?⒗??的6架米格??C在一次突發事件中被以色列打下?恚?⒗??馬上向埃及呼籲??穑<傲⒓??T十萬大?和一千輛坦克,開進西奈半?u的埃以?界地?^。
       1967年5月16日,埃及武裝力量?司令要求?合?烦鲈诎R赃?境的觀察所駐?的所有部隊。隨即,埃?前出?K?最I一部分?合?^察所。 1967年5月18日,埃及外交部長通告所有?合?筷犈汕?郝?合?筷牨仨?立即離開埃及和加薩走廊。
       1967年5月22日,埃及宣布自次日起封鎖西奈半?u的堤藍海?{。 1967年5月30日,約旦和埃及?署了五年共同防禦?l約。至此,埃約??有?C?诎胄?r??⒁陨幸环?槎?馉?眼看就要全面爆發。 [??] 空?? 以色列西面靠海,其餘的南北和?|面被???>驮?橙苏{兵遣?⒅H,以色列?隊先發制人,1967年6月5日,在留下12架??C?伪就练揽杖?蔗幔陨锌哲?其他??C全部??T起???渫度氲?Π<啊⒓s旦和?⒗??的襲?舢?中。
       以色列?r間清晨7點10分,第一波183架??C分批升空,分?e?湎虬<?0???C?觥0<暗?r間比以色列晚1??小?r,而埃及正常的早班?r間是上午9點。所以以色列??C起飛的?r候,埃及空?的官兵??正忙著進行夜班與早班的交接工作。
      巡??C返航加油,雷達室忙著填??值班??,其他多?迪乱拱嗪??渖显绨嗟墓俦讲?d吃早餐。 以色列?r間7點45分,埃及?r間8點45分,超低空飛行,依托地形做掩護的以色列??C突然出現在埃及空?基地的上空。一?r間,炸??與飛?C的呼?[?四起,火光閃閃,??霧??漫,??片?M飛。
      ?C?雠艿浪查g被摧?ВR的排列在停?C坪上的飛?C一架接一架爆炸,衝起一根根巨大的黑色??柱。在一批以色列??C離去後,埃及空?地勤官兵迅速衝出掩體,??修跑道,但不到10分?後第二批以色列飛?C又鬼魅般的?⒌剑厍谌?T?聿患岸悴兀陂_?的?C?錾媳灰陨酗w?C的?C關炮肆意?呱洌??K重。
       就這?樱诘谝徊ǹ找u結束後,以色列摧?О<帮w?C197架,其中 189架在停?C坪上被炸?А???埃及?C?銎?牡貌荒苁褂茫?6??雷達站遭 破?亩プ饔谩R陨酗w?C在返航途中又?道摧?Я税<暗囊慌?诊w??。以色列空襲開始後,埃及有12架米格-21和8架米格-19飛?C升空作?穑Y果8架在空?鹬斜?袈洌漯N更因北方?C?鲈馄??o法著?而???А? 以色列第二攻?舨ㄓ??r34分出?簦渤??64架次,其中115架次繼續襲?舭<翱哲?基地,又??О?C107架;13架次襲?舭<暗睦走_站;其餘的?绦醒策?和近距離空中支援任?铡5诙?舨ǖ囊?C轟炸了埃及14??空?基地,其中6??是第一次未去攻?舻陌<帮w?C轉?鲋?的?C?觥?H?H一??上午的?r間,埃及空??捉?纭? 在以色列空襲埃及?r,約旦和?⒗??的??C相繼起飛,?σ陨?C?霭l?右u?簦灾г<啊5蚴孪韧耆?]有??洌?馉?意志游移不?Q,空襲?模很小,?缀?]有取得??質性的效果。
      而以色列在摧?О<翱哲?後,馬不停蹄的?]??約旦,弱小的約旦空?瞬間消失。第二天,以空?又?湎虼篑R士革、達米?等空?基地,消?缌私话氲?⒗??飛?C。 至此,3??阿拉伯?业目哲?完全癱?,以色列?氐渍莆樟酥瓶?啵??馉?的?倮於???的基礎。
       [??] ??? [??] 西奈半?u 西奈半?u?鹨凼疽?D在??施空襲後的半小?r,以色列地面部隊5????以坦克裝甲??榍?В约铀_、阿里什和阿布?W格拉,向西奈半?u大舉進攻。??r,埃?在西奈半?u有5??步兵??和???裝甲??,共約12萬人,分?e?卦诟???鹇砸c上。
      以?在空?的掩護下,?最I了加薩地?ВM入了西奈半?u的阿里什、阿布?W格拉等地。接著,以?兵分三路,向蘇伊士運河地?^進攻:北路攻打坎塔臘,中路指向伊斯梅利??,南路??侍辗瓶烁酆吞K伊士城。雖然埃?頑??抵抗,發?恿?纱畏垂ィK因?]有空?支援而失? ? 7日,北路以?攻抵坎塔臘附近;中路以?越過比?吉夫賈法;南路以?進抵吉迪山和米特拉山口,堵住了埃?退路。
      於是,埃?不得不封鎖蘇伊士運河。到6月8日,以?全??了埃及在西奈半?u上的5????,一直挺進到蘇伊士運河?|岸。?日埃、以雙方接受了?合?耐;?Q議。?H?H三天?r間,西奈半?u就全部落入以?之手。 [??] 約旦河西岸 約旦河西岸?鹨凼疽?D約旦最初不?意??穑<疤峁┑奶?假?倮?約旦?有模??稹<s旦?隊向耶路撒冷新城發起炮?簟? ?馉?之初,約旦部隊包括11??旅共約5。
      5萬人,配?淞舜蠹s300輛現代西方坦克。其中的9??旅(45000人,270輛坦克,200門大炮)被部署到約旦河西岸,包括精銳裝甲第40旅。約旦的阿拉伯??F裝?渚级矣??有素。??r約旦皇家空?的??力十分弱小。他???H有24架英?艨双C人式?痿Y?C。
      ??痿Y?C的基本性能與以色列空?的幻影?痿Y?C相同。[1] ?榱?Ω都s旦?隊,以色列部署了大約40000人的部隊(8??旅)和200輛坦克。[2]以色列中央司令部部隊包括五??旅。其中???部署靠近在耶路撒冷,這???旅被稱?橐啡隼渎煤?C械化哈雷?旅。
      第55?惚靡?奈髂吻熬?被召?镜轿靼丁? 6月5日下午,以色列空?利用空襲摧?Я思s旦皇家空?。到?天晚上,耶路撒冷步兵旅南移到耶路撒冷,而?C械化哈雷?旅和?惚陨?某鞘斜秉I包抄過了。在發??s旦的地面進攻?r,以色列攻打的?鹨勰?耸牵?Z取耶路撒冷舊城南北的制高點,然後?Z取舊城。
      與埃及??的命運相同,?]有空中掩護的約旦守衛部隊和增援部隊,就像靶子一?尤斡梢陨??C屠戮。???小?r之?龋s旦的全部有?通??路都遭破?摹<s旦河西岸的約?司令部遭到以色列飛?C的狂轟?E炸後被迫撤到?|岸。?日深夜,以色列?σ啡隼浒l起了猛烈的攻?簦俏鞲叩厣系奶秸?舭鸭s?的 ?地照得如同白??,以色列炮兵輕鬆地摧?Я思s??地。
      6日凌晨,以?突入城?^,7日上午,以色列?隊?σ咽强粘堑囊啡隼浒l起了?攻,上午10?r就推進到了猶太教中著名的哭?腳下。 以色列攻打耶路撒冷?r,也同步展開了?s旦河西岸北部地?^的進攻。5日下午,以色列越過停火?,6日凌晨?最I???。
      6日夜晚?最I納布盧斯。7日,約旦和以色列雙方接受了?合?o急發出的停火?Q議,而此?r以色列已??Z取了約旦河西岸?w約旦管轄的全部地?^。 [??] 戈蘭高地 戈蘭高地?鹨凼疽?D在6月7日及6月8日分?e與約旦和埃及??現停火後,以色列的??轉向了?|面的?⒗??戈蘭高地。
      戈蘭高地是?⒗??西南?境?鹊囊?l狹長山地,長達60多公里,中部最???約20多公里。戈蘭高地上公路縱?M,交通便利。?炷翁乩鞘歉叩氐氖赘彩歉叩厣系?鹇砸兀?倪@裡有一?l公路直通?⒗??首都大馬士革。戈蘭高地與以色列接壤,高地居高臨下,海拔600到1000米。
      而戈蘭高地上駐守的?④?炮兵?地,被以色列??槿庵写蹋爻峥臁K裕m然以色列和?⒗??都已?宣布接受?合?牧⒓赐;?Q議,但以色列仍于6月9日中午??⒗??發起了大?模的進攻,?⒗??也進行了頑??的抵抗,激?鸬揭雇恚陨?最I了卡拉、扎?趵桶湍??斯三??城?。
      6月10日,?⒗??一方面在?合?卦V以色列違反停火?Q議,另一方面命令仍在戈蘭高地抵抗的?隊迅速回撤以保衛大馬士革,使以色列輕鬆控制了戈蘭高地的大部分地?^。?天下午6點30分,以色列再次宣布停火。 [??] 結果及影? 至此,第三次中?|?馉?落下帷幕。
      以?死亡近千人,3??阿拉伯?宜劳鼋?萬人。以??p失??C126架,?s??Я?Ψ?00多架飛?C,以色列?最I了加薩地?Ш桶<暗奈髂伟?u,約旦河西岸,耶路撒冷舊城和?⒗??的戈蘭高地共6。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凳f阿拉伯平民逃離家?@而?S?殡y民,成?橹?|局?葜两袢圆豢墒帐暗母础K??月後,即1967年11月22日,?合?ㄟ^242??Q議,要求以色列撤出六天?馉?後?最I的它?I土,也要求阿拉伯?页姓J以色列的?立與安全。
      這???Q議是解?Q阿以衝突的綱領和藍?D,但是巴勒斯坦人繼續在西岸和加薩走廊組?和??反以活?樱陨幸步杩诓怀烦鑫靼?最I地,雙方形成多年僵局。所以說,1967年的六日?馉?是中?|衝突中最具?v史意義的轉折點之一。 。

    凿***

    2009-02-12 15:11:08

  • 2009-02-12 15:02:25
  •   第二次中东战争:扎个撒~[ID:dahong7000@sohu] [传小纸条] [送礼物][回复] [编辑] [投诉] 沙发战争爆发的背景 
      苏伊士运河是埃及境内一条国际通航运河,全长175公里,它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缩短了欧亚两洲的航程,是沟通欧、亚、非三洲的要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运河自开通以来,一直为英法所控制,1882年,英国派兵占领埃及,在运河区建立了它在海外最大的军事基地。1936年又签定了英埃条约,肯定了英国在苏伊士运河区的驻军权。   巴勒斯坦正在后,埃及的民族解放运动有了较大的发展,1951年10月,埃及废除了英埃条约。
      1952年7月23日,以纳塞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英国扶植的英埃条约法鲁克王朝,废除了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国。之后,于1954年10月英国同埃及签定协定,同意分批撤军。1956年6月,英军全部撤离埃及,但苏伊士运河仍为英法控制。
      1956年7月26日,埃及政府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公司全部财产移交埃及。英法为重新控制苏伊士运河,策划召开对运河实施“国际管制”的会议。1956年8月16日,在英法倡议下,22个国家在伦敦举行会议,但未能达成任何协议。9月19日,美、英、法召集18国再次在伦敦举行会议,讨论建立“苏伊士运河使用协会”问题,仍未达成协议。
      9月30日,英法将苏伊士运河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讨论,10月13日,安理会否决了英、法要求埃及接受“国际管理”制度提案。   在这种情况下,英法决定采取武力来解决问题。为解决兵力不足的问题,法国首先提出邀请以色列加入。尔对以色列来说,它早已对埃及不准它的船只通过亚喀巴湾的蒂朗海峡和苏伊士运河不满,早在1955年11月就制定了一个入侵加沙地带和西奈半岛的作战计划,所以,两者是一拍即合。
      1956年10月13日,法以商定了作战计划,14日,英法又在艾登的乡村举行了秘密会议,制定了作战计划。决定由以色列首先向西奈半岛的埃及军队发起进攻,吸引埃军的主力部队支援;接着,英法从塞浦路斯、马耳他、亚丁和航空母舰上出动飞机轰炸埃及,摧毁埃及的军事基地;然后,英法军队从塞得港登陆,向运河区进攻,切断埃军退路;最后,由以色列占领西奈半岛全境,英法占领西奈半岛运河区,全歼埃军。
         开战前,以军共有军队10万人、坦克400辆、火炮150门、作战飞机155架。而埃及总兵力约15万人、坦克530辆、火炮500门、作战飞机255架,但仅100余架能完成作战任务,当时,许多飞行员和坦克手还在苏联受训,多数先进和重型装备不能在实战中发挥作用。
      况且,埃及的防御重点是尼罗河三角洲及运河地区,所以,在西奈半岛仅有3万人左右。 扎个撒~ 发表于 2008-09-22 16:30:22扎个撒~[ID:dahong7000@sohu] [传小纸条] [送礼物][回复] [编辑] [投诉] 板凳 战争进程   埃、以两军在西奈半岛的战斗   1、米特拉山口战斗   1956年10月29日下午5时许,由沙龙上校指挥的以军第202伞兵旅在法国空军的支援下,利用埃军在西奈中部地区兵力稀少,防御单薄的弱点,首先在米特拉山口空降了500余人和部分武器装备。
      同时,该旅的主力3000人,与米特拉山口的伞兵会合,向米特拉山口突进。   埃军司令部接到前线报告后,东部军区司令部于当日命令第2步兵旅的第5和第6营立即开过运河,迎战米特拉山口的以军部队。同时,埃军总参谋部派遣第米特拉山口4装甲师的主力由运河西岸进入比尔。
      吉夫贾法地区,两个国民警卫旅尾随前进。第2侦察团向东南运动,企图切断以色列空降部队的退路,对米特拉山口的以军构成包围之势。   米特拉山口全长30公里,两旁悬崖峭壁,十分险峻。10月31日中午时分,以军两个连,包括坦克支队和重迫击炮队组成的侦察分队进击米特拉山口。
      以军一进入海坦谷地,即遭到埃军5个连伏兵的袭击。埃军占据了东南两地的有利地形,居高临下,充分发挥火力优势。以军进退两难,只得利用临时工事进行抵抗,双方激战至黄昏,以军才占领谷地东部。   2、阿布奥格拉战斗   以军为实现“中间突破”战术,威胁西奈北部埃军主力,配合202伞兵旅在南线的进攻,决定以第38特遣部队突击阿布奥格拉。
      阿布奥格拉位于西奈半岛东北部,东距埃以边境30公里,向西可通运河重镇伊斯梅利亚,从阿里什到库赛马的公路也通过这里,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埃军在阿布奥格马的前方鲁阿法水坝等地有坚固据点,形成了完整的防卫体系。   10月30日中午,以军第7旅进至乌姆卡特父南线600米处遭到埃军反坦克火炮的袭击,损失不小。
      以军正面进攻失败后,第7旅奉命采取迂回战术,于31日拂晓越过埃军防守薄弱的达卡山口,进逼 阿布奥格拉和鲁阿法水坝。同时,以军南部军区司令部为配合第7旅行动,命令第10步乌姆卡特父兵旅提前于30日下午行动,由东向西正面进攻,于当完抵达乌姆希汉和乌姆卡特夫的东线,第7旅由乌姆卡特夫南面进攻。
      埃军也从阿里什和运河方向调集部队增援阿布奥格拉。   10月31日,以军以第7旅对阿布奥格拉发起进攻,受到埃军顽强抵抗和正确的炮火轰击。中午埃军两个步兵营夹击以军。以军在空军火力增援下,占领阿布奥格拉后,该旅立即分兵两路,一路向西推进,一路向东围攻鲁阿法水坝的埃军据点。
      埃军凭借20多个反坦克掩体组成的防御工事进行顽强抵抗,但未能抵挡以军的推进。以军于当夜占领该地,尔后转入防御。乌姆希汉和乌姆卡夫特的战斗也十分激烈,埃军两个营的兵力顶住了以军两个旅的进攻。10月31日,达扬总参谋长亲自督促第10步兵旅进攻乌姆卡夫特,但遭到埃军炮火猛烈袭击,进攻屡屡受挫,旅长古迪尔被撤换。
      同时,以军命令第37机械化旅乌姆卡夫特,11月1日凌晨,第37旅先头部队发起进攻,遭到埃军炮兵和反坦克武器的集中射击,后续部队也误入雷场,旅长戈林达阵亡,大部分官兵受伤,进攻失败,以军总参谋部不得不命令停止进攻乌姆卡夫特阵地。但这时阿布奥格拉已落入以军之手。
         英法空袭埃及和埃军撤出西奈   正当埃及军队在西奈抵挡以军,大批埃军由运河开进西奈并准备大规模反击的时候,英法两国借口保护运河航运,向埃及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埃以双方停火,并允许英法军队进驻运河区,否则派兵干涉。遭埃及拒绝后,英法空军在10月31日下午对埃及的15个机场、一些兵营和开罗、亚历山大、塞得港、伊斯梅利亚、苏伊士等城市的重要经济、交通设施,进行了疯狂的轰炸,同时轰炸西奈的埃及部队,企图将埃军拦截在西奈半岛。
      埃及识破了英法的这一战略企图,在英法空袭后,埃及总统纳塞尔为防止英法占领运河区,而使西奈不队受到夹击的危险,命令增援部队停止进入西奈,在西奈的守军迅速撤至运河区。这样,埃军开始有组织、有计划的撤出西奈半岛。驻守在乌姆希汉和乌姆卡夫特的埃军,虽受以军三面包围,仍然利用夜色掩护,向阿里什方向撤退。
         10月31日,以军在英法空袭埃及后向开始准备撤退的埃军进攻。但沿途遭到埃军顽强阻击,至11月2日凌晨以军进至阿里什时,埃军主力已撤退。 西奈半岛   打破对蒂朗海峡的封锁是以色列发动这场战争的主要目的,沙姆沙伊赫是蒂朗海峡西岸重镇,11月2日,以军第9旅可是进攻沙姆沙伊赫地区。
      该地的埃军两营守军在接到埃总部的撤退命令后,鉴于海上有英国海军的封锁,陆路缺乏交通工具,因此,只能固守阵地。以军多次发动进攻,仍未得手。5日,埃军在多面夹击、孤军奋战的情况下,丧失阵地。但此时,埃军主力已全部撤出西奈半亚喀巴湾岛,从而保存了有生力量。
         埃军同英法军队在运河区的战斗   埃军同英法军队的战斗主要在塞得港进行。从11月1日起,英法空军对塞得港进行连续轰炸。11月5日拂晓,英法想向塞得港空投了第一批伞兵,英军伞兵约600人在加密尔机场周围着陆,并迅速占领了机场。法军伞兵500人在富阿德港降落并很快占领了供水厂。
      下午1时45分,英法第二批伞兵又在上述两地着陆。   11月6日上午,英法军队首先用猛烈炮火袭击塞得港防御阵地,然后,2。2万名海军陆战队队员开始陆。英海军第三突击旅在塞得港登陆作战,法军海军陆战队在富阿德港登陆。6日深夜,英法登陆部队沿苏伊士运河南下,企图一举占领运河区,但遭到埃军抵抗。
         埃及军民奋起保卫塞得港。英法第一批伞兵着陆后,埃及当局通过设在各重要地点的广播,迅速告诉居民敌军降落的地点,群众立即集合起来,协助守军消灭敌人。使英法军队始终没能完全占领塞得港,先头部队只进到塞得港以南27公里的卡卜。英法的行为受到国际社会的谴责,接受联合国停火决议后,于11月6日宣布停火。
      12月,英法军队全部撤出埃及。次年3月,以军也撤出埃及。   在整个战争过程中,英法对埃及的轰炸持续6天,地面战斗40余小时,伤亡300—400人,损失飞机50余架;以色列伤亡约1000人。埃及方面死亡1000多人,伤2万多人,损失飞机200架,五大城市遭到严重破坏。
      1。2万幢住宅毁于战火。   以色列虽撤离西奈半岛,但解除了埃及对蒂朗海峡的封锁,亚喀巴湾的航行不再受阻。 扎个撒~ 发表于 2008-09-22 16:30:47扎个撒~[ID:dahong7000@sohu] [传小纸条] [送礼物][回复] [编辑] [投诉] 3楼来源网络 扎个撒~ 发表于 2008-09-22 16:30:59轩辕一十四[ID:angelo61111560@sohu] [传小纸条] [送礼物][回复] [编辑] [投诉] 4楼亚喀巴湾 风作芭蕉扇,扇出清凉静土 山为齐天座,座拥极乐世界 轩辕一十四 发表于 2008-09-22 16:38:26 共1页 | 1 转到页 主题: 贴图 *用搜狗拼音发帖,打字速度快一倍>> 剩余可输入字符数:4000 内容: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秦***

    2009-02-12 15:02:25

  • 2009-02-12 14:44:49
  •   第一次中东战争。[编辑本段]战争的过程
      战争一开始,阿拉伯国家军队在数量上比以色列部队略占优势。其中埃及出兵7000人,外约旦“阿拉伯军团”7500人,叙利亚5000人,伊拉克1万人,黎巴嫩2000人,“阿拉伯解放军”和“阿拉伯拯救军”1万余人,合计4万多人。
      空军装备有各类飞机131架,舰船12艘,坦克装甲车240辆,各种野战炮140门,而以色列总兵力只有3。4万人,各类飞机33架,舰船3艘,几乎没有什么大炮、装甲车。战争的进程可分为三阶段。   第一阶段,阿军发起进攻至第一次停火(1948年5月15日—7月8日)   阿拉伯国家军队发起进攻之后,埃及军队从阿里什分两路开入巴勒斯坦。
      北路以第一旅为主力共5000人,沿海岸公路通过加沙向特拉维夫进发。由于以色列军队在特拉维夫南面拼命抵抗,夜间袭击了埃及军队先头部队的后方,从而使埃军慌乱不堪,接着以色列人有召开记者招待会声称埃军供应线已被切断。消息传到开罗,埃军司令部立即命令停止攻击特拉维夫,这一挫折,成为埃军在这次战争中的转折点,特拉维夫再没受到埃军攻击。
      埃军攻击改变目标,转而占领内格夫的一些要地及公路干线。南路第4旅经过比尔谢巴、希布伦,向耶路撒冷进发。   叙利亚军队以2个机械化旅从库奈特拉出发后,首先向太巴列湖南端出击,他们陆续攻克了约旦河两岸的三个犹太居民点,接着向尼加亚居民点出击。
      此后,他们在太巴列湖南端这一地区同以军激战。   外约旦国王阿卜杜拉向耶路撒冷派出了“阿拉伯军团”的精锐部队,他一心想夺取这个城市,成为“耶路撒冷之王”。所以,战争开始后,阿拉伯军团就直捣这一城市。5月18人,阿军占领耶路撒冷旧城阿拉伯人区,同时,包围了旧城的犹太区。
      接着,阿拉伯军团向犹太人的耶路撒冷新城发动进攻,占领了耶路撒冷通往海岸平原公路的要地特伦,切断了以色列人的增援。5月28日,旧城犹太人投降,新城中的犹太人也弹尽粮绝,饮水困难。然而,军团不了解这些情况,没有抓住这一机会,他们只满足于打一些小仗,发动一些有限的进攻,使耶路撒冷新城的战斗出现僵局。
         伊拉克军队先是向北部的盖谢尔和贝桑进攻,进展不大,转而进攻纳布卢斯,伊拉克军队投入了1个装甲车团、一个步兵团以及一个有三个航空中队支援的机械化旅。相继占领了纳布卢斯、杰宁和离地中海只有11英里的图勒卡姆,并威胁着犹太城赫德拉,几乎达到海边,眼看将以色列军队拦腰切断。
      但伊军为能继续进行攻击,丧失了战机,以军乘机向杰宁反扑,但被伊军击退。   黎巴嫩军队在北部的进攻规模较小,它先是攻占了马勒基亚边防哨所,后被以色列夺回。6月5日,黎军再次攻占此地,并固守到战争结束。 黎巴嫩   综观战争初期的形势,阿拉伯国家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以色列军队节节败退。
      以军的将领惊呼,以色列军队无法抵挡阿拉伯国家军队的进攻,全军已处于崩溃边缘。为扭转战局,以色列总理急电以色列驻联合国代表埃班说:“以色列急需几周的时间来重新组织和装备军队”,“以色列需要立即停火”。   5月17日,开战的第三天,美国代表向联合国安理会递交了一份议案,建议安理会命令战争双方在36小时内停火。
      苏联代表也要求安理会立即表决,并指责阿拉伯国家发动进攻,要求它们停止行动。英国最初反对美国的建议,并声称继续给予阿拉伯国家援助。但不久,英国又同意了美国的建议,并撤走了阿拉伯军团的英国军官,停止向埃及、伊拉克、外约旦提供武器。6月11日,阿以双方同意停火四周。
         停火给以色列啜息之机,它最大限度的利用四周停火,为尔后的战争作准备。   首先是扩充兵员。经过三周的战斗,以色列军队伤亡惨重,到6月处,总兵力只有4万人,其中战斗人员2。3万人。为此,以色列当局下达了命令:1。征集17岁的男女青年接受两个月的训练;2。
      召集36—38岁的男女服现役,动员42岁以下的男子构筑工事;3。35岁以下的男子即使有两个以上的抚养者也要服兵役。同时,把大量犹太人移居以色列。   其次是采购武器。以色列从美国、英国进口了轰炸机,从法国运来了坦克和大口径火炮。尤其是从捷克获得了大量轻武器、野战炮、炸弹和炸药。
      以色列还从国外购买了小型舰船和巡逻艇。这样,以色列陆海空三军已初具规模。   第三是进行军事改组。国防军编成4个军区,明确了个军区所分担的作战地域。经过周密的准备,以色列军队已由开战时的3万多人发展到6—10万人。而阿拉伯军队在停火期间仅仅进行了驻军地域内的调整,埃及野战军增加到1。
      8万人,伊拉克军队增加到1。5万人,叙利亚和黎巴嫩募兵后兵力也有所增加。但阿拉伯国家正规军不过4。5万人。   第二阶段,以色列军队的第一次进攻至第二次停火(1948年7月9日—10月14日)   1948年7月9日,经过充分准备的以色列军队向阿拉伯军队发动攻击,这次进攻名为“十天进攻”,至7月18日结束。
      阿拉伯国家由于内部分歧,没有统一的军事计划,一开始就处于被动地位。相反,以军作了充分准备,他们在全境确立了统一的军事领导和指挥机构。战争重起后,以军的进攻方向重点放在中部战线。以军集中4个旅的兵力,向特拉维夫东南12英里的卢德和腊姆拉城实施突击。
      该两城由“阿拉伯军团”占领,是巴勒斯坦巴勒斯坦东西和南北的交通素枢纽,对以色列威胁较大。当以色列两个旅向两地发动进攻时,“阿拉伯军团”司令格拉布借口后勤供应困难,需要缩短战线,放弃两城,使以色列军队于7月11、12日就占领了两地。打开了通往耶路撒冷的走廊。
         在北线,以色列部队向叙利亚军队发动进攻,企图夺回米什马尔哈耶丁居民点,把叙利亚军队赶往约旦河东岸,但被叙军击退。于是,以军改变进攻方向,主力西移,向拿撒勒地区和加利利北部的黎巴嫩军和阿拉伯解放军发动进攻。7月15日—16日,以军2个营利用夜间实施突袭,占领了沙德阿姆尔和拿撒勒,并进而夺取了整个加利利地区。
         以色列军队的另一条进攻路线是进攻耶路撒冷。首先进攻马纳哈和艾因卡里姆谷地,接着进攻旧城并占领耶拉赫贾拉,切断阿拉伯人至新城的道路。经过反复争夺,7月15日,以军攻占了马纳哈谷地,但对耶路撒冷旧城的进攻在锡安门附近被击退。7月18日,联合国关于阿以停火令生效。
         十天的战斗,以色列夺取了阿拉伯约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改善了自己的战略地位。在第二次停火期间,以色列大力推行移民计划,不断扩充军队和武器装备。到10月初,以军总数为9万多人,有100多架飞机和16艘舰船。相反,阿拉伯国家在第二次停火期间内部矛盾进一步激化,战局每况愈下,到了不可扭转的地步。
         第三阶段,以色列军队的第二次进攻至战争结束(1948年10月15日—1949年3月)   10月15日,以色列军队破坏停火令,向阿拉伯军队发起进攻。这次进攻,以军主要目标是加利利地区和内格夫。为此,以军成功地发动了几次战役。   (1)。
      “约夫”战役   战役发动前,埃及军队在内格夫的部署,缺乏纵深,他们的阵地只分布在几条狭窄的防御阵地内。10月15日—21日,以色列军队针对埃军的弱点,发动了“约夫”战役。15日下午,以色列空军首先袭击了加沙、马杰达勒、拉法和阿里什等城镇,破坏了埃军的通信体系和指挥机关,同时,通过袭击阿里什等地的机场,使埃及军队丧失了制空权。
      随后,以军在夜间发动进攻,在西线抢占了公路上的阿什克伦。与此同时,以军在东线埃尔曼西亚以东实施突破,切断了埃军由马杰达耶到贝特贾夫林的横穿公路。接着,以军向埃尔曼西亚、法卢贾、伊拉克苏维丹要塞发动进攻,没有得手,转而向另一重要据点胡莱卡特发起进攻,并于19日夜间攻占次地。
      从而打通了通向内格夫的通道。21日,以军攻占内格夫首府比尔谢巴,这样,以军控制了除法卢贾和加沙地带以外的整个内格夫北部地区。   (2)。“希拉姆”战役   巴勒斯坦北部的加利利地区一直由法齐。卡伍吉所指挥的“阿拉伯解放军”所控制。10月中旬,卡伍吉军队利用以色列军队同埃及军队作战之机,对夏吉克——阿贝德地域内的以军发起进攻,夺得了能控制胡拉湖谷地的控制权。
      于是,以色列军队实施了“希拉姆战役”,企图把卡伍吉的军队全部消灭或完全赶出巴勒斯坦。   10月28日至30日,以色列军队展开了“希拉姆战役”。以军派遣两支部队,分别从南面和西面实行佯攻,然后以东西两路兵力夹击。30日,以军攻占加利利,并有少数部队进入了黎巴嫩,一直打到黎巴嫩利塔尼河两岸,夺取了黎巴嫩境内15个村庄。
      以军在“希拉姆战役”中几乎没有什么损失。   (3)。“霍雷夫“战役   在“约夫”战役中,内格夫北部的埃军虽被击退,但以南的内格夫沙漠与西奈半岛的埃军依然占据了一些地区。11月19日埃军从加沙地区进入内格夫沙漠,12月7日,对以军阵地发起佯攻,但被以军击退。
      12月22日,以军出动5个旅,向埃军发动了最大规模的一次进攻,即“霍雷夫”战役。   战役从1948年12月22日至1949年1月7日进行。由伊加尔。阿隆上校指挥。以军先以戈兰尼旅对加沙地区实行牵制性进攻,阿隆师主力从比尔谢巴方向进攻奥贾,企图占领阿里什,以色列空军轰炸了加沙和阿里什机场,从而掌握了制空权。
      戈兰尼旅在宽大的正面是沿海岸公路挺进,22日夺取了加沙南侧8公里制高点。12月23日,阿隆师主力从比尔谢巴开始向阿里什方向进攻。进攻的路线选择了一条由比尔谢巴至奥贾的一条被杀湮没的罗马时代的古道。这完全出乎埃及人的意料。埃军没有想到,以色列已秘密将这条古道修成可通行轻型装甲车辆的道路。
      因为埃军判断,以军将沿海岸公路进攻,因而对奥贾方向戒备不严,使得阿隆主力部队奇袭获得成功,27日占领了奥贾。并立即向沿海公路派出一支机动部队,28日攻占了阿布奥格,转而进攻阿里什。   正当以军准备给埃军进行决定性打击时,英国要求以色列从埃及领土上撤出。
      1949年1月7日埃及要求停战,以色列同意了埃及的要求,双方停止了战斗。   以色列通过“霍雷夫”战役,除了加沙狭长地带外,把埃及军队完全赶出了巴勒斯坦。 [编辑本段]阿以签订停战协定   埃及在军事失利的情况下,于1949年2月24日在希腊的罗得岛签定停战协定。
      根据协定,埃及承认除加沙地带外,以色列占有整个内格夫地区。边界重镇奥贾非军事化,埃及在离奥贾14至17英里内不得设立阵地。   外约旦和以色列的停战谈判3月2日也在罗得岛开始,4月3日,以色列、外约旦正式签订停战协定,“阿拉伯军团”在中部55英里长的战线上平均后撤2英里,以色列承认外约旦与约旦河西部的巴勒斯坦合并。
      通过协定,以色列控制了越过卡梅尔山脉到埃斯雷德郎和加利利山谷的战略公路,解除了阿拉伯人对特拉维夫和哈德腊东部沿海平原的军事威胁。伊拉克拒绝和以色列谈判,但表示遵守以约协定。以约停战后,伊拉克军队即撤出巴勒斯坦。   以色列和黎巴嫩的停战协定于1949年3月23日签定,协定规定以原来巴勒斯坦和黎巴嫩之间的边界线为分界线,双方各建立非军事区,以色列军队撤出黎巴嫩村庄。
         以色列和叙利亚之间的停战谈判与1949年4月12日在边界举行,7月20日,双方签订停战协定。   巴勒斯坦战争从阿拉伯出兵开始到以色列、叙利亚、签订停战协定为止,共历时15个月,战争以阿拉伯国家的失败,以色列获胜而告终。战争中,阿拉伯国家军队死亡1。
      5万人,以色列军队死亡约6000人。除加沙和约旦河西岸部分地区外,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4/5的土地,计2万多平方公里,比联合国分治决议规定的面积多了6700多平方公里。战争中有96万巴勒斯坦人逃离家园,沦为难民。联合国所规定的阿拉伯国家始终未能建立。
      
      战争激化了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阿拉伯国家和美、英的矛盾。从此,中东战乱不断。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75 扩展阅读: tp:// 。

    z***

    2009-02-12 14:44:49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 根据医学资料记载

    B.20世纪上半叶,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大量的青壮年人口死于战争;而20世纪下半叶,世界基本处于...

    公务员考试

  • 无锡有哪些大学?

    无锡至少有两所正规大学: 1、江南大学 2、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由于它不直接在无锡召本科生,所...

    院校信息

  • 铝铸件碰水为何生白锈,咋解决??

    铝属于两性金属,遇到酸性或碱性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腐蚀,尤其是铝合金铸件的孔隙较多,成分中还含有硅和几...

    工程技术科学

  • 小天鹅洗衣机

    嫌麻烦就把你洗衣机的型号或断皮带,拿到维修点去买1个,自己装上就可以了(要有个小扳手把螺丝放松,装上...

    购物

  • 笔记本电脑永远是解决笔记本故障的卡片屏幕...

    有时,我们的笔记本电脑总是卡住了。我们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可能有很多不太熟悉的网友。现在让我们告诉你...

    电脑/网络

  • xp电脑显示屏调节屏幕亮度怎么调节_XP...

    XP电脑显示屏亮度调节怎么操作 1、直接在XP系统桌面空白处右键选择属性打开【显示属性】程序。 2、...

    电脑/网络

  • 计算机不能重新启动所有时间重新启动如何解...

    关于计算机不能重启和重启的问题,我相信很多网民以前见过。我们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这里有一点告诉你,计算机...

    电脑/网络

  • 如果笔记本不能上网,我该怎么办

    也许有些网友对笔记本电脑无法上网的问题了解不多。现在让我们向你介绍一下笔记本电脑不能上网的原因以及如...

    电脑/网络

  • 现在移民需要多少钱(留学移民要多少钱)

    在众多的热门移民国家中,能够同时满足速度快,要求简单且有法案支持的移民国家,目前就只有马耳他,希腊,...

    电脑/网络

  • 高迪安集团公司的实力怎么样?

    高迪安(英文:GOLDIAN,前身:金大元集团),是一个综合性企业集团,致力于真爱人文事业的发展,旗...

    管理学

  • 有人了解高迪安集团这个公司吗?

    高迪安(英文:GOLDIAN,前身:金大元集团),是一个综合性企业集团,成立以来致力于真爱人文事业的...

    产业信息

  • 高迪安集团旗下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好吗?

    高迪安集团旗下的元梦智能科技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打造以数字智能人为核心的人工智能交互系统,并集研发、生...

    产业信息

  • 高迪安这个公司现在旗下现在主要有哪些产业...

    高迪安旗下产业比较多,涵盖地产、教育、珠宝、智能、金融、互联、健康等多个领域。集团从地产起步,开发了...

    产业信息

  • 高迪安之前开发的第一个新房是哪个楼盘?

    位于浦东川沙的金钟苑,后续集团开发了享誉海内外的上海地标性楼盘——香梅花园。

    购房置业

  • 第四次中东战争是怎么样的?

    又称十月战争,阿拉伯国家称"斋月战争",以色列称"赎罪日战争"或"十八天战争"。1973年10月,埃...

    军事

  • 中东战争

    一共五次。详情如下: 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年5月15日,以色列为争夺巴勒斯坦地区同阿拉伯国家发生了...

    军事

  • 第二次中东战争是怎么回事?

    第二次中东战争   1956年7月26日,在埃及亚历山大港的解放广场挤满了激动的人们,麦加尔·纳赛尔...

    历史学

  • 中东战争是怎么回事?

    上面那位老兄太厉害了

    军事

  • 关于第二次中东战争前因后果?

    英法为夺得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与以色列联合,于1956年10月29日,对埃及发动了突然袭击,这就是第...

    军事

  • 中东战争时期以色列的石油从哪来?

    世界上不仅仅只有中东地区产石油,委内瑞拉、尼日利亚也有石油。在欧佩克成立之前,以色列可以从中东以外的...

    军事

  • 急知答案,要考试了

    第一次:1948年 第二次:1956年 第三次:1967年 第四次:1973年 可以吧

    职业教育

  • 第一次中东战争影响

    第一次中东战争简介 1947年11月29日,“联大”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规定英国对巴勒斯 坦的委...

    体育/运动

  • 中东战争

    如果要察看历次中东战争的详情,可以登陆:

    军事

  • 再次爆发中东战争的可能性。

    基本上没有可能吧,伊拉克垮了,伊朗,叙利亚自顾不暇。沙特不想打,其他小国也翻不起什么浪花了。

    军事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