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人体常识

斑痕体质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治愈吗?


      		
j*** | 2008-12-09 11:03:32

好评回答

2008-12-10 10:52:07
w*** |2008-12-10 10:52:07 102 32 评论
什么是斑痕体质

  瘢痕体质指的是即使很微小的外伤,如蚊子叮咬,也能导致皮肤产生比外伤更大的、向外生长的瘢痕,并且不会在短期内消退的瘢痕。瘢痕体质的人,发生手术、烧伤、外伤后,易形成症状明显的增生性瘢痕或瘢痕疙瘩。

目前医学上,只能根据个人的表现诊断瘢痕体质,但无法真正通过哪一项化验指标去检验一个人是否是瘢痕体质。事实上,真正瘢痕体质的人很少。诊断瘢痕体质是要经过判断的,治疗上也要十分慎重,有...

查看全部>>

什么是斑痕体质

  瘢痕体质指的是即使很微小的外伤,如蚊子叮咬,也能导致皮肤产生比外伤更大的、向外生长的瘢痕,并且不会在短期内消退的瘢痕。瘢痕体质的人,发生手术、烧伤、外伤后,易形成症状明显的增生性瘢痕或瘢痕疙瘩。

目前医学上,只能根据个人的表现诊断瘢痕体质,但无法真正通过哪一项化验指标去检验一个人是否是瘢痕体质。事实上,真正瘢痕体质的人很少。诊断瘢痕体质是要经过判断的,治疗上也要十分慎重,有时治疗后反而得大于失。

  瘢痕疙瘩起初为淡红色,逐渐凸出皮肤表面并超出原来受损的范围,形成硬而有弹性的包块。几个月后,斑块颜色变淡,表面光滑发亮、无毛发,可见扩张的毛细血管,并有发痒、刺痛或灼痛,有的还会发生破溃、流液等。

  瘢痕疙瘩与遗传密切相关,明显的瘢痕人群有时与过敏体质有关。易发于皮肤富有色素的人种。好发痤疮的皮肤、晦暗干燥性皮肤、油性皮肤、多汗皮肤的人易发。静脉淋巴回流不良部位容易发生。胸部瘢痕疙瘩好发于乳房发育良好的人。 

  增生性瘢痕和损伤程度密切相关,但与体质、年龄、部位等因素也有关系。消瘦、肥胖,特别是发育期的女性多见。这是由于这些人在创伤愈合过程中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所致。增生性瘢痕无特定的好发部位。

  一般具有增生性疤痕和疤痕疙瘩的患者可以判定为疤痕体质;通俗地讲,就是疤痕突出皮面并较外伤后的伤口面积大者。并不是疤痕体质就不能做任何手术,但一般不适合做美容、精细手术但位置相当关键的手术,如准分子激光手术,虽说构成皮肤和眼角膜显微结构称呼不一样,但疤痕体质其基因控制是一致的,如在激光手术后哪怕长出一丁点多余的组织,对视力将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仍将其列为手术禁忌。 

  瘢痕100%的与人体体质有关。一般情况下,手术、烧(热)伤、外伤等是否容易形成症状明显的增生性瘢痕或瘢痕疙瘩,医生都根据以下几点来考虑的。 

1、是否有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或者是增殖期持续1年以上的陈旧性瘢痕的发病史。 

2、是否是过敏性体质。 

3、家族内的人是否有1、2情况。 

  瘢痕的不同形状与分类,临床上特发性瘢痕疙瘩、真性瘢痕疙瘩、假性瘢痕疙瘩、瘢痕性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疙瘩及瘢痕疙瘩等多种用语被使用,至今尚无明确的分类。 
面部和身体容易出现痤疮的皮肤、晦暗干燥性皮肤、油性皮肤、多汗皮肤的人都容易发生瘢痕现象。还有,静脉淋巴回流不良部位容易发生。胸部瘢痕疙瘩好发于乳房发育良好的人。 

  此外,在人体的上臂上外侧(三角肌)、前胸部、肩胛骨部是瘢痕疙瘩的好发部位,耳后、耳廓、颈部、枕部、耻骨上部也较易发生。相反失神经支配区(癞)和脊髓麻痹区,不易发生瘢痕疙瘩。 

  瘢痕一旦形成,即使采用最精细的手术方法,也只能是使其得到部分改善,而不能彻底根除。因为每一次整形手术,都是一次新的创伤。因此,采取各种措施,最大限度地预防瘢痕形成,与瘢痕的治疗具有同等的意义。 



0/300

其他答案(共1个回答)

    2008-12-09 11:17:26
  • 你说的是疤痕体质吧?我也是疤痕体质,到现在为止还没听说过可以治愈的,我的疤痕是三年前留下的,前几天我去医院复查身体的时候还问过大夫,他说没什么好办法,市面上卖的疤痕灵之类的只能改善一些表面,也不能根治。
    
     【什么是疤痕体质】 
      痕体质的人在人群中比例极小,其表现为伤口愈合后。表面疤痕呈持续性增大,不但影响外观,而且局部疼痛、红痒疤痕收缩还影响功能运动。 
      正因为疤痕体质的人极少,...

    查看全部>>

    你说的是疤痕体质吧?我也是疤痕体质,到现在为止还没听说过可以治愈的,我的疤痕是三年前留下的,前几天我去医院复查身体的时候还问过大夫,他说没什么好办法,市面上卖的疤痕灵之类的只能改善一些表面,也不能根治。
    
     【什么是疤痕体质】 
      痕体质的人在人群中比例极小,其表现为伤口愈合后。表面疤痕呈持续性增大,不但影响外观,而且局部疼痛、红痒疤痕收缩还影响功能运动。 
      正因为疤痕体质的人极少,有的书中将长疤痕疙瘩的人也称为疤痕体质,疤痕疙瘩表现为伤口愈合后疤痕向外生长,突起皮肤表面、质硬,也可有红痛感觉,但生长到一定程度后,不再继续扩展。
      疤痕体质和疤痕疙瘩是有区别的,疤痕体质者其身体任何部位损伤后,都能出现如同疤痕疙瘩样疤痕的无限增生,而疤痕疙瘩却可以出现在正常人群的某些部位,或因某些原因引起的疤痕愈合。换句话说,疤痕疙瘩是疤痕体质的一种必然表现,而出现疤痕疙瘩的不一定属于疤痕体质的人群。
      该类人在伤口愈合后。表面疤痕呈持续性增大,不但影响外观,而且局部疼痛、红痒,疤痕收缩还影响功能运动。 
      疤痕体质的人,发生手术、烧伤、外伤后,易形成症状明显的增生性疤痕或疤痕疙瘩。 目前医学上,只能根据个人的表现诊断疤痕体质,但无法真 
      正通过哪一项化验指标去检验一个人是否是疤痕体质。事实上,真正疤痕体质的人很少。诊断疤痕体质是要经过判断的,治疗上也要十分慎重,有时 
      治疗后反而得大于失。 
      疤痕疙瘩起初为淡红色,逐渐凸出皮肤表面并超出原来受损的范围,形成硬而有弹性的包块。几个月后,斑块颜色变淡,表面光滑发亮、无毛发,可 
      见扩张的毛细血管,并有发痒、刺痛或灼痛,有的还会发生破溃、流液等。 
      疤痕疙瘩与遗传密切相关,明显的疤痕人群有时与过敏体质有关。易发于皮肤富有色素的人种。好发痤疮的皮肤、晦暗干燥性皮肤、油性皮肤、多汗 
      皮肤的人易发。静脉淋巴回流不良部位容易发生。胸部疤痕疙瘩好发于乳房发育良好的人。 
      增生性疤痕和损伤程度密切相关,但与体质、年龄、部位等因素也有关系。消瘦、肥胖,特别是发育期的女性多见。这是由于这些人在创伤愈合过程 
      中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所致。增生性疤痕无特定的好发部位。 
      一般具有增生性疤痕和疤痕疙瘩的患者可以判定为疤痕体质;通俗地讲,就是疤痕突出皮面并较外伤后的伤口面积大者。并不是疤痕体质就不能做任 
      何手术,但一般不适合做美容、精细手术但位置相当关键的手术,如准分子激光手术,虽说构成皮肤和眼角膜显微结构称呼不一样,但疤痕体质其基 
      因控制是一致的,如在激光手术后哪怕长出一丁点多余的组织,对视力将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仍将其列为手术禁忌。 
      疤痕100%的与人体体质有关。一般情况下,手术、烧(热)伤、外伤等是否容易形成症状明显的增生性疤痕或疤痕疙瘩,医生都根据以下几点来考 
      虑的。 
      1、是否有增生性疤痕、疤痕疙瘩或者是增殖期持续1年以上的陈旧性疤痕的发病史。 
      2、是否是过敏性体质。 
      3、家族内的人是否有1、2情况。 
      疤痕的不同形状与分类,临床上特发性疤痕疙瘩、真性疤痕疙瘩、假性疤痕疙瘩、疤痕性疤痕疙瘩、增生性疤痕疙瘩及疤痕疙瘩等多种用语被使用, 
      至今尚无明确的分类。 
      面部和身体容易出现痤疮的皮肤、晦暗干燥性皮肤、油性皮肤、多汗皮肤的人都容易发生疤痕现象。还有,静脉淋巴回流不良部位容易发生。胸部疤 
      痕疙瘩好发于乳房发育良好的人。 
      此外,在人体的上臂上外侧(三角肌)、前胸部、肩胛骨部是疤痕疙瘩的好发部位,耳后、耳廓、颈部、枕部、耻骨上部也较易发生。相反失神经支 
      配区(癞)和脊髓麻痹区,不易发生疤痕疙瘩。
      疤痕体质和疤痕疙瘩是有区别的,疤痕体质者其身体任何部位损伤后,都能出现如同疤痕疙瘩样疤痕的无限增生,而疤痕疙瘩却可以出现在正常人群的某些部位,或因某些原因引起的疤痕愈合。换句话说,疤痕疙瘩是疤痕体质的一种必然表现,而出现疤痕疙瘩的不一定属于疤痕体质的人群。 
      疤痕体质的人群,不能采取手术的方法来治疗,只能用药物涂抹于患处,但某些药物含有激素,对人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有的人用了含激素的药物身上起红色斑点就是受药物刺激导致的。因此,选用一种安全健康的祛疤产品是疤痕体质祛除疤痕的关键。
      专家提醒:治疗疤痕不可大意!许多疤痕患者对自己身上的疤痕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多是自己购买药品或是不再理会,但传统的祛疤产品和祛疤方法只能从表面上淡化和减轻疤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疤痕问题,而且安全性很差,甚至会损伤原本完好的肌肤,使疤痕变大变深,状况更加严重,最后因交叉遗传形成增生性疤痕或疤痕疙瘩等遗传性病变,危及下一代的健康。
      无论是疤痕体质的人群,还是正常人群出现伤口后的疤痕疙瘩,其治疗方法大都一致。
      疤痕一旦形成,即使采用最精细的手术方法,也只能是使其得到部分改善,而不能彻底根除。因为每一次整形手术,都是一次新的创伤。因此,采取各种措施,最大限度地预防疤痕形成,与疤痕的治疗具有同等的意义。
    图*** | 2008-12-09 11:17:26 92 35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 人体常识相关知识

  • 预防
  • 治疗
  • 症状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