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普洱茶茶膏的生产流程是什么

首页

普洱茶茶膏的生产流程是什么

普洱茶茶膏的生产流程是什么?介绍下吧!!!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8-11-18 12:24:55
      普洱茶茶膏的生产流程
    包括采摘、处理、浸提、净化、浓缩、干燥、定型、烘干、包装等步骤:
        l。采摘及处理
        普洱茶膏制作所用的茶叶原料可以川鲜叶、生茶、熟茶。原料的采摘、选择和适当拼配很重要。 这不仅关系到普洱茶膏的品质汤色而且直接影响到生产成本与经济效益。
      一般多选用7~9级:普洱茶或茶叶副产品作原料。为了提高品质及经济效益,可适当地加入20~30%的小上档茶,则可在很大成度上提升终极产品的品质。普洱茶原料在浸提前应进行适当的粉碎,一般通过40~50目筛或轧碎度掌握在0.35mm左右。 2。
      浸提 浸提时一般选择水作溶剂。浸提时要综合考虑茶和水的比例。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萃取次数 和萃取液品质之间的相互影响。浸提用水量不可太多,否则茶汤浓度太低,不利于后期浓缩加工,能耗也大。常用的茶和水的比例为l:9~1:l5之间。
      萃取的温度也要把握好,水温在100℃左右,浸提的茶水汤色和香气较好,但茶叶苦涩:水温在90℃左右,浸提茶水的味道较好,但汤色、香气较淡。浸提普洱熟茶时,选择温度大约为85℃。浸提普洱生茶时,选择温度大约在95℃。浸提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为宜,浸提次数—般为1—2次。
       3。净化 净化是指除去茶叶浸提液小杂质和沉淀物的过程。在浸提液中常会含有少量茶叶碎片;悬浮物, 冷却后时常会产生沉淀物,这些物质必须除去。净化的方法行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技术方法三种。 4。浓缩 净化后的浸提液浓度较低,须先纤浓缩。
      使固形物含量增加至30%~50%。即提高了干燥效率, 义利于获得低密度的颗粒状普洱茶膏。浓缩的方法有蒸发浓缩,冷冻浓缩和真空浓缩等几种方法目前人多使用高温蒸发浓缩,但使用真空浓缩方法的越来越多。从保证普洱茶膏浸提物的汤色、香气、品质方面而言,冷冻浓缩和真空浓缩是较佳的方法。
       5。干燥 干燥工序对普洱茶膏的内质、外形及可溶性都非常重要。常用的干燥方法有喷雾干燥,冷冻干燥,真空滚筒干燥和发泡干燥等。喷雾干由于具有干燥效率高,普洱茶膏制品的溶解性好、质量小、体积小、成本低,在定型包装中能获得充满度等优点,因而是首选的方法。
       6。定型 干燥后制出的是普洱茶膏颗粒状半成品,不易存放,容易吸潮而结块变质,损失香气或汤色加 深,所以要加以定型。普洱茶膏定型常用的有两种方法,高压定型和常温风干定型,可将将颗粒普洱茶膏半成品及95%的酒精以100:6的配剂放到模具中高压定型或常温风干即可。
      为了提高普洱茶膏的抗吸湿性、保健性及色彩和香型的多样化,亦可添加乳糖、磷酸钙盐、植物胶、糊精、各类营养强化剂、食用色素及食用香精等添加剂。传统的普洱茶膏贡品每块为6~7克,呈正方形,由锦匣装盛。现今市场上的普洱茶膏样式较多,小的1克装,大的几十千克,而且包装比较现代,各式各样、丰富而多彩。
       。

    j***

    2008-11-18 12:24:55

其他答案

    2008-11-23 21:12:17
  • 听说是茶膏做出来很复杂的,我爸爸就喝茶膏,记得是装在一个白白的小瓷瓶里,正面写着普洱茶膏,背面还有一堆古文。我跟他要过一点喝,很淡的。我爸说我不懂,给我喝是浪费。我问是怎么做的,他也将不清楚,说是高科技。哈哈,他也不懂,光知道喝。

    a***

    2008-11-23 21:12:17

  • 2008-11-23 16:13:42
  • 不知道茶膏怎么做的,我只想知道哪里可以买到好茶膏,我想给我爷爷买,他天天喝几乎看不到水的浓浓的绿茶,我觉得对身体不好。知道的请告诉一下。
    

    极***

    2008-11-23 16:13:42

  • 2008-11-23 15:26:28
  •   普洱茶膏的鉴别(黑体普洱茶膏)
    1、普洱茶膏有其独特的陈化周期。其时间大约为60年。超过陈化期的茶膏,在其内在物质转化完毕后,伴随所含结晶水的变质,茶膏的品质呈下降的趋势。膏体也产生风化?崦贡洹R虼耍允谐∩铣鱿炙礁吣攴莸摹袄喜韪唷保环矫娌灰嵝牛涣硪环矫妫词褂校诤挠镏室采ナТ。
      挥衅芬壑怠? 2、观察膏体外观。一是如果是黑色,表示生产时间不长;二是膏体表面泛出一层白霜,表示已有一段出产时间,而且白霜愈重,证明陈化时间愈长。至于能否依据挂霜的多少来明确年份,这是一个非常难的课题,因为挂霜的多少除了有时间因素外,也与存放方式有关,裸露在自然条件下,挂霜既少且慢;反之,在密闭的条件下则挂霜很快;三是当膏体的外观呈现灰色,则是变质的表现,这样的茶膏冲泡后,汤色一定混浊、呈暗红色,并带有大量沉淀物和悬浮物。
      不适合饮用。 3、观汤色,注重通透性与亮度。这是鉴赏茶膏很重要的环节。汤色通透,呈宝石红,证明茶膏内含杂质极少,萃取的环节比较严谨,品质较好;反之,汤色发暗,且有悬浮物,无通透性,证明杂质较多,提取的手段相对落后(大锅熬制的茶膏绝大部分属于这种)。
       4、注重口感的醇厚度与滑感及特有的沉香味。这是鉴赏茶膏最重要的环节。很多茶膏的汤色呈红色,也通透,但是一品,缺少一种厚重感,更缺少滑润度。这是茶膏内含物质太少,是高温状态下茶膏内的大量生物酶被破坏,至使茶膏缺乏后陈化的“动能”所致。因此好的茶膏一定是醇厚度极强(内含物质多)、且滑感甚佳(果胶含量高)、有淡淡的一股中药香(沉香)。
      只有这样品质的茶膏才能达到入口既化、生津极快和回甘持久的特点。 。

    e***

    2008-11-23 15:26:28

  • 2008-11-22 20:34:35
  •   目前,国际上对茶叶的功能性划分,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营养功能:提供人体所需要的基础营养素,满足人体生存的需要;第二是感官功能:满足人们对色、香、味、形等嗜好的要求;第三是特殊功能:既能满足营养与感官功能,又能增强机体免疫能力,调节人体生理节律,预防疾病或促进康复的特殊用途的功能。
      普洱茶膏恰恰就是具备了这种特殊功能。 清代药学家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对普洱茶膏的药用价值作了这样的描述:“普洱茶膏能治百病,如肚胀受寒,用姜汤发散,出汗即愈;口破喉颡,受热疼痛,用五分噙口过夜即愈;受暑擦破皮血者,研敷立愈”。 当然,普洱茶膏的药用机理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陈述。
      虽然普洱茶膏具有较长的发展历史,但对它的研究则是近几年的事情。有一点是我们必须清楚的,即我们对普洱茶膏特殊功能的挖掘尚处在一个起步阶段,只是冰山的一角。尤其是对普洱茶膏后续陈化过程中内含的各种化学成份的转化,及这种转换后的物质对人身产生的种种作用尚存有很多空白,还有大量实验分析留待我们及后人逐步完成。
       反正茶膏就是茶的精华,做法应该就是精华的做法,哈哈,我具体不知道。 。

    z***

    2008-11-22 20:34:35

  • 2008-11-21 20:51:35
  • 茶膏我喝过玉龙胜雪和红运当头,没有传统熟茶的堆味,也不用洗茶,汤色漂亮,口感非常顺滑,解酒效果也非常好。后来剩的半瓶玉龙胜雪被我们科长抢走了,他说领导应酬多,要用茶膏养养胃,怕喝坏了,哈哈。
    

    梅***

    2008-11-21 20:51:35

  • 2008-11-21 15:58:45
  • 普洱茶膏是从普洱茶中萃取的精华,它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品饮价值。
    同普洱茶相比,茶膏的营养价值更高,清代药学家赵学敏在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对普洱茶膏的介绍胜过普洱茶,虽然描述得有点夸张,但恰恰证明了茶膏的珍贵价值。
    相比普洱茶,茶膏的便携性非常好,冲泡过程简洁方便卫生。
    在口感上,茶膏温和厚重,更像是品饮老茶的感觉,层次感丰富,汤色诱人。
    历史上云南普洱茶包括团茶、饼茶、沱茶、砖茶和茶膏五大系列,可见茶膏也是普洱茶家族的一员,同样有着悠久的生产历史。在封建社会,茶膏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很少在民间露面。近来随着对历史文献的整理,关于茶膏的记录越来越多地浮出水面,很多学者认为,没有普洱茶膏的普洱茶家族是不完整的,而且茶膏是普洱茶家族特殊的一员。
    

    苏***

    2008-11-21 15:58:45

  • 2008-11-20 15:33:42
  • 楼主,我替你仔细查询了一下,现代普洱茶膏是超临界萃取超低温干燥,是可以陈化的纯茶精品,是普洱茶的精华。它大约有60年的生命周期。熬制的没法喝,农残超标厉害,别考虑了。我喝茶,但是还没有喝过茶膏呢,有机会我买一点喝喝。

    付***

    2008-11-20 15:33:42

  • 2008-11-19 20:14:30
  • 我家就是易武茶山的,我叔叔就会熬茶膏,不过不好喝,味道也不好闻。反正我也不喜欢喝茶,无聊的狠,还是可口可乐好喝。
    

    长***

    2008-11-19 20:14:30

  • 2008-11-19 13:50:18
  • 这个问题我估计最有发言权,我自己和朋友熬制过几个茶区的茶膏,非常好玩,满屋飘香,就是泡出来汤色浑浊,苦涩的厉害,冬天还长霉了,我靠。不过真正的极品茶膏不是这么弄出来的,我有个朋友是经销蒙顿茶膏的,他给我讲解过蒙顿是低温萃取低温干燥的工艺,茶膏品质和熬制天壤之别。后来我喝过,确实完全不一样,我自己收藏了一些,慢慢喝,看它的口感变化,香气的转化。

    狗***

    2008-11-19 13:50:18

  • 2008-11-18 15:56:58
  • 茶膏我以前听过都是熬制的,后来听到有高科技萃取的,叫什么蒙的公司,楼主你可以百度查下,应该可以找到的。
    

    w***

    2008-11-18 15:56:58

  • 2008-11-18 15:08:52
  •   作为茶中珍品,茶膏一直是茶界皇冠上的明珠,下面依照时代顺序介绍茶膏的制作的工艺变迁:
    1、 茶膏的雏形始于唐代。陆羽《茶经》中,用七个工序来总结制茶:采、蒸、捣、拍、焙、穿、封,在“蒸、捣、拍”三个工序中,茶叶中的部分茶汁与纤维物质分离,在空气氧化作用下,出现膏化现象。
      但是这种仅仅是“含膏”,外观上体现出“含膏者皱”。 2、 茶膏的真正形成是在宋代。制茶业在宋代空前繁荣,宋代的制茶者对茶叶的膏化现象比较重视,他们认为茶叶中出现的“膏”,是茶中珍品。他们采用榨取的工艺,先将茶蒸熟,再“须淋洗数过。方入小榨,以去其水,又入大榨出其膏”,也就是通过榨取的方式提出独立的茶膏。
       宋代茶膏用于两个方面。 一是作为独立的茶品纳入宋代名茶录,比如“玉蝉膏”、“缕金耐重儿”等极品茶。 二是在龙团凤饼等饼茶制作过程中,有意识将饼茶表面用茶膏涂层,以增加饼茶表面的光亮度及色泽。像宋徽宗赵洁的《大观茶论》的《鉴辩篇》就对此进行了描述,“茶之范度不同,如人之有首面也。
      膏稀者,其肤蹙以文;膏稠者,其理歙以实”。大意就是,膏稀者,表面多皱纹;膏稠者,饼面纹理不明显,光亮凝聚,质地坚实,膏稠者是好茶的代表。 3、 茶膏在明代消失了,明代禁止龙团凤饼这样的紧压茶,推广散形茶,这个重大变故导致延续近千年的唐宋制茶工艺就此消失,包括茶膏在内。
      至此,饮茶方式回归原始形态,把玩叶片,究极水的使用,开始偏离了茶的内涵,这种影响直至今天。 4、 普洱茶膏形成在清代。作为边疆地带的云南,因为远离京城的原因,借助“茶马古道”的交易,继续着团茶和饼茶的生产,虽然没有宋代茶饼的精致,但是这一保留却为后来清朝普洱茶的繁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清代,伴随普洱茶的繁荣,茶膏的制作再次悄然出现。最初是云南土司采取大锅熬制方法,初创另一种茶膏工艺,借鉴了唐宋的饼茶工艺,只是将“蒸”干脆改为“煮”,这种熬膏的方法很快通过茶马古道传播到西藏。 这种熬膏方式影响至今,市面上几乎都是这种方式的熬膏。
      从科学的角度看,熬制茶膏确实存在着诸多问题:一、茶叶在反复高温的熬煮中,其诸多的生物酶消失,使茶膏后续的转化缺乏动能,只能像霉变转化,不可能长期存放。二、茶叶在高温的状态下开放性熬煮,大量营养物质随着水蒸气一并挥发,必然造成产品的某成缺失。 5、 清代宫廷普洱茶膏。
      乾隆年间,由于大锅熬制茶膏存在的品质问题,加上皇室从饮用安全性的角度考虑,因此把茶膏的制作迁入皇宫内的御茶房,并且在制作工艺上做了非常大的改进。 清代御茶房的制茶工匠在借鉴了宋代“小榨去水,大榨出膏”的工艺基础上,采取了类似低温提取、低温干燥的工艺,使得出品的宫廷普洱茶膏跃上了新的台阶,普洱茶膏也由此正式命名。
      清宫廷还把茶膏差异化,形成“玉龙胜雪”、“红运当头”‘“黑珍珠”等若干品种,品质和外观差异都很大。其中,玉龙胜雪又称“普洱茶石乳”,表面呈现白霜,汤色宝石红,厚重感极强,是内含天然药物最为丰富的保健佳品,品饮和药用价值极高;红运当头是上投茶,可悬浮在水上端,极具观赏性。
       今天故宫依然保留着一百多年前的清代宫廷普洱茶膏,图案文字依然清晰可见,再次验证了宫廷精品茶膏的工艺确实精湛。清代著名药学家赵学敏对普洱茶膏的功效和价值大加赞赏,在所著《本草纲目拾遗》中能见到很多关于普洱茶膏的描述。 随着清朝皇室的解体,宫廷普洱茶膏的制作工艺也随之终止。
       6、 近代普洱茶膏的制作还是延续了大锅熬制茶膏的方式,中国建国后五十年代,中茶公司曾经接受国家任务,要求勐海、下关等几个企业熬制一批茶膏,供应援藏干部。本意是熬制三吨左右,实际仅仅生产了一吨多,就停止了,因为熬制茶膏品质太差,援藏干部普遍不愿接受,自然也就没有了下文。
       7、 现代普洱茶膏的研究始于2002年,到2005年基本完成了对清朝宫廷普洱茶膏的破译与复原,同时,科研部门采用了当今最先进的科技生物手段,成功地从云南临沧地区的晒青毛料中分离了普洱茶后发酵所独有的菌种,采用超临界萃取、超低温干燥等工艺,初步实现了普通级普洱茶膏的规模化生产;2006年,科研部门又成功分离了思茅地区普洱茶特有的菌种,完成了普洱茶膏的极品”玉龙胜雪”的研发工作,自此,标志现代普洱茶膏的第一阶段工作的基本完成,也预示着现代普洱茶膏开始走向成熟。
       2005年底,蒙顿茶制品(昆明)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把科研成果转化成正式面市的高端茶品。2006年1月6日,蒙顿把一块重约750克的普洱茶母(提纯度最高、结晶度最高的茶膏,属于普洱茶膏的发酵基)正式捐赠给云南省博物馆收藏,在捐赠仪式上,云南省博物馆也表示:作为一个产茶大省,省博是第一次收藏茶品作为藏品。
      蒙顿捐赠的普洱茶母象征着目前茶界最高的科技水平,而且是引发几百年来饮茶方式革命性的茶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的意义是跨时代的。 蒙顿普洱茶膏是采用冷等静压、细胞破壁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超低温干燥等当今最先进的生物科技手段制作而成,因此从技术上就奠定了高品质茶膏的基础;剔除了农药残留、解决了重金属超标等问题,保证了产品的食品安全;再由于是低温萃取、低温干燥,因此保留了茶内营养物质的活性,使得蒙顿茶膏具备了后续转化的“动能”,在后期的厌氧后发酵过程中,越陈越香;同时蒙顿普洱茶膏非常侧重茶叶中天然药物的生物转化,使得出品的茶膏更具天然药物的特性。
       在工艺和分类方面,蒙顿的茶膏都有独到的特色。原料经过人工二次接种和二次发酵,提升了茶膏的品质和价值,蒙顿已经培养并分离出了普洱茶主产区后期厌氧发酵所独有的菌群,这也是企业的核心技术之一;另外,蒙顿积极把产品类别不断细化,展现出不同茶膏的差异。
      比如蒙顿现有的茶膏产品中有“两绝”,都是传统茶膏所未展现出来的。 “红运当头”普洱茶膏是其中一绝,它是整个茶行业唯一的一款上投茶,投入水中后,茶膏在水中呈絮状散发,最终将茶汤渲染成绚烂的酒红色,因此而得名。始终悬浮水面上方是它的特色,哪怕溶化到只剩下一丁点儿,依然不会沉底,非常具有观赏性,“红运当头”在研制中应用了纳米技术,也是蒙顿的核心技术之一。
       “玉龙胜雪”是蒙顿研发的另“一绝”,它的表面呈现出白霜,且时间越久,白霜越厚,香气越强。白霜实际上是儿茶素和咖啡碱络合的产物,营养和品饮价值都很高。它注重口感上的厚重,没有任何杂气,有陈年茶膏的灵韵。 2008年4月,经过国家相关质量检验部门漫长的两年反复破坏性的试验和严酷检测,蒙顿茶制品有限公司获得中国大陆目前唯一一张茶膏相关制品的(QS)生产许可证(QS2102 1402 0008),也揭示了进入一个真正的纯茶制品深加工行业,要跨过多么高的技术门槛。
       在《普洱》杂志对蒙顿茶制品(昆明)有限公司的采访中,蒙顿表示,作为一个进入茶业的外资企业,他们会始终从事茶膏相关产品的研发,未来蒙顿会开发很多产品,比如蒙顿已经研发出普洱茶纯茶饮料的母液,这项成果属国内空白,蒙顿正与国内几个从事茶饮料生产的大企业洽谈,寻求采取合作的方式共同开发中国大陆首款普洱茶纯茶饮料。
      同时,蒙顿非常关注传统茶行业的健康发展,今年蒙顿正在着手“我的手工茶——2008抢救民间手工艺茶”大型公益活动,既是弘扬精品手工艺茶,也帮助广大茶友发掘出一些即将失传的好茶;同时蒙顿愿意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拓展行业交流,通过无偿的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帮助兄弟企业改进工艺、提高品质,为茶行业的健康有序向上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信在蒙顿的带领下,将来会具备同样科技实力和技术储备的企业进入纯茶制品深加工行业,让茶膏这个高端茶品市场更加丰富,产品线更长,口感和品质差异化迎接最挑剔的饮茶者,让最健康最营养的茶品惠及越来越多的爱茶者。 作为我们消费者,也希望看到更多的让消费者完全没有食品安全顾虑,同时营养最容易为人体吸收的茶品出现在市场中,希望更多的像蒙顿这样的非常负责任的茶企业能够尽快出现。
       。

    黑***

    2008-11-18 15:08:52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生活常识 相关知识

  • 生活
  • 日常生活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