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奥运场上值得人铭记的感人故事

首页

奥运场上值得人铭记的感人故事

奥运场上值得人铭记的感人故事并且说出表现出来的精神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8-10-07 11:21:54
      一、杜丽:最漂亮的转身
       2008年8月9日至14日,5天的时间,从一个冲金失败的运动员,一个被寄予厚望的运动员,重新回到了领奖台的最高峰,杜丽完成一次超越!其实杜丽最大的对手就是她自己,无疑她成功地从消极的情绪当中摆脱了出来,完成了一个最漂亮的转身,展示了一个强大的自己。
       2004年8月14日,杜丽获得了雅典奥运会的射击冠军,成名之后的杜丽依然表现着一种一种宠辱不惊的淡定与低调。这个时候支撑她每天在训练场上默默举枪的动机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她踏上的是另一条新的征程。在奥运备战期间,杜丽一直非常低调,并不希望受到外界干扰。
      有多家知名企业请她做广告代言人,她都婉言谢绝。有家公司声称只要杜丽到该公司走一遭,就送她一套高级别墅,杜丽笑着说,“要他们的别墅做什么”。“她是憋着一口气,更加投入地训练。她还是那个脾气,认准的事情,她会坚持做下去的。”杜丽的启蒙教练周士兵说。
       天道酬勤,2008年的8月14日,杜丽从卫冕失利的阴影中走出来,她在自己的兼项女子50米步枪三姿比赛中夺得金牌,帮助中国队在24年之后再次赢得该项目金牌,同时她690。3环的成绩还打破了奥运会总成绩纪录。 二、曹磊:最本真的话语 “这块金牌献给我刚刚去世的母亲。
      ”曹磊艰难地举起金牌,泪如雨下。这是她发自内心的情感的渲泄,是感情最本真的表达。 她的母亲是在女儿入选奥运参赛名单后去世的。教练怕曹磊伤心将噩耗瞒了下来,然而,在入住奥运村前,教练最终还是把噩耗告诉了曹磊。 当已确定获得金牌时,25岁的曹磊打算在最后一次试举中冲击总成绩的世界纪录,但是杠铃刚提到胸前就掉了下来。
      赛后,记者问她最后一举为何失败时,她忧郁地说:“我当时分神了,我想到了我的妈妈。” 为母亲而战,成为曹磊摘取女子75公斤举重金牌的最大动力,也是曹磊对母亲养育之恩最好的回报。她泪如雨下,悲极而泣:“这块金牌献给我刚刚去世的母亲……” 三、冼东妹:最顽强的母亲 在8月10日晚19点结束的奥运会女子52公斤级柔道比赛中,已为人母的我国柔道选手、上届雅典奥运会冠军冼东妹卫冕成功。
      其实,冼东妹这已是第五次复出,每一次都是“受命”而出。面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这名已经是一岁孩子的母亲再次复出了。 冼东妹2005年十运会做出了退役的决定,并在退役后不久结婚并生下了一个女儿。但是在2007年初,已经32岁的冼东妹却做出了复出的决定,目标直指北京奥运会。
      梦想着在家门口再次品尝奥运冠军的滋味,在家人的支持下,冼东妹做出了这个挑战自我的决定。经过刻苦努力的训练,终于再次获得为国征战奥运的机会。在此之前,中国的奥运柔道选手还没有在奥运会上卫冕的先例。今天,她终于成功了。 冼东妹曾自豪地说过:“国外的运动员拖家带口参加世界大赛很常见,但在中国,很多人生完孩子就会选择退役。
      可能在中国柔道界,我是唯一的‘妈妈级’选手。”正是这位妈妈级的选手,成为了中国柔道选手蝉联奥运冠军的第一人。 四、刘翔:最伤痛的背影  为了这一个短短的13秒,我们等了很久,但在短短不足五分钟的时间里,我们就经历了从华美天堂到冰冷地狱的“心情坠落”。
      目睹刘翔一瘸一拐地走向运动员通道的背影,还有几个中国人不掩面而泣。 2004年雅典奥运会,刘翔以12秒91的成绩一举夺取男子110米栏冠军,打破了欧美选手长期以来对田径短跑项目的垄断,成为国人心目中的奥运英雄。其后刘翔曾刷新这个项目的世界纪录。
      2008年以来,刘翔遭遇伤病困扰,其中6月的两场国际比赛均因伤退出。 刘翔的教练孙海平说:“赛前,三个医生在为刘翔做紧急处置,最后实在没有办法的,用药喷没用,用揉没用,最后请专家为刘翔硬按摩,刘翔疼得全身发抖,嘴唇都咬破了……”“刘翔的伤痛常人无法想象,他在热身时一直坚持顶着,最受力的部位就是那个受伤地方,他的脚根本无法用力,但他始终在顶着,坚持到最后一刻……” 刘翔的坚持,刘翔退出后的泪水,刘翔为了梦想所承受的所有我们无法想象的痛苦,都让我们由衷敬佩;同样,刘翔的退赛,刘翔对不可抗拒的现实的放弃,刘翔对自己身体和未来负责的抉择,更让我们肃然起敬! 五、妮诺,帕杰林娜:最动人的拥抱   10日上午,在女子十米气步枪颁奖仪式上,第三名格鲁吉亚的妮诺·萨鲁克瓦泽,亲吻了银牌得主俄罗斯名将帕杰林娜,两人相拥着向全场致意。
      虽然格鲁吉亚和俄罗斯发生严重军事冲突,但两国代表队都将继续参加北京奥运会。 两位运动员的拥抱,将永远留在北京奥运的记忆中,是北京奥运中最美好的镜头之一。赛后妮诺说:“帕杰林娜向我走来,然后跟我握手,这真的非常好。能一起在体育比赛里同场竞技的运动员都是朋友,更何况我和帕杰琳娜曾经一起代表俄罗斯队出场过,我和她一直以来都是很好的朋友。
      ” 她们的拥抱,不仅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而且也体现了奥运会的价值观。体育与政治无关,然而,当人们把体育和政治扯上,体育总显得很无奈,所幸它的参与者们都在维护赛场这块净土,让政治的走开,让体育的进来。 六、埃蒙斯:最悲情的运动员 马修·埃蒙斯,或许是奥运历史上最悲情的运动员了。
      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同一个项目男子50米步枪3×40决赛上,埃蒙斯本已经将金牌放进自己的口袋,但是都因为最后一枪不可思议的失误,将冠军拱手让给中国运动员。 雅典奥运会射击男子50米步枪3×40决赛,埃蒙斯如果最后一枪能打上7环,基本就稳拿金牌。
      然而谁都没有料到,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埃蒙斯子弹打出后,他的靶纸上竟然没有记录。然而他旁边的3号靶纸显示出已中两弹,两弹分别是10。6环和8。1环,难道埃蒙斯帮助对手打了一枪?裁判判定埃蒙斯最后一枪为0环。最终贾占波凭借埃蒙斯的重大失误,将金牌收入囊中。
       北京奥运会奥运射击比赛的最后一枪,男子三姿决赛再次上演雅典一般的悲剧故事,埃蒙斯在领先3。4环的情况下,只需要打中7。8环就可以轻松夺冠。但是,他却打出了一个只有业余选手才会打出的4。4环。此次,他又把冠军让给了中国的另外一名选手邱健。 比赛结束后,埃蒙斯大度地走到邱健面前,向他表示祝贺,甚至上前拥抱了夺金的邱健。
      四年前输了,他也是这么做的。他的风度感染了在场的所有人。邱健说,埃蒙斯,是一个值得我们所有人尊敬的对手。 。

    s***

    2008-10-07 11:21:54

其他答案

    2008-10-09 19:38:34
  •   姚明篮球运动员2002 
    他用高超的体育技能,在一个强手如林的国家运动项目中占有了一席之地,成就了很多人的梦想,更成为中国人的骄傲。他出色的表现和随时听从祖国召唤的爱国精神,使他带给人们的思考已经远远超过了体育本身。对祖国的情感,对现在的把握和对未来的期待,都将使他成为中国体育和NBA的历史人物。
       风驰电掣想到做到——刘翔 12秒91,他实现了一次伟大的跨越,100年来的记录成了身后的历史,十重栏杆不再是东方人的障碍,因为中国有刘翔,亚洲有刘翔!这个风一样的年轻人,他不断超越,永不言败,代表着一个正在加速的民族。他身披国旗,一跃站在世界面前。
       =================================================================== 慧娜、魏宁、张娟娟、刘霞、成冉、隋菲菲 等出征雅典奥运会的14名山东体育健儿和他们的教练,应大众报业集 团之邀,与省和济南市有关部门的领导一道,来到山东新闻大厦,参 加“欢迎奥运健儿采访座谈会”,并到大众日报编辑部作客。
      一时间, 新闻大厦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 一向抬腿就爱跑的女子万米金牌得主邢慧娜,在大众日报精心制 作的30块奥运报道展板前放慢了脚步。当看到有关自己的报道时,邢 慧娜高兴得边读边问:“这是谁写的呀?这么详细。”看到自己身披 国旗庆贺夺冠的大幅彩色照片,她激动得脸都红了:“这张照片照得 很漂亮啊!你们做的版也很漂亮。
      ”报上还有她的系列小照片,她指 着与四个队友的合影说:“这张照片我还从来没见过呢!”而看到一 张自己小时候的照片时,她不禁吃惊地喊出来:“这张照片你们也有 啊!从哪儿找来的?那时候我像个假小子。”说完,她调皮地向记者 吐了吐舌头。
       在欢迎山东奥运健儿采访座谈会上,大众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 事长徐熙玉代表集团向邢慧娜等赠送了本报记者拍摄并精心制作的展 示奥运健儿风采的珍贵照片。大众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傅绍 万致欢迎辞。他说,今天我们迎来了最尊贵的客人——我们的奥运英 雄。
      我省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上顽强拼搏,取得优异成绩,为山东争了 光,为我们的国家争了光。你们是山东的骄傲,是祖国的骄傲,是我 们学习的榜样。你们不仅收获了奖牌,而且收获了一种宝贵的精神, 它将激励着我们为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新山东而努力。
       这次奥运会我们集团派出了8名记者前往雅典作现场采访,各报都拿 出了大量版面,在第一时间内报道了我国体育健儿的感人事迹和英雄 风采,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受到了读者的欢迎。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 地搞好体育报道,为你们鼓掌,加油,呐喊,助威,为山东体育的腾 飞作出应有的贡献。
       省和济南市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也参加了座谈会。省体育局副局 长张洪涛对记者说:“邢慧娜非常疲劳,在香港、澳门访问期间,签 名把手都签肿了,后来在晚会上向观众挥手都挥不动了。到现在,她 的宿舍里还有半米高的等待签名的本子呢。”现在一边训练,一边在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学习的邢慧娜说:“我看到做记者也很 辛苦,但也很有趣,我很喜欢记者这个职业。
      现在我正在学新闻,希 望以后也能做一名体育记者。”兼任山大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生 导师的徐熙玉说:“欢迎你们来,我相信你们当记者也能拿冠军。邢 慧娜你考研究生的话,我建议你让我们的傅绍万总编辑当导师。” 中国柔道队领队、山东柔道队总教练徐殿平说起自己的爱徒李淑 芳时有些激动:“她的肘关节还有两块骨头碎片,因为怕耽误奥运会, 就没有动手术,她一直这样带伤坚持比赛,很不容易。
      我相信,2008 年我的队员肯定能拿金牌。等着吧!”坐在旁边的李淑芳朝着记者点 点头。 记者还了解到,奥运冠军杜丽、刘春红、唐功红在北京因故不能 回来,她们专门致电本报,等忙完后一定专程前来。 下午1点,邢慧娜和女子射击飞碟双向银牌得主魏宁、女子柔道7 8公斤级银牌得主刘霞和女子团体射箭银牌得主张娟娟一起来到大众 日报编辑部,在文体新闻采编中心办公区参观。
       当看到编辑为她们演示部分编辑出版流程时,魏宁不禁伸出了舌 头感叹:“这么复杂啊!”她还坐在记者的工作台前,操作起电脑来。 对她来说,玩电脑肯定不如在射击场上打飞碟更熟练,一小会儿工夫, 她又起身到旁边看报纸去了。邢慧娜跟记者编辑们谈得很投机,她说: “你们的报道给我力量!给我信心!我一定要在2008年奥运会上再夺 金牌。
      ”刘霞和张娟娟也表示,2008年最大的心愿就是拿冠军,有你 们支持,我们肯定能行。 奥运健儿们走到哪里都大受欢迎,合影、签名应接不暇。座谈会 结束了,但奥运健儿的拼搏精神依然在传颂着…… =============================================================== ================================================================ (1) 奥运冠军王丽萍的成长故事 悉尼奥运会王丽萍为中国田径夺得惟一一枚金牌的振奋人心场面,似乎已经从人们的记忆中逐渐淡出,采访全国竞走锦标赛,感受最深的是丹东历史上第一位奥运会冠军在当地群众中的影响,市民们无一不为丹东拥有这位竞走冠军而感到骄傲。
      昨天下午,丹东市体委姜亦德主任向记者讲述了王丽萍成长中鲜为人知的故事。 王丽萍1976年生于凤城市农村,母亲是位纯朴农民,全家的生活支出仅靠在凤城市一家煤矿烟叶收购站工作的父亲维持,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从小王丽萍就有着运动天赋,学校每次举行运动会,总是拿个第一。
      1989年6月,王丽萍被凤城市体校选中,并改学竞走。 第二年,赵世梁向当时中国竞走界著名教练王魁推荐了王丽萍,将其调入辽宁队试训。由于王丽萍训练中特别能吃苦,所以王魁留下了这位瘦弱的小姑娘,还当即奖给她一套运动服,一双运动鞋。从此,王丽萍和陈跃玲、王妍、刘宏宇等人成为同门师姐妹。
      王丽萍肠胃不好,运动量一大就要呕吐,可是好成绩必须伴随大运动量训练,于是训练场上,王丽萍常常吐得只剩黄胆水可吐了,连王魁教练都不忍再看下去。 1996年,王丽萍险些结束了她的竞走生涯。当时,正值亚特兰大奥运会前夕,全国竞走好手聚集在云南进行奥运选拔赛。
      训练中,王丽萍膝伤复发,愈来愈重,开始还能勉强训练,到后来走一步都钻心地痛。医生告诉王丽萍,必须立即放弃竞走,王丽萍只得回到了家乡进行休养。两个月后,王丽萍带着稍稍缓解的伤痛,又重新站到了训练场上,咬着牙重新开始训练。 凭着顽强的毅力,王丽萍终于战胜了伤病,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
      1999年世界杯前国内进行了一次预选赛,在包括刘宏宇、王妍等众多好手的“夹击”中,王丽萍走出了第2名的成绩。悉尼奥运会,王丽萍并不在正选名单中,她要通过选拔赛获得奥运会的参赛权。 第一站、第二站选拔赛,王丽萍连续两个第一。最后一站在大连旅顺,比赛前4天,王丽萍膝伤复发,她的教练急忙从哈尔滨请来专家,为她进行理疗。
      两天后,比赛开始前,王丽萍惊喜地发现膝盖不痛了。20公里下来,王丽萍又是冠军。凭着三次选拔赛冠军头衔,“名不见经传”的王丽萍搭上了去悉尼的末班车。 (2)马拉松选手巴尔蒂尼——从奶牛场跑出的奥运冠军 有人否认,雅典是一个创造神话的圣地。
      但很多人都没有想到,在本届奥运会最后一项引人关注的压轴戏男子马拉松比赛中,第一个跑进第一届奥运会开幕式场地、雅典帕纳西奈科体育场并第一个冲过终点夺冠的,不是来自肯尼亚的男子马拉松世界纪录保持者特加特和在这个项目强大的非洲选手,而是许多人并不熟悉的意大利的斯特法诺·巴尔蒂尼。
       然而,了解田径的人都知道,巴尔蒂尼并非“外星人”,而是一位在近几年非洲选手基本垄断世界长跑及马拉松比赛的潮流下,惟一一位能不停地在世锦赛和世界几大著名马拉松赛上与之抗衡并取得好成绩的白人马拉松选手。因此,赛前意大利人就已经把这枚宝贵的金牌“偷偷地”计在自己的账下。
       生于意大利布斯特诺沃一个奶牛场的巴尔蒂尼拥有非常好的马拉松天赋和成绩,在他的带领下,意大利人在男子马拉松项目上,成绩仅次于非洲强国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 巴尔蒂尼的马拉松生涯是从1995年10月的意大利威尼斯比赛开始的,当时他以2小时11分01秒的成绩获得了第11名,一年后他便在帕尔马举行的世界半程马拉松赛上赢得了冠军。
      但他取得重大突破是在1997年的著名英国伦敦马拉松赛上,他不仅以2小时07分57秒的成绩创造了他的第一个意大利全国纪录,而且还排在葡萄牙的平托之后获得亚军,让赛事的组织者惊奇不已。 继1998年获得了欧洲田径锦标赛马拉松冠军后,巴尔蒂尼又先后在2001年加拿大埃德蒙顿和2003年法国巴黎田径世锦赛上两次获得该项的铜牌。
      对巴尔蒂尼来说,今年的雅典奥运会是他运动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4年前的悉尼奥运会上,他因臂肌受伤而不得不放弃了那次赢得奖牌的机会。那段痛苦的经历至今让巴尔蒂尼难忘,但却使他变得更坚强。 巴尔蒂尼和教练每年冬天都要到纳米比亚的高原训练,而每次从高原下来他的成绩都很好。
      今年的雅典奥运会马拉松比赛是在公元前490年希腊英雄菲利比德斯跑到雅典报告胜利喜讯的原马拉松线路上进行,丘陵和小山很多,加上8月的雅典气温炎热,对运动员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但巴尔蒂尼为此做了充分的心理和其他方面的准备。果然,巴尔蒂尼在比赛进行到第35公里时开始赶超领先的巴西选手利马,最终不负众望,继汉城奥运会博尔丁之后,巴尔蒂尼成为第2位赢得这枚奥运会金牌的意大利人。
       当巴尔蒂尼头戴橄榄枝花环站在奥林匹克体育场的冠军领奖台上,在全世界数十亿观众的注目下接受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授予的金牌时,他成了意大利的英雄。 ==================================================================== (3)刘翔拥有无限青春 五年前,两位16岁的少年一起入选了上海体工队:一个叫阿发,主攻项目400米;一个叫刘翔,主攻项目是110米栏。
       按照两人一间寝室的标准,阿发和刘翔成了室友,朝夕相处一年整。 “他能取得现在的成绩,我觉得努力是必须的,但天赋也非常重要。要换成我,就是一天24小时不停地练,也没用。”回忆那段和刘翔在一起的场景,阿发有些支吾了:“实在是想不起来了,那已经是很早以前的事了……” 他这个人很爱干净 刘翔很爱干净,衣服和鞋子从来都是一尘不染。
      在寝室里,他对他的生活用品布置得也是非常整洁。床上的布置从来是整整齐齐,鞋子也是一顺溜地排列在床下。就连墙上有什么不顺他眼的斑迹,他都会拿出学校里发的体育海报贴上去,还说全当是给寝室来一次简单装修。 一有空,刘翔就主动整理寝室,我也跟着一起收拾。
      也正是因此,我们的寝室还被院里评上了“文明寝室”。 我俩都不喜欢闹猛。没什么事情,我们也会呆在寝室里:翻翻课本,看看杂志,听听音乐……不过学习这方面,他是比我好,特别是英文。别的不说,那些我都不知道唱些啥的英文歌曲,他听个几遍,居然就可以很顺溜地唱上两句。
       他总说舒淇很漂亮 “凉风有信,秋月无边,亏我思娇的情绪,好比度日如年,虽然我不是玉树临风,英俊潇洒,但我有广阔的胸襟同强劲的臂弯……” 这是张卫健扮演的韦小宝说的一段台词,在年轻人中曾经很流行,也成了刘翔很长一段时间里的口头禅。
      有时候,他一天要说上十几遍。 在我印象中,刘翔最喜欢舒淇。每当电视里出现舒淇的广告时,刘翔都要狠狠赞叹一番:“舒淇真是漂亮,那皮肤真是好!……”后来,只要看到有舒淇的海报和广告贴画,他都要驻足赞叹一会儿。 青春痘让他愁眉苦脸 说到刘翔赞叹舒淇皮肤好,那就不能不说刘翔的脸了。
      那时候,他脸上几乎是长满了青春痘。 为此,他还去了趟六院,配了很多外用的药水。然后,他每天对着镜子,小心翼翼地往脸上涂药水,一脸愁眉苦脸的样子。 当然,刘翔真正在意的是比赛。一次,他去西安参加一次全国比赛,结果他在比赛中摔了一跤,拿了一个第八。
      回到上海,他很自责地告诉我:“这回丢脸丢大了,我的目标是冠军。” ================================================================== (4) 为中国台北拿首金 陈诗欣 雅典法里罗奥林匹克跆拳道馆响起排山倒海的欢呼。
       赛场上,陈诗欣已经泪流满面。 这一枚中国台北的首枚奥运金牌,迟到了四年。 在跆拳道馆里出生的陈诗欣,五岁开始就练跆拳道。在台北开道馆授课的父亲帮助下,1994年年仅十四岁的陈诗欣就在世界杯上勇夺冠军。同时,由于她在赛场上的出色表现,还获得了最佳选手奖。
       1996年巴西世界杯,陈诗欣再次轻松夺冠。但拿下第二枚金牌后,她的心情起了很大变化。“没有喜悦,也觉得没有挑战性,世界冠军的头衔对于当年只有十六岁的我来得太容易,”陈诗欣回忆说。 在台湾,管理部门对世界冠军设有体育奖金,两个世界冠军的头衔,让小小年纪的陈诗欣已经有了上百万元的收入。
      从小在道馆长大,一直在训练和比赛中生活的她,思想也发生了变化。 “当时我只是想着怎样不必靠跆拳道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我想脱下道服,要离开,一定要离开,”陈诗欣说。 在当时“男友”的支持下,陈诗欣在巴西世界杯后离家出走,两人双双赴台中打工。
      一时的任性、叛逆、盲目追求自由和爱情的念头,让她的生活陷入两年多的挣扎。 在离家的那段日子里,未成年的陈诗欣当过电玩店小妹,做过传销,也摆过地摊,尝过人生种种酸甜苦辣。同时,由于到处奔波,经常熬夜,陈诗欣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练跆拳道时充沛的体能不见了,有一度经常感冒、发烧。
       “其实每当在外受到伤害时,都很想回家,亦曾鼓起勇气走到家门口,但是无法突破心结走进去,因为我知道父母亲及家人对我的失望及绝望……” 1999年,倔强和爱面子的陈诗欣,在挣扎了半年后,选择在3月18日父亲陈伟雄生日那天,带着一个蛋糕回到家中。
      家人用温暖的怀抱和喜悦的泪水洗去了她两年多满身的尘埃和伤痛。 同年五月,陈诗欣报考台北体院被录取,也重新穿上道服进行训练。浪费了三年的时间,重回道场的她练得很苦,也很艰难。 2000年悉尼奥运会,因为她此前三年没有比赛成绩,因此未能代表中国台北队参赛。
      “我只能在电视和报纸上关心队友的表现,我很不甘心。如果不是因为自己的任性,我应该在奥运的赛场上……” 2001年在日本举行的东亚运动会上,陈诗欣东山再起,夺得复出后首枚金牌。接着,在越南世界杯和2002年釜山亚运会上,她又连续夺冠。 但在接下来的2003年世锦赛上,陈诗欣输得很惨。
      关键时刻,台北体院生理实验室的徐台阁博士及时拉了她一把。此后,徐博士一直从运动生理的角度,为陈诗欣和她的队友开处方调整,对她的体重、体能、肌力进行全方位的调理和提高。 经过生理调整和技术特训,陈诗欣在奥运会亚洲区选拔赛上获得冠军,终于顺利地拿到了奥运入场券。
       于是,就有了26日晚雅典法里罗奥林匹克跆拳道馆排山倒海的欢呼声。 陈诗欣说:“在比赛中,我一直觉得,我最大的对手就是自己。只要战胜了自己,我就能赢得这枚意义重大的金牌。” 这个一度叛逆的女子,终于为自己、为中国台北迎来了这枚迟到的金牌。
       =========================================================================================== (5) 死也要死在举重台上——唐功红讲述夺冠背后的故 ——唐功红讲述夺冠背后的故事 记者 应强 汪东 “拼了,你随意去举,举起举不起都是英雄,死也要死在举重台上”,21日上举重台前教练对她说的话仿佛至今还响在唐功红的耳边。
       24日,夺得中国参加冬季和夏季奥运会以来第100枚金牌的山东姑娘唐功红和中国举 重队女队副总教练马文辉来到雅典奥运会新闻中心新华社雅典报道团团部接受了采访,并讲述了她在夺得金牌前后的情况。 “当时我比较紧张一些,我们教练跟我讲,不要想得太多,你随便去举,你举起举不起都是英雄,死也要死在举重台上,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举就可以了,其它后果责任都在他身上,”唐功红对那天的情景历历在目。
       当时唐功红抓举比赛发挥不理想,挺举比赛韩国选手张美兰举起了172。5公斤,把唐功红逼上了绝境,只剩最后一次机会的唐功红必须举起182。5公斤才能夺冠。 “作为一个教练员不能说得过多,当时的情况大家都知道,那是相当紧张的。最后一把我就摸着她头说,看着我眼睛,现在是该爆发的时候了,举好举不好,教练不能说什么,领导也不能说什么,但是我们拼了,死也要死在比赛台上,”马文辉说。
       “比赛前一天晚上我们也做了这种准备,这场比赛是一场恶战。我们开会到夜里12点,团部又打电话让所有教练员全部都到团部去,研究唐功红的战术,研究了一个半小时,回去继续研究,一直到凌晨4点多。所以唐功红这块金牌,我们安排得非常细,领导亲自给我们布置战法,所以这块金牌很大程度上是受益于团部。
      开始时候不愿意跟队员说这些事,怕给队员增加压力,”马文辉将夺冠背后的秘密和盘托出。 “我后来就想拼吧,既然教练都说了,也就没有什么压力和包袱了,最后就拼吧,”唐功红一拼就增加了10公斤。她最后成功了,举起了182.5公斤重的杠铃,打破了挺举和总成绩的世界纪录,并为中国夺得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枚金牌——第100枚金牌。
       ==================================================================== (6) 奥运冠军柳承敏是个乒乓球神童 国运动员柳承敏23日在雅典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单打决赛中以4:2战胜中国运动员王皓,获得冠军,成为继韩国刘南奎、瑞典瓦尔德内尔、中国刘国梁和孔令辉之后第五位夺得奥运会乒乓球男单金牌的运动员。
       柳承敏生于1985年8月5日,祖籍汉城,家住仁川市江华岛。柳承敏自幼迷恋乒乓球运动,很早就表现出乒乓球天赋,被称为“乒乓神童”。1997年,年仅15岁、正在上初中三年级的柳承敏成为最年少的韩国国家乒乓球队队员。 2000年9月,初出茅庐的柳承敏参加了悉尼奥运会,因缺乏经验而在男单第一轮便惨遭淘汰。
      好在他与师哥李哲承配对,在男子双打比赛中闯进半决赛,并最终获得第四名。 翌年,柳承敏高中毕业后,两个乒乓球俱乐部争夺这位天才少年。由于柳承敏在两个俱乐部注册,有1年多时间未能专心练球。最后,韩国乒乓球协会出面调停,柳承敏最终归属三星生命俱乐部。
      在那里,柳承敏的乒乓球球技得到明显长进。 自2002年起,柳承敏在一系列国际大赛中开始显露锋芒。在釜山亚运会上,柳承敏获得男子双打冠军。在去年的中国乒乓球公开赛上,柳承敏获男单亚军。今年,柳承敏在埃及公开赛和美国公开赛上两度获男子单打冠军,在国际乒联世界排名榜上升至第三位。
       在雅典奥运会来临之际,柳承敏的腰部扭伤,休息一个星期后参赛,身体状况没有得到全部恢复。在男单决赛中,柳承敏面对的是国际乒联排名第四的中国新锐王皓。论战绩,此前王皓6战全胜,柳承敏几无获胜可能。尽管如此,柳承敏削发明志,决意一搏。比赛中,柳承敏也感到些许紧张,但他放手对决,最终赢得胜利。
       柳承敏奥运夺冠,在韩国奥运史上写下了光彩的一笔。在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上,韩国运动员刘男奎夺得男子单打冠军,玄静和、梁英子摘取女子双打金牌。自那以后,韩国运动员在三届奥运会上均与金牌无缘。赛后,柳承敏表示,希望他此次夺得雅典奥运会金牌能使韩国乒乓球重新崛起。
       参考资料:分段了,自己看 -------------------------------------------------------- 加上参考资料里的刚好十个 参考资料: 等出征雅典奥运会的14名山东体育健儿和他们的教练,应大众报业集 团之邀,与省和济南市有关部门的领导一道,来到山东新闻大厦,参 加“欢迎奥运健儿采访座谈会”,并到大众日报编辑部作客。
      一时间, 新闻大厦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 一向抬腿就爱跑的女子万米金牌得主邢慧娜,在大众日报精心制 作的30块奥运报道展板前放慢了脚步。当看到有关自己的报道时,邢 慧娜高兴得边读边问:“这是谁写的呀?这么详细。”看到自己身披 国旗庆贺夺冠的大幅彩色照片,她激动得脸都红了:“这张照片照得 很漂亮啊!你们做的版也很漂亮。
      ”报上还有她的系列小照片,她指 着与四个队友的合影说:“这张照片我还从来没见过呢!”而看到一 张自己小时候的照片时,她不禁吃惊地喊出来:“这张照片你们也有 啊!从哪儿找来的?那时候我像个假小子。”说完,她调皮地向记者 吐了吐舌头。
       在欢迎山东奥运健儿采访座谈会上,大众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 事长徐熙玉代表集团向邢慧娜等赠送了本报记者拍摄并精心制作的展 示奥运健儿风采的珍贵照片。大众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傅绍 万致欢迎辞。他说,今天我们迎来了最尊贵的客人——我们的奥运英 雄。
      我省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上顽强拼搏,取得优异成绩,为山东争了 光,为我们的国家争了光。你们是山东的骄傲,是祖国的骄傲,是我 们学习的榜样。你们不仅收获了奖牌,而且收获了一种宝贵的精神, 它将激励着我们为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新山东而努力。
       这次奥运会我们集团派出了8名记者前往雅典作现场采访,各报都拿 出了大量版面,在第一时间内报道了我国体育健儿的感人事迹和英雄 风采,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受到了读者的欢迎。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 地搞好体育报道,为你们鼓掌,加油,呐喊,助威,为山东体育的腾 飞作出应有的贡献。
       省和济南市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也参加了座谈会。省体育局副局 长张洪涛对记者说:“邢慧娜非常疲劳,在香港、澳门访问期间,签 名把手都签肿了,后来在晚会上向观众挥手都挥不动了。到现在,她 的宿舍里还有半米高的等待签名的本子呢。”现在一边训练,一边在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学习的邢慧娜说:“我看到做记者也很 辛苦,但也很有趣,我很喜欢记者这个职业。
      现在我正在学新闻,希 望以后也能做一名体育记者。”兼任山大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生 导师的徐熙玉说:“欢迎你们来,我相信你们当记者也能拿冠军。邢 慧娜你考研究生的话,我建议你让我们的傅绍万总编辑当导师。” 中国柔道队领队、山东柔道队总教练徐殿平说起自己的爱徒李淑 芳时有些激动:“她的肘关节还有两块骨头碎片,因为怕耽误奥运会, 就没有动手术,她一直这样带伤坚持比赛,很不容易。
      我相信,2008 年我的队员肯定能拿金牌。等着吧!”坐在旁边的李淑芳朝着记者点 点头。 记者还了解到,奥运冠军杜丽、刘春红、唐功红在北京因故不能 回来,她们专门致电本报,等忙完后一定专程前来。 下午1点,邢慧娜和女子射击飞碟双向银牌得主魏宁、女子柔道7 8公斤级银牌得主刘霞和女子团体射箭银牌得主张娟娟一起来到大众 日报编辑部,在文体新闻采编中心办公区参观。
       当看到编辑为她们演示部分编辑出版流程时,魏宁不禁伸出了舌 头感叹:“这么复杂啊!”她还坐在记者的工作台前,操作起电脑来。 对她来说,玩电脑肯定不如在射击场上打飞碟更熟练,一小会儿工夫, 她又起身到旁边看报纸去了。邢慧娜跟记者编辑们谈得很投机,她说: “你们的报道给我力量!给我信心!我一定要在2008年奥运会上再夺 金牌。
      ”刘霞和张娟娟也表示,2008年最大的心愿就是拿冠军,有你 们支持,我们肯定能行。 奥运健儿们走到哪里都大受欢迎,合影、签名应接不暇。座谈会 结束了,但奥运健儿的拼搏精神依然在传颂着… 。

    l***

    2008-10-09 19:38:34

  • 2008-10-07 20:15:31
  • 赞一个,楼上的回答精彩!佩服。。。

    轩***

    2008-10-07 20:15:31

  • 2008-10-07 18:10:37
  • 楼上的回答非常好。好问题 好答案

    阿***

    2008-10-07 18:10:37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