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急需!!!关于中学生形象的!!

首页

急需!!!关于中学生形象的!!

急需~~关于一篇中学生形象的论文和一份PowerPoint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5-05-15 21:19:52
      什么样的青春形象能代表现代中学生?
    如今,在某些中学生中,有这样一种消费倾向;追逐名牌。谁穿名牌谁就有风度,谁穿名牌谁就潇洒,谁就有面子,有气概。为了得到别人投来的羡慕的眼光,有人会憋足了劲儿要弄一身名牌穿穿,展现一下自己的气质。这种败坏的风气实在令人烦恼。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法国的香水,意大利的皮鞋,美国的万宝路香烟,德国的运动服,纷纷地涌进中国的大门。这并不是什么坏事。但是,一些还根本不能自食其力,靠向爹妈伸手的中学生,却在追逐中做起了赶潮者,这不能不让人忧虑。 在当代社会,什么样的形象能代表中学生?在中学生和家长、学校各自的回答中,或许会有无数个答案。
         五天长假结束,像鸟儿一般单个放飞的中学生,重又飞回了校园,还原为校园中的一个青春的集体。   我们正经历着一个“新学生时代”,流行文化的东西从四面八方吹向校园,中学校园文化难免受到街头流行文化的冲击。五一长假期间,城市的各种公共场所,随处可见走出校园、打扮得成人化的中学生,甚至因为他们的成人化打扮,他们真实的中学生身份被模糊,被淹没。
      由此引出一个焦点问题:中学生的青春形象应该是纯正的,标准化的,还是现代社会的多元?或许每个人的审美取向和认知也各有不同。   讨论中学生要不要注意形象,已经是过时的话题,老师和家长们早已认同——现代社会,外在形象影响着人的被认同度,无论是学生世界还是成人世界。
      人的自信,学生时代的前期塑造对日后适应社会非常重要。但中学生的青春形象该怎样来塑造,却正在成为学生乃至家长、老师们争论的焦点。   据了解,一般中学对学生的形象都有这样的规定:男同学不能留长发,女同学长发不能披肩,不能戴戒指耳环,不能乱挂配件饰品,不能染指甲,不能染发,不能穿露脐装……但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他们喜欢玩个性,喜欢与众不同,他们不安定,不循规蹈矩。
      他们喜欢新鲜的东西,FLASH、电子游戏机、网游、动漫、COSPLAY……这些新的流行,都是中学里半熟的青少年们先爱起来的。许多中学生毫不讳言地说,他们也喜欢另类的形象和装扮。一度风靡的“哈韩哈日”风里,中学生一到校外,身上就挂满了日韩饰物,穿短裙着袜筒,耳朵听着日韩音乐,眼睛看着日韩剧集……他们崇尚的青春形象,事实上与学校、与家长有着清晰的距离。
         有一位中学老师曾说,他去日本的中学访问时,偶然见到的一幕学生的“变脸”过程,迄今还历历在目:在学校清清纯纯的女中学生,留着齐耳短发,穿着白上衣蓝裙子校服。一走出校门,从书包里掏出一个假发戴上,拿一瓶有颜色的发胶喷得五颜六色的,再把校服一换,彩色袜筒一套,谁还能看出她就是刚才学校里的“乖乖女”,但学生们说,这样穿着逛街才有意思。
         中学生形象正在形成现实与传统的反差。在时下流行到发烧的青春文学里,韩寒的《三重门》、《零下一度》,郭敬明的《幻城》、《梦里花落知多少》等作品,以他们奇幻的想象、幽默的语言风格以及明媚又忧伤的青春故事,在广大的大、中学生中拥有了众多的拥趸,也给学生读者模拟了一个个他们向往的形象,这些又和家长、学校隔着遥远的距离。
      而在传统标准里,中学生应该是形象健康、心智健康、积极向上、谈吐大方、举止优雅、才思敏捷、全面发展的,比如是像“全美中学生领袖奖”得主范紫光那样的,而不是郭敬明那样的。
         某一所普通中学里的高二学生说,自己心目中最佳形象,并不是那种学习上获国际大奖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人物,他要学习成绩好,人长得漂亮干净,某方面特长突出,比如唱歌、演奏、文学等,有个性但也有理性,能说真话又不得罪人,能争取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又能说服对方接受…… 。

    傻***

    2005-05-15 21:19:52

其他答案

    2005-05-17 18:34:48
  • OK

    雨***

    2005-05-17 18:34:48

  • 2005-05-15 19:53:52
  •     中学生比美吗?这样我觉得不好,还会给长得不美的人造成心理压力.只要心灵美,一切都美!

    本***

    2005-05-15 19:53:52

  • 2005-05-15 14:20:48
  • 中学生..偶就是吖

    m***

    2005-05-15 14:20:48

  • 2005-05-14 20:40:07
  • 建议你去网络上搜一搜。可以直接在地址栏里输入搜索,一定有你满意的结果。不过这种问题你应该自己去写去体会,别人的只能做参考,这才是中学生最主要的形象,什么事情靠自己而不是靠别人帮忙。

    木***

    2005-05-14 20:40:07

  • 2005-05-14 19:43:59
  • 我也不懂,我也是中学生,积极向上的中学生!呵呵

    t***

    2005-05-14 19:43:59

  • 2005-05-14 18:19:46
  • 楼上的拜托是PowerPoint,不是要写文章!!!

    蔓***

    2005-05-14 18:19:46

  • 2005-05-14 18:08:21
  •   新世纪的中学生应该是什么形象,很少有人对此进行详细的研究和概括。不过,部分中学却在进行着不同形式的探索。 
    据媒体报道,深圳一中学就于近日举行了一场学生形象大赛,参赛学生在分别进行了集体风采展示、才艺表演和知识问答等项目的筛选后,脱颖而出的12名中学生上台尽情展示自己的风采,裁判根据选手们的表现评出形象最佳的学生。
      此外,还根据选手个人表现,分别评出最佳口才奖、最具活力奖、最佳表演奖和最佳风采奖。(12月6日《广州日报》) 举办学校的有关负责人表示,活动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也并不想否定校方的良苦用心和美好愿望,学校希望通过举办中学生形象大赛的方式,选出能全面代表当代中学生形象的学生,让他(她)成为学校的一面旗帜,为全体学生树立一个“标杆”,使大家比有标准,学有榜样,从而普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然而,从大赛所设的奖项和最终评比结果来看,学校的美好愿望和良苦用心未必能够真正实现。首先,最佳口才奖和最具活力奖两个奖项,比较适合中学生特点,能够调动中学生的上进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青春活力。而最佳表演奖和最佳风采奖,既没有确实的内涵,也不适合中学生的年龄和身份特点。
      它比较容易地让人联想到社会上近乎泛滥的“选美”活动。 “选美”在现代社会中已不是一个陌生概念,且其含义日益固定和模式化,它更多地与外表俏丽、体形优美、“三围”标准的成年女性相联系。尽管近来在“选美”活动中加入了一些考核内在修养和知识素养方面的内容,但绝大多数“选美”活动仍不能摆脱重外表的倾向,这就决定了外貌在各类“选美”比赛中仍是最基本的标准。
      中学生形象大赛上的最佳表演奖和最佳风采奖,必然促使参赛选手模仿成人选美中的表现,更加注重外表的修饰,对内在美则不得要领。这就难怪在一些学生中出现最佳形象就是“人长得漂亮”“长得好看”的认识偏差。事实上,一位进入决赛的女生连“读书破万卷”的下文都回答不上来。
      这样的形象大赛,只能助长学生的虚荣心,使长得好看的学生自信傲慢,使长得不好看的学生自卑压抑,让更多的学生不恰当地追求外在美,这也是一些家长对此表示担忧的主要原因所在。 其实,在笔者看来,新世纪的中学生当然要注重外在形象,因为良好的外在形象给人以自信和力量,也给对方以尊重。
      但这种良好的形象决不是靠刻意打扮出来的,它必须是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即气质,这种气质既包括对科学技术知识的掌握,也包括对人文科学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要有健康的心理和生理素质,是一个综合指标。 21世纪的世界竞争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作为未来的国家栋梁和民族兴旺发达的希望的中学生,当然要有能力掌握世界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要打牢基础,孜孜不倦地学习吸收当今科学技术知识,这是适应未来科技竞争的前提和基础。
      同时重视人文科学知识的学习,没有人文科学知识支撑的科学技术是缺乏后劲的技术,没有人文科学知识支撑的人才则是有缺陷的人才,影响可持续发展。目前,“传统文盲”已经在高校出现,其根源在于缺乏人文修养。人才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与知识的掌握同等重要,因为它们都直接影响人才的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作用。
       总之,笔者认为,新世纪的中学生形象应该是:外表朴素大方,内心胸怀宽广,人格积极向上,心智健康,志向远大,不卑不亢,懂得尊重他人和尊重自己,具有强烈求知欲和青春活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

    s***

    2005-05-14 18:08:21

  • 2005-05-14 17:44:41
  •   新世纪的中学生应该是什么形象,很少有人对此进行详细的研究和概括。不过,部分中学却在进行着不同形式的探索。 
        据媒体报道,深圳一中学就于近日举行了一场学生形象大赛,参赛学生在分别进行了集体风采展示、才艺表演和知识问答等项目的筛选后,脱颖而出的12名中学生上台尽情展示自己的风采,裁判根据选手们的表现评出形象最佳的学生。
      此外,还根据选手个人表现,分别评出最佳口才奖、最具活力奖、最佳表演奖和最佳风采奖。(12月6日《广州日报》) 举办学校的有关负责人表示,活动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也并不想否定校方的良苦用心和美好愿望,学校希望通过举办中学生形象大赛的方式,选出能全面代表当代中学生形象的学生,让他(她)成为学校的一面旗帜,为全体学生树立一个“标杆”,使大家比有标准,学有榜样,从而普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然而,从大赛所设的奖项和最终评比结果来看,学校的美好愿望和良苦用心未必能够真正实现。首先,最佳口才奖和最具活力奖两个奖项,比较适合中学生特点,能够调动中学生的上进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青春活力。而最佳表演奖和最佳风采奖,既没有确实的内涵,也不适合中学生的年龄和身份特点。
      它比较容易地让人联想到社会上近乎泛滥的“选美”活动。 “选美”在现代社会中已不是一个陌生概念,且其含义日益固定和模式化,它更多地与外表俏丽、体形优美、“三围”标准的成年女性相联系。尽管近来在“选美”活动中加入了一些考核内在修养和知识素养方面的内容,但绝大多数“选美”活动仍不能摆脱重外表的倾向,这就决定了外貌在各类“选美”比赛中仍是最基本的标准。
      中学生形象大赛上的最佳表演奖和最佳风采奖,必然促使参赛选手模仿成人选美中的表现,更加注重外表的修饰,对内在美则不得要领。这就难怪在一些学生中出现最佳形象就是“人长得漂亮”“长得好看”的认识偏差。事实上,一位进入决赛的女生连“读书破万卷”的下文都回答不上来。
      这样的形象大赛,只能助长学生的虚荣心,使长得好看的学生自信傲慢,使长得不好看的学生自卑压抑,让更多的学生不恰当地追求外在美,这也是一些家长对此表示担忧的主要原因所在。 其实,在笔者看来,新世纪的中学生当然要注重外在形象,因为良好的外在形象给人以自信和力量,也给对方以尊重。
      但这种良好的形象决不是靠刻意打扮出来的,它必须是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即气质,这种气质既包括对科学技术知识的掌握,也包括对人文科学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要有健康的心理和生理素质,是一个综合指标。 21世纪的世界竞争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作为未来的国家栋梁和民族兴旺发达的希望的中学生,当然要有能力掌握世界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要打牢基础,孜孜不倦地学习吸收当今科学技术知识,这是适应未来科技竞争的前提和基础。
      同时重视人文科学知识的学习,没有人文科学知识支撑的科学技术是缺乏后劲的技术,没有人文科学知识支撑的人才则是有缺陷的人才,影响可持续发展。目前,“传统文盲”已经在高校出现,其根源在于缺乏人文修养。人才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与知识的掌握同等重要,因为它们都直接影响人才的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作用。
       总之,笔者认为,新世纪的中学生形象应该是:外表朴素大方,内心胸怀宽广,人格积极向上,心智健康,志向远大,不卑不亢,懂得尊重他人和尊重自己,具有强烈求知欲和青春活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

    a***

    2005-05-14 17:44:41

  • 2005-05-14 17:37:12
  •      中学生形象的论文这几个字有误,不能说是论文,是关于中学生形象的散文和有关文章吧了。

    智***

    2005-05-14 17:37:12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学习帮助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