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东晋没能恢复中原的原因?

首页

东晋没能恢复中原的原因?

避开“清谈”不讲,是否可能是因为中原地区少数民族政权太多,难以各个击破?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8-06-15 18:56:13
    统治者偏安一隅,不思进取。
    实力上当时南方逊色于北方,特别是军事上,南方的步兵在北方的平原上怎么斗得过北方少数民族的骑兵?
    当时政治文化中心都在北方,虽然东晋时期有部分人才南下,但是南方当时开垦的田地少,人口也少...
    士族当时占南方统治地位,万一克服中原,他们的地位将大不如前。
    后来刘裕当大将和皇帝后,还是收复了很多地方。

    雾***

    2008-06-15 18:56:13

其他答案

    2008-06-19 15:05:29
  •      自古以来,以北伐南,长胜不败。以南伐北,罕有建树。
         除了明朝驱逐蒙古人外,再无第二个案例。
         

    1***

    2008-06-19 15:05:29

  • 2008-06-16 22:03:38
  •   认为东晋没有力量重整旧河山,无非是抱定了当时北方游牧民族骑兵天下无敌的看法。但从实战层面分析,北方游牧民族武装即便再强大也脱不开少数民族所固有的诸多局限性。其看似强大的军力往往是全民皆兵的结果,且发动战争多以掠夺为主要目的,这也暴露了游牧经济的脆弱性——东晋国力是不强,但好歹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了和平局面,而当时的北方却一片焦土,经济残破人口锐减,以武力掠夺起家的各少数民族政权也不见得打起仗来就多有后劲,乃至到后来这些少数民族统治者不得不纷纷推行“胡汉分治”的双轨制度,一边借助北方汉族地主阶级的力量来巩固政权,增强实力。
       如果按这些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本意,是打算通过胡汉分治,来实现“本族人当兵保持军力,汉族人生产供应军需”之目的,但少数民族毕竟是“少数”民族,他们要想长期保持自身统治地位,要想在弱肉强食的混战中求得生存发展,要想维持一支强大的国防力量,完全排除汉族肯定是办不到的——苻坚发动淝水之战前,在汉族居住区十丁抽一兵,东拼西凑这才捣饬了80万大军…… 此外,对于当时游牧民族(包括淝水之战的前秦军队)的战斗力,似乎也不宜作过高估计。
      这一方面包括了上面提及的人口因素,另一方面从战史来看,汉族军队的战斗力也并不逊于少数民族武装。就主观认定“南方大都是步兵,北方军队以骑兵为主,所以前者打不过后者”,这样讲实在有点牵强吧? 至于北府兵是不是双刃剑,看怎么说了,人家岳家军再能征惯战以一当十,岳飞也不会拿来谋权篡位……自个拢不住权,怪不得别人啊…… 东晋爱闹内讧不假,但北方各族也没少窝里斗,这同样是东晋可以且确实利用过的有利机会。
      说祖逖趁北方内乱收复失地,似乎是在贬斥其“捡漏/沾便宜”,但问题在于这并没有什么错呀,难道说非得要对方兵精粮足内部稳定之际,用区区数千人去鸡蛋碰石头才称得上英雄好汉吗?利用敌人内部的矛盾来夺取胜利,本就是再正常不过的策略嘛。 更何况,祖逖北伐之艰苦卓绝超乎想象,东晋统治者扯后腿断后援不说,就是他当面的羯族后赵王石勒,也是一代雄杰,但在祖逖率领的流民武装(属晋军)攻击下,五万人马依然被打得溃不成军。
      祖逖在被削夺军权前,业已收复了黄河以南全部领土,而他本人也正积极筹措力量预备继续北伐,谋划收复黄河以北的失地。 饭总得一口一口吃,路也得一步一步走。恢复中原故地(即北伐),当然绝非易事,而是需要长期的筹划和精心的准备,稳步推进。如果单纯计算敌我双方的现有实力来判断的话,那恐怕历代打天下坐江山的开国君主们就没几个能由弱变强,最终成就大业了。
       如果东晋能够上下一心,当时还有一股潜在力量可资利用,那就是北方的汉族百姓。由于受尽战乱特别是异族欺凌的痛苦,很长一段时期内北方百姓对东晋政权念念不忘。桓温北伐不过四万人马,却从江陵一直打到灞上,前秦国主苻健五万人被打得只剩下六千老弱残兵,只好逃回长安挖深沟死守。
      当时长安附近的郡县官员纷纷向晋军投诚,老百姓更是欢天喜地的迎接恒温,流着泪说“想不到今天还能够重新见到晋军”——须知,此时距离西晋灭亡可都过去快40年喽! 因此,东晋国防脆弱没能恢复旧版图,固然有士族颓废、国土狭小、世兵制衰落等重要原因,但究其祸根还是源于其政权的组合性质。
      南方士族把握权柄也好,内乱纷争不已也罢,其实都是东晋统治集团内部权变的真实写照,而这,就足以耗尽一个王朝的大部分精力与实力啦。 总之,在北魏建国以前,北方割据分裂的十六国并没有几个能真正阻碍东晋收复失地的决心,奈何后者自个不争气,谁着急也没法子啊……。
      

    红***

    2008-06-16 22:03:38

  • 2008-06-16 20:34:28
  • 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宏观的,南方政权统一中国的只有明朝和南京国民政府,大部分都是北方或西北方向南方进攻而统一,这个有着许多的原因,如地缘,人口,骑兵,地理,士气,等.也写出了不少的论文,可以在找一下来看.
    从微观来看就是东晋的政局尤其是淝水之战后东晋的政局,严格的说,东晋和神圣罗马帝国差不多,中央不行,地方则是世族林立和藩镇割据,根本就不存在一个统一而有效的中央.东晋大部分的北伐几乎都是强大的地方势力(从恒温到刘裕)发动的.
    淝水之战后东晋的政局,几乎可以用混乱来形容,不仅有农民起义,还有地方篡权,中央也有皇室争斗.这种政权能统一中国才怪!!!
    有兴趣的人可以看看>中对东晋史的叙述.

    l***

    2008-06-16 20:34:28

  • 2008-06-16 15:52:22
  • 只能说难……
    从司马炎死后,到八王子之乱,到五胡乱华后,国力以经很弱,而且到了东晋的时候,从政治、经济、兵员、战备、战力、后勤等等都是很艰难,从淝水一战都只能用新兵去打这个已经可以看得出艰难到什么样子的了……
    而且当时已经是有气没力的了,所以东晋不能恢复中原,再者,符坚未南征之时,励精图治,也征灭了不少地方,可以说是大盛,淝水之后,天下大乱,军阀各据,东晋都自身难保,有什么能力把军阀各一消灭……
    如果说统治者偏安一隅,不思进取的话,那未免太片面,如果说官僚多安于逸乐,沉湎于酒色,那也过行偏激……
    东晋当时和民国差不多,如果说老蒋不思进取的话,也不会请当时德国的国防之父练出三十万的精兵,好像是堡垒战术使得共军非常惨痛……
    

    華***

    2008-06-16 15:52:22

  • 2008-06-16 14:20:33
  •   一、东晋士族出身的官僚多安于逸乐,沉湎于酒色;尚“清谈”,自鸣清高。他们甚至把“居官无官官之事,处事无事事之心”作为一种最高的道德规范。东晋的世族又多苟且偷安,醉生梦死,贪图苟安,胸无大志。
    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重重,东晋王室害怕北伐将帅功高难制,故对他们多方限制、监督,不肯充分信任与支援,以致葬送了北伐的成果。
      永嘉七年(公元313年),祖逖毅然率领自己原有的部曲百余家渡江北上,中流击楫。连续大破石虎、石勒军,一时“黄河以南,尽为晋土”,“石勒不敢窥兵河南”。司马睿担心祖逖的发展对他不利,遂任戴渊为征西将军,都督北方六州军事,节制祖逖。祖逖忧愤成疾,于公元321年(大兴四年)病死于雍丘(今河南杞县),北伐停止。
      祖逖死后,东晋内部连续发生王敦和苏峻之乱,朝廷忙于平乱,无暇北顾,石勒乘机占领了河南,晋军被迫退到淮南,祖逖北伐的成果也化为乌有。 三、东晋内乱频连不断。东晋偏安江南,大权多握重臣悍将之手,致内乱频生,如王敦之乱、苏峻之乱以及桓玄篡立等等,影响了北伐的根本大计。
      此外,北伐的将帅又每多心怀叵测。北伐将领之中,固不乏忠义之士,如祖逖等,但也有的像刘裕等人,具有政治野心,每区区权衡个人之利害得失,未能把北伐坚持到底。 四、当时北方胡人武功颇盛。五胡之政权虽呈割据纷争之态,但整个北方均为其所占,势力十分庞大。
      加以胡人多勇敢骠悍,一时很难制服之。

    y***

    2008-06-16 14:20:33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历史学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科学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