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早恋有负面影响吗?

首页 早恋叛逆

早恋有负面影响吗?

什么才算早恋?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7-11-19 12:39:43
      早恋是指未成年男女过早建立恋爱关系的行为。年龄在18岁以下的青少年和中学生谈恋爱,属于早恋行为,是不可取的。 
    青少年早恋行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朦胧性 
    早恋的青少年对于早恋关系的发展结局并不明确。他们主要是渴望与异性单独接触,但是对未来组建家庭、如何处理恋爱关系和学业关系、如何区别友谊和爱情都缺乏明确的认识。
       2、矛盾性 有早恋关系的青少年内心也充满了矛盾,既想接触有怕被人发现,早恋的过程中愉快和痛苦并存。 3、变异性 早恋关系是一种充满变化、极不稳定的感情关系。青少年之间一对一的早恋关系缺乏持久性,一般不会持续很长时间。 4、差异性 青少年的早恋行为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在行为方式上,有的青少年的早恋行为十分隐蔽,通过书信、电话等方式来传递感情,但也有的青少年很公开,在许多场合出双入对,俨然像一对情侣。在关系程度上,大多数有早恋关系的青少年的主要活动是在一起聊天,交流隐秘的感情,从人际关系来看,还没有超出正常的关系。
      有的则关系发展的很深,除了谈论感情以外,甚至发生性关系。在年龄喜好上,女孩儿喜欢比自己年龄大的、比较成熟的男性。在年龄相当时,多半是女孩儿采取主动。男孩儿喜欢年龄比自己小的女孩儿,在交往中体现自己的阳刚之气。

    1***

    2007-11-19 12:39:43

其他答案

    2007-11-19 16:22:09
  • 很多负面影响,如学习等

    笨***

    2007-11-19 16:22:09

  • 2007-11-19 15:06:13
  • 早恋不好..
    祝你幸福!

    黑***

    2007-11-19 15:06:13

  • 2007-11-19 12:38:03
  •   众所周知,不象别的一些概念,“早恋”其实没有明确的定义,至于少年男女什么样的行为算是早恋,什么样的行为算是友谊,很难界定,它只是普通人认定的一种现象。由于每个人的认知不同,对什么样的行为算是“早恋”的看法也不尽相同,所以“早恋”概念具有社会特定性,和社会标准有关,并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而用一个模糊的、不确定的概念去界定某一类人群的行为是不科学的,因此,上海市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调查数据只能是一个估计数字,而决不会是准确数据。而高估中学生“早恋”的比例,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极为不利。 尽管家长及老师们原本知道中学生里有个别的“早恋”现象,但并不会想到有那么大的比例。
      可一旦当他们知道“早恋”的中学生达到近半数时,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以后再看到身边的孩子同异性交往时,便会先入为主的认为他们是在“早恋”,这种过分的第一反映结果就是,不问缘由的去阻止孩子们与异性同学的交往,从而导致家长、老师、学生之间关系紧张,互不信任,甚至出现极端行为。
       另外,刻意强调大部分中学生有“早恋”倾向,会使孩子们产生逆反心理和从众心理。当两个关系比较要好的异性同学很正常的单独交往时,如果社会告诉他们:你们这是早恋行为。结果会使两个人产生逆反心理:反正大家都说我们在“早恋”,那就就不妨真的“恋”一回,反而会让两个不知“早恋”为何物的孩子,走上“恋爱”之途。
      而从众心理客观上会引导那些本没有过密异性朋友的孩子以为早恋是件很时髦的事,会使其刻意而盲目的去追求异性,以便体验一下“早恋”的滋味。 强调大批孩子在“早恋”,还会使一些中学生在与异性交往时,产生过敏反映,潜意识中为了规避“早恋”的嫌疑,刻意减少与异性的交往,不能正常面对异性。
      这很可能导致他们长大后产生社交及心理问题。其实,我们的传统对无论任何年龄段的异性交往都是非常关注的,看到异性在一起,下意识地首先就会想到两个人关系是不是很特殊、很暧昧,其次才会想到两个人的关系是否为友谊、朋友、亲属等。这种思维次序本身就带有偏见。
       所谓“早恋”影响学习的观念,不排除哪怕是正常交往的两个异性同学在一起时,为了逃避“早恋”的嫌疑,也只好偷偷摸摸交往,从而使正常的学习生活变得不正常,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其实与异性交往是人生每一段旅程都不可避免的,长辈明令禁止异性交往,除非孩子自己没有想法,是根本不起作用的。
      何况一个人在少年时期若没有异性朋友,也是人生的一大缺憾。而一个人在少年时期最大的悲哀,就是他本人最神圣的情感和对世界的感知得不到这个社会的承认,反而被认作是无知的表现。我以为,我们青少年异性之间的交往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而我们的社会、学校和家庭也极少给孩子们提供使他们正常交往的环境及条件。
       或许一些“来往过密”,可能是在“早恋”,但更可能就是一般的异性交往,因此在统计类似“早恋”这样概念模糊的数据时,应该慎重,谨防神经过敏症,以免给社会及孩子们的心理带来负面影响。 。

    属***

    2007-11-19 12:38:03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恋爱 相关知识

  • 烦恼
  • 心理咨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