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全身性毒剂的毒理作用有哪些?

首页
全身性硬皮病是什么病

全身性毒剂的毒理作用有哪些?

全身性毒剂的毒理作用有哪些?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7-08-02 10:43:33
  •   (一)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对氰离子十分敏感,靠近中枢部位的功能首先受到影响,呈现中毒性缺氧功能改变,小剂量氢氰酸即可引起皮层抑制,条件反射消失。严重中毒时,中枢神经系统呈现自上而下进行性抑制,并可发生功能性的去大脑僵直状态。对神经系统的毒理作用还表现为惊厥现象:意识丧失、无意识尖叫;全身阵发性、强直性痉挛,角弓反张,呼吸暂停,牙关紧闭,眼球突出,瞳孔扩大,角膜反射迟钝;痉挛间歇期,呼吸慢而深,或不规则,脉搏变慢,血压正常或升高,紫绀,头痛,眩晕,焦虑,精神混乱,甚至出现麻痹现象:全身肌肉松弛、反射消失、脉搏微弱不规则,血压急剧下降;呼吸减弱,潮式呼吸;表皮血管收缩、体温下降、皮肤冰冷、苍白、大小便失禁;呼吸停止后,心跳仍可持续3~5min急性氰化物中毒可引起某些脑区和髓磷酯的退行性变,同时氰离子抑制细胞内多种酶系统,改变介质的代谢、Ca2+浓度明显增高和膜酯的过氧化作用增强,抗氧化防护系统破坏,氧化磷酸化阻滞及组织不能利用氧等。
      实验证明,大白鼠腹腔注射KCN发生痉挛时,脑组织γ-氨基丁酸明显降低,谷氨酸含量明显增加,细胞内Ca2+浓度增高和神经递质释放增多。 (二)呼吸系统 小剂量毒剂引起呼吸兴奋, 大剂量可致呼吸先兴奋后抑制, 即呼吸先中深加快,接着呼吸暂停,而后再次出现不规则呼吸和第二次呼吸停止。
      呼吸中枢麻痹是氢氰酸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氰化物引起呼吸功能变化的因素有:①对呼吸中枢的直接作用;②兴奋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切断神经通路呼吸兴奋则明显降低;③缺氧、能量代谢等障碍,血液pH的改变;④呼吸肌痉挛和麻痹。
       (三)循环系统 小剂量氰化物对心血管有兴奋作用,表现心跳加快、心搏出量增大、血压升高,随后逐渐恢复正常。若中毒剂量较大,可出现抑制,心跳缓慢、心搏出量减少、血压下降,直至心跳停止。循环衰竭亦是导致氰化物中毒死亡的原因之一。其机理可能为:①氰离子对心血管运动和中枢的直接作用;②主动脉体和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的反射性作用;③对心脏的直接作用。
      实验证明,人静脉注射小剂量NaCN(0。11~0。2mg/kg),心电图有窦性停搏、窦性心律不齐、心率减慢至逐渐加快,3min内恢复正常。人吸入致死剂量氢氰酸,出现心率变慢、窦性心律不齐、P波消失、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纤维性颤动;QRS波可有电压和形态改变,T波振幅增大,S-T段缩短以至消失。
      ④对外周血管的直接扩张作用和组织中毒性缺氧等。 氰化物中毒时,血气变化明显,氧利用率降低,静脉血氧饱和度显著增高,动静脉血氧分压差缩小,静脉血呈鲜红色。中毒早期因呼吸加强,换气过度,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压下降,呈现呼吸性碱中毒。细胞窒息严重时,无氧代谢加强,大量氧化不全产物积蓄、血液乳酸含量高于正常5~8倍、酸碱平衡代偿失调、碱储备减少,出现代谢性酸中毒。
      此外,血糖升高3~4倍。无机磷酸盐明显增加。血液氧化型谷胱甘肽含量急剧减少、谷胱甘肽总量却增加;凝血酶原和凝血第Ⅶ因子缺乏,使血液凝固性降低;血液和尿中硫氰酸盐含量明显增加,体温也因中毒剂量增加而下降。 (四)皮肤及感官的作用 中毒当时可闻及苦杏仁味、舌尖麻木、口内有金属味、眼刺痛、流泪、流涎、喉部有烧灼感、胸闷、胸部压迫感、听力减退、视力模糊、眼球突出,瞳孔扩大,角膜反射迟钝,皮肤粘膜呈鲜红色的斑点, (五)生化代谢改变 氰化物所致组织中毒性缺氧和细胞内生化代谢改变包括:ATP/ADP比值缩小甚至倒置;血糖、乳酸以及无机磷机盐、二磷酸已糖、磷酸甘油、磷酸丙酮酸等明显增加。
      血液酸碱平衡失调、pH下降,发生代谢性酸中毒性改变;静脉血氧含量增高,动静脉血氧差明显缩小、静脉血似动脉血呈鲜红色。 动物实验证明,中毒症状与细胞色素氧化酶活力抑制程度是平等的,酶活力恢复后,中毒症状即随之消失。如图11-3所示,小白鼠腹腔注射KCN3mg/kg和5mg/kg后5~15min酶抑制达最高值70%左右,恢复正常时间为20~30min。
      氰离子还能抑制其它含高铁血红素的酶,如与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细胞色素C过氧化物酶等形成复合物。一些非血红素含金属酶,如酪氨酸酶、抗坏血酸氧化酶、黄嘌呤氧化酶、氨基酸氧化酶等与氰离子形成复合物,浓度高至10-2~10-3M时才呈现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此外,氰化物与含有席夫碱(schiff base)中间体的核糖-2-磷酸羧基酶和2-酮基-4-羟基戊二酸盐醛缩酶(2-keto-4-hydroxy glutarate aldolase)结合形成氰酸中间体而抑制这些酶活性。

    人***

    2017-08-02 10:43:33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