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封闭式基金到期了会怎样?

首页

封闭式基金到期了会怎样?

到期了,会赔钱还是赚钱?那个折价率是怎么回事?越大越好还是越小越好?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7-09-12 13:44:10
      到期封转开" 可实现"共赢"格局 
        就即将第一个到期的基金兴业来看,其《基金合同》中这样写道:"基金类型:契约型封闭式(在符合有关规定并经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同意、中国证监会批准后可转型为契约型开放式)"。因此说,谈论"到期封转开"并非杜撰,它早就是市场的期待了。
       综合各方信息,经过认真仔细地研究,笔者认为,对于封闭式基金的"后事"安排方法以"到期封转开"最为实际、适用,因此实现的可能性也最大。不仅如此,如果实行"到期封转开",还将有可能在市场上达到一种"共赢"的格局。主要理由如下。 其一,中国基金市场发展的巨大成绩,是通过一组组活生生的数字显现出来的。
      如果让封闭式基金一个个以"清盘"的方式离开市场,将会使市场的发展业绩被"人为"地剥离掉一块,这是有关各方所不愿意看到的。 其二,银行系基金入市、股权分置改革工作全面展开等2005年下半年以来的中国证券市场发展情况表明,有关方面正在想方设法积极组织合规资金进入到证券市场当中,当然也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封闭式基金的资金从市场上流失。
       其三,对于17家管理有封闭式基金的各相关基金来说,当然也不愿意封闭式基金被"清盘"。就现实情况来看,现在发行一只以股票市场为主要投资标的的开放式基金,平均规模也就是在5亿份左右,如果"清盘"一只开放式基金,就等于"消灭"掉了一只开放式基金,对于相关基金来说"损失"将是很大的。
       其四,目前,市场上新发行一只开放式基金的成本即使一压再压,也还是有数百万元,因此,从建设节约型社会这个主流观念来看,"到期封转开"应该是大势所趋。毕竟清盘了之后,就一切都没有了;而"到期封转开"之后,只要"新基金"符合相关要求可以正常运作,就等于是保留了一颗种子。
       其五,就投资人来看,实行"到期封转开"对于大家也没有损害。因为如果到期清盘,"价格"也是要按照净值来进行计算。实行"到期封转开",投资人如果想拿回自己的资金,一样可以按照净值赎回。另外,实行"到期封转开"其实是给了投资人一个自主选择的权力,让市场在适当的规则约束下来决定一切这样岂不更好。
       其六,还是从投资人的角度来看,大家的资金总是要进行投资的,如果没有更好的投资选择,"到期封转开"之后的新开放式基金一样可以是一个较好的选择。一方面,各个相关基金公司一定会全力以赴做好"到期封转开"之后新开放式基金的投资;另一方面,这个"转制"后的新开放式基金与新发行新成立的开放式基金相比,在"转制"后的初期,前者从理论上讲更加具有投资价值。
       其七,封闭式基金市场是一个不大的市场,涉及到的具体基金数量也不多,且"到期封转开"如果进行的话将会在10年左右的时间里全部完成,因此,封闭式基金到期之后的"后事"安排没有必要搞的十分烦琐和复杂,更没有必要跟风搞一些"权证"之类的所谓创新。
      "到期封转开"是一个市场讨论已久的、通俗易懂的、操作起来相对高效的被选方式。 其八,有人担心套利资金的出局会使得"到期封转开"好事办坏,其实不然。一方面,即使有资金套利,"到期封转开"之后它们还要投资,如果没有更好的投资去向,它们还会留在这个市场里;另一方面,即将到期的封闭式基金到底含有多少的投资价值,市场上已经很清楚了。
      因此,套利的机会和空间也就不多了。第三,有人担心"到期封转开"会让股票市场受到非正常抛盘的打压,但到期清盘一样也会啊,而且从理论上讲,到期清盘是全部资金出局,将会给基础市场造成更大的压力。因此,相比之下,"到期封转开"是一种比到期清盘更好的选择方案。
       其九,有人因为担心"到期封转开" 会让股票市场受到非正常抛盘的打压,而建议让封闭式基金统统延期,甚至永久延续。这既是外行的想法,也是不负责任的想法。如果这样做,将是市场的严重失信,是得小利而失大义,是万万不可以的行为。更何况兴业已经有过一次延期了,而且上次延期的市场背景与现在的市场背景完全不同。
       兴业的《基金合同》里关于存续期限一节这样写道:"兴业基金有原海鸥基金、珠信基金、赣农基金和金信基金等四只基金合并而成。本基金上市后,可向中国证监会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申请续期,经批准后,本基金的存续期可调整为10年(1991年11月15日至2001年11月14日)。
      在基金首次扩募后,基金的存续期将再延长5年,至2006年11月14日。"其十,就当前的市场情况来看,封闭式基金在基金市场上的口碑不太好,其主要原因在于部分基金公司对于封闭式基金进行了较为明显的"边缘化"管理。根据笔者的跟踪观察与研究,2004年度,市场上大约有10家基金公司存在着较为显著的"边缘化"管理行为;2005年度,有这种行为的基金公司大约为5家。
       其十一,截至2005年底,已经发行了基金并开始运作的基金公司为49家,其中有17家老基金公司管理有封闭式基金。这种情况从某种意义上看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上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不公平的局面,很多新基金公司一直在抱怨这种事情。更为关键的是,有些管理有封闭式基金的老公司并没有因为管理有封闭式基金而超前发展、良性发展,有些公司甚至"沦落"成为了合资基金公司。
       。

    文***

    2007-09-12 13:44:10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基金 相关知识

  • 投资理财知识
  • 投资理财问题解决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