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中国农历起源

首页

中国农历起源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23-08-25 13:00:38

    我国农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黄帝历。黄帝历据说是黄帝打败蚩尤,统一天下以后,命人制定的。因此黄帝历的元年,就是黄帝继位的那一年,也就是西历的公元前2698年。

    黄帝历与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合称为“古六历”。不过在“古六历”之前,我国还有两种纪年的历法,分别称为太阳历和太阴历。

    太阳历

    太阳历相传为伏羲氏所创,也称为甲历、上元历。

    太阳历是根据太阳的运行规律,采用“十杆测影法”,把一年平均分为十个月,每个月固定有36天。这种纪年的历法,一直被彝族沿袭并传承下来,因此也被称为“彝族十月太阳历”。

    不过,按照太阳历纪年,会有一个误差,就是每年少5天。起初也许还没多大影响,但时间长了,则完全不能反映气候、季节的变化,不利于农业生产活动的安排。

    太阴历

    由于太阳历的缺陷,后来女娲便根据月亮的运行规律,制定了更为准确的太阴历。

    实际上这就是“女娲补天”传说的由来。

    太阴历,又称为阴历、月亮历。它是根据月相的变化,把月亮圆缺一次,也就是月亮绕地球一周的时间,计算为一个月。

    在太阴历中,可以准确反映潮汐变化,但却没有“年”的概念,因此也就没有一年四季。

    中国农历起源

    农历,中国传统历法。它根据月相的变化周期,每一次月相朔望变化为一个月并把一个太阳回归年划分为24段,形成二十四节气。通过参考太阳回归年,设置闰月使其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农历融合阴历与阳历形成为一种阴阳合历历法。

    农历又有夏历、阴历、旧历、华历、中历等称。因使用"夏正",旧时多称为夏历,1970年以后"夏历"改称为"农历"。农历属于阴阳合历,其年份分为平年和闰年。平年为十二个月闰年为十三个月。月份分为大月和小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其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

    中国农历起源

    其渊源可溯于夏朝,故又有“夏历“之称。农历是以阴历(夏历)为基础,融合阳历成分而成的一种历法。所以我国的农历从严格意义上说不应该叫阴历,而是阴阳合历。其年份分为平年和闰年。平年为十二个月闰年为十三个月。

    地球的自转给大家带来了时间的第一个自然单位,这就是“日“。地球绕轴自转一周为一“日“,它是昼夜交替的周期。地球绕太阳的公转运动带来了第二个计时单位,就是“年“。地球公转一整周为一“年“,这是四季变化的周期。最后,月亮绕地球的运动为大家建立了第三个时间单位“月“。

    四***

    2023-08-25 13:00:38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生活 相关知识

  • 生活
  • 日常生活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