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内科
肾内科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有哪些?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有哪些?
奋*** | 2018-02-18 02:22:28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2018-02-18 15:22:28
  • 急性肾小球肾炎AGN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已知在急性期为免疫复合物疾病并以抗链球菌抗原的抗体形成及补体免疫复合物覆盖肾脏为标志。AGN仅发生于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后者称为致肾炎菌株,典型致肾炎菌株抗体针对其细胞壁鶒的抗原M型1、2、412、18、25、49、55、57、60。AGN被认为是由免疫介导的免疫复合物性疾病其证据有三:①前驱链球菌感染后的潜伏期相当于首次感染后机体产生免疫的时间;②...

    查看全部>>

    急性肾小球肾炎AGN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已知在急性期为免疫复合物疾病并以抗链球菌抗原的抗体形成及补体免疫复合物覆盖肾脏为标志。AGN仅发生于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后者称为致肾炎菌株,典型致肾炎菌株抗体针对其细胞壁鶒的抗原M型1、2、412、18、25、49、55、57、60。AGN被认为是由免疫介导的免疫复合物性疾病其证据有三:①前驱链球菌感染后的潜伏期相当于首次感染后机体产生免疫的时间;②疾病早期循环免疫复合物阳性血清补体下降;③免疫荧光IgG、C3呈颗粒样在肾小球系膜区及毛细血管襻沉积。但如何引起进行性肾损害及最终肾小球硬化的机制尚未清楚。 研究表明,各型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均有明显的肾小球及间质炎症细胞浸润,而非增生型肾小球肾炎则仅有极少量的炎性细胞聚集。在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中,肾小球内单核细胞及T淋巴细胞浸润明显增多,这与蛋白尿的严重程度有关。肾小球免疫沉积物能激活补体系统补体在炎性细胞介导下,参与了引起肾炎的免疫反应并且,补体系统的致病特性中显然还包含细胞非依赖性机制。例如,C3a、C5a及过敏毒素的产生导致组胺释放致使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高。补体的终末成分C5b-C9复合体(膜攻击复合体)则对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有直接作用。C3a-C5a成分的非溶解效应能刺激血小板分泌血清素(5-羟色胺)和血栓素B;刺激巨噬细胞分泌磷脂和花生四烯急性肾小球肾炎酸;刺激系膜细胞分泌前列腺素、蛋白水解酶、磷脂酶和氧自由基等构成炎症介质。这些炎症介质均可引起肾小球的炎症性病变。近期的证据支持下述观点:一种或多种与肾小球结构具有亲和力的链球菌抗原,在链球菌感染的早期植入肾小球内接着10~14天后宿主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与抗原结合导致疾病的发生。最可能的候选抗原包括:内链球菌肾病株相关蛋白(其抑制链激酶活性)和肾炎结合蛋白(致热型外毒素B的前体)。虽然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浓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不相关,但其在最初的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大量肾小球内免疫沉积的发生,以及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的改变中可能起作用。
    丁*** | 2018-02-18 15:22:28 99 40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