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石灰吟、竹石、夏日绝句古诗赏析资料

首页

石灰吟、竹石、夏日绝句古诗赏析资料

他们的赏析、作者和翻译。快点好吗?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9-04-29 11:29:05
  •   石灰吟
      朝代:明代
      作者:于谦
      原文: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
    (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
      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 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注释
    (1)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千、万:指撞击次数多,不是 实指一千一万。锤,锤打。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4)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人间:人世间。 
    鉴赏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 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 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 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 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 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 牺牲的精神。
      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 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 被俘。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 治。
      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 人格的真实写照。
    竹石
    朝代:清代
    作者:郑燮
    原文: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坚劲 一作:韧)
    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
      
    注释
    ①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②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③立根:扎根,生根。
      
    ④原:本来,原本,原来。
    ⑤破岩:破裂的岩石。
    ⑥磨:折磨,挫折,磨炼。
    ⑦击:打击。
    ⑧坚劲:坚定挺拔。
    ⑨任:任随。
      
    ⑩尔:你。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作者在赞美竹子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还表达了自己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
      这首诗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这首诗表面写竹,其实是写人,诗中的劲竹象征了诗人面对种种艰难困苦,宁折不弯,决不向任何恶势力屈服的品格,和不肯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的铮铮傲骨。
    夏日绝句
    朝代:宋辽金
    作者:李清照
    原文: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译文
    活着就应该作人中豪杰,
    死了也应作鬼中的英雄。
    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
    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注释
    ①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②亦:也。
    ③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④项羽(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
      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得大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因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而死。
    ⑤江东: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即会稽郡“吴中起义”,秦会稽郡治所在吴县(今苏州)。
    据载:公元1127年,强悍的金兵入侵中原,砸烂宋王朝的琼楼玉苑,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仓皇南逃。
      李清照夫妇也开始了飘泊无定的逃亡生活。
      不久 ,丈夫赵明诚被任命为京城建康的知府。一天深夜,城里发生叛乱,身为知府的赵明诚没有恪尽职守指挥戡乱,而是悄悄地用绳子缒城逃跑了。叛乱被定之后,赵明诚被朝廷革职。李清照深为丈夫的临阵脱逃感到羞愧,虽然并无争吵,但往昔的鱼水和谐已经一去不返,她从此冷淡疏远了赵明诚。
      
      1128年,他们向江西方向逃亡,一路上两人相对无语气氛尴尬。行至乌江,站在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李清照不禁浮想联翩,心潮激荡。面对浩浩江水,随口吟就了这首。赵明诚站在她身后,闻听之后愧悔难当,深深自责。从此便郁郁寡欢一蹶不振,不久便急病发作而亡。
      
    求采纳~。

    誓***

    2019-04-29 11:29:05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诗歌 相关知识

  • 文化艺术知识
  • 文化艺术
  • 文化艺术问题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